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陈宇里
¥24.90
59元6本 匈奴简史
匈奴简史
长风著
¥40.60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欧亚大陆的历史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作者长风在尊重历史、严肃考据的基础上,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民族兴衰及汉匈关系等内容,做了简要而完整的叙述。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苗润博著
¥68.60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 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
陈平原
¥46.50
不管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只要能读出乐趣来,就是好事。在我看来,读书讲趣味,比讲方法、讲宗旨,要重要得多。——陈平原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先生“读书三部曲”之一。他从自己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经验中拈出“好玩”二字,旨在将“读书”这件事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说得透彻且有趣,不想将读书升华到正襟危坐、艰苦卓绝的地步,而是希望卷有益,卷有趣,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此次增订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共分四辑,将读书、评书、写书、出书中的观察体悟详加评述,也寄予了作者劝学警勉的拳拳苦心,由此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及文化生态的变化。本书即是这样一本洞幽烛微又举重若轻的读书之书。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94.80
明清鼎革一般是指明朝灭亡、清朝勃兴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了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中华宗主国认同等的崩塌与重建。在文化、制度与思想等经历了矛盾、冲突与混乱之后,新的秩序逐步形成。 发生于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不仅如此,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商业、文化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观念以及中欧关系的变化。换言之,明清鼎革不仅是一次国内事件,更是一场区域政治变革事件,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全球性事件。 以往国内外学界对明清鼎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史的框架内。本文集则提出突破国别史框架,从东亚区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视角重新研究明清鼎革。文集所收各篇论文分别从本土、周边、东亚、全球、军事、文化、双边关系等多重视角,呈现了明清鼎革对东亚乃至全球的不同影响,从而将明清鼎革这一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本论文集是从全球史、区域史看本国史的一种尝试,希望使其成为破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界限的一个典型案例。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
王晴佳
¥40.00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的新作。书中收录了他的中文论文20篇,讨论范围广泛,从古希腊史学、对兰克学派的反思、米歇尔·福柯的史学思想,到近年出现的情感史研究、新文化史研究和以展望未来为主旨的“后人类史学”。《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处理西方史学的传统和转型,第二部分探讨西方史学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向。全书深入阐述了近代史学传统的产生、特点及发展,同时展现了当下史学研究的新潮流。
59元6本 中国皇帝简史(套装5册)(揭秘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帝王的传奇人生)
中国皇帝简史(套装5册)(揭秘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帝王的传奇人生)
刘亚玲
¥29.99
本套装包含《正说大明十六帝》、《正说大清十二帝》、《正说大宋十八帝》、《正说大唐廿一帝》和《正说大汉廿二帝》 《正说大明十六帝》:明朝,和历朝历代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度里,家族统治是那个时代的选择。父传子,子传孙,皇帝们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传给自己的子孙,而子孙的贤孝、愚笨却在所不问,而正因此就决定了家族统治的命运。朱家历代十余位皇帝,无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占据了大部分,他们身居皇帝之位却不履行皇帝义务。即使这样,朱氏家族还是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造成这样的奇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正说大清十二帝》:这是一部清朝皇帝的众生像,通过讲述清朝皇帝的人生经历,从而展现了清朝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大清自入关至王朝结束,历经近三百年,从开国的努尔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绪的维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国之兴衰与帝位人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说大宋十八帝》: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大多数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腥、屠戮。唯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例外。赵匡胤取代后周时,并未采取血腥手段,更没有担心前朝子孙复辟而大加屠戮,反而勒石为盟,要求后嗣新君遵守誓言,善待周室。大宋三代,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教的风气,大宋皇帝在强调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故其争斗少有诛杀,较为开明廉洁。 《正说大唐廿一帝》:自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至唐为朱温所灭,前后经历近300年。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同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迹,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正说大汉廿二帝》:汉朝历史共计四百多年,分为以刘邦家族为皇帝的西汉王朝和其后裔刘秀家族继任汉家天下的东汉王朝。作为皇权的拥有者,刘氏家族不同于普通的家族,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与无奈纷争。在这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刘姓皇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外戚争权也始终伴随左右:诸吕之乱、霍光揽权、王莽代汉、窦氏欺主、梁冀跋扈……在刘氏家族与外戚家族的争斗中,另一势力──宦官逐渐登上舞台。在权力争夺与斗争的过程中,一个辉煌的时代终走向了没落。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下)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下)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史学名著即突出地反映某一史学思潮、彰显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者。史著可以再现昔日人类活动的“体相”,且能显示出历史演进之因果关系,为民众生活提供借鉴。本书对于现今人们了解历史、阅读历史典籍、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59元6本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美)斯蒂芬.卡尔博格著
