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汪涌豪著
¥29.40
《老子》乃“众妙之门”,道家思想的源头,但“五千言”的微言大义却让人难以参详。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选取《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恰切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涵,让《老子》门有抓手,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浅出,令人有常读常新之感。
每满100减50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叶嘉莹等讲读
¥54.60
中华书局联合南大学文学院、抖音,邀请23位名师,联合制作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对《唐诗三百首》的313则篇目行逐一解读。每期解读,充分融每位名师独特的治学理念、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或论述周详,或短议精当,或抒发情怀,或连出巧思,沿波溯源,还原情境,又能闪回当下,直指心灵。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者更直观感受诗情、诗意,品味唐诗之美。
每满100减50 女性的英雄之旅
女性的英雄之旅
[美]莉萨·马尔基亚诺
¥39.60
当代女性在职场上似乎达成一种了共识——在工作中一定要展示自己理性、强大、可控的一面,隐藏所有的脆弱、不安或者情绪。所以,当一个现代女性做了母亲,因为承受严苛的育儿挑战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的情绪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控感和挫败感。 所以很多人认为生养子女会影响女性表现得更强大,阻碍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让很多女性在做母亲后很难认同自己的新身份。而社会普遍会将母亲角色理想化,回避母亲会面临的脆弱和困境,写给母亲的书都在指导养育,很少触及母亲在养育挑战中面临的心理危机。这让现代女性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减压渠道,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本书深度解读了女性在做母亲后心灵在黑暗中摸索的漫长历程,女性在为母困境中将经历坠落—逗留—回归三个阶段,作者通过神话、童话和寓言,帮助现代女性看到负面情绪的价值,并借助女性独特的直觉力找到应对困境和压力的方法。
每满100减50 传习录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传习录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吴震著
¥33.60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心学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体现,于此引导更多的读者心学世界的大门。
每满100减50 庄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庄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陈引驰著
¥35.40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导,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每满100减50 界限
界限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47.20
本书作者塔瓦布有14年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她发现,大多数前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不知道人生是有界限问题的,而界限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缺乏自我关爱、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把过度亲密当作社交手段、容易被情感操控和道德绑架、时间管理困难、情绪易受社交媒体影响等。 听完他们或哀怨、或苦恼、或心力交瘁、或自责不安的故事,她总是温和地告诉他们:“你的问题出在界限上。” 界限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跨越界限,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不干涉别人,才是真正的修养和成熟。 本书为你提供了一套简明扼要的方法,帮你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界限问题,探讨你对界限的需求程度,教你一步步地设定和执行自己的界限,同时又不会感到内疚,厘清与他人的关系,有勇气展健康的人际交往。 这本书就是一本通往个人自由的指南,既为你指明界限的好处,也带你体验在人际关系中维护自身价值观的艰辛。书中还有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案例,加措辞和应对建议,读者可以放心采纳,练习适合自己的表达。
每满100减50 道教文学十讲(精)--孙昌武文集
道教文学十讲(精)--孙昌武文集
孙昌武著
¥46.80
本书内容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设“道教文学课”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共分十讲,分别为:讲“道教文学的源头”第二讲“仙传--传记文学的瑰宝”第三讲“仙道类志怪与传奇”第四讲“女仙与谪仙传说”第五讲“仙歌”第六讲“游仙诗”第七讲“道十诗文创作”第八讲“文人的仙歌”第九讲“宋金新道教诗词”第十讲“神仙道化剧”。 此书,2014年曾和孙昌武先生《佛教文学十讲》联袂于中华书局出过,此次收《孙昌武文集》修订再版。
