

诗以言志——沈鹏读鲁迅小说二十四首品鉴(精装) 中华书局出品
¥34.80
本书为结集出版,主要由三部组成: 沈鹏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 ,李建春对二十四首评论文章 ,沈鹏、李建春诗二十四首书法。主要汇集了沈鹏先生创作的组诗《沈鹏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分别由《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白光》《祝福》《药》《风波》《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鲁迅经典作品九篇二十四首构成;李建春先生撰写完成了《沈鹏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品鉴》文章,并陆续在《光明日报》《诗刊》《北京晚报》等报刊发表。本书由沈鹏先生自己题写书名,并收录其篆书作品一副,同时收录作者李建春行书作品二十四首。


电影文学剧本:方孝孺
¥11.20
电影文学剧本:方孝孺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套装共2册) 中华书局出品
¥82.80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充分运用红学界丰盛的成果,利用网络时代的文史研究新环境、新方法,发掘新史料并,带入新视角,对曹家先祖、家族血缘世系、姻亲网络等进行精致的考证,对曹雪芹个人的交游、《红楼梦》在清代的流传、影响研亦有深入研究。其中对纳兰家六姐妹的考证是亮点之一,长女嫁曹雪芹二表哥福秀,此女嫁乾隆孝贤皇后之弟傅恒,另女所嫁弘庆的祖母——密妃王氏,更是曾在康熙南巡时于苏州寻获断绝音信二十年的父母,并在乾隆初年首获允回家省亲的嫔妃,可能就是贾元春的原型。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17.99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中国小说与散文精品赏析
¥9.36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 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非洲现代作家作品解读
¥2.00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9.60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 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总之,《红楼梦》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书从与《红楼梦》有关的,凡是有争议的读者关心的方方面面一一谈起,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肯定尽心尽力。本书从《红楼梦》版本、作者、人物、写法、诗词灯谜、医事、饮食、名址等方面分别探究,细细品读看完此书,你将得到一个全新的活色生香的红楼!


谈“阿Q正传”
¥12.68
《“阿Q正传”》是作者废名对鲁迅著作《阿Q正传》的分析和研究,从鲁迅的思想开始,到阿Q这个社会人、这个典型小说,一一进行分析,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正确地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的性格是典型的,其所以然就因为阿Q是处在一个典型的环境之中。作者从中抽丝剥茧《阿Q正传》所反映的时代特性,以及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且重要的问题在于典型环境。典型环境的选择取决于作家的世界观,从而从中得出鲁迅的世界观和创作技巧。


跟青年谈鲁迅
¥12.68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


毛姆作品:书与你
¥7.74
《书与你》由毛姆当年应《星期六晚邮报》之约所写的读书随笔集结而成,旨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阅读建议。毛姆以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简约而生动的肖像,并鼓励读者为乐趣而读。全书篇幅虽不长,但充满卓见,值得反复阅读。


〈劝忍百箴〉条精华(上)
¥2.90
忍是大智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出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忍学之道了。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以文学见证奥斯维辛,纪念战争中遭焚毁的生命)
¥34.00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画梁春尽落香尘:刘心武妙解红楼
¥11.99
“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秦可卿命运的暗示。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手,探讨了秦可卿、贾元春、妙玉之死因,并附有百多年来"红学"研究中前人未及道出的憬悟,包括秦可卿的出身和遗言、太虚幻境四仙姑等内容。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些学术小说建立在坚实的考据基础上,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起伏跌宕,细节丰富生动,内行可以看门道,外行可以看热闹。这本书里还收“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六卷)
¥42.00
本书汇集了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对红楼的全面解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为校本,并参以时贤新校注本。内容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每回的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书中不仅有冯其庸先生本人的评,同时择要录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评,以便读者参考研究。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五卷)
¥42.00
本书汇集了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对红楼的全面解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为校本,并参以时贤新校注本。内容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每回的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书中不仅有冯其庸先生本人的评,同时择要录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评,以便读者参考研究。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小说中国·古代小说与科举
¥36.99
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描写古代小说中的科举场景,如苦读、应试、阅卷、放榜,古代小说中的科举名物,如八股文选本、考篮、贡院,以及小说梦幻与科举士子的人生追求,如金榜题名与状元情结、洞房花烛与补偿心理、从明清小说看科举社会的阶层对流及其意义。通过对古代小说中的科举描写,来展古代士子的生活画卷。


暗夜独行:今天如何读鲁迅
¥19.20
今天为什么读鲁迅?也许一句话就够了:鲁迅是“现代文学人”。他一生创作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朝花夕拾》《野草》两部散文集以及十几部杂文集,总量并不多,但依然被公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峰。“惯于长夜过春时”,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看如何他在茫茫黑夜中走异路、去异地、求新知,以文学“立人”。


沈周六记
¥49.99
本书分六个专题,通过居、游、观、友、隐、忧六个面向的深入解读,呈现沈周生活、艺术、心灵的丰富细节。透过遗存的诗文绘画,还原一位生活在明代中叶、居住在苏州乡下、终生不远游的文士的所见、所思、所感,展示沈周如何在应对生活中获得艺术的灵感与心灵的力量:对乐趣的发掘,对忧患的阔达。本书的六位写作者,都是在沈周研究领域不断耕耘的青年学者。就今日学科体系划分而言,三位来自美术史界,三位来自文学史界。对于六位写作者来说,此书的写作,既是对日常学术写作范围及写作方式的一次打破,也是一次深入沈周心灵的旅行与对话。


源上桃花无处无:倪瓒的空间创造(文人画的真性)
¥24.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幽深”“幽远”“幽静”“幽秀”“绝 对空间的概念”“泛泛”“萧散”“寂寞”“苔影”“小景”十个角度描写倪瓒的世界。


锺山愚公拾金行踪(周勋初文集)
¥44.00
《锺山愚公拾金行踪》为《周勋初文集》中的一种,曾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该书与《撷英集》都是周勋初先生的一部自选集,其收录文章内容分四辑,分别为:先秦两 汉文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史研究、唐代文史研究和宋代至当代文史研究,大致可以窥见其治学规模。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2册)
¥180.60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 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