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
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
(英)彼得·希瑟
¥42.99
帝国陨落之后,还能重生吗? 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数百年的帝国传统宣告终结。然而,帝国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与之相伴的利益催动着重建帝国的野心。 在西方,哥特人狄奥多里克几乎恢复帝国的荣光。511年时,他用罗马人的方式指挥着西罗马故地近一半地区的事务,霸权延伸至北非和中欧。可是他一去世,帝国的光环便全然从他以前的领地消失。 在东罗马,527年即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面编纂法典,一面用战事彰显力量,征服北非,夺回意大利,俨然西方帝国的复兴者。但他死后不到两代人,东罗马的疆域仅剩从前的三分之一,再无力量重现辉煌。 800年的圣诞节,来自北方的法兰克人查理曼走圣彼得大教堂,教宗为他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以神圣君主之姿启动改革,统一帝国内的基督教文化。然而在他身后,加洛林王朝运气耗尽,继承纷争破了帝国重现之梦。 西罗马陨落500年后,来自西方、东方、北方的复兴尝试均告失败,亚欧大陆西部的格局早已不复当年,体现罗马精髓的帝国已无可能复生。不过,王权的竞逐争斗使宗教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在无意间创造了教宗的新罗马帝国——拉丁基督教世界,从11世纪始屹立千年,影响延续至今。 在重建罗马的努力中,帝国渐渐归于无有,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欧洲从废墟中创生。
每满80减40 拯救弗洛伊德
拯救弗洛伊德
[美]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著;陈功 译
¥42.99
本书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真实故事: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如何在最后千钧一发之际逃亡伦敦。 1938年3月,德国军队跨越边境奥地利,随后希特勒将这个国家纳第三帝国的版图。许多犹太人早已闻风逃离维也纳,但是他们之中最有名的一员却选择留下,拒绝离故土——时年81岁的弗洛伊德早已身患癌症,却依然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 但是与弗洛伊德关系密切的多位知名人士深知情况危急,于是他们始通力合作,试图说服弗洛伊德离他深爱的维也纳,移民英国。在这群人当中,有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威尔士医生;有拿破仑的曾侄孙女兼希腊和丹麦王妃;有和弗洛伊德合作写书的美国大使;有弗洛伊德孝顺的小女儿、后来同样成为精神分析领域重要人物的安娜;以及他的私人医生——一个和弗洛伊德一样来自维也纳的犹太人,他甚至不惜推迟自己的移民计划,只为能够照顾弗洛伊德。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为我们讲述了这支了不起的救援小队如何成功说服弗洛伊德——这个似乎比任何人都更懂人心的人——摆脱他对迫在眉睫的灾难的深度否定。他们把弗洛伊德及其家人从德占奥地利营救出来,让他们得以定居伦敦。在那里,弗洛伊德在自由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6个月。
每满80减40 德国通史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德国通史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刘新利 邢来顺
¥43.00
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本卷叙述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这一时期属于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近代中期历史,把法国革命的成果和平地移植到德国,渐进式地实现了传统封建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对接,德国由此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独特发展道路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进一步凸显阶段。
每满80减40 大酋长伊丽莎白:英格兰冒险家和首批美洲殖民地的命运(4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建立的首个北美定居点罗诺克神秘消失之谜!)
大酋长伊丽莎白:英格兰冒险家和首批美洲殖民地的命运(4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建立的首个北美定居点罗诺克神秘消失之谜!)
贾尔斯•米尔顿
¥43.20
本书讲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商人和冒险家如何穿越大西洋,到新大陆定居的故事。1584年,沃尔特·雷利组织的远航队到达罗诺克岛,为了在这里建立定居,他们在下来20余年的时间里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投了许多金钱、人力和物资。他们的经历或有趣或悲惨,有些人的下落至今仍是个谜。在一代又一代的冒险家的努力下,1611年,詹姆斯敦终于建成,这是英格兰人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建立起的第壹个永久殖民地。作者以大量日记、手稿资料为基础,为读者讲述这段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神秘生动的故事,带领读者一道踏上前往美洲的探险旅程。
每满80减40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举世闻名的纽约曼哈顿,如何与远隔重洋的一个不知名小岛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撬动大历史,生动描述再现传奇航海冒险!)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举世闻名的纽约曼哈顿,如何与远隔重洋的一个不知名小岛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撬动大历史,生动描述再现传奇航海冒险!)
