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母爱的羁绊
母爱的羁绊
(美)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Karyl McBride)
¥38.35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 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了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会起到激励作用。
每满100减50 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如何学习
(美)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美)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 Sejnowski);,(英)阿利斯泰尔·麦康维尔(Alistair McConville)
¥38.35
1、畅销书《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博士专为青少年所写,揭示如何科学使用和重塑大脑,高效学习,同名MOOC是世界深受欢迎的在线课程,帮助数百万人成为卓有成效的学习者。 2、1种掌握任意学科的超级简单的方法,10个简单有趣的学习工具,让“学渣”秒变“学霸”体质! 如何学得好,还不不费劲?如何考出好成绩? 如何使用一个番茄战胜拖延症?如何集中注意力,不分心? 注意力章鱼只有四根触手,它只能同时记忆大约四样东西?边发微信边学习是“坏僵尸”? 3、《北京考试报》专栏特约专家郭俊彬博士、少年商学院联合创始人兼教研总监Evan、秋叶PPT创始人秋叶、远读重洋创始人孙思远、洋葱阅读法创始人彭小六、知名读书自媒体「章鱼读书」创始人陈章鱼诚意推荐! 4、随书附赠思维导图达人盛运科手绘笔记。
每满100减50 抑郁症(原书第2版)
抑郁症(原书第2版)
(美)阿伦·贝克(Aaron T· Beck);布拉德A·奥尔福德(Brad A· Alford)
¥38.35
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是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教授的代表作。 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 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 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每满100减50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美)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
¥38.35
每个孩子都诞生于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躯体 每个人都在这副躯壳中裹挟着记忆之伤 这份逃不的命运印记,影响了每个人当下的生活。 本书作者在其20余年的研究中发现,过去的创伤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时,总会留下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可能以情绪化的语句或词语表现出来,它表达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连着我们没有处理好的创伤。这些语言就是“核心语言”: “我永远都会是独自一人。” “我会伤害别人,这都是我的错。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她会背叛我,我会受到伤害。” “我只是在苟且偷生。我只能勉强维持着生计。” “我不配拥有我所得到的。” “他们会排斥我,我无法融。” 是否在你生命的历程中,有过类似的感悟或自我对话?这些语句会影响你认识自己的方式,会影响你做出的选择,还会影响你的大脑和身体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回应。在书中,作者将带领每个人寻找自己的核心语言,突破家庭创伤的影响,破旧模式,建立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新模式,拥抱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计划与行动常常是不一致的:  想要健康,却会吃很多垃圾食品,或者是找借口不运动  想要一段美好的关系,却在合适的人靠近时始疏远对方  想拥有一个有意义的职业,却做不到一步步去实现它 这不是你的错,但你似乎也不知该如何摆脱。 不仅如此,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抑郁、焦虑、慢性疼痛、恐惧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造成个体痛苦的根源不在于其当下的生活经历或者大脑化学失衡,而是从每个人的父母、祖父母,甚至是祖父母的生活中内化得来的。 海灵格知名弟子,家庭代际创伤领域的先驱马克·沃林恩拥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希望每一位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都能在这场探索之旅中,找到自己的核心语言,与隐藏的创伤对话,解决当下的问题。
每满100减50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美)玛莎·斯托特(Martha Stout)
¥38.35
