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蓝宝书
¥8.63
背诵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功课,有些内容需要反复诵读,涵泳其间。但背什么、背多少、怎么背,则常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为此,刘更生教授于2003年编写《中医经典必背》,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内部印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名老中医之路》97名前辈的背诵经验,精选重要内容,于2010年编成《中医必背红宝书》《中医必背蓝宝书》。 《中医必背红宝书》精选中医经典中的重要篇章、段落、条文,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 《中医必背蓝宝书》为中医基本知识,包括总括、中药、方剂、诊法、针灸5个部分,主要选取实用、易记的歌赋。 两本小书于2010年9月出版,首印5000册上市不足3个月即销售一空,并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11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品种”。 为一步提升内容的实用性,第2版主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原文及针灸部分的内容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二是在方歌部分增加了所选方剂的出处;三是改正了第1版的文字讹误。此外,出版社精选封面、内文用纸,严把印装质量关,使之成为真正的掌中宝典,让读者常翻长新。
中医传承思辨录
¥13.30
本书是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跟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学医暨临证四十年手记,是中医传承的一个生动文本,是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独立思考与临证的思辨实录。全书共分仲景学术专题探讨、医论医话拾零和经络腧穴探讨三部分。其中,仲景学术专题探讨为本书重点部分,作者立足临床,文字强于思辨,针对仲景学说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如用大量篇幅将《伤寒论》中的时空辨证格局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探讨;对百合病与肺藏魄关系的规范与定位;对大青龙汤条文难点的剖析与论证;结合临证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深层内涵剖析;师承“辨证知机论”破解《伤寒论》第181条等。学术视角新颖,颇具原创性与可读性。书中还对肝硬化腹水结合临床提出中医论治四法;从精神情志上对孙思邈与十三鬼穴做了专题探讨与诠释;本医道同源,明确提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对丰富治疗思路很有价值;此外,针对运气学说中“十干化运”问题,结合古代天文背景做了详细推导与论证,风格别开生面。
针灸解惑
¥24.50
《针灸解惑(第2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本书丰富的学术内容、新颖的逻辑思维、独到的学术见解、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确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学术*作;同时也是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深学习、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参考书。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眼科疾病分册
¥30.00
由金明主编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眼科疾病分册)》编写以“病”(西医疾病)为纲,以“药”(中成药)为目,重阐述不同病种中成药使用的异同,以及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中成药选用的区别。本书共遴选了20个常见的中成药治疗具有特色的优势病种,按眼科疾病的解剖部位分为二十章,对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行详细阐述,并设立”中成药用药方案”,以强调中成药的辨证应用。同时,在中成药表格中设立了“注意事项”,以*好地应用中成药。本书对提高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水平,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黄永凯经方带教录
¥12.00
经方,本是古代经验方的称谓。明末清初,伤寒学迅猛发展,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医家视为医学的经典。徐灵胎说:“古圣治病之法,其可考者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故对经方的重视和应用,是从明末清初始的。近现代,一大批善用经方的名家,启了“经方派”的新时代。近几年,经方再次回归中医主体人群的视线。为此,我们策划了这套“经方研习书系”。其中的著作,有的是出版多年而仍受读者青睐的“名家老书”,有的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然而,它们有一是共同的,就是有助于经方的学习和运用。
医宗撮精 折肱漫录
¥27.62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众妙仙方
¥29.50
《众妙仙方》四卷,明·冯时可撰。刊于万历二十三年。共分58门,多按病证分类,有补养、子嗣、稀痘、疟疾、须发、齿牙、痢疾、泄泻等。有按病因、治法、科别等分类,更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衣服门、杂事门等。汇录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及急救方、杂用方1600余首,多为简便验方。其中,痈疽、诸疮、痘疮、产门收方尤其详尽,广泛应用于临床。痈疮方多收外用药,较早记述了杨梅疮治方。所载方药切于实际,尤其对重方详述其出处、炮制、用法与效验情况。另外,还收录了关于防虫灭蝇、藏书裱画、涤污除垢以及防洽畜病的方药,对临床治病、家居养生、生活起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万历二十三年出刻本为底本。
张斌教授医论医案集:《伤寒论》气化学说的理论与实践
¥15.00
