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梦中缘
梦中缘
李修行
¥19.99
书叙明正德时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有教谕吴珏字双玉,其子麟美,字瑞生,已中秀才。一日吴珏游园,梦见一老人与一帖子,上有诗云:“仙子生南国,梅花女是亲。三明共两暗,俱属五行人。”醒后帖子在手,乃命瑞生外出游学,以验梦兆。瑞生南行至杭州,在御史金早家为西席,与金女翠娟相恋,私订婚约。又在西湖上遇妓烛堆琼,互生爱恋。烛忽失踪。翠娟亦为盗劫,坠落枯井,得江西富商木大有相救,居其家,与木女舜华结为姐妹。瑞生失二女,郁郁告归,渡江遇盗,流落江西,寓法华庵中。恰遇已故知府水衡秋女兰英来庵烧香,互慕诗才,亦订婚约。后兰英遇乱,避难至金溪县白衣庵,卖绣为生,得会姨表姐金翠娟,遂同居木家。三女共誓,同归一夫。瑞生亦因避乱,逃至迎仙镇,逢失踪已久的烛堆琼与另一妓堆素烟,约成名后同娶。瑞生赴试中二甲,授江西南昌知府,先与金、木、水三女成婚,又迎归烛、堆二女为室,果应梦中五行之言。
49元5本 雪鸿泪史
雪鸿泪史
李修行
¥19.99
《雪鸿泪史》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是李修行。
49元5本 大马扁
大马扁
黄小配
¥19.99
小说以抨击著名的改良派人物康有为为主题, 旨在反对立宪。作者有意把康有为写成一个投机、无赖式的人物,以表示作者对保皇派的憎恶。小说不少地方夸大失实,但也并非全是莫须有,多少有事实的影子。小说中的康有为打着康圣人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无往而不施其诈伪手段。
49元5本 蓝色响尾蛇
蓝色响尾蛇
孙了红
¥19.99
二十世纪的旧上海,豪杰辈出,盗贼前加一侠字,方显此人的不一般,这边是作者的那位神秘朋友——鲁平。他总是隐藏在黑夜里活动,他却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胸前一条艳红的红领带,耳上一颗少有的痣,指间一枚鲤鱼型的戒指从不离手……
49元5本 知堂乙酉文编
知堂乙酉文编
周作人
¥19.99
其中有知堂一向喜谈的历史、风俗、名物一类,淹通广博,立意深远,从容而谈中给人以启示……
49元5本 知堂文集
知堂文集
周作人
¥19.99
此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
49元5本 谈虎集
谈虎集
周作人
¥19.99
书中收录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会使您回味无穷。
49元5本 风雨谈
风雨谈
周作人
¥19.99
作者在书中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入精力至巨,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
49元5本 秉烛后谈
秉烛后谈
周作人
¥19.99
《秉烛后谈》主要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至十月的作品。作者特别看重"以思想杀人"一类,指出思想专制的实质,就在于人们普遍丧失思想和判断能力,自觉趋同于专制本身。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着意加以甄别,不放过坏的一面。
49元5本 世无匹
世无匹
娥川主人
¥19.99
权一庵与妓女非烟的恩怨相报事,正文叙干白虹与陈与权等人恩恩怨怨的故事,以表现作品开篇所言"恩怨不分,何以为人恩将仇报,禽兽之道"的道德观,劝戒世人与人为善,知思图报。
49元5本 偶然草
偶然草
石评梅
¥19.99
本书选编了石评梅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49元5本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
¥19.99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49元5本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庄士敦;E.A.罗斯;【英】麦高温;阿瑟·史密斯;何天爵;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德龄;阿绮波德·立德;哈雷特·阿班;司徒雷登
¥19.99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系列,以西方文化之眼 观中国社会之根 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 分集内容简介: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出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因其视角的专业性,使其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描写得鞭辟入里,并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趣见解。其中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根据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生动、十分口语化且极富现场性的讲述,为读者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模样。作者对中国的观察之细致,分析之精妙,褒扬时的真挚、诚恳,批判时的尖刻、犀利——尤其是对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分析批判,既切中要害,让人难为情,又丝丝入理,令人动容。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将那个时代的中国观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是这方面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颇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风云、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我们不难了解到,但具体到民间,到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就未必完全了然了。本书提供的正是手材料,有立德夫人租居中国民众之家观察到的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思想性格,有她游历各地见识到的田园风物、街巷状况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渗入后中国民间的悄然变化,还有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同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等。在他者之眼的审视下,彼时中国予我们的感觉固然有疏离和偏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奇的方面,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阅读和思索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 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49元5本 当大明遇上大清(全二册)
当大明遇上大清(全二册)
宿巍
¥19.99
《当大明遇上大清》系列全面再现1618-1662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 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而明朝起初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明朝派出洪承畴为主帅的强阵容,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双方拼尽全力,明军元气大伤,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摧垮了这个帝国。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并不意味着明清战争的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山海关之战,清兵入关杀败农民军入主北京。明朝南迁,史称为南明,但无论是南京弘光政权还是福建隆武朝廷,在清军的攻击下,均土崩瓦解。随后,南明形成以李定国部、郑成功部为主力的西南、东南两大抗清力量。1662年,南明在叹息声中终结,明朝与清廷的战争也正式宣告结束。 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很多很多。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沉思(K经典·卡夫卡中短篇德文直译全集)
沉思(K经典·卡夫卡中短篇德文直译全集)
[奥]弗朗茨·卡夫卡
¥19.99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 《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49元5本 泰和宜山会语
泰和宜山会语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泰和宜山会语》是《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的合集。“会语”的意思是讲学聚会中说的话。时值日寇侵华,浙大辗转南迁,经过浙江泰和以及广西宜山,马先生在两地为浙大师生各做了一次演讲,《泰和宜山会语》就是这两次演讲的讲稿。两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宋明理学家所探讨的心性义理之学。
49元5本 复性书院讲录
复性书院讲录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1939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受聘为复性书院主讲,总持讲学事宜,复性书院设在四川省乐山县乌尤山的乌尤寺,风景绝佳。复性即复明仁义道德的善的本性。复性书院以讲明经术,注重义理,欲使学者知类通达,深造自得,养成刚大贞固之才为主旨。书院从1939年9月开始讲学,到1941年5月停止讲学,前后共一年零八个月。之后,书院就专事刻书。《复性书院讲录》共有六卷,是马一浮先生对书院学生所讲之全部讲稿。其中,卷一是总纲,告诫学者为学之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卷二至卷六对多部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独到的阐释。
49元5本 尔雅台答问续编
尔雅台答问续编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为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作品《尔雅台答问续编》。
49元5本 马一浮之序
马一浮之序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是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作序辑录。
49元5本 马一浮之书札(第三卷)
马一浮之书札(第三卷)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是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书札第三卷。
49元5本 马一浮词集
马一浮词集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为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词集。含有《芳杜词賸》《芳杜词外》《词辑佚》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