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andorul Sablin. Liderul monarhi?tilor ru?i urm?rit de Siguran?? ?i de Securit
¥61.83
Volumul de fa?? cuprinde trei eseuri ale autorului francez despre ,,r?sul provocat ?n mod special de c?tre comic“. Acestea au la baz? ideile urm?toare: comicul este uman, r?sul are nevoie de o deta?are emo?ional? fa?? de obiectul/subiectul vizat, r?sul are o func?ie social?. Autorul exploreaz? diferite ipostaze ale comicului ?n art? sau ?n via?a de zi cu zi ?n func?ie de cauza care a produs efectul respectiv. Un om care se ?mpiedic? ?i cade poate st?rni r?sul trec?torilor. ?n aceast? situa?ie comicul survine ca urmare a rigidit??ii mecanice a personajului care a c?zut pentru nu a putut evita un obstacol. ?i o diformitate poate st?rni r?sul, ?nsa una care poate fi imitat? de o persoan? care nu are acea diformitate. Exist? ?i un comic al mi?c?rilor, de exemplu, gesturile unui orator. ?n cel de-al doilea capitol, autorul analizeaz? alt? dou? categorii: comicul de situa?ie ?i pe cel de limbaj. ?n fine, al treilea capitol este consacrat comicului de caracter. Anexa de la sf?r?itul lucr?rii curprinde o scurt? discu?ie despre defini?iile comicului, dar ?i despre metoda utilizat? de autor ?n cele trei capitole. Comicul ?ine de aceast? dimensiune a persoanei prin care se seam?n? cu un lucru, acest aspect al evenimentelor umane care imit? prin rigiditatea sa de un fel cu totul spe-cial, mecanismul pur ?i simplu, automatismul, de fapt mi?carea f?r? via??. El exprim?, a?adar, o imperfec?iune individual? sau colectiv? care necesit? o corec?ie imediat?. R?sul este ?ns??i aceast? corec?ie. R?sul este un anumit tip de gest social care subliniaz? ?i reprim? o distragere special? a oamenilor ?i evenimentelor.
Emigra?ia alb? ?i Biserica Rus? pe teritoriul Rom?niei Socialiste, 1950-1952
¥61.83
Publicat? ini?ial, ?n prima edi?ie ?n 1785, cu titlul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este una dintre cele mai influente crea?ii din ?ntreaga oper? filosofic? a lui Immanuel Kant ?i, totodat?, un reper ?n istoria filosofiei universale. Lucrarea filosofului german cuprinde o prefa??, trei sec?iuni – Trecerea de la cunoa?terea ra?ional? comun? a moravurilor la aceea filosofic?, Trecerea de la ?n?elepciunea moral? popular? la metafizica moravurilor, Trecerea de la metafizica moravurilor la critica ra?iunii pure practice – ?i o remarc? final?, precedate de nota traduc?torului, Valentin Mure?an. ?n prefa??, Kant pledeaz? pentru o metafizic? a moravurilor ?i discut? despre metodologia pe care a folosit-o. El porne?te de la ?mp?r?irea filosofiei grece?ti ?n fizic?, etic? ?i logic?. ?n prima sec?iune, dup? cum ?i titlul sugereaz?, se face trecerea de la forma cunoa?terii comune privind moravurile la cea filosofic?. El discut?, printre altele, despre voin?a bun? ?i datorie. ?n sec?iunea a doua se aprofundeaz? problema imperativelor. ?n ultima sec?iune, Kant discut? despre voin??, libertate. De fapt, cea de-a treia sec?iune reprezint? punctul de pornire de la care Kant a dezvoltat Critica ra?iunii practice, publicat? ?n 1788.