张斌教授是内蒙古*名老中医,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医系教授,中医主任医师,伤寒论气化学说的拓 与发展者。自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伤寒论》气化 学说的研究,对《伤寒论》多有发展。韩世明、麻春 杰主编的《张斌教授医论医案集--伤寒论气化学说的 理论与实践》为其弟子对其讲课及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读者可从中领悟张斌教授的学术特、辨证论治经 验和处方用药特。本书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从 医者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大有裨益。
民俗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医学根植于浩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得益于历代先民留下来的精神观念和生活习俗。 从民俗学而论,有人的地方就有风俗,而无论是物质生产方面民俗,还是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民俗,都与医药相关。诸如行医“坐堂”、悬壶济世、或是串雅铃医,它本身就有一套行业习俗;又如中药的采集生产活动就包含着民俗传承事象。人类物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上的人生礼俗、岁时节令风俗,以及关乎疾病的诸多俗信与禁忌,这些民俗内容都与医学密切相关。 从中医学发展而论,原始医药与民俗同源,人类*初的医疗卫生经验是依赖民俗文化载体而传承的。在没有文字传媒的年代,民俗几乎包罗了社会知识文化的一切,后来由于古代哲学的渗透,医学理论雏型形成,又由文字作为载体在社会中传播,自此医学便从民俗文化中脱颖而出。丰富的民间医术、民族医药与中医学相辅相成,互相吸收与促,形成我国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传统。 因而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更利于认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总书记指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民俗中挖掘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在民间普及中医药,让中医药核心价值熔铸在人们日常生活、养生保健、医疗卫生等活动之中,在百姓日用人伦当中可见、可闻、可感,在现实生活中眼、心、脑。认识民俗与中医药的密切关系,让健康中国概念变得更“地气”、“贴民心”。
武术与中医学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武术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武术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融技、防身、健身、修性、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武术的初衷是防身和强身,所以与医学结下了术解之缘。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技性、战争性逐步淡化,而体育锻炼属性在不断彰显,其与医学的关系仍在继续深化。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武术与中医学》从武术与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思想内容和特色等多方面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探讨,揭示了武术各流派医学与中医药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以后的深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也必将为武术各流派医学与中医药学的互补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32.50
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加强中医药服务在儿童保健领域的应用,发挥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群众就医负担,促家庭社会和谐。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为推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为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规范操作和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针对儿科诊疗特,编写专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筛选出部分对儿科疾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医疗技术,从技术的概述、常用器具、基本操作方法、禁忌证、注意事项及适应病种等方面行了详细描述。针对儿科的中药用药特,编写专家筛选出部分儿科疾病常用中成药,根据疾病临床表现对相应中成药的用药时间、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行了详细描述。简便、易懂、便于查询是本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本书以现代医学的疾病分类作为主线,症状描述中尽量将西医医师不善于理解的中医术语转变为现代医学的表达方式,同时按照现代医学疾病的分期、分型等与中医辨证分型行对应,对中医各证型的症状要行提炼总结,使西医医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根据症状要素分辨出所对应的中医证型,并依据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医医疗技术方法或中成药。 本书编写力求达到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中的首次尝试,请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在应用本书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谭日强 周汉清医案精华
¥15.20
由刘朝圣、何清湖、周利峰、周可丽主编的《谭日强周汉清医案精华/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收载谭日强、周汉清医案100余则。其中谭日强医案87例,医案以内科为主,部分涉及外科、妇科等病症。周汉清医案90例,内容涉及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妇科、男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全书集中反映了谭、周的临证思辨特和用方用药经验。 本书上、下两篇,上篇为“谭日强医案精华”,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附录三个部分;下篇为“周汉清医案精华”,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个部分。?