连环杀人犯 杀死老人的保姆 荼毒生命的恐怖组织 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 为金钱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 心怀怨恨、给邻居找麻烦的老妇人 性侵女同事、犯欺诈罪的公司总裁 通过欺骗病人来同事的心理医生 这两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他们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杀人犯、连环杀手、大规模杀戮狂人身上明显的暴力特征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让我们很容易辨认出他们是反社会人格者。但我们通常意识不到、也分辨不出身边真实存在的大量“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他们通常不会公然违法,所以法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他们以普通人的面目隐藏在你周围,随时可能伸出魔爪,毁掉你的生活! 作者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专门为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提供治疗。25年来,她治疗过数以百计的成年人,他们大多数都遭遇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控制或心理摧残。这些施恶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但更多的是受害者的父母、长辈或兄弟姐妹。 本书取材于作者多年的咨询实践,通过多个不同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的真实案例,深度剖析其三大特征:魅力十足、追求刺激、无同情心。更重要的是,本书要告诉善良的人如何辨认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如何自我保护,防止被操纵与伤害。 有无良知是正常人和反社会人格者之间的区分标准,本书也重探讨了良知在“正常”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两个令人欣慰的事实: 1.缺乏良知的反社会人格者往往走向自我毁灭; 2.提升道德和良知,才能让生活更加幸福。
每满100减50 运动改变大脑
运动改变大脑
卡罗琳·威廉姆斯(Caroline Williams)
¥38.35
本书立足于“身体如何改变心智”这一新兴主张,丰富的内容从人类化的起源一直延伸到神经科学的前沿,包含了大量扎实的研究成果,*终回到对读者有帮助的实操建议。 全书的主要章节分别从行走、力量、节拍、核心、拉伸、呼吸和休息等不同方面,介绍了运动对于记忆、压力、焦虑、抑郁、情绪、智商创造力等诸多心智层面的强大改善效果,帮助我们获取积极快乐的人生,可谓生活在匆忙之中的现代人的书。
每满100减50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美)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
¥38.35
欢迎来到“行为上瘾”的时代!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这是因为,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却会破坏长期的幸福—— 智能手机抢夺我们的时间,危害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质量。 电子游戏让千万年轻人沉迷其中,失去了正常交流的能力。 可穿戴设备让很多人运动上瘾,出现了运动伤害。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物、工作、色情变得难以回避。 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本书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一样。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且会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也帮助孩子远离上瘾、健康成长。
每满100减50 生活的陷阱:如何应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生活的陷阱:如何应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澳)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
¥38.35
本书的英文书名是The Reality Slap——当你被现实掌掴,我*次看到这个书名时,了解到它出自《幸福的陷阱》作者路斯·哈里斯博士之手,主题是如何用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应对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就立刻决意要翻译此书。一是我之前翻译过《幸福的陷阱》,很喜爱哈里斯博士灵动务实的风格,希望和他“再续前缘”;二是我亦深刻体味人生之艰难,渴望用ACT的智慧明灯照亮漫漫长路;三是我很认同“痛是命定,苦由心生”(Pain is certain, suffering is optional.)之哲思,深感译介这本出众的ACT自助读物确实有助芸芸众生拔苦得乐,这项工作价值非凡,我愿躬身,乐此不疲。
每满100减50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
(美)琳赛·吉布森(Lindsay C·Gibson)
¥38.35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 如果你有这样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成年之后,你可能会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影响;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轻视你的个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你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个处处受限、没有自我的人生呢? 吉布森博士30年来一直在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成人孩子的影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她撰写的一部实用指南,提供了真实的案例、有效的练习以及积极的提示和建议,帮助你学会: 减少自我怀疑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重新与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结,增强情感自主性和自我意识;与父母之间设立健康的边界,摆脱父母的情感控制,确保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被尊重; 识别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的情绪控制,在人际关系中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每满100减50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
