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美)田浩
¥35.90
《朱熹的思维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其现代形态的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49元5本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何永军著
¥34.80
天、神、君、民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分歧,就集中体现在对这四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道 (规律和规则)。天有天道,神有神道,君和民作为人都得遵循人道,君治理国家,对天、神、民均要有所交待和安顿,*终形成了以王道和霸道为主要形态的君道(治道)。天道、神道、人道和君道,正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思想的基本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制,就是建立在这四道基础之上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
49元5本 马衡文存
马衡文存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32.67
本书通过发掘、梳理马衡的生平行事与学术成就,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示、表彰其人格学问、道德文章,也为今后的国学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知识材料与思想资源。 关于“清华国学书系” 20世纪初短暂存在过的清华国学院,已成为令后学仰视与神往的学术丰碑。而三年前本院浴火重生,继续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且更强调“中国主体”与“世界眼光”的平衡,亦广受海内外关注与首肯。 本院从复建之日起,即以“清华国学书系”为“院史工程”,亟欲缀集早期院友之研究成果,通过分册整理,真切展示昔年历程之艰辛与辉煌。现据手头之不完备资料,本套“书系”中分册出版文存四十九种,以整理下述前贤之著述: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吴宓、梁漱溟、钢和泰、马衡、林志钧、梁廷灿、赵万里、浦江清、杨时逢、蒋善国 、王力 、姜亮夫、高亨、徐中舒、陆侃如、刘盼遂、谢国桢、吴其昌 、刘节、罗根泽、蓝文徵、姚名达、朱芳圃、王静如、戴家祥、周传儒、蒋天枢、王庸、冯永轩、徐景贤、卫聚贤、吴金鼎、杨筠如、冯国瑞、杨鸿烈、黄淬伯 、裴学海、储皖峰、方壮猷、杜钢百、程憬、王耘庄、何士骥。  本“书系”拟另辟汇编本两册,收录章昭煌、余永梁、张昌圻、汪吟龙、黄绶、门启明 、刘纪泽、颜虚心、闻惕生、王竞、赵邦彦、王镜第、朱右白、陈守实等先贤之著述。 本“书系”已被列国家“十二五”重出版规划。 为使其中收的每部文存,皆成为有关该作者的“*一卷本”,除本院同仁将殚精竭虑外,亦深盼各界同好与贤达,不吝惠赐“书系”所涉之资料、线索,尤其是迄未付梓或散落民间的文字资料、照片、遗物等。此外,亦望有缘并有志之士,能够以各种灵活之形式,加人此项工程,主动承担某部文存的汇集与研究。如此,则不光是清华国学院之幸,更会是中国学术文化之幸。  惟望本“书系”能继先贤之绝学,传大师之薪火,为创造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收到守先待后之功。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田玄著
¥117.60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析民国时期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制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军事制度的主要方面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军事人事制度、军队党控和政治工作制度、军队管理、军事教育与训练、兵役制度、军事后勤制度等,同时剖析了民国政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军事制度方面的体现和嬗变。书中提出了关于民国政治和军事的若干新见解、新观。如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本质上并非为一个“党治”政权,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官僚军人政权”的观;关于民国时期军人干政现象的一系列新论断;关于民国时期军事利益集团的历史层面上的描述和理论上的论析;关于军事派系集团与军事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关于军事制度、军事体制的“运作”概念的提出和对于历史运作过程的新论断。     全书引用了为数众多的民国政府政治、军事档案,其中不少是首次披露。一大批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
49元5本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中古史研究里程碑式杰作,呈现数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布局。】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中古史研究里程碑式杰作,呈现数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布局。】
陈寅恪
¥27.20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抗日时期撰写 而成的,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陈寅恪在梳理、考证、重新诠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我们搭建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和历史研究蓝图。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是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
49元5本 两访中国茶乡
两访中国茶乡
(英)罗伯特•福琼,译者:敖雪岗
¥39.00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次鸦片战争后受派遣,先后多次来到中国,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他的中国之行,本书即是其中之一。本书对福琼1843年和1848年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不仅对中国茶叶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也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福琼对中国了解的深,福琼在行文中表达的还是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中国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早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
刘平
¥78.40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械斗。这是一场伤心惨目、影响深远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难辨是非、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械斗规模之大,死伤之众,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但因为它被当时的政府及后来的学者视为“民间私斗”而不予重视,加上当时有太平军、洪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关系国家社稷的事件和战争,使得这场械斗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死角。 本书利用大量档案、官书和方志等资料,梳理咸同年间(1854—1867年)发生在广东土客之间的大械斗历史,分析其原因,还原其间的基本情形以及清政府的对策和平息过程。书中还原了当时大部分械斗战场的情况,给了今天人们重新认识19世纪广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民间战争的机会。全书共分三编,计十章。上编讲述这场斗祸的远因与近因;中编对这场斗祸的基本情形作了勾勒;下编主要讲述清政府针对这场斗祸所采取的对策与斗祸的基本平息。 该书不单讲述了一件被人们遗忘的历史事件,由于涉及近现代客家分布的由来,所以对历史学、客家学的研究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49元5本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杨巨平著
¥46.80
“希腊化”一词,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sheng jing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围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 希腊化世界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的重要的遗产,在他死后,其部将三分天下,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的通,使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希腊化世界传播、受、改造,而且传了遥远的中原内地,终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某方面来说,亚历山大在丝绸之路的通上,发挥了与张骞同样重要的作用。 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论述。第1编共分3章,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通的作用;第2编是本书的重,共分5章,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受;第3编共3章,论述希腊化文明信息在中国的遗存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本次出版,并附录5篇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