欧正武医案精华
¥15.20
由舒兰、蒋屏主编的《欧正武医案精华》收载欧正武教授医案145则,共涉及病症48种,基本覆盖了中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行疾病,读者可从中窥见欧正武教授的辨治规律、用药特及临证思维。 本次名医医案整理,每册医案由名医传记和医案精选两部分组成。名医传记主要介绍名医的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案精选真实记录名医的临证医案,有比较完整的病历资料,有清晰的辨证思路和理、法、方、药诊疗步骤,系名医的临证精华,体现了名老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特色,每则医案均有名医亲自评或编者评。
针灸甲乙经
¥20.30
《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12卷,系晋·皇甫谧编集,成书于魏甘露(256—259)年间。全书主要由《素问》、《灵枢》、《明堂》三部古医经类集而成。 该书类集《素问》、《灵枢》之论以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之总括,复采《内经》、《明堂》针灸治疗之法以为治,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成为*部系统性针灸学的经典。从隋唐时期以来,针灸学术即以此为基础,非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传播到邻近各国,对于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早传本,而且还是《黄帝明堂经》惟一完整传本,对考察古代针灸腧穴的源头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一、《针灸甲乙经》作者与版本 《隋书·经籍志》所记“黄帝甲乙经十卷”条下未注明作者,《旧唐书·经籍志》则注日“皇甫谧撰”。而先于此,初唐时杨上善、杨玄操已明确指出《甲乙经》一书的编者为皇甫谧。关于《甲乙经》的成书年代,据传世本序文,当成于魏甘露年间(256—259年)。 宋林亿校本《甲乙经》自北宋刊行后,南宋、金、元均未见重刊,现存*早刊本为明万历吴勉学校刊《医学六经》本。此本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收吴勉学校刊《医统正脉》丛书中,现存此书多系清代书坊重修本,断版缺字较多,并可见较多的补版。又有明代蓝格抄本,与“六经本”非出自同一底本,可校补前者脱误之处颇多,但此本非精抄本,前后体例不一,错乱、残缺之处也不少。《四库全书》本与余云岫所引之所谓“嘉靖本”相吻合,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故校勘《甲乙经》一书,当以“六经本”为底本,以“明抄本”作主校本,以“四库本”作参校本。至于所谓“抄正统本”者,问题很多,作伪充古之迹显然,不宜再作为校勘《甲乙经》的依据。 该书前六卷主要论述脏腑、阴阳、气血、经脉、腧穴、诊法、刺法刺禁等,相当于基础理论,可视为全书的总论,其中卷三“腧穴”辑自《明堂》,其他各篇多辑自《素问》、《灵枢》;后6卷则以病证为纲,论述各科诸疾的针灸治疗,可视为全书的各论部分。
袁长津医案精华
¥16.80
本书收载袁长津临床典型验案151例,涉及急症、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脑系、气血津液、头身肢体、皮肤、肿瘤等病证,集中反映了袁长津的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和用方用药经验。本书内容丰富,论理清晰,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治疗与调理手册
¥28.00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医生多重视实验室指标的控制,对糖尿病症状关注不够,治疗分散,影响疗效。本书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精选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症状20余种。每个症状分述主要表现,中西医病因分析,中医辨治及调理方法,食疗保健等。本书简明实用,疗效确切,通俗易懂,受众广泛。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CT成像技术卷
¥46.99
CT基本理论和成像概要; CT成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CT图像后处理及三维成像; 颅脑、五官及颈部CT检查及诊断要; 胸部、纵隔CT检查及诊断要; 腹部CT检查及诊断要; 盆腔CT检查及诊断要; 脊柱及四肢CT检查及诊断要; 心脏大血管CT检查及诊断要; 特殊CT检查及临床应用。
《神农本草经》十家注
¥42.40
本书精选《神农本草经》中临床常用中药200种,以药为纲,《本经》为经,名家注为纬,择其精华,按历史顺序排列,展示了历代名家对《本经》药物理论的认识和发展,对继承发扬《本经》学术精髓,研究药性理论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薪火传承——永炎篇2
¥28.80
该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理念篇,全面展现了王永炎院士关于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理念,内容涉及到中医药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中医药学科建设的目标、发展动力和具体研究方向,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教育,中医药方法学、从多学科角度审视中医,以及如何发挥中医药学的原创优势等方方面面;第二部分临床篇,重展现了王院士关于脑病诊治的医案及查房实录,以及象思维在中医临证中的运用;第三部分诠释篇,通过对证候、玄府、禀赋、病络等中医概念的诠释,将诠释学理论与方法引中医学的研究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16.00
气的阻阳之变为万物之肇始。阳化为火,则为气与神;阴化成水,乃成血与形;从而演变出寒热燥湿与升降出多种变化,如脏腑的功能变化、气血的化生与运行、经络的流注与传变等。
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脑病治疗名方验方
¥13.60
秦东风主编的《脑病治疗名方验方》主要介绍了 治疗脑出血、脑梗死、枕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 麻痹、帕金森病、不安腿综合征、痴呆、头痛、睡眠 障碍性疾病(包括:失眠、发作性睡病、嗜睡、梦游 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雷 诺病、焦虑症、脑瘤、梅尼埃病等15种脑病的名方验 方;附录记述了古今度量衡比较和中药处方中的有关 附注及中药煎服方法。 书中简要概述了该病的辨病、辨证要,重介 绍了治疗该病的名方验方,其中包括古医籍方、国医 大师方、当代名医方、单方验方、秘方、外治方、食 疗方、保健方等,以供读者辨证选方。 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医药工作者参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