(美)亚历克斯·科布(Alex Korb)
¥38.35
本书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出发,通俗易懂地解读了抑郁症程中,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动机、决策和行为,以及如何被它们所影响,并提供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技巧,帮你掌握正确驾驭大脑回路的指南,重新找回快乐和健康! 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会感到悲伤,他们更多的是觉得麻木。(所以抑郁的反面是失去活力。) ☉焦虑和担忧是由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所引起的,当所有事情都悬而未决时,杏仁核脑区会变得格外兴奋。(杏仁核活性越高,焦虑水平就越高,所以当你担忧焦虑时,减少选项并且快速做出决定,有助于降低杏仁核的活性并缓解焦虑。)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在内心中堆积负罪感和羞愧的情绪?(因为它们激活的是我们大脑的奖赏中心。) ☉为什么感觉到被他人随意评判或者排斥的话,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因为社会排斥所激活的大脑回路,同身体疼痛所激发的回路完全一样。) ☉为什么我们在不饿的时候还会不停地吃东西,或者在没有什么好看的节目时还不停地盯着电视看?(因为这些例行行为——也就是习惯,是由背侧纹状体主导的,它一旦形成,即使我们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的乐趣,也仍然会不停地重复它。你的确没法抹掉这些坏习惯,但可以形成更新更强的习惯从而使它好像变弱了。)
每满100减50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
(美)贝洛克(Beilock,S·)
¥38.35
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 我们的身体在塑造精神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被极大地忽视了。 过去几年中,“具身认知”这门新科学快速发展, 说明了身体和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情绪、决策和行动。 本书会向你介绍关于身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知识, 也将教你使用身体和环境: ↘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促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大应用领域: ◎用身体让自己感觉更好 当你微笑时,你会感到更快乐,也能更快地从痛苦中恢复。 用“有力姿势”站立,只要几分钟,就能增加心理力量感和冒险的意愿。 ◎用身体帮助自己思考 约束身体会让你的想法受到束缚,在房间内随意走动能带给你新的联想。 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就能帮助你以崭新且不同寻常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用身体培养孩子的头脑 手写字母可以将儿童负责阅读的脑区发动起来。 练习钢琴可以提高儿童手指灵活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技巧。 ◎用身体理解他人的感受 亲自过比赛会让你在预测别人传球或射门是否成功时更加准确。 身体的距离会导致心理的距离,所以面对面更有利于敏感重要的交流。
每满100减50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美)彼得·莱文(PeterA·Levine)
¥38.35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自我探索和疗愈。
每满100减50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美)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
¥38.35
亚隆博士在本书中再度扮演大无畏心灵探险者的角色,引导病人──和他自己迈向生命的转变。以六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真实与虚构交错,记录他自己和病人面对人生深刻挑战的经过,探索精神治疗的奥秘及核心。 他的生花妙笔和敏锐的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治疗师的理智和心灵,也让我们看到难以忘怀的人物:“死亡顾问”葆拉、因偷听而使治疗意外好转的梅娜、令亚隆渴望投怀抱求她抚慰的梅格诺莉亚、充满义愤且冷冰冰的艾琳,逼使亚隆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人生,并且学到难忘的一课。还有他的妈妈──颐指气使、脾气火爆,她的爱与非难几乎使儿子窒息的妈妈,她在他的梦中漫游,蹂躏他的思绪…… 我多么嫉妒父母亲慈爱、慷慨、和蔼的朋友。然而他们却很少想到他们的母亲,既不常电话问候,也很少探望、梦到甚至想到她们。而我,却每天都得一再地把母亲的身影从心中洗涤除尽。 好父母的天职不是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吗? 知道“为什么”的人,就能忍受“怎么会这样”。 心理治疗的基本规则:不要剥除病人的自我防卫,除非你有更好的可以取代。 我们视为模范的人物也会受模范所折磨。其实他们会绝望,会为母亲去世而哀伤,也会嗟叹怨恨人生,他们甚至得伤害自己,才能停止奉献,不再施予。 死亡本身虽然会使我们毁灭,但死亡的观念却可能拯救我们。 有些人拒绝生命的借贷,以避免在死时偿还。
每满100减50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
托德老师
¥38.35
