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派中医名家临证医案辑要
¥34.00
本书选用了浙江省各大中医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温州市中医院、嘉兴市中医院、金华市中医院、绍兴市中医院、诸暨市中医院、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的部分名医医案,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等7个中医临床学科。每个医案分疾病简介、病案、按语三个部分,详细描述 诊治过程,并作出解释。本书能够帮助在校中医类专业学生掌握浙派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提供参考用书,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追求与培育
¥55.50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思想、质量行为、质量形象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和。高校质量文化培育和质量建设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有序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民族、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研究、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教育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和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质量文化价值观。中医药质量文化价值观约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质量文化的凝聚、约束、牵引和变革作用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书拟从质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梳理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层级结构、功能作用、实践价值,研究质量文化的层级结构理论,比较中西方质量文化差异,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质量文化,并以国际和国内的高水平大学的质量文化为示范,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经营、质量文化追求、质量文化培育、质量文化建设,促全员质量意识形成,建构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质量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和高等中医药院校提供质量管理的科学依据,为推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临床中医适宜技术
¥43.50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操作、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共分为十一章。该书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体例,在保持其继承性的基础上,提高其实用性。书中系统全面的描述并合理安排每种技术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适当应用图表等方式进行达到突出重点、条目清晰、规程明确,以便于临床应用。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气血津液病分册
¥39.50
为了*好地提升诊疗指南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在全面分析中医各科临床诊疗指南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启动了编写出版“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丛书的工作。 其中唐启盛主编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气血津液病分册)》涉及到的中西医病种单独成册。气血津液相关疾病包括中医的郁病、消渴、瘿病、内伤发热,以及西医的肥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焦虑症、抑郁症、骨质疏松症,涉及了内分泌、血液病、精神病学等多个临床学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
¥14.00
本书以病证结合为主线,构建了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体系,突出以中医理论思维指导实践;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相关内容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提出全过程的中医诊治要点与方药措施;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等难治问题,依据一线临床资料,在中西医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中医药介入思路与方法。全书从历代中医对瘟疫的主要认识到本次发病特点的分析,从中医病证结合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发挥,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病情演变过程中病证结合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方药,全书立足中医经典理论,依据一线临床实际,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人员和院校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程志清论治心系九病精要
¥42.00
1


中医微创钩活术(钩针)技术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42.00
本书是中华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方案路径优化修订而成。本书是钩活术治疗疾病的方案和路径,对临床医师使用钩活术疗法及中医执业医师均有极大的参照价值。


存存斋医话
¥31.50
赵晴初(1823~1895年),原名光燮,后改彦晖,晚号存存老人,又号寿补老人,浙江会稽(今绍兴市)长桥沿人氏。著有《存存斋医稿》, 《存存斋医话》, 《存存斋教子学医法》、《存存斋医案留底》、《存存斋伤寒附翼眉批》、《存存斋静香楼医案》等15本著述。 赵公著述虽多,然执意不愿在身前刊行,经其嫡传弟子鲁东川、贺吉人二君的再三努力,才勉强同意将《存存斋医话》一集、二集校订付梓,是书曾于光绪辛已年和辛卯年,先后两次木刻印行,今未见独立刊本。拟与《存存斋医论》同期整理。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
¥47.50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曾说:“邢斌同志喜读书,善读书,勤临床,是青年中医之佼佼者。”2012年邢斌出版了《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一书,该书是他临证、读书、思考有得之作,出版后颇多好评。“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八个字一时间成为很多中医人的理想。 此书出版以来,邢斌一如既往,又撰写了不少医论、医话、医案,这些文章纵论古今,解析医理,或阐释辨证眼目,或畅述临证思维,或介绍用药心法,运思精深,时有新见。故本书是一部体现“有思想的临床、有思想的学术”之精神,医文并茂之佳作。


穴位注射疗法
¥31.50
无

伤寒“类方-方证-主证”传讲录
¥75.00
本书为小本横。针对大量考生因工作忙碌很难有整块时间复习备考而大纲涉及的考繁多需要熟记编写。本书编委会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大胆保留常考,全部内容表格化,方便考生记忆。同时,将重要考标蓝加星,便于考生有的放矢。本小巧便携,并同时赠送电子书,便于考生见缝插针,利用碎片时间复习。