每满100减50 花果小品(增订本)
花果小品(增订本)
郑逸梅著
¥58.80
郑逸梅为海内外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一九三四年,将其所撰关于花果掌故的随笔结集出版,是为《花果小品》。周瘦鹃说“每一把诵,似赏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赞其“文字隽永,考证精详”,一时巨公名贤推崇备至,传为经典。 《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 ;后为果,自甘蔗至葫芦,沉李浮瓜、交梨火枣;末附《香国附庸》,共计一百多篇。举凡花果的掌故,前贤吟咏的诗文多有记述,灿灿群芳,离离嘉果,丰富非常。初版面世以来,一版再版,广为流传。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收,郑逸梅后来多次撰文引为憾事。现今推出的增订本,广搜博采,精审细校,比勘诸版,改订讹误,同时增补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可谓图文并茂又并美。
每满100减50 齐民要术译注(修订本)
齐民要术译注(修订本)
(北魏) 贾思勰著;缪启愉, 缪桂龙译注
¥48.00
《齐民要术》为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早保存*完整的古代农学专著,在中国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书共10卷,92篇,记述的生产项目很多。包括农、林、牧、渔、副“大农业”的全部,从农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到农副产品加工,诸如酿造酒、醋、酱、豆豉,制作饴糖,腌制咸菜,乃至文化用品(如笔墨)的制作,无所不包,可以称得上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巨著,对后世农学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书中记述的众多农业生产技术,对今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仍然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此次整理,不设底本,采用各本汇校方式,以日人所摹北宋崇文院刻本、日人据崇文院刻本所抄的传抄本、明人据南宋刻本所抄的抄本为主,参校其他诸本。各篇依次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对诸本文字差异、农学术语、生产原理等作了详细注释;译文在遵从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疑惑难读的部分作了具体生动的阐释,使读者易于理解。
每满100减50 丧家狗:我读《论语》(精)
丧家狗:我读《论语》(精)
李零著
¥59.40
李零先生以风趣的语言和独到的眼光,对《论语》行了深浅出地剖析。在作者笔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实现,颠沛流离,像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对于如何读经典,如何看待经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启示人们对《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  
每满100减50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分册】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分册】
刘顺著
¥58.80
 儒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乃是唐代文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数十年来,虽无通论性的研究专著问世,但举凡作家作品研究、流派研究、地域家族研究、体式技法研究以及政治观念与事件研究,于此问题均有不同维度与层面的涉及,可谓成果丰硕。故而,唐代儒学与文学的通论性研究,须在一个已有良好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系统并深化相关问题的解读,才有可能后出转精。同时,中古史研究在历史书写、中央与地方(乡里、藩镇)、制度与实践、日常治理及政治文化诸领域所展现出的极高水准,也让此项研究的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再则,此问题必然与政治学、汉语史、中哲史、思想史等学科存在着难以回避的交叉重叠。因此,这是一个贯通文史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对作者的学术素养要求非常高,刘顺本科为政教专业,硕士阶段专业方向为国际汉学,博士阶段受业于著名学者胡晓明兄门下,又曾在陈引驰教授门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从知识背景看,刘顺的确是从事这一学科交叉研究的合适人选,他的这种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绩,概括地说,《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学术创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政治生活为中介考察儒学与文学的多重关系,并以“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难题作为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视角,以此确定儒学的时代样态、影响及其所应对的挑战与回应的方式,从而避免对儒学过度文本化的解读倾向。   二、在唐代文学文本的分析中,既注重文学与政治一般性关系的考察,也注重其作为“政治行动”的意义。