贾尔斯•米尔顿
¥43.20
17世纪初,太平洋上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岚屿产出的肉豆蔻成为欧洲各国在香料竞赛中争夺的焦,这引发了一场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纳撒尼尔·考托普领导的一小群英国香料商人之间激烈而血腥的斗争,这场斗争终以荷兰与英国达成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项交易告终。英国将岚屿控制权让给荷兰,作为回报,英国得到了曼哈顿。 本书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作者选择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香料商人,通过他们的故事为读者生动再现了一段传奇历史。
沈从文经典名作:边城(下册)
沈从文经典名作:边城(下册)
沈从文著,赵园主编
¥43.50
《边城》,沈从文的小说,究竟应该在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地位?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沈从文传》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话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总有一天,这一天什么时候来? 这是沈从文弟子、作家汪曾祺,在本书的《又读〈边城〉》结尾提出的一个问题。答案不在别处,答案在你,经典的诞生,就在读者你的自身阅读里。 本书《沈从文经典名作》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是一套田园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纳民国首版文本的沈从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家书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从文自己“临事庄肃”的方式而来),还在于我们今天一个共享的打开方式,即“1+1+1”经典共读计划,一篇沈从文代表作,一位专家共读人,一堂文学精进课……
每满80减40 英国通史·第一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
英国通史·第一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
(主编)钱乘旦,宋立宏,李家莉,张建辉(著)
¥43.60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本书为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
每满80减40 英国通史·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英国通史·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主编)钱乘旦,孟广林,黄春高(著)
¥43.60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二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丛书共六卷: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第三卷《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第四卷《转型时期:18世纪英国》;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第六卷《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本书为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每满80减40 西班牙的灵魂:一个文明的哀伤与荣光
西班牙的灵魂:一个文明的哀伤与荣光
[美]约翰·克罗
¥43.99
这是一部横跨两千多年的西班牙文化史。从伊比利亚半岛文明曙光初现起,西班牙这片土地上先后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征服、西哥特的侵、摩尔人的统治、基督徒的再征服运动、天主教双君的大一统、哈布斯堡和波旁王朝的兴衰、内战和佛朗哥独裁,直到后佛朗哥时代的浴火重生。本书考察了上述重大历史阶段,并着重关注政治事件表象下的思想潮流和民族特质。全书从建筑、文学、艺术、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切西班牙的历史,展现了西班牙混杂多样的精神底色,阐明地处欧洲边缘的西班牙如何融合了罗马、北非、阿拉伯的世俗及宗教文化,如何迸发出璀璨的文学艺术火花,如何在8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中达到宗教热情和国家一统的,如何启了大航海时代却错失种种发展机遇,又如何在左翼右翼的撕裂中经历内战之殇。 这也是一次对西班牙灵魂饱含深情的凝视。作者约翰·克罗20世纪30年代曾留学西班牙,与洛尔迦、希梅内斯等著名文人交往甚密,目睹过内战前夕的不安,与“1898年一代”有着强烈的思想共振。克罗凭借丰富的学养、实地的体察和对这片土地爱怨交织的深厚感情,为我们勾勒出西班牙充满魅力又矛盾重重的性格侧写:感性又禁欲,有创造力又趋于保守,格外分化又力求统一,在骄傲炽热的理想背后掩藏着一种悲剧感。 跟随克罗优美动人的文字,我们得以见证西班牙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沿革,在它文学与艺术的花园里含英咀华,领略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理解西班牙何以成为今日的模样。
每满80减40 希特勒zui后的阴谋:纳粹崩溃前的杀人灭绝计划
希特勒zui后的阴谋:纳粹崩溃前的杀人灭绝计划
伊恩·塞耶;杰里米·德龙菲尔德
¥44.00
1945年4月,由于德国面临失败,希特勒把第三帝国*有价值的囚犯集结起来,将他们作为人质,以展对盟军的*后一战;并命令如果军事局势恶化,将处决全部139名囚犯。囚犯中包括欧洲总统、总理、将军、英国特工,以及德国反纳粹神职人员、社会名流,1944年7月炸弹事件中协助刺杀希特勒的官员和囚犯家属。 于是一场紧张而致命的行动始了。囚犯们为逃亡行的种种谋划、党卫队和国防军之间的对峙、美军的疯狂营救……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在明暗之间行着激烈的博弈。 本书首次披露了许多未经发表和曾被忽视的信息,综合许多碎片信息,逐渐拼出了这个"二战"中令世人震惊和着迷的故事。
每满80减40 愚蠢的核弹(世界距离核战争*近那一刻)
愚蠢的核弹(世界距离核战争*近那一刻)
[美]沙希利·浦洛基
¥44.00