¥35.00
本书通过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深研究,提炼出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分析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他对中国儒学、印度种姓制度和古代以色列一神论的分析。作者还利用韦伯这一分析范式解剖了四个现当代案例: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现代公民的文化基础,19世纪德国的文化悲观主义以及“工作”在当代德国社会的“位置”,展现了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在今天的实用性。
59元6本 强国逐鹿
强国逐鹿
小马连环
¥31.99
凡能在春秋留下姓名的人,都抱有相似的观念——只有不走寻常路,才有自己的路可走。本是天之娇女的骊姬,却被迫嫁与杀父仇人,且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如何参与权利之争。“晋国流浪团”团长重耳,挨过白眼吃过土,不抛弃不放弃,终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杀熟能手晋献公,带着士为创下“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个人战绩,为晋国霸业奠定坚实基础。不肯稳定穷着的放牛郎百里奚,吃掉家中的下蛋母鸡后,毅然踏上艰险狗血的漫漫求职路。
59元6本 中国民族史两种
中国民族史两种
吕思勉
¥24.40
《中国民族史两种》由吕思勉先生旧著《中国民族演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
59元6本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
(美)阿里夫・德里克,翁贺凯
¥37.00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行了深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59元6本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何永军著
¥34.80
天、神、君、民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分歧,就集中体现在对这四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道 (规律和规则)。天有天道,神有神道,君和民作为人都得遵循人道,君治理国家,对天、神、民均要有所交待和安顿,*终形成了以王道和霸道为主要形态的君道(治道)。天道、神道、人道和君道,正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思想的基本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制,就是建立在这四道基础之上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
59元6本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美)苏源熙,盛 珂 译
¥29.00
“文化中国”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上的中国国土本身(目前正经历不同的政治命运),海外华人社会(很多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以及有关中国的研究或写作。本书在这三个维度上, 对“中国”的多重意义行解读和分析。本书由几篇原本独立的论文构成,但在结集成书的时候,作者在逐渐清晰的共同问题意识下,作了相应改动。
国家时代
国家时代
孙皓晖
¥50.00
以中国人的语言谱系解析世界文明,看人类国家文明的历史发展逻辑; 以世界文明的视野呈现中国文明,在对比中发现中国绵长生命力的历史基因。 《国家时代》从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基础和价值体系的危机性焦虑出发,提出站在历史实践的立场,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重新加以审视,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文明在历史实践中的兴亡法则,揭示大国文明兴亡生灭的历史经验与深重教训。在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对照中,破除西方文明观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式,探寻中国在6000年人类文明历史实践中矗立不倒的真正根基,发现那些足以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生命的核心价值观。 站在历史实践的立场上,从6000余年的历史实践看,国家作为社会发展的“人造平台”,是人类文明发生质变提升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从而以“国家”的兴亡存灭为轴心,《国家时代》提出国家时代的五个历史分期,涵盖创世神话直至当代社会。在详述五个历史时期兴盛存衰的历史程的同时,试图于历史的纵深比较、不同文明的横向比较中,回答为什么中国民族群能成为6000年拥有*顽强国家文明生命力的民族群,中国文明中必须被当代人充分认识并能够为世界提供借鉴的政治思想精华何在。
文明的地图
文明的地图
张信刚
¥52.80
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研究,并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展,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同时,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 无论是对丝绸之路、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还是对大中亚、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这本书都堪称历史、文化的盛宴。
59元6本 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研究(精)
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研究(精)
李立,史青著
¥40.80
“夷人图说”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以非汉民族为描绘对象的历史资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突出特是图文并举,图像与说文以不同形式相匹配。《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研究》一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为基础,基于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尝试通过图文关系及地方历史的文化语境去发掘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的民族志意义。全书围绕“绘写了什么”与“为什么绘写”两大问题,关注“夷人图说”的图像表述与意义生成模式,探讨了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的民族分类问题,系统梳理了这些文献的谱系和源流;并试图追溯云南方志与“夷人图说”的文化语境,通过对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的图文对读,总结其叙述事件与绘制图像的语法,尝试揭图像背后的历史事实;而剖析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的序跋,分析绘写者的意图、心态与绘写方式之关联,探究图说的艺术性与政治性、国家性与地方感之张力。
59元6本 大国游戏
大国游戏
小马连环
¥29.99
一辈子没当上正职的鲁隐公,努力工作获史官认可,成为《春秋》纪年人。小时候妈妈不疼,长大了领导不爱,却让姬寤生练就了隐忍,成就一番事业。年轻周桓王不愿“躺平”,以卵石,奋起一搏,为衰微周王室赢得下属五百年尊重。交际天才齐僖公,不费一兵一卒,靠两个绝色女儿出“王炸”!不怕事大的齐襄公,花边新闻轰动春秋,也没耽搁为齐国的霸业奠基。筚路蓝缕的楚小弟自主创业成富豪后,始琢磨如何争夺中原市场。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严晓星著
¥94.80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一周特价4.7-4.20 开国领袖与调查研究
开国领袖与调查研究
学习时报编辑部
促销价:¥15.39|¥25.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是调查研究的典范,他们深实际、深群众调查研究的精神以及方法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本书是《学习时报》刊发的中共党史权威专家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六位国元勋的调查与研究文章的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