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
陆渊雷
¥97.00
陆渊雷先生的代表著作主要有经方三书:《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集》。 其著作告诉读者如何将经方医学与临床问题衔在一起,并且帮助读者认识“方证相对应”等那些更加实质的问题,同时他以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介绍了从日本汉方家那儿获得的临床资源。当代经方学家、《中医人生》作者家娄绍昆深情评价:“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领略到经方思想的博大精深,阅读中时常触发淋漓畅达的体悟,使我对《伤寒论》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更直观地触到方证辨证的临床,更坚定地走向现代经方医学。所以我认为陆渊雷先生的著作在我的生命成长史上刻下了*圈深深的精神年轮。”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六辑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六辑
张奇文,柳少逸
¥168.50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部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研究的重要著作。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已经出版五辑,《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六辑已编辑完成,待出版。我们将继续编辑下去。
49元5本 基础医古文(十三五)
基础医古文(十三五)
王育林,段晓华
¥58.00
本教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之一,全书分五个单元,以介绍古医籍语言知识和训练古医籍阅读能力为基本内容,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并与古籍和医学知识相关。 本教材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尽量以传统名篇为精读对象。考虑到语言教学的需要,将文史题材的文章和医学题材的文章打通合编。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充分吸收了近年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特别重视古汉语基础的学习,适用于多学制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习。
49元5本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刘明军,王金贵
¥30.10
  《小儿推拿学(新世纪第二版 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意见,精心组织编写队伍行编写大纲和样稿的讨论,要求每门教材立足专业需求,在保持内容稳定性、先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其在整个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设时间,突出本学科的教学重,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为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服务于中医药教学改革,本套教材在传承历版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作为重建设目标,在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构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互动空间。
49元5本 壮医内儿科学(十三五)
壮医内儿科学(十三五)
庞宇舟,李伟伟
¥38.50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壮医学专业”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供壮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教材在编写内容上力求真实和较全面地反映壮医内儿科理论特色和现代研究成果,并能较好地服务于临床。在壮医内儿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基本上是以民间壮医的经验积累为依据,着重体现壮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主的辨治特。
49元5本 全国名中医丁樱五十年临证经验荟萃
全国名中医丁樱五十年临证经验荟萃
丁樱
¥46.50
丁樱教授为当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从医40多年来,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重视科研、敢于创新,在临床、科研、教学皆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医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书包括名医成才之路、医论、医案、医方(药)四部分,本书两大特色:一是出自儿科大家,从医成才之路、医论、医案、医方(药)四部分,系统介绍丁樱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内容完整而系统;二是所有内容来自临床实践,可重复性强,可拿来用、用之可效,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施今墨医学全集
施今墨医学全集
王道瑞
¥253.50
为了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发扬中医学在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良好作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决心将施先生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整理,以供学习中医者、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以及热爱中医药事业者学习和参考。本书主要内容:一、施今墨先生生平传略;二、施今墨医案集锦;三、施今墨对药与验方;四、施今墨文稿与墨迹。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临床经验。
49元5本 脉理存真
脉理存真
(清)余显廷
¥10.46
《脉理存真》三卷,脉学著作,清代医家余显廷编纂,成书于清光绪二年(1876)。首置其父余丽元(字介石)所撰《滑伯仁先生传》。上卷为滑寿所著《诊家枢要》,每脉主病论之至精;中卷为其先叔祖燕峰公所辑《脉理》,辨脉象言之尤详;下卷作者独具匠心,博览群经,摭采诸说,折衷于一是,自撰脉诊分配部位,遵古经以发挥其义,附诸卷末,并附选先儒《河洛精蕴》数节,尤见医通于《易》,阴阳至理,互相发明。此次整理取清光绪二年(1876)慎德堂刻本(孤本)为底本,并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
49元5本 经络使用手册
经络使用手册
陈波 主编
¥19.99
本书阐述了经络养生的概念,选取了人体近70个特效养生穴位,介绍了每个穴位的命名、主治、治疗方法以及准确定位和快速取穴技巧;并针对50多种常见病症,手把手教您如何选择科学的经络养生法,包括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为了读者能够更好的掌握,本书采用数百幅真人示范图,对手法动作、穴位位置、经络分布等行标示,一看就懂,让您轻松疏通经络,体验养生的魅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49元5本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
王志勇
¥38.80
  ****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独特的理论、诊疗技术和方法、文化内涵,既需要认真继承、深研究,还要不断创新。中医临床研究是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探讨机制,发现理论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但需要科学的评价。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召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上提出:世界要以放的头脑受传统医药,传统医药被广泛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而疗效确定关键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医改的深和对慢病防治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中医临床科研的支持力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实施中医临床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展了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的专题研究,旨在建立既遵循一般科研规范,又符合中医自身特规律的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并取得了重大展。为总结经验、荟萃成果,编著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一书,是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王志勇研究员从事中医药科技管理与研究多年,大力推动中医药科研方法学和组织模式的探索,此次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相关领域的管理者和研究者一道,结合在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优化、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既学习借鉴现代医学方法学,又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医药学自身规律和特的临床科研方法学,系统总结,提炼成果,主持编写了《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对中医临床科研的立项选题、设计、方案优化、伦理审查、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从学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行了较系统阐述,并附有具体案例。