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释家别集叙录
¥100.80
“释家别集”是指佛门释子所撰诗集、文集或词曲集,也是*能反映释子才情与辞章的书籍。自东晋迄清末,以稿本、抄本、刊本等形式面世的释家别集应在2300种以上,存世者约425种,但绝大多数仍尘封于各级图书馆。本书叙录了所经眼的325种历代释家别集,借鉴传统书志的优良传统,依时代先后,著录书名、撰者和卷数等要素,尤其突出以下四个方面:(1)撰者生平考证。(2)版本概貌和传播情况。(3)概述别集的基本内容,摘录各集的序、跋、目录、正文和附录。(4)撮述各书要旨,评价得失。目录提要是治学之门径,叙录释家别集,希望能为深入研究释家文学提供文献指引。


唐诗之路研究(第二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0.80
本书为《唐诗之路研究》丛刊第二辑,精选2020年在浙江台州举办的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50多篇,这些论文,论及全国各条诗路,包括浙东诗路、西域诗路、陇右诗路、巴蜀诗路、两京诗路、湘漓诗路、大庾岭诗路等,也论及海外唐诗之路;论及诗路的许多重要作家以及影响诗路发展的佛道人物,如寒山子、司马承祯、宋之问、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等;论及诗路相关的各种问题,比如影响诗路发展的佛道问题、一些需要考辨和析疑的问题,诗路行迹与交游问题,地域文化问题,理论架构问题和学术史问题。可以说,第二辑丛刊比较好地反映了唐诗之路研究这一新的学术增长的近期新研究展。


古文字研究(第三十四辑)
¥100.80
本书共收录古文字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107篇,内容涉及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等多方面的研究。既有关于文字考释的文章,也有关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校读、专题研究等的文章,披露了新材料,涉及古代的文字、思想、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可反映学界的新成果。


蓝图
¥100.70
为什么流落到荒岛上的沉船幸存者,仅有部分人活了下来?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面孔? 交友是一种天生的倾向吗? 什么样的群体才能在沉船事故中幸存下来? 为什么试图重建人类社会的努力都失败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一小群狩猎采集者变成星际遨游的现代人? 从沉船事件中幸存者的故事,到南极洲探险的科学家的故事;从人们努力创建一个脱离于现实社会的乌托邦的故事,到科幻小说的故事;从哈扎人和图尔卡纳人的故事,到人类与黑猩猩友谊的故事,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在这本包罗万象的著作中,向我们讲述了好社会的八个特征,以及对这些特征背后原因的追溯。 ?融合了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作者克里斯塔基斯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观点:基因不仅影响着我们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着我们心智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更影响着我们我们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每个人都天生携带着进化的蓝图,可以用来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进化使我们天生良善。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十期)
¥100.00
本书收了30余篇论文,收录了笔谈、江南社会、江南环境、江南文化、江南艺术、江南与评弹文化、江南学术前沿七部分,围绕江南社会史与江南艺术史的跨界对话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


中国历史读本(全四册)
¥99.99
《中国历史读本》是一代史学大师吴晗写给青少年的历史百科全书,全景呈现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优秀普及读物。历史、文化、国学、文学、书法、绘画、政治,一步到位!包含重要事件、文史常识、典章制度、文化生活、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等,配以精美彩色插图,重现历史场景。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提升自我的学识修养、汲取为人处世的经验智慧的经典。


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
¥99.80
为了达到在公文写作中“让没有古语功底的人快速准确地引用古语”的目的,《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的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颇费思量。 一是顺藤摸瓜。《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设置了全面而明确的索引,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所写的内容轻而易举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古诗文佳句。 二是雅俗共赏。《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所选条目,有的耳熟能详,用之全场了然;有的生僻鲜见,用之惊艳四座。用时可以根据场合、听众等因素,选择难的或易的。 三是条分缕析。每一个条目下面都有三个部分:出处、释义和用法提示,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应知应会”,既不会耽误时间,又能满足你的需要。 四是裨补缺漏。在出处部分,《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会指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予以专业性的解答。 五是旁征博引。在用法提示部分,《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围绕条目做了一些适当、有趣的延伸,旨在帮助读者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同时,扩展知识面,增强可读性。


群学争鸣:社会学所代表作(1980—2020)
¥99.50
本书共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与治理”“家庭与社会政策”“青少年社会学”五篇,汇集了1980—202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科研论文代表作,内容覆盖了社会学研究的多重领域和方向,既有宏观的阐述,亦有具体的定量分析或田野调查,展示了该所40年间的学术成果。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五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三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九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十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八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四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二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城市社区治理中整合性服务模式建构研究——以上海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为例
¥99.00
本书在系统分析上海“1 6”文件推落实具体情况、主要特、总体效果的基础上,综合研判了在街道体制改革、政府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居委会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重领域所展现的新情况、新探索、新发展,并一步展对基层社会场域中出现的治理元素、创新流程、关键环节以及多样实践的一种“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为方法”的系统性、整合性研究,尝试建构一种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框架和实务模式体系,以此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书可供从事社区治理的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借鉴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灾后重建规划与田园村庄建设研究
¥99.00
6·23盐城龙卷风风灾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已近两年,为总结灾后重建规划的宝贵经验,明确灾后重建规划的实施效果,提高重建规划科学性和技术性,在盐城市委市政府及盐城市规划局的精心组织下,以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评估、专题研究以及试验探索活动为基础,进行了盐城灾后村庄重建规划及田园村庄建设的相关研究。


读懂当代青少年——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散论(下卷)
¥99.00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青少年研究的部分成果,分上下两卷出版。下卷深探讨和研究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少年发展和青少年工作等现实问题。全书注重把握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内容,注重对概念和内在逻辑的界定与梳理,文字平实、晓畅。本书对于从事青少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青少年工作等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一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六卷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切韵汇校--(全三册)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免费
《切韵》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其编纂意图是为了纠正当时流行的各家韵书审音定韵“各有乖互”的现象,其审音原则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书成后,因其审音精当,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普遍接受,其他韵书均不再传。后来学界广为使用的《广韵》即以它为祖本。无论其音系是单一还是综合,都是我们学习研究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的重要韵书。原书早已失传,现在能见到的或为残本,或为笺注本,或为增订本。这次整理以故宫所藏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为底本,因为它本身有残缺和漫漶之处,故将另两种残本即王一、王二一并收入,以免学者翻检之劳。为检索方便,我们专门制作了完备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