★世界距离核战争*近那一刻 一场“不知己不知彼”的荒诞博弈★ ★挑战传统叙事,三国视角重构古巴导弹危机本质★ ———————— 【编辑推荐】 ★挑战传统美国式叙事,从美、苏、古三国视角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现场 ★深入领导人物内心,揭露危机决策荒诞、愚蠢的本质 ★从大量中下层军官的视野,重现十三天危机的混乱过程 ★数十位历史名家联袂推荐的冷战史、国际关系史杰作 ★文笔绝佳的非虚构写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挑战了古巴导弹危机的传统叙事,凭借白宫新解密录音、苏联克格勃档案,以及军方报告和大量当事人的回忆,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扩展了旧有的叙事框架,纳入赫鲁晓夫、卡斯特罗等关键参与者的视角,勾画出这场危机的完整画面;深入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决策反复变化背后的惊心与焦灼;更透过普通官兵的眼睛,从下层视角观察危机的历史,在无数个不起眼的细节中,追问危机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 相比于为避免战争所做的正确决定,出于误解和恐惧而犯下的无数荒诞、愚蠢的错误,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教训。 ———————— 【名家推荐】 无论是出于对世界曾处于核大战临界梦魇的余悸,还是对全球业已发生的其中六次核事故的再探与总结,浦洛基总是以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呼吁人们保有对核能的畏惧之心,为确保核安全而严阵以待。写于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的这一系列作品,不仅吸引着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也必将深深触动每一位关怀核能与人类未来的普通读者。 ——陈波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视域,在苏联档案文献的基础之上重新审视了古巴导弹危机,从一条主线(古巴导弹危机始末)和三个方面(美国、苏联和古巴)来展现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的进程与影响,还分析了美苏两国领导人为避免大国矛盾加剧和核战争爆发所做出的努力。本书让我们意识到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对了解如今美苏关系、世界格局和核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邓沛勇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当今时代,国际核安全环境变化导致人类面临的核安全困境有所加剧。核安全问题具有全球性、挑战性和持久性等特点,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浦洛基作品集借鉴了新的历史史料,以历史叙事的方式,从历史事件相关政府官员、普通参与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全新视角,结合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以微见著,重新审视了切尔诺贝利与古巴导弹危机等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影响的核安全问题,研究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等因素及其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文化和世界观之间的交锋。浦洛基作品集的出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国际社会批判性地审视和反思核安全事故的历史经验教训,未雨绸缪,从而防止核安全领域悲剧事件的重演。 ——姜振飞 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好的历史学家需要像心思缜密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不被表面假象所迷惑和误导,透过事件纷繁复杂的重重迷雾,找到关键线索和证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终揭开事件的真相或力求无限接近真相。好的历史学家还需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对文字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语言生动流畅,严谨但不晦涩,能够把纷乱复杂的事件抽茧剥丝娓娓道来,让读者看得明白看得着迷。毫无疑问,浦洛基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好的历史学家,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他善于从历史档案积案盈箱之中发现重要的细微之处并挖掘出关键线索,如实还原并生动地向读者展现纷繁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历史过往。浦洛基的这套作品集值得中国读者认真阅读和收藏。 ——李秀蛟 黑龙江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浦洛基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不但能找到珍贵的资料和档案,更懂得如何把材料组织得引人入胜。面对宏大的历史事件,浦洛基的笔往往对准其中的普通人,在人类命运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展示他们*真实的反应,比如核电站里按下按钮的操作员、古巴导弹危机中搞错情报的特工、空军基地里发生矛盾的美苏大兵等。浦洛基用他的作品,不断地提醒着我们,理解历史,不要忘了回到现场。 ——罗振宇 得到创始人 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解密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和古巴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古巴导弹危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认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情报的缺失以及失去对一线*的控制等原因,在分析对方的军事部署、地缘战略目标和意图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误判和误解。因此,在这一场差一点导致人类重回石器时代的核战争危机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非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正确决策,而是双方对使用核武器的恐惧。 ——宋永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核时代。和平与安全飘忽不定,战争与灾难如影随形。