Destine ale reginelor frumuse?ii
¥61.83
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 (1855-1920), critic literar ?i politician intelectual, s-a num?rat printre primii sociologi ai Rom?niei. Lucrarea de fa??, care ?ncheie celebrul studiu Neoiobagia, constituie prima analiz? bine ?ntemeiat? a vie?ii sociale care a caracterizat Rom?nia ?ntre 1866 ?i Al Doilea R?zboi Mondial, fiind o concluzie ?i totodata o sintez? a acestui studiu.Dincolo de cifre ?i de personajele citate, dincolo de obiectele specifice ale analizei, cititorul r?bd?tor poate descoperi c?, sub forma diferit?, vom g?si de data aceasta un fond: fibra profund? din care se ?mpletesc ve?nicele noastre probleme na?ionale.? ?i doar? din cele spuse se vede clar unde rezid? r?ul ??rii. O organiza?ie social? ?i de stat antagonic? ?i contradictorie, care preface institu?iile ei ?n aparen?e ?i minciun?. O via?? politic? ?i economic? plin? de resturi feudale, care nu vor s? moar?, ?i bazat? pe capitalismul modern,care nu poate ?nc? s? tr?iasc?.“ - 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本书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开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做了深入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 – 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全部的真相:一位宇宙学家对客观实在的探索与思考
¥61.60
物理科学的核心是什么?其奠定基础和指导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客观实在的概念有意义吗?如果有,我们的物理科学理论有效地接近它了吗? 本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宇宙学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持续思考。他以宇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科学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科学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 作者追溯了自爱因斯坦以来的科学家对科学本质的思考,简明地阐述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研究工作假设,并详细回顾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大爆炸理论,以及暗物质、宇宙学常数等问题,由此揭示出人类通过越来越严格的检验,以接连近似的方式接近客观实在的证据——这就是作者所发现的“全部的真相”。 本书*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将贯串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现代宇宙学中一系列重大发现过程的讲述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让读者深深体会到,科学并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包括获得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方法,以及看待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思想方法。 ——武星,中北大学半导体与物理学院
演变
¥61.60
21世纪1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右翼政治力量崛起、选民政治分歧加大、政党体制稳定性下降等现象。代表性的事件包括: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公投“脱欧”;2017年,法国极右翼代表人物玛丽娜·勒庞首次总统选举的第二轮,德国成立仅5年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三大党;2021年初,大批支持时任总统特普的示威者冲美国国会大厦;2023年底,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意外赢得议会选举;等等。作者将西方世界的上述诸种变化统称为“西方政治的新现实”。 这种“新现实”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由何种因素驱动,又会给西方与整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政治影响?本书就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与此同时,作者也不忘梳理西方学界的现有理论,在观察与分析“西方政治的新现实”基础上,选取了7位代表性西方思想家及其作品,以比较政治学的视角与之行学术对话,深剖析西方民主的多样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西方政治可能的新趋势。
伯南克论大萧条
