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文人画的真性)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4.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渔夫话题的由来”“梅道人有关渔夫的作品”“超越隐者的思路”“破除终极的价值”四个角度描写吴镇的世界。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全五册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全五册
刘心武
¥99.9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 ?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 ?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 ?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 ?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 ?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她的命运结局又将如何?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二) ? ? 贾宝玉的人格远非简单的封建叛逆者所能概括,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容纳了更丰富的意韵。 ? ? 林黛玉,原本丰厚的家产无端失踪,令人费解。结局原非病死,真实情境究竟如何? ? ? 薛宝钗,终嫁宝玉竟是选秀落败后的权宜之策。家族败落、婚姻失败,她终究逃不过红颜薄命。 ? ? 史湘云,出场即是谜,结局更是谜。书里书外,她和脂砚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三) ? ? 刘心武依次揭秘其余几钗的谜团,以及探佚出红楼十二钗副册、又副册和迷失掉的情榜名单。 ?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刘心武的“红楼心语”又作何滋味?继续“妙品”之旅。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四) ? ? 曹雪芹《红楼梦》原本一百零八回,后二十八回因故迷失,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仅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 ? ? 刘心武深研究被大众视野冷落的红楼古本,细细破通行本的瑕疵,读者如梦初醒。 ? ? 古本《红楼梦》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带你走红楼深处。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五) ? ? 红楼眼神:把书中几处关于人物眼神的描写拎出,道其妙处,可谓:闲闲无一语,无声胜有声。 ? ? 红楼拾珠:集中分析书中人物的精彩语言。绵里藏针,字里含情。正是:红楼话中话,惊醒梦中人。 ? ? 红楼细处:刘心武对《红楼梦》行文本细读的心得,书生叹世,文心雕“红”,堪称:尽说红楼真共假,笑看世上有还无。 ? ? 更有献给青少年读者的礼物——“阅读《红楼梦》的十个锦囊”。
59元6本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伍)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伍)
刘心武
¥19.9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她的命运结局又将如何?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二)     贾宝玉的人格远非简单的封建叛逆者所能概括,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容纳了更丰富的意韵。     林黛玉,原本丰厚的家产无端失踪,令人费解。结局原非病死,真实情境究竟如何?     薛宝钗,终嫁宝玉竟是选秀落败后的权宜之策。家族败落、婚姻失败,她终究逃不过红颜薄命。     史湘云,出场即是谜,结局更是谜。书里书外,她和脂砚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三)     刘心武依次揭秘其余几钗的谜团,以及探佚出红楼十二钗副册、又副册和迷失掉的情榜名单。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刘心武的“红楼心语”又作何滋味?继续“妙品”之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四)     曹雪芹《红楼梦》原本一百零八回,后二十八回因故迷失,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仅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     刘心武深研究被大众视野冷落的红楼古本,细细破通行本的瑕疵,读者如梦初醒。     古本《红楼梦》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带你走红楼深处。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五)     红楼眼神:把书中几处关于人物眼神的描写拎出,道其妙处,可谓:闲闲无一语,无声胜有声。     红楼拾珠:集中分析书中人物的精彩语言。绵里藏针,字里含情。正是:红楼话中话,惊醒梦中人。     红楼细处:刘心武对《红楼梦》行文本细读的心得,书生叹世,文心雕“红”,堪称:尽说红楼真共假,笑看世上有还无。     更有献给青少年读者的礼物——“阅读《红楼梦》的十个锦囊”。
有间文库:经典常谈
有间文库:经典常谈
朱自清
¥9.99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59元6本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杨丽娟
¥30.00
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书与名词统一、地质教育之关系, 除探讨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变化的影响外,还试图将教科书发展置于整个学科发展史背景下讨论。时段则以1853年介绍西方地质学知识的译著《地理全志》出版为起点,至1937年*抗战爆发为终点,重点研究20世纪后出版的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考察各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及教科书内容特点,共五章。*章介绍地质学、矿物学早期在华传播情况。第二章论述1902—1911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的特点和影响。第三章讨论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及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第四章分析“壬戌学制”颁布实施情况及美式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第五章探讨清末至抗战前三十余年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列入本社“有学”系列。
59元6本 闲话聊斋
闲话聊斋
天马行空
¥19.90
  为什么绝色美人不去傍大款,却屡屡看上潦倒书生?为什么落魄秀才不是窝囊终生,而是始屡战屡败,后来却轻易金榜题名?为什么阔少都无此艳福,穷困小子却特别容易行狗屎运,动不动就获美得宝?   有人说《聊斋》是蒲松龄老夫子寒窗独宿,胡思乱想出的成果一一简而言之,意淫的产物。   然而这意淫并不只是些“书生寒窗下,女鬼姗姗来”的香艳幻想,它折射的更多的是当时的世情。   做了神仙未必好,上头总有更大的神仙压着。神仙也有户籍制度,也有假冒伪劣,做神仙还要精通官场潜规则…一   金钱美色是攻关利器,背景关系是身之阶。不管是人是鬼,是妖还是仙,不管混哪一道,潜规则总是通行的。   天马行空用现代语言麻辣解析这部洋洋数十万字的巨著,希望读者诸君在一笑过后,能够有所收获。
红楼趣谈(全2册)
红楼趣谈(全2册)
曾扬华
¥75.90
