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大英博物馆寻宝记
大英博物馆寻宝记
程珺
¥24.00
古希腊的雕塑为什么好看?埃及法老雕塑长得都一样?刘易斯棋子为何成了当代网红?作者精心挑选大英博物馆21件一生必看的人类珍宝,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行深浅出的讲解。这其中,有举世闻名的“镇馆之宝”,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知;有代表全球文明的珍宝,它们带你一览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样子;还有文明融合的珍宝,让你看见各种文明之间是如何互相交融和吸收的。 希望这本书能带你探寻古老文明的璀璨,感受不同文明的强盛与融合,了解稀世珍宝背后的传奇故事。
49元5本 美学新语
美学新语
余群
¥24.00
本书探讨美学问题,收录了《美的本质》《美盲限制了想象》《鲜花总比汽车美》《到底人间欢乐多》《美女之美》等文章。
49元5本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汪尧翀
¥25.00
《规范的限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
白谦慎
¥25.91
白谦慎教授利用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细致描述傅山和清朝官员、艺术赞助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展现了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而引出并探讨应酬作品与“心画”、修辞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研究文人艺术家如何建立、积累和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作者很早就从“应酬”角度讨论艺术的创作、周转、使用,通过研究傅山这一个案,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值得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持续关注、深入思考。 (1)面对应酬作品,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书法家的“心画”,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 (2)当一件书法作品中都是言不由衷的“修辞”或陈陈相因的“套话”时,怎样才能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3)当书法创作和实用书写常常难以剖离时,名人字迹能否都算是“创作”?
49元5本 日本戏剧(东瀛艺术图库)
日本戏剧(东瀛艺术图库)
唐月梅
¥25.99
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始,到引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乐”和“狂言”,详尽论述了日本国剧“歌舞伎”的形成、发展和兴隆,以及几代有突出成就的“歌舞伎”名优的表演艺术特色,以及后代戏曲改良的探索与成败。
49元5本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
(印)婆罗多牟尼等著 金克木译
¥26.00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摘译了五本梵语文学理论著作。《舞论》是现存的古印度早的系统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二世纪,论述了戏剧演出的各方面。《诗镜》是古代印度同类书中现存早的两部之一,实际是一本作诗手册。《韵光》是大约九世纪的作品,系统创立了关于“诗的灵魂”的理论。《诗光》大约诞生于诗论盛极将衰的十一世纪,而它也被看作古典诗论的总结。《文镜》是十四世纪的著作,是古代印度文学理论中后期的综合论著。   
49元5本 意大利壁画修复  RESTORATION OF WALL PAINTINGS IN ITALY
意大利壁画修复 RESTORATION OF WALL PAINTINGS IN ITALY
[意]梅毕娜
¥26.16
在意大利的艺术瑰宝中,壁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文艺复兴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至今的数百年间里,这些杰出的壁画经历了各种各样损坏与修复的过程。本书概述了意大利壁画修复的历史,又以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经典作品的修复为例,讲述了近几十年来意大利壁画修复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首次将这些翔实的艺术修复过程呈现给中国读者,汇集了意大利艺术修复领域著名专 家的研究成果,在其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修复专家们审慎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是一本史料性较 强的专业用书。
49元5本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崔云伟著
¥26.55
本书特别关注“艺术鲁迅”的形象建构,*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之间的关系。上编通过对鲁迅与凡·高、蒙克、罗丹、珂勒惠支等的比较研究,具体考察了他们之间“我与你”的精神相遇。下编运用线条、笔触、色彩、视觉意象等美术形式语言,细致剖析了蕴藏在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美术的视觉印痕。鲁迅的个体性、世界性、现代性、艺术性亦由此跃然而出。
49元5本 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威尼斯艺术和历史之旅
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威尼斯艺术和历史之旅
哈莎、[意]白路易 (Luigi Beghi) 著
¥26.70
威尼斯,是一座建于狭小土地之上的“水上都市”,但它却能清晰地折射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和艺术史的片段。它就像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风景里充满着温柔,,千百年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威尼斯艺术和历史之旅》是一本威尼斯深度游的全面指南,更是一本涉及威尼斯历史、文化、艺术的精华读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圣马可大教堂、公爵宫、里亚托桥、美丽圣母教堂、土耳其商馆、雷佐尼科宫、军械库、犹太区、马乔雷岛、学院美术馆、布拉诺岛、威尼斯大学等100多处著名景,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们从和方面了解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水域”。