¥61.60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之后蔓延至全球。当时,股市崩盘、银行倒闭、通胀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动荡、人们收下降、几千万人失业…… 大萧条不仅导致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大变动,在学术上也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这次大萧条寻求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是经济学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为之后类似危机寻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尝试。 学术界确实没有“浪费”大萧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研究大萧条问题;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及其结论,影响了后世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伯南克是众多研究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自称“大萧条迷”的伯南克,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文章,集结成《伯南克论大萧条》这本书。他在书中用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角度,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行了深分析。他认为,研究大萧条,可以体会到很多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本质。这些研究的确也帮助他在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得以吸取大萧条时期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但看看当前世界的各类经济新闻,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61.60
“哲学是活的生命。”“哲学史就是哲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本书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讲到黑格尔哲学,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不同哲学家出现的历史顺序与哲学概念发展传承的关系,展现了哲学史就是哲学概念演变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堆积以往哲学家思想遗骸的荒冢。作为一部讲演录,本书在作者多年讲授的“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基础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涩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并省去了引经据典之繁,可谓哲学门书。此次修订版特别增加“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一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和自然神论向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弥补了初版之憾。每个人都是有哲学慧根的,哲学史的训练正是通过启发我们的睿智慧根使我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爱智者。
种族与文化
¥61.60
N
古犹太教
¥61.60
《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从而写出他对犹太教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家之言。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
¥61.60
我们身处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许多极具“现实感”的虚拟世界正在向我们涌来。而前沿物理学视角下的微观现实,同样映射出令人震撼的新宇宙图景,挑战着我们对具身“现实”的认知。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既在“现实”之外又在它之中的元宇宙的本质,以及量子物理是如何从根本上晃动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两者共同揭示出一个颠覆性的观念,即“现实”可能比我们之前所理解的更为复杂,更为神奇。 元宇宙的世界究其根本是虚幻的吗?如果是,那么当你沉浸在元宇宙中,是玩物丧志吗?我们身处其内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为什么存在着“世界”,而非什么都没有? 吴冠军教授将我们带到这些问题前,在这个喧嚣热潮下,给出独特的学术分析。 本书分别启“未来 ”“资本 ”“影像 ”“现实 ”“世界 ”“政治 ”六个通道,使我们“宇宙 ”。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不只让我们深刻理解元宇宙热潮的底层肇因,而且带我们重新思考当下“现实”本身是否虚构这个本体论问题,并在物理学与政治学层面给出充满洞见的回答。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61.60
本书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作者使用了“技术对话”这个术语来挑战自上而下的“技术转移”概念,它表明技术传一地后,通常被调整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条件,也常常引发一步的创新。本书追溯了一千多年来的这些相遇和交流,考察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探索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 以往,衡量步的标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创造产出及利润的提升效率;当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因此,本书的后几章将故事带更具现实意义的21世纪,从全球视角讨论包括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数字化在内的技术发展,提出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工业革命来迎人类世的挑战。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61.12
迄今为止,一种观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这是一本充满创新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
¥61.12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叶秀山全集·第一卷
¥60.80
【内容简介】 本选题分类结集叶秀山先生全部已经出版的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以及部分笔记、札记、书信和讲演录,共11卷。本选题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卷包括《京剧流派欣赏》《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三本专著。
黑格尔美学思想新探:以“艺术终结”论为中心