本套装包括《钗黛之辨》《末世悲歌红楼梦》共2册。 《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多年来,在众口一词给予了ZUI高的赞誉的同时,又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意见和纷争。而在这些纷纭众说之中,对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争论,不但从古至今从未停息过,而且甚至可以算是ZUI为激烈的一种争论。本书对这个红学DI一大公案进行了quan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并试图了结此案。同时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为《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考证。 上篇重点分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以及当下红学研究派别 ;下篇笔触延伸到其他人物,以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如贾母,王夫人等,顺手织就一幅五光十色的大观园芸芸众生图,为读者理解主要人物的活动乃至整部《红楼梦》提供背景。
59元6本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
任洪渊
¥27.60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是一本深刻而极富灵性的文艺理论作品,集结了任洪渊先生针对诗学、美学、哲学、文化学所撰写的主要理论著作。全书以他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正荣先生的一篇重要对话《当代汉语书写:在克隆外,在0与1的编码外》为序论,以写作于2004年的文化随笔《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为导论,慢慢引导读者任洪渊用毕生精力构建的“汉语红移”的文学历史时空。他用跨越中西文化的视野,用透视历史和时空的眼界,重新反思汉语的魅力,重回中国时间,重新找寻触动人心的思想精华。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
吴宓著 周绚隆编
¥26.00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是二十世纪著名红学家吴宓先生红学著述结集。吴宓一生钟爱《红楼梦》,在《红楼梦》传播普及和红学研究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红学著述此前并未系统整理出版。为了便于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红学观,我们尽力将他的红学著述汇为一辑。吴宓的红学观,既见诸其所发表的论文、书评,也见诸其日记、书信,有些相近的观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阐发。本书主体收录了吴宓有关《红楼梦》的论文、书评、讲义等,附录则摘录了其日记、书信中与《红楼梦》有关的文字,可以与主体文字相互补充。此外,吴宓曾想模仿《红楼梦》写一部理想小说《新旧姻缘》,但只发表了回。这是他受《红楼梦》影响行的一种创作尝试,为便于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红学观,亦将其收附录。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宋烨
¥52.80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一步回应了审美分歧、美的普遍有效性、诗歌艺术风格的偏好等问题,为更统一的审美见识和更广博的审美趣味奠定理论基础。*后通过对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与重要命题的逐一考察,建立起了以“诗以识为主”这一命题,统摄“言志”“缘情”“主气”“尚意”“立格”“宗理”等古代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传统命题,完成对古代诗学理论资源中基本命题的统一。
花香鸟语探《诗经》
花香鸟语探《诗经》
李继红
¥15.96
本书以现代人的视角与观念,对《诗经》中的动植物做了细致梳理,对比解读了数千年前草木芬芳、鸟兽奔走的诗歌世界。这些化身意象的动植物历经千年演变,有些早已消散在人们的视线中,有些仍活在诗歌的世界外,此时此刻却都经由细腻笔墨的润色,闪现于作者的徐徐讲述中。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老愚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59元6本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苏缨
¥17.99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中国小说与散文精品赏析
中国小说与散文精品赏析
萧枫
¥9.36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 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北欧现代作家作品评述
北欧现代作家作品评述
萧枫
¥9.36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非洲现代作家作品解读
非洲现代作家作品解读
萧枫
¥2.00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59元6本 读者之心——词的解读
读者之心——词的解读
张宏生
¥28.22
《读者之心(词的解读)》(作者张宏生)收录的二十多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在《文史知识》上陆续刊登的有关词的一些文章,有的倾向于词本身的鉴赏,但更多的是通过词为入口,来解说词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审美情趣、历史故事、词人典故、词学公案、作词技巧等,文笔轻松流畅,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有关的知识与典故则是不动声色地蕴含在这种娓娓道来的轻快与娴熟中。
59元6本 小说与人生境界十讲
小说与人生境界十讲
李桂奎
¥10.99
李桂奎编著的《小说与人生境界十讲》选取10部经典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大致共分10部分,每部分集中探讨一个问题。具体是:一、读《莺莺传》,悟爱恨;二、读《三国演义》,悟成败;三、读《水浒传》,悟甘苦;四、读《西游记》,悟胜负;五、读《金瓶梅》,悟冷暖;六、读《杜十娘》、《卖油郎》两篇,悟悲欢;七、读《聊斋志异》,悟美丑;八、读《红楼梦》,悟祸福;九、读《儒林外史》,悟用舍;十、读《浮生六记》,悟苦乐。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唐诺
¥26.88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海明威,《渡河入林》——太长的好运气有其难以逃遁的代价,它终会变成你损失不起的东西。 库斯勒,《正午的黑暗》——一个忠贞的信徒,勇敢到可以抛开所有赴死;但作为一个人,他却怯懦到不敢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康拉德,《如镜的大海》——在寻求梦想、信念和价值的历史路途上,人把“伟大”一事自恋地揽为己有遂变得虚伪,而忘掉了他本来只是想企及一个比自己巨大高远的东西。 纳博科夫,《普宁》——人有迁徙的自由,也等于说人有不迁徙的自由;前者我们当它是个庄严的誓言,而后者则是一个亘古的文学主题。 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所以不可以笑,笑会让你肌肉松弛表情和善,甚至认为日子还过得下去。你改变了自己,就不会去改变世界。 以赛亚·柏林,《现实感》——你四下环视,身旁同行的俱是想当掌权者策士、满心向往呼风唤雨大游戏的人,杂在这堆糟糕透了的旅伴之中,你要如何令人相信,你们走同一条路,要去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国学经典鉴赏手册(套装共10册)
国学经典鉴赏手册(套装共10册)
盛庆斌
¥9.99
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把自己粘贴出去。古人曾经说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则太难了。
孔子原来这么说(上卷)
孔子原来这么说(上卷)
沈善增
¥0.99
本书是沈善增继颠覆《庄子》、《老子》旧注的《还吾庄子》、《还吾老子》之后一部颠覆《论语》旧注的新著。它选取了《论语》中脍炙人口、而又遭受两千多年严重曲解误读的十一章及相关章句进行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