如何搞定乱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 本书从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个性发展、情绪发展、行为管理、社交能力以及父母修炼六个板块手,向父母们全面介绍了0~6岁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 语言认知: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时间表,明白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行早教等。 个性发展: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将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培养为安全型,同时改变我们的不安全依恋模式。 情绪发展:识别孩子各种情绪背后的含义,利用三大工具有效地行安抚。 行为管理:读懂孩子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学会与“可怕的两岁孩子”和平相处,轻松搞定成瘾、挑食、输不起、拖延、撒谎等问题。 社交能力:了解孩子的4种社交类型,从5个维度对孩子行社交训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父母修炼:明白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不同意义,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带娃时的情绪,成长为更沉着的父母。
每满100减50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美)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阿瑟·兰格(Arthur Lange)
¥38.35
“我喜欢这份工作,但我的老板真是让我抓狂!” “你们这几个孩子要把我逼疯了!” “他老是这样!我真恨得牙痒痒!” 一个惹人讨厌的同事,一个过分挑剔的上司,一个吃不得一亏的下属,一个漠不关心的配偶,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个牢骚满腹的朋友,一个服务不到位的服务生,一个老跟你过不去的亲戚?? 有时候,这些人是有意操纵我们的情绪,有时候,他们是无心的,但我们还是不高兴,感到受了伤害或气得发疯。 除了人,有些事也会让我们情绪失控。比如,房子、换工作、相亲、公共演讲、无聊的会议、电脑故障。又比如,你好电影票了,照顾孩子的保姆却没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使我们倍感愤怒、焦虑、抑郁、内疚的人或事。这时,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产生过激的负面反应呢?我们又该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有为呢?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本书中将教你如何避免别人引起你的情绪爆发,教你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以成功赢得生活的主导权。该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也不教你肤浅的“积极思维”,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纵你的情绪时,你应该如何应对。 这些技巧,作者已在全球讲了一万多场次,对工作和生活都同等适用。你可能遇到的情景和局面多种多样,但这些技巧能以不变应万变。使用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你能大幅度降低你的压力水平,既能享受生活,又能颇有成效地工作,因为你情绪的主人再也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下属、配偶、孩子、父母、邻居、朋友、恋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交道的人,而是你自己。
每满100减50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陈发展
¥38.35
用生病的方式来拯救家庭的“忠诚卫士” 焦虑的母亲、退缩的父亲和被困在家中的孩子 表面完美无缺、实则问题重重的家庭 在心理疾病的协助下才实现独立的孩子 因父母关系不和而“不肯上学”的青春期孩子 …… 这些都是每天发生在心理诊室中的真实案例,前来寻求帮助的人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就是我们的家庭系统。 本书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出发,基于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作者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家庭是如何塑造一个个独立个体的,家庭为什么会生病,如何规避由于家庭界限不清而导致的越界行为,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如何谋求积极的改变,以及如何从家庭系统出发更好地理解自己、家人和心理问题,从而成长为更健康完满的个体,构建更幸福的家庭。
每满100减50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自恋者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自恋者
(美)约瑟夫·布尔戈(Joseph Burgo)
¥38.35
自恋父母通过孩子学业或技艺上的成功来竞争,支撑自己的赢家形象。如果孩子让他们失望,他们就会非常恶劣地对待孩子。 无所不知型自恋者总是显摆自己高深的见识,随时准备分享自己的智慧,不顾别人的意愿而提出建议。 报复型自恋者会因“宝贵的自尊”受损而对他人行恶意的报复。他们可能明目张胆地撒谎,诽谤别人,破坏别人在工作单位、家庭甚至社会上的声誉。 …… *自恋者不仅会在生活中对你行人身攻,对你的职业发展和财务状况造成破坏,还会伤害你的自尊心。他们会影响你的生活,影响你对自我的认知,让你觉得自己似乎是个愚蠢、卑微、可鄙的人。  你会在本书中看到形形色色的*自恋者。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所有*自恋者都渴望成为赢家,同时鄙视输家。他们会表现出缺乏共情和夸大自我重要性的特征。 如何识别出你身边的*自恋者,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本书希望告诉你的。
每满100减50 幸福的陷阱
幸福的陷阱
(澳)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
¥38.35