49元5本 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陈宇里
¥24.90
中国史研究历程.宋代卷
中国史研究历程.宋代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
¥172.8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宋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宋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宋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宋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中国史研究历程.秦汉卷
中国史研究历程.秦汉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
¥174.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秦汉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40篇,内容涵盖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秦汉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秦汉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中国史研究历程 . 明代卷
中国史研究历程 . 明代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
¥182.40
该书结集文章39篇,时间段为1981—2019年,所载文章系明史研究综述类文章,内容涵盖明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明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综述可谓是学术研究中的三次文献,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不仅是一本对从事明史研究的工作者和机构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更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为广大爱好明史的读者提供一个迅速了解明史研究情况的途径。
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
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
李零
¥70.40
本书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菊生论坛举办的“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秦汉祭祀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全书结合文献(主要是《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偶尔也涉及《左传》)与考古发现(主要是山东和陕西,也旁及甘肃、宁夏和浙江),聚焦秦汉时期重要的祭祀遗址、仪轨及其政治意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类祭祀设施的功能大致分为祭天地、祭五帝(青帝太昊、赤帝炎帝、黄帝、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祭山川(五岳四渎)、祭鬼神,由此组成一套完整的祭祀体系。对于官方正统的祭祀体系,考古学界的关注相对较少,所以本书可以算是一个风气之先的文集,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周特价2.21-3.9 开国领袖与调查研究
开国领袖与调查研究
学习时报编辑部
促销价:¥15.39|¥25.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是调查研究的典范,他们深实际、深群众调查研究的精神以及方法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本书是《学习时报》刊发的中共党史权威专家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六位国元勋的调查与研究文章的结集。
明代图书官修史(精)
明代图书官修史(精)
霍艳芳著
¥61.60
本书探讨明代官修图书的组织机构、预修人员、成就及代表性成果的成书经过,总结明代官修图书的特,揭示其在中国图书编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明一代,图书出版高速发展时期,私刻坊刻备受关注,本书聚焦官修图书,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49元5本 匈奴简史
匈奴简史
长风著
¥40.60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欧亚大陆的历史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作者长风在尊重历史、严肃考据的基础上,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民族兴衰及汉匈关系等内容,做了简要而完整的叙述。
文化的世界史:一种文化社会学阐释
文化的世界史:一种文化社会学阐释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45.00
《文化的世界史》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经典著作之一。阿尔弗雷德?韦伯致力于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不同文化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变迁做出历史哲学层面的解释,也即解释各个文化在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区域中的本质和真实情况。他将文化的发展分为不同层级和阶段,完整描绘了从原始文化到古典文化,再到亚洲、欧洲等发达文化,直至现代文化的人类历程。他将文化放归其原生土壤,强调人的自发性创造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阿尔弗雷德?韦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图景,栩栩如生,思想丰富,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切文化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作者所言,“既往是现在的明镜,而现在则是焚毁以往的木柴。二者相加,经过诠释,便为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了认识的途径。”
49元5本 赫德与晚清外交
赫德与晚清外交
张志勇著
¥52.80
赫德(1835~1911)是近代在华知名的外国人。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在权力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左右晚清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从而使其势力演化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影响核心。 本书是以英人赫德及其在晚清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数十年时所参与的许多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为研究对象,作者在广泛收集了中英文档案资料,特别是充分利用了还未整理出版的《赫德日记》手稿77卷的基础上,对赫德以不同身份参与的晚清外交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书中还在赫德中葡外交、中法战争交涉、中日甲午战争战后赔款交涉,赫德的外交原则、外交策略及其成败的原因等方面,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既有弥补前人不足的,也纠正了以往一些不太准确的史实叙述和结论,并提出了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看法。本书内容对于学界一步认识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角色、地位、作用等极具参考价值。目录及样章见附件。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严晓星著
¥94.80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49元5本 文明的地图
文明的地图
张信刚
¥52.80
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研究,并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展,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同时,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 无论是对丝绸之路、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还是对大中亚、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这本书都堪称历史、文化的盛宴。
49元5本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美)苏源熙,盛 珂 译
¥29.00
“文化中国”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上的中国国土本身(目前正经历不同的政治命运),海外华人社会(很多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以及有关中国的研究或写作。本书在这三个维度上, 对“中国”的多重意义行解读和分析。本书由几篇原本独立的论文构成,但在结集成书的时候,作者在逐渐清晰的共同问题意识下,作了相应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