49元5本 清初“四僧”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清初“四僧”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沈名杰
¥26.99
本著作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是活跃于清初的四大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勇于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共同构成了清初画坛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观。其绘画强烈的个性及艺术特征,也深受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画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的中国画坛。 本著作以清初“四僧”的绘画艺术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四僧”的绘画艺术突破传统复古的羁绊,努力革新的时代精神特性。本著作的特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以时代精神为视角,比较清初“四僧”的绘画艺术,并分析形成其“共性”的内在哲学、宗教和社会原因。 (2)采用横向分析法,深入剖析清初“四僧”绘画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一画论”在“四僧”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作用与具体表现,进而总结、归纳促使“四僧”绘画艺术风格与艺术观点“相近”的本质原因。 (3)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四僧”的绘画艺术,总结他们相互之间不同的特性,并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其成因。
49元5本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德)席勒著 冯至 范大灿译
¥27.00
席勒希望审美教育通过既有生活又有形象的艺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然后才能克服社会的腐朽与粗野,以及现代人的分裂现象,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作准备。
49元5本 科学与艺术创意论坛(2019第1卷)
科学与艺术创意论坛(2019第1卷)
袁晓黎
¥27.00
  《科学与艺术创意论坛(2019第1卷)》由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设计学”建设团队以及中国高校科学与艺术创意联盟专家团共同主编,分四大模块。艺术模块分为理论研究、经典作品分析两个栏目;技术模块分为前沿技术探索和技术问题研究两个栏目;教育模块分为创意教育管理和创意教学研究两个栏目;市场模块分为创意产业研究、市场案例分析和企业风采三个栏目。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英)约翰·伯格
¥27.00
讲故事的人将自己的声音借给他人的经验;随笔作家将自己借给特定的场景,或者他所写作的问题。这里所选择的文章能够相当直地归属到几个标题之下:旅行和移居,梦想,爱情和激情,死亡,作为行为和人工制品的艺术,理论与生产、再生产世界的体力劳动之间的关系。在约翰·伯格的人生里,从而也在本文集里,对于故事叙述和语言的关注是一个更全面、更广泛的议题。“离乡”一辑的主题是旅行、放逐、移居,本书后“未修筑的路”继续着这些反思;“爱情门”的所有文章显示了约翰·伯格对于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的关注。“后的照片”集合了不同媒介、不同处境下关于死亡的四篇随笔。
南画的形成:中国文人画东传日本初期研究
南画的形成:中国文人画东传日本初期研究
徐小虎
¥27.20
本书对1799 年以前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文人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探讨日本南画的形成。书中把南画的*初阶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间,在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国艺术元素传入日本,日本艺术家以独特的立场进行拒绝和选取,巧妙转化成日本的表现样式,*终形成典型的南画,从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范畴。中国文人画以中断、零碎的样态呈现于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收藏、对中国作品的品评与水墨画后来的发展,还形塑了日本对中国文人画之历史与形式的独特观点。在探究南画形成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文人画的内部发展。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英]威尔•贡培兹
¥27.30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艺术就像个游戏,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只是它*基本的规则,从而让一度令人困惑的东西开始变得有意义。 ——威尔·贡培兹
49元5本 后沙:艺术
后沙:艺术
唐然
¥27.60
  在这本书中,我们以“艺术”为题,分别从对西北的三种民间艺术的整理和考察、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手稿以及艺术评论文章展关于这两个话题的讨论。   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这两种艺术形态,让读者自行组织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提供部分艺评家们对当下艺术环境的态度和观,作为参考。   当代艺术才是当下乃至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于是很多艺术工作者把画笔扔了,投身装置和行为艺术的洪流,以此来给自己贴个“当代艺术家”的标签。然后就诞生了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仿佛清末民初那些剪掉辫子的前朝遗老,样子怪得很,不中不西,说不清是传统还是现代。站在作品前咂摸许久都搞不明白“当代艺术家”想说什么。这些咂摸不出意思的观众就成了那些恨得牙痒的人中的一部分。另外一些,则是不服的,觉得当代艺术根本不是艺术——搞不清当代艺术是什么路数,那干脆就不把你看成是艺术了吧! ?