当一切被包装在技术外观之下时,就连丑恶和愚蠢也可以系上领带,招摇过市。或许我们无力改变世界的疯狂,无力阻止人类的贪婪,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为由容忍自己的蒙昧。我们能够做的,或许仅仅是从驳杂的信息中寻找真相,在矛盾着的真相中提炼事实,从而尽量避免与疯狂和丑恶同谋。 浦洛基作品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这套充满细节的读本为我们打开了寻找真相、提炼事实的大门,它告诉我们,冷眼旁观并非总是意味着犬儒,拒绝遗忘也是人类的责任。 ——孙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浦洛基教授在国际学界声望很高,著述甚丰。他的系列著作视野广阔,有引人入胜的历史细节描述,也有厚重的思想文化铺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日乌克兰危机的来龙去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观点相对客观平衡,提供了有关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的西方其他著作往往忽略的视角。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外媒评论】 杰作!一项巨大的学术成就,引人入胜,令人恐惧,肯定是有史以来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20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华尔街日报》 故事非同寻常,浦洛基是一位出色的叙述者。这一叙述可能是我们可能得到的关于苏联方面的*权威的版本。 ——《星期日泰晤士报》 浦洛基提供了新鲜而可怕的细节……读完这本令人警醒的著作,让人不禁想到今天国家之间的核对峙所带来的危险。 ——《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基于大量美国和苏联档案资料(包括克格勃机密文件)的巨著。浦洛基提供的视角揭露了冷战期间以及之后助长危险核力量游戏的不正当动机。 ——《新共和》 浦洛基从苏联的视角,以扣人心弦的细节娓娓道来,使这本书成为一部权威的历史。*能说明问题的是,他所描绘的主要决策者完全没有了解他们同行的想法……他通过这部杰作敲响了警钟。 ——《经济学人》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主题的*权威、*巧妙的著作。书中有大量来自俄罗斯*新解密的资料,包括研究人员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克格勃档案……扣人心弦。 ——《金融时报》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近60年后,多部开创性苏联史著作的作者沙希利·浦洛基再次利用新公布的克格勃档案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以扣人心弦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和苏联距离世界末日有多近。在核技术仍在扩散的今天,本书提醒我们仍然面临着危险。 ——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如果您认为古巴导弹危机的故事已经被讲得太多,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那么请再想一想!浦洛基利用保存在乌克兰档案中的克格勃文件和苏联军事回忆录,以及美国文件和古巴材料,几乎逐小时地叙述了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错误——这些错误几乎引发了核战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不安的教训。 ——威廉·陶布曼(《戈尔巴乔夫》作者)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出色概述。沙希利·浦洛基挖掘了未曾开发的苏联档案,对这场危机,以及肯尼迪和尼赫鲁晓夫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这是一本令人激动的读物,它证明了浦洛基令人警醒的结论:下一次我们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迈克尔·多布斯(《午夜将至》作者) 描绘了一幅更加清晰的幕后阴谋、动机、政治和判断失误的图景,这些因素几乎导致了一场核浩劫。浦洛基用冷静而平易近人的叙述将这一切娓娓道来,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悬疑惊悚小说。对于任何对冷战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书单》星级评论 这部重要而引人入胜的作品表明,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全部故事。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每满80减40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刘雨珍
¥44.00
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本书生动解析了东亚视域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一东亚文化影响的环流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每满80减40 日本经济产业解析:改革、创新与演进(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日本经济产业解析:改革、创新与演进(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张玉来
¥44.00
本书主要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对平成时代的日本行阐释和分析。研究认为:平成时代的日本并非所谓“失落的三十年”,改革与创新才更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平成时代的日本各项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日本的综合实力及其国际竞争力需行深梳理和解释;对日本企业需行更全面、深地研究、把握与分析。
每满80减40 英国通史
英国通史
钱乘旦,许洁明
¥44.00
全书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创的现代文明。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自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每满80减40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德川幕府时代(下)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德川幕府时代(下)