而在关注儒学对文学观念、主题、体式、风格乃至认知模式之影响的同时,也关注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方式”的价值。   三、在文学体式及功能等问题的考辨上,以汉语史研究的相关结论为据,以中古汉语所可提供的语言学条件作为文学文本分析的基础参照,并由此考察文学书写的规则、技法、限度及其与儒学相互适应的方式。   总之,《唐代的儒学与文学》一书,对唐代的政治、儒学与文学的关系的考察,新义迭出,比如:唐代前期的儒学以《五经正义》的修订为其高成就,传统的义疏学自此而衰。为李唐提供合法性论证、构建国家治理的观念与制度、营造政治文化并回应具体的政治诉求,成为唐初儒学非常核心的问题,礼乐则为重领域。再如,《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上下册)》认为儒家文论主张比德连类、物先感随的观念得以延续。儒学、政治、文学的互动,既催生了新的文学体式,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独立品格。又如,该书指出,“安史之乱”后,儒学对于道德、人性、制度、历史的思考,加速了礼乐儒学向心性儒学的过渡。此时期的文学,制诰、章表奏疏等政令文的影响更强,“古文”的影响也一时为盛;文与道、心与物之关系的考量逐步焦化,诗歌领域中佛学诸因素的影响,则形成了对儒家“感物”诗学的强势冲。在一个缺乏“确定感”的时代,中唐的诗文在风格上也呈现全新的时代特。这些看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得之见。
每满100减50 我会独立思考
我会独立思考
[美]安德里亚·戴宾克
¥39.20
“你如何根据事实形成自己观,并做出决定?” “你如何评估海量信息的重要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你如何与意见不同的人展有深度的讨论?” “你如何避免逻辑谬误和情绪干扰?”  “批判性思维”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每满100减50 庄子百句(精)--中华经典百句
庄子百句(精)--中华经典百句
陈引驰著
¥34.30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导,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每满100减50 《世说新语》通识
《世说新语》通识
刘强著
¥33.60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名士们的故事。这本关于《世说新语》的“通识”,不止讲这些趣味盎然流传千载的故事,更通过对《世说新语》一书来龙去脉的爬梳,讲作者编纂故事和设置门类的巧思;不止讲魏晋风度,更一步揭示《世说新语》所隐含的魏晋时代精神和重大议题;不止讲名士风流,更描绘了一幅魏晋名士的全景图卷。从而引领读者真正《世说新语》的世界,构建阅读《世说新语》的知识骨架,亲身融鲜活的魏晋文化,捕捉名士们早已逝去的流风遗韵。
每满100减50 重返美丽新世界
重返美丽新世界
(英)赫胥黎
¥7.19
  重返美丽新世界   阿道司·赫胥黎晚年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也是其内容精简、信息量却庞大的作品。书稿出版于1958年,赫胥黎在其中亲自解答了小说《美丽新世界》出版后社会舆论的众多疑问;对比了《美丽新世界》与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异同;精确预言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在政治、环境、科学等问题上将要面临的众多难题,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他的这些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来,多数竟然已经成真……   美丽新世界   二十世纪十大小说之一,描绘了公元二十六世纪人类在“新世界”里的生活。在这个“社群统一、身份共一、稳定”的社会里,人类在出生前就被预先设置好了等级,为的是用其一生完成不同的社会分工。这里物质不再贫乏,身体不再衰老,欲望不再被约束,社会不再有压迫,但人类却丢失了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主人公伯纳德马克思是“新世界”里的异类,这也决定了其悲剧的命运……
每满100减50 毛泽东诗词欣赏(大字本)
毛泽东诗词欣赏(大字本)
周振甫著
¥34.80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每满100减50 《唐诗三百首》通识
《唐诗三百首》通识
周兴陆著
¥31.20
诗歌是美的语言,唐诗是美的诗歌,是现代人灯火永不阑珊的精神家园。《唐诗三百首》作为风行二百多年的经典的童蒙诗学教材,具有蒙以养正、诗以化人的重大作用。但是,当代人或只会背诵零星诗作,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对其有一通贯而清晰的整体认知。 本书从通识教育的立场出发,内容不仅涉及《唐诗三百首》的编选旨趣、艺术世界、经典化历程、遗珠之憾,还涵盖唐代精神风貌、唐诗的体裁与近体诗的格律、唐诗的域外传播等主题,拈出50位诗人的130余首诗作行鉴赏,时代背景、诗人际遇、诗歌意境、名家评融为一体,是以诗证史的唐代实录,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小像,是旧体诗创作的初级指导,是增强诗学修养、培养审美人格的简明易懂的大众读物。
每满100减50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第二分册】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第二分册】
刘顺著
¥58.80