¥60.80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影响较著而理解分歧亦大。本书在现代阐释学视域下,从黑格尔《美学》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着手,以大量一手资料为据,否定了学界普遍认同的黑格尔是“艺术终结”论始作俑者的观;论证其对艺术前景的预言,不是“死亡”,而是辩证的“扬弃”,在艺术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之后,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态——自由艺术。
老子新说:我在美国讲老子
¥60.00
《老子》《庄子》都*哲学经典,以哲学思维切才是理解的正路。本书以中西方哲学视角,深而浅出地讲授中国传统经典。既便于初学者掌握老子思想精髓,更可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研究者提供指南。
《黄庭经》详解(下册)
¥60.00
《黄庭经》以脐后肾前的黄庭为主要修行场所,以存思内神及引气行身来进行修炼。其书汇集了周秦以来的众多修炼法门,犹如宋代《云笈七签》的广包众类,堪称为道教修 炼方面的小道藏。 本书包括“黄庭经阐微”“黄庭内景玉经详解”“黄庭外景玉经详解”三部份,上篇讨论了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探讨了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 门的影响。中篇下篇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 本书既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道家,尤其是上清派丹道实修理论的学术研究,又可作为道家丹道养生广大爱好者深入研习参考。 黄庭经详解(下册).zip
《黄庭经》详解(上册)
¥60.00
《黄庭经》以脐后肾前的黄庭为主要修行场所,以存思内神及引气行身来进行修炼。其书汇集了周秦以来的众多修炼法门,犹如宋代《云笈七签》的广包众类,堪称为道教修 炼方面的小道藏。 本书包括“黄庭经阐微”“黄庭内景玉经详解”“黄庭外景玉经详解”三部份,上篇讨论了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探讨了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 门的影响。中篇下篇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 本书既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道家,尤其是上清派丹道实修理论的学术研究,又可作为道家丹道养生广大爱好者深入研习参考。 黄庭经详解(下册).zip
重构人类理性批判文丛(全4册)
¥60.00
《卷一:有限意识批判》内容简介: 哲学创造的光芒并不总是照耀人间,同时也并不应该永恒闪烁。它只在人们陷入心智或生活的困局之中时,才作为人的自我营救工具而出鞘飞鸣。因此,哲学的荣耀正是人间挫折的镜像,她好永远被囚禁在密涅瓦女神的膝下。在这个意义上,时势创造哲学;自然,哲学大师也绝不会听从偏爱风浪的人的热切呼唤而随意诞生。 理论的纷乱导致充满气馁情绪的后现代主义,它中断了启蒙运动的历史发酵过程;生活中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引起充满政治交易气味的文化相对主义,它抛弃了真实社会团结的重要纽带。前者推动这样的逻辑提问:思想的交往何以可能;后者逼迫人们回答如下生活提问:没有价值秩序的社会何以构成。当代社会的这两个事件暗通款曲,挑战关于对象世界中的真理概念和关于主体世界的普遍规范信仰,造成对人类认识兴趣的否定危机,终剑指人的认识能力。只有解析作为认识发生场域的意识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轨迹,才能彻底澄清当代思潮的是是非非,并为人们作出重大理论和实践选择奠定基础。 有限制的历史主义是崔平编著的这本《有限意识批判》从意识的普遍存在结构中推导出的认识形态。它在意识结构所内在蕴含的存在概念、世界概念、真理概念支持下,坚持这样的认识发展形式,即在形成关于当下观念的真理确认条件下,可以积极地接受开放性经验的挑战而自主地有序转换真理确认,在其中,真理信念并不被认识变化的历史和对认识的未来历史发展预期所动摇。在逻辑上,它能够克服当代的精神和生活危机,摆渡人们到达对话、进步和安宁之岛。 《卷二:道德经验批判》内容简介: 深入分析和确定了道德意识发生的普遍条件,把善、道德情感与真理认识密切联系起来,把善定义为内在于意识存在形式中的普遍要求,是对存在普遍化的追求,是伴随意识存在而时时常在的情感评价标准,这正是通常所谓的良心体验。以善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人们道德生活的必然取向,包括良心、仁爱、公平、正义各种个人德性和平等、自由、友善、惩恶诸社会道德普遍原则。 《卷三:文化模式批判》内容简介: 本书中,文化被逻辑地推导为连接主体和客体的创造存在的实践活动中介,是一种使得实践便利化和高效化的工具,因而人与文化的正确关系是人主导文化而不应该文化主导甚至奴役人。由于文化支配人面对世界时的思维方式,所以具有拟人性,会转化为操持某种文化的社会群体的精神活动效率、品格和接物态度,表现出特定的智商、情感和意志特征。 《卷四:别思辑类(上下册)》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的数十篇论文组成,反映了作者为探索、阐述和实践原创学术道路所作的努力。由三部分组成。(1)阐述学术的原创思维规律,其中包括原创的权利、原创思维机制、原创表现方式等问题。(2)阐释相关成果语境设置的元哲学论文,它们构成对相关著作的阅读引导,或者从思想史的角度显现问题的意义,或者从逻辑的角度阐述思路的合理性。(3)运用专著成果中的有关思想对哲学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或公案展开的分析和批判。
中国哲学大纲(全二册)
¥60.00
《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性著作之一,完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同于其他哲学史多依时间顺序论述,本书以哲学问题为纲,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以“审其基本倾向,析其辞命意谓,察其条理系统,辨其发展源流”为基本方法,梳理中国古代哲学中各个核心问题的发展过程,并详列相关文献,亦可视为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是中国古代哲学固有体系及哲学问题研究的创与典范之作。 本书起初于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宇同”。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时张先生做了大量修订,加若干“补录”、“附注”,并改动部分文字,体现了张先生哲学思想的深发展,此后各本皆以社科本为基础。本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全收为工作本,对校社科本并参校商务本,订正历次排印中产生的文字标讹误,尽可能还原张先生著作原貌,并对全书引文加以核对,规范体例。新编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便读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