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
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
埃德蒙·德瓦尔
¥27.60
中国是关于瓷器的一切故事的起,千年来瓷器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形成了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家与畅销作家埃德蒙?德瓦尔从中国始,深探访“发明和再造”了瓷器的三座世界性的瓷都:中国景德镇、德国德累斯顿、英国普利茅斯,以贯穿中西的视角,结合了旅游札记、回忆录与历史讲述,追溯瓷器从中国传欧洲发展演变的辉煌历程,描画出一部数百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迷人面貌。 神秘的白瓷堪称促成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1291年,马可?波罗将*件中国瓷器带回威尼斯,从此掀起了整个欧洲对瓷器的狂热。四百年间,西方无人破解瓷器的烧制配方,瓷器被称作“白金”,成为中国的不传之秘,而一条瓷路也在东西方之间逐渐形成。 德瓦尔仔细搜罗爬梳文史典籍与档案资料,白瓷之路上重要的时空坐标,被史剧般错综复杂而又引人胜的故事染标注,王侯贵族、传教士、炼金师、哲学家、商人和冒险家悉数登场,娓娓道出一幕幕掩埋在历史云烟里的瓷器故事。在本书中,作者对人性的关注与沉思贯穿始终:关于人类在一个速朽世界中追求恒久美好之物的雄心,并且不惜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年度*非虚构作品。
49元5本 谈谈诗 聊聊画  苦瓜和尚画语录
谈谈诗 聊聊画 苦瓜和尚画语录
(清)石涛
¥27.92
《苦瓜和尚画语录》又名《石涛画语录》《画语录》《石涛画谱》,共18章,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理论。靠前章是总纲,提出了全书的中心论题——“一画”之法,第二、三章分别从“了法”与“变化”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一画”之法的精髓,从第四章开始到第十八章详细地论述了“一画”之法在“笔墨”“运腕”“皴法”“境界”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全书先总后分,由具而微,其理论性、系统性和高度概括性在中国绘画目前首屈一指。 李晶晶编译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谈谈诗聊聊画)》以清乾嘉时期大藏书家鲍廷博、鲍士恭父子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为底本,并以《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收录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为参照本,加以校勘,在参考吴冠中、朱良志等大家注解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翻译。为了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石涛的绘画理论,本书在每个篇章之后附短文一篇作为拓展阅读,内容涉及石涛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生平趣事及其画论、画作,以及他在其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多方面地为读者介绍了这位画坛巨匠。
49元5本 德国自然风格花艺设计理论与实践
德国自然风格花艺设计理论与实践
(日)大友洋 著
¥27.99
本书是德国自然风格花艺设计门书籍,内容包括德国自然风花艺的造型理论基础和实操案例,由简深、循序渐,非常适合花艺从业者和插花爱好者参考学习。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介绍了花艺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花艺设计的不同种类和区别、构思和表现方法等;下篇针对德国自然风格花艺设计各种花型的概念、形态、设计思路、插制方法等行全面的讲解。本书案例均为大有洋老师亲自设计插制,以供读者学习借鉴。
49元5本 理论与视角:遗产·艺术
理论与视角:遗产·艺术
王天祥
¥28.80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遭遇古今不兼容、中西不兼容的双重困境。中 国艺术史研究中的双重困境,是所有“非西方”艺术史研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21 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为世界艺术史的书写 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可能,或许是拓展,或许是颠覆。 从传统艺术史研究到文化遗产研究,至少涉及三个层面的拓展或转向:一 是研究价值的取向:从单一转向包容。二是研究范畴的拓展:从门类转向综合。 三是研究范式的转型:从空间转向时间。
49元5本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
陈涛
¥28.90
作者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为经,以聚焦城市的影像(电影和先锋艺术)作品为纬,以“体感”和“生产”为勾连和编织方法,铺展中国当代城市的影像地图。在这一影像地图上,《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尤其侧重对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空间的精细雕琢,通过立体化和深度化的个案分析,探讨空间与影像二者的交织与互动。所谓“穿城观影”,不仅意指通过城市空间来观看和分析影像作品,更强调借由城市影像的“穿针引线”“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饰”来了解中国当代的城市化发展。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