卫生家宝方
¥44.00
《卫生家宝方》系南宋医家朱端章所辑的一部临床方书,刊于淳熙十一年(1184)。是书凡六卷,卷首为方剂总目,后附药件修制总例,卷一、卷二、卷三为内科诸方,卷四为内科方及伤科方,卷五为外科痈疮及五官科诸方,卷六为妇科、儿科及杂治诸方。末附汤方三卷,现仅存卷上。所辑诸方多为宋代及宋以前临床所常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雪潭居医约
¥76.0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综合19):雪潭居医约》,陈澈编撰。书凡八卷;卷一格致要论,汇编《素问》《类经》等医论;卷二脉色解微,阐释《素问》《灵枢》有关脉色理论,卷三疾病阐疏,疏解《素问》《灵柩》有关病机、邪气、阴阳、经脉等内容,卷四六淫分类,分别论述六淫,并论脉、列病、载方;卷五内伤条辨,阐述内伤诸病医论及方药;卷六杂症汇考,论述各种杂病并列方用药;卷七女科正录,列述妇科经、带、胎、产及杂症辨治方法;卷八药症忌宜,介绍风、寒、暑、湿、燥、火、阴阳、表里、虚实、五脏虚实及杂症用药忌宜。该书虽是对前代医论医方的“约说”,但实为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本次整理以明祟祯十五年(1642)徐世荫校正本为底本。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1)
¥32.50
本套丛书涵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全部科目,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学、针推专业等)学习用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备考者及其他中医考试复习用书。本书以课堂笔记为基础,编写时注意突出重要知识,条理清晰。

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③,燕京传承谱新篇
¥109.00
一、成书方式 以人为纲,收录了在京城名医馆出诊的15位北京市级和东城区级专家的临床经验(见名单)。 二、内容设计 每位名医下设医家简介、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三项。 1.医家简介:包括医家的照片(标准照和生活照各1张),出生年月,生平简介,师承关系,主要著作,座右铭。 2.学术思想:介绍该中医家特有的医学思想并突出燕京医学文化内涵。 3.临床经验:以医家在临床上擅长的医案、医话、医论为主,尤其是体现燕京医学特的经典医案。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
¥49.50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五年制、5 3一体化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骨伤科学从单一学科发展为一个独立专业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等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逐步步老龄化社会的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本书为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必学的专业书籍,社会需求稳定。 全书共七章,其中*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分类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临床检查法及辅助检查等内容;第六章至第七章阐述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和其他疗法。 根据中医骨伤科学系列教材的特,在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等方面行合理整合,从符合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保持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同时注意联系实际,反映中医骨伤科学术发展的成熟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本书力求基础理论系统完整,条理层次清晰,语言精炼明了,图文并茂,不仅便于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健康管理(中医特色护理精品系列)
¥38.50
《中医健康管理》包括中医健康管理概论、社区特殊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突出特殊时期中医健康管理)、中医亚健康管理、慢病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进展
¥55.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李桂文
¥39.50
本书是《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的一个分册。、系统地介绍了名老中医李桂文教授从事中医骨科临床、教学50余年的诊疗经验和学术精华。全书共分5个部分,部分介绍李桂文教授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专病论治,系统阐述李桂文教授对中医骨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经验;第三部分为诊余漫话,主要介绍李桂文教授在中医骨伤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四部分为经验方,介绍李桂文教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用方;后为年谱,简要记述李桂文教授生平重大事件。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博中有专,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


中医藏象学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39.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本草洞诠
¥62.50
沈穆撰的《本草洞诠》,清·沈穆撰,成书于清 顺治十八年(1661)。全书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八将 药物分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 服器、人、禽、兽、鳞、介、虫十六部,共计载药 657种。每药先述其别名、来源、分类,再论其性味 归经、功用主治、用药机理、诸家之说等。卷十九、 二十为用药纲领,计有气味阴阳、升降浮沉、五运六 气、脏腑虚实寒热主治之药、寒热虚实各有真假、用 药参伍等24论。是书精研物理,博*药食,既助疗病 ,亦助养生,颇切实用。本次整理以清顺治十八年辛 丑吴兴沈氏家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