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资治通鉴(第五卷)
资治通鉴(第五卷)
司马光
¥0.99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傲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确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资治通鉴(第八卷)
资治通鉴(第八卷)
司马光
¥0.99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司马迁
¥0.99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史记(第四卷)
史记(第四卷)
司马迁
¥0.99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於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璿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於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司马迁
¥0.99
《史记》是中国古代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史记》中的大量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的。
二十四史精华(第七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七卷)
姜忠喆
¥0.99
《旧唐书》是五代时期官修的一部纪传体唐史。该书完成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至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新撰的《唐书》问世,为了区别两者,故称此书为《旧唐书》,而称新撰的《唐书》为《新唐书》。
资治通鉴(第二卷)
资治通鉴(第二卷)
司马光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三卷)
资治通鉴(第三卷)
司马光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四卷)
资治通鉴(第四卷)
司马光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七卷)
资治通鉴(第七卷)
司马光
¥0.99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蒲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
资治通鉴(第一卷)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司马光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六卷)
资治通鉴(第六卷)
司马光
¥0.99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史记(第二卷)
史记(第二卷)
司马迁
¥0.99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司马迁
¥0.99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史记(第八卷)
史记(第八卷)
司马迁
¥0.99
《史记》是中国古代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史记》中的大量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的。
二十四史精华(第九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九卷)
姜忠喆
¥1.00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朝宋濂、王礻韦等修撰,是一部用时很短而史料价值极高的官修正史。
二十四史精华(第十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十卷)
姜忠喆
¥1.00
《明史》是正史中的一部大书,它的卷数仅次于《宋史》,全书共计三百三十二卷,其中本纪二十四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近五百万字。《明史》的修纂时间在二十四史中为长的一部,从清顺治二年(1645)下诏纂修开始,至乾隆四年(1739)刊刻进呈,前后长达九十五年。《明史》又是继前四史之后的一部体例完备、史笔谨严的史学鸿绪家中。王鸿绪,字季友,松江娄县人,他三度担任《明史》总裁,解任归乡后,他在万氏《明史稿》的基础上略加改动删削,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完成列传部分,雍正元年完成了纪、志、表,全稿三百一十卷,这就是后来王氏子孙刊印的《横云山人明史稿》。这部《明史稿》虽然以王氏之名进呈,实际上它浸透了万斯同二十年的心血。
二十四史精华(第二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二卷)
姜忠喆
¥1.00
二十四史精华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二十四史精华》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二十四史精华(第三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三卷)
姜忠喆
¥1.00
二十四史精华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二十四史精华》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姜忠喆
¥1.00
《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部记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原编排本纪十二卷、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合为一百一十四卷。但因其有一卷再分为几卷的,故隋唐史志均作为一百三十卷,现也一般通行一百三十卷之说。《魏书》作者魏收,记述了道武帝拓拔皃于公元386年建立魏国开始,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于公元550年灭亡止,共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姜忠喆
¥1.00
《南史》,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撰,共八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迄陈后主祯明二年(589),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史事。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