《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既符合当前公认的临床研究规范,又较好体现了中医临床科研的特,具有创新性,且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教材。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中医药法》的颁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将为当代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原创思路和有效方法。坚持以增和维护人民健康为目的,坚持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路线,针对重大临床问题展系统深研究,协同攻关,为提高临床疗效,制定有中医药特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提供科技支撑,也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正值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局之年,“健康中国2030”保障计划将要实施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倍受关注。《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一书的出版,将对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设计水平,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培育标志性成果和一批科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49元5本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何天有、何彦东
¥17.87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作者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49元5本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邢玉瑞
¥24.00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作为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员参考。
49元5本 脉义简摩
脉义简摩
(清)周学海
¥17.00
脉学专著。《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致以,撰于1892年,共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别论述切脉部位、方法及脉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论各脉象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各种脉证;卷八为儿科诊略。此次,选用1936年至德周学熙印刻版本为底本,以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印刻社发型版本为参校本。
49元5本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梁宜
¥18.50
梁宜主编的《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三十余载针灸临床镇痛经验,并搜集了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经验漫谈、辨证施治两篇。经验漫谈篇主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的针灸治痛学术思想。从疼痛的病症认识、病因认识、病理病机、分类认识和评价体系来全面认识疼痛;从针灸镇痛特和规律、针灸临床三维诊治体系、针灸镇痛“双程观”和选穴规律等方面论述针灸镇痛治疗;从各式针灸镇痛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古典刺法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临床镇痛价值。辨证施治篇从偏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30个典型病种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方师临床针灸治疗痛证的临证经验和诊治特色。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针灸科医师阅读参考。
49元5本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沈元良
¥30.08
绍派伤寒宗《内》《难》,法古人,匠心独运,别生面,是中医地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沈元良主编的《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汇集张景岳、陈士铎、章虚谷、俞根初、何秀山、周伯度、赵晴初、何廉臣、胡宝书、祝味菊、裘吉生、曹炳章、杨则民、徐荣斋等绍派伤寒名家的学术思想,发人深省,值得中医临床人员品鉴和玩味。 ?
49元5本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单玉堂
¥15.99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是现代*名针灸学 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 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论述了针灸配穴的“五纲二十五 则”,并逐一论述“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 ”的配穴体系,讲解通俗生动,见解深刻独到。单老 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针灸学造诣,联系历代前 贤宝贵的配穴经验,结合六十年的医疗、教学实践, 全面论述自己一贯的脏腑、经络、气化三者合一的学 术思想,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展示出丰富的配穴思路 与针刺手法。 本书由单玉堂先生之子单志华等行整理,是对 原版《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前半部分的修订,并大 量增补单老留存的未刊手稿笔记内容。尤其是书中还 介绍了按时取穴医案20则,同时将作者总结的8条对 危重症针刺救急的宝贵经验首次贡献出来。 本书既具有探微索奥的理论视野,又颇切合临床 实用,可供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 校师生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
孙士江,曹东义
¥10.90
《颐养天年》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按照中医理论,从四季调养、衣食住行、运动、气功等多个角度讲述了老年养生保健知识,提出下很多切实可行的养生保健原则与措施,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自身,把握自己,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以颐养天年。
49元5本 沈氏医案
沈氏医案
(清)沈璠
¥18.31
黄广平、杨秋玉、孙力、赵琳校注的《沈氏医案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清代沈璠撰。全书不分卷,载其临床各科医案22。余则,其中豁痰清火之方十居六七,论病常出人意表,于《素问》《灵枢》及李东垣气朱丹溪诸家之说,能融会贯通而应用其理。临证重视脾胃,培补元气,注意调心,药食并用,煎丸并,尤擅长于诊治慢性疑难病。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易氏医按
易氏医按
(明)易大艮
¥9.15
  《易氏医按》一卷,明代医家易大艮著。本书载易氏医案18则,主要为内科及妇科疾病,卷末附自制经验方11首。每案先列证候,次述洽则方药,再以设问和作答的方式辨析医理,体现了作者临证脉证合参、用药精到的特。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三十年(1765)宝笏楼刻《医林指月》本为底本。
49元5本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刘爱军,崔敏
¥33.57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韦绪性主任医师,躬身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7年的疑难病研究心得和临证经验集萃。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突出三大特:   ①创新辨治疑难病理论框架。以其“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的学术思想为指导,率先提出辨识疑难病首在明“杂致”,论治疑难病贵在从“杂治”的诊疗观。系统阐发了“杂治”之要在于“和中”,“杂合以治”必“顾胃气”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②“术”“案”结合,实用性强。所遴选的74则医案,以“术”类“案”,以“案”明“术”,融临证思维、学术观、医案于一体,经验独到,多有建树。   ③探究“临证基本功”,提高辨治疑难病水平。书中对“诊察、辨证、论治”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突破了对辨证论治的简约表述,也是韦绪性长期研究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的心得集成。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内容丰富,颇多创新,堪称一部继承、发扬并举,整理、提高结合,具有较高学术、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49元5本 文物考古与中医学
文物考古与中医学
陶广正、高春媛
¥38.37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文物考古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从母系氏族社会始,医学就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文物考古与中医学》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揭示中医学的起源、发展与成熟,从石器、陶器、岩画、甲骨、简帛、石刻、汉画、卷子、书画、医疗器械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与考辨,内容丰富、翔实,可作为中医医史文献学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