你有没有在承受压力、担心、痛苦或毫无成就感时,却仍要假装一切都好?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压力、焦虑、沮丧、低自尊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都如困兽般挣扎着,但是当我们的生活水准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更高水平,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都陷了一个隐蔽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寻求幸福,就越会长期遭受痛苦。幸运的是,通过学习本书中以正念为基础的创性方法,我们都能够从“幸福的陷阱”中逃脱。 本书适合每一个人阅读。无论你是缺乏自信、身陷病痛、失去亲人,还是工作压力过大,饱受焦虑或抑郁之苦,或者是渴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你都可以在阅读本书时获取一些有效技巧,从而: ◎ 减轻压力或担忧 ◎ 超越恐惧、疑虑和不安 ◎ 更加高效地应对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情绪 ◎ 破自我挫败式的行为模式 ◎ 改善工作业绩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 建立更令人满意的关系 ◎ 过上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每满100减50 走出童年情感忽视:如何与伴侣、父母和孩子重建亲密关系
走出童年情感忽视:如何与伴侣、父母和孩子重建亲密关系
(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
¥38.35
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被人们忽略的“童年情感忽视”。通过清晰的指导,作者帮助读者与他们爱的人取得更深层的交流。她为人们建立更丰富、更和睦的关系打开了一扇门。本书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每满100减50 童年逆境如何影响一生健康
童年逆境如何影响一生健康
(美)唐娜·杰克逊·中泽(Donna Jackson Nakazawa)
¥38.35
时间真的可以治愈一切吗? 不,至少对于创伤而言,不是。科学研究已证实一种全球性共识:童年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会改变人的生理机能,导致慢性疾病,并对一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科学记者,唐娜·杰克逊·中泽十几年来一直与威胁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做斗争。为了了解自身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花了两年的时间采访了研究童年不良经历与有害童年压力的鼻祖和科学家,梳理了70篇研究论文,跟踪调查了13位早期遭遇逆境成年后又面临健康问题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从身体和情感上获得了治愈。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探讨了童年逆境对人身心及大脑的影响;第二部分讲述如何治愈的步骤和策略。在本书中,她探讨了:童年不良经历会对大脑和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这些看不见的变化是如何促疾病发展的,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早期逆境的影响,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以及早期逆境对我们成年后与他人相处、能否拥有成功的爱情以及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脑在一生中都是可塑的。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来逆转童年不良经历的伤害。无论你的经历如何,年龄多大,你都可以采取简单、科学的方法来重启大脑,实现深层次的康复和治愈。 下面请始你的旅程吧,别让自己在痛苦中待太久。
每满100减50 有条理的孩子更成功:如何让孩子学会整理物品、管理时间和制订计划
有条理的孩子更成功:如何让孩子学会整理物品、管理时间和制订计划
(美)理查德·加拉格尔(Richard Gallagher);(美)伊莱娜·G·斯派拉(Elana G·Spira);(美)珍妮弗·L·罗森布拉特(Jennifer L·Rosenblatt)
¥38.35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忘记写作业,找不到作文、外套和饭盒,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家庭作业,并且会把一些作业留到*后一刻去处理? ? 管好自己的物品和时间,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孩子难以保持整洁有序,并非是“懒惰”或“缺乏学生品德”,而是缺乏相应的技能。本书由纽约大学三位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共同撰写,主要针对7~13岁孩子的父母,帮助他们成为孩子的培训教练,向年幼的孩子传授保持整洁有序的技能,并防止坏习惯在他们内心根深蒂固,但本书也适合年龄更大的孩子。 和市面上许多整理训练不同,本书深深扎根于严谨的科学之中,其基础是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儿童研究中心的整理技能训练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的儿童整理技能研究项目之一,有近2000名父母、老师和孩子参与。受该训练的孩子,其整理物品、管理时间和制订计划的能力显著增强,家庭作业问题减少了,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都提高了。伴随着孩子的这些步,家庭冲突往往也大为减少。 ? 本书会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整理技能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足,以及存在这种不足的孩子为什么需要某种有针对性的帮助,并为这类孩子专门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其大脑的新方法: ● 不再指责孩子,而是将孩子的问题称为“小捣蛋鬼”,让亲子交流更加积极 ● 对孩子保持整洁有序的行为,给予他们更喜欢的短期奖励,而非长期回报 ● 提供快速有效且易于使用的工具和程序,并且让孩子反复练习,确保掌握 ● 一次只传授一种技能,并且着重表扬和鼓励孩子运用那种技能,而非关注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