池田晃渊
¥44.00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德川幕府时代(下)》是研究德川幕府历史的重要文献,系统地讲述了德川纲吉、德川吉宗、德川家重、德川家治、德川家齐等将军执政时期的历史。德川纲吉是如何处理幕府与大名之间关系的?从德川纲吉到德川家宣,日本对朝鲜的政策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从德川吉宗到德川家重,日本为什么兴起了王政复古论?德川家治执政时期,为什么出现了田沼意次专权的现象?德川家齐的经济政策是如何促使幕府统治走向鼎盛的?本书将一一解答。
每满80减40 德国通史第一卷: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德国通史第一卷: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王亚平
¥44.00
卷: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本卷叙述公元1500年以前的德国历史,即从远古到宗教改革运动前夕的德国古代中世纪历史,主要涉及辉煌的封建帝国时代。这一时期的德国历史有欧洲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是日耳曼化、基督教化和封建化的欧洲历史的组成部分。同时,德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也已经初露端倪。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发端阶段。
每满80减40 伊朗通史
伊朗通史
哈全安
¥44.00
伊朗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广袤的高原热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公元前后,波斯帝国雄踞中东大地长达千年之久。其后数百年间,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的金戈铁马驰骋在扎格罗斯山与阿姆河之间的苍茫原野,域外族群粉墨登场。自萨法维王朝起,伊朗地缘政治版图渐趋固化,什叶派的皈依俨然成为凝聚伊朗民族情感和宗教政治认同的精神纽带。恺伽王朝末期,现代文明曙光乍现,传统秩序的冰山已然露出融化的迹象。进入20世纪,伊朗经历现代化的长足发展,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堪称伊朗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坐标。汹涌澎湃的民众运动迎来了伊斯兰共和国冉冉升起的绚丽霞光,伊朗历史由此迈入崭新的时代。
科学传奇
科学传奇
张天蓉,葛惟昆
¥44.00
《科学传奇》以历史上的重大科学事件和科学人物为线索,梳理科学发展的历程,讲述思想观念变革创造的传奇。从科学起源的古希腊,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到文艺复兴及科学革命的欧洲,再到如今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现代科学,书中对几乎所有里程碑式的事件都有提及。此外,对物理和生物这两大分支的展论述,对宇宙的本质和“我”的由来这两大终极问题的探索,对生命如何起源,意识如何形成的追问,更是让科学变得深邃。科学不是孤立于世的,她在思想上与哲学同源,在实用上与工业技术共,在文化层面上与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都相关。这样一张交织的网,更是让我们对科学的未来、对新写就的传奇充满期待。
每满80减40 拜占庭的赠礼:东罗马帝国对西欧、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地区的文化影响(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较短的篇幅,概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拜占庭的赠礼:东罗马帝国对西欧、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地区的文化影响(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较短的篇幅,概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科林·韦尔斯
¥44.40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曾经繁荣昌盛、如今灭亡已久的国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据水陆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但是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国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化从拜占庭向外传播,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 作者以文化传播者的个人活动为线索,讲述了拜占庭的文化遗产如何向外传播,以及受者对这些遗产又有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将文化传播的过程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讨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
印卡王室述评
印卡王室述评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
¥44.50
本书是印卡人对自己帝国历代国王生平事迹和自己国家一切事物的叙述和评论。这部著作的素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作者母系亲属印卡王公对古国的回忆,二是作者自己从小在祖国耳闻目睹的情况,三是引录在他之前为秘鲁修史的西班牙著述者的记述。作者把三者有机地组织起来,全面记述了印卡帝国的历史和印卡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对于涉及的内容和西班牙作家著述的是非真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述评”。  
波斯和古代中亚——读书劄记
波斯和古代中亚——读书劄记
余太山
¥44.80
本书为余太山近年研治古代中亚史的学术成果结集。本书所谓波斯,指阿喀美尼德帝国、帕提亚帝国和萨珊帝国。中亚则大致指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所在地域。这一时期,与塞种、贵霜、嚈哒的关系无疑是波斯与中亚关系之重,本书从波斯的角度考察之,以往探索塞种、贵霜和嚈哒史过程中已涉及诸问题详者略之、略者详之,所涉及内容大多是国内空白或薄弱环节,对作者过去的有关研究有补充和增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