 儒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乃是唐代文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数十年来,虽无通论性的研究专著问世,但举凡作家作品研究、流派研究、地域家族研究、体式技法研究以及政治观念与事件研究,于此问题均有不同维度与层面的涉及,可谓成果丰硕。故而,唐代儒学与文学的通论性研究,须在一个已有良好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系统并深化相关问题的解读,才有可能后出转精。同时,中古史研究在历史书写、中央与地方(乡里、藩镇)、制度与实践、日常治理及政治文化诸领域所展现出的极高水准,也让此项研究的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再则,此问题必然与政治学、汉语史、中哲史、思想史等学科存在着难以回避的交叉重叠。因此,这是一个贯通文史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对作者的学术素养要求非常高,刘顺本科为政教专业,硕士阶段专业方向为国际汉学,博士阶段受业于著名学者胡晓明兄门下,又曾在陈引驰教授门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从知识背景看,刘顺的确是从事这一学科交叉研究的合适人选,他的这种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绩,概括地说,《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学术创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政治生活为中介考察儒学与文学的多重关系,并以“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难题作为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视角,以此确定儒学的时代样态、影响及其所应对的挑战与回应的方式,从而避免对儒学过度文本化的解读倾向。   二、在唐代文学文本的分析中,既注重文学与政治一般性关系的考察,也注重其作为“政治行动”的意义。而在关注儒学对文学观念、主题、体式、风格乃至认知模式之影响的同时,也关注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方式”的价值。   三、在文学体式及功能等问题的考辨上,以汉语史研究的相关结论为据,以中古汉语所可提供的语言学条件作为文学文本分析的基础参照,并由此考察文学书写的规则、技法、限度及其与儒学相互适应的方式。   总之,《唐代的儒学与文学》一书,对唐代的政治、儒学与文学的关系的考察,新义迭出,比如:唐代前期的儒学以《五经正义》的修订为其高成就,传统的义疏学自此而衰。为李唐提供合法性论证、构建国家治理的观念与制度、营造政治文化并回应具体的政治诉求,成为唐初儒学非常核心的问题,礼乐则为重领域。再如,《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上下册)》认为儒家文论主张比德连类、物先感随的观念得以延续。儒学、政治、文学的互动,既催生了新的文学体式,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独立品格。又如,该书指出,“安史之乱”后,儒学对于道德、人性、制度、历史的思考,加速了礼乐儒学向心性儒学的过渡。此时期的文学,制诰、章表奏疏等政令文的影响更强,“古文”的影响也一时为盛;文与道、心与物之关系的考量逐步焦化,诗歌领域中佛学诸因素的影响,则形成了对儒家“感物”诗学的强势冲。在一个缺乏“确定感”的时代,中唐的诗文在风格上也呈现全新的时代特。这些看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得之见。
每满100减50 儿童自然法则
儿童自然法则
[法] 塞利娜·阿尔瓦雷斯
¥46.50
儿童一出生就拥有学习和爱的能力。神经科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现了儿童不可思议的大脑潜能,每一天孩子都能够从周围世界中汲取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养分。然而,由于成年人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强加给儿童违背他们幼小大脑发展规则的教育系统,反而阻碍了孩子们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和爱心的发展。 这本讲述重要教育理念的书,揭示了看待孩子的一种新的方式,以及在家庭和学校培育孩子的一种新方法。作者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解释了神经科学中的重要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验,受有助于发展孩子自身潜力的实际操作法,和成年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保持的姿态。
每满100减50 《山海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山海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沈海波著
¥37.20
《山海经》是公认的一部奇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但是《山海经》并不好读,从其成书性质、成书年代,到作者是谁、文字与图的关系等,都有许多复杂的争议。沈海波教授精研《山海经》多年,撰成《〈山海经〉通识》一书,为读者扫除阅读《山海经》的障碍。 作者从地理神话、祭祀、巫术巫医、天文历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与历史逻辑行了深的解析,还对《山海经》成书、版本和历史影响有着具体的论述。读此一书,读者可以系统了解《山海经》的文本与内容,畅游上古社会的山川地理,赏玩奇珍异兽,增加对先民智慧的了解和对上古文化的认知。
每满100减50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阎步克著
¥75.60
职官制度是启历史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梳理考察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而将传统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无论是在历史观、研究视角与方法,还是具体的考辨方面,本书都作出了深刻的推。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