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全唐诗  增订简体本  1-15册  (精)(试读本)
全唐诗 增订简体本 1-15册 (精)(试读本)
(清)彭定求等编 陈尚君补辑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
免费
 《全唐诗(套装全15册)》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多、影响较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编纂上还是存在着诸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编次不当、文字舛误等问题。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对这部清人编的《全唐诗(套装全15册)》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全唐诗(套装全15册)》增订重印本,就是用中华书局原校本为底本,把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把断句改为新式标,并改正某些排印错误,同时把陈尚君先生修订、增辑的《全唐诗补编》全部收(《全唐诗补编》1992年中华书局版)。这样共增补佚诗四千六百多首,新见作者八百多人。简体横排增订本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收录唐诗较多较全的读本了。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四卷(试读本)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四卷(试读本)
袁行霈主编 许逸民副主编
免费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是与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中国文学史”相配套的教材,选目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中国文学史》重讲授的作品,同时又充分考虑作为作品选教材所应具备的特。在传授准确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术的规范性和启发性。本书选目和体例精当、新颖;校勘和注释准确、简明;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编写时注意学术性和可读性并重,力求做到适用教学,有所创新。本书主编即为《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的主编袁行霈先生。袁行霈先生担任本书主编,亲自选定篇目、设计全书并审阅书稿,可以更好地将这两部教材配合起来。由八所不同高校的著名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著名研究员担任分卷主编,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亲自撰稿并负责本编的统稿,更好地保证了全书的质量。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一卷(试读本)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一卷(试读本)
袁行霈主编 许逸民副主编
免费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是与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中国文学史”相配套的教材,选目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中国文学史》重讲授的作品,同时又充分考虑作为作品选教材所应具备的特。在传授准确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术的规范性和启发性。本书选目和体例精当、新颖;校勘和注释准确、简明;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编写时注意学术性和可读性并重,力求做到适用教学,有所创新。本书主编即为《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的主编袁行霈先生。袁行霈先生担任本书主编,亲自选定篇目、设计全书并审阅书稿,可以更好地将这两部教材配合起来。由八所不同高校的著名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著名研究员担任分卷主编,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亲自撰稿并负责本编的统稿,更好地保证了全书的质量。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宋)司马光编撰,沈志华,张宏儒主编
免费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退都有详尽深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文心雕龙今译(附语词简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文心雕龙今译(附语词简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周振甫著
免费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由周振甫所著,对《文心雕龙》作了逐篇逐段的简注、讲评和翻译,是从“论文序笔”手,即研究前人的著作和创作,按照文体分类,确定各体的选文,探讨各体文的特,比较忠实于原作的基本思想,除了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心雕龙》比较正确的理解以外,还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文心雕龙》对刘勰的文艺观和我国六世纪的文艺理论发展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书末附有关《文心雕龙》中某些术语的解释。《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是目前已出若干有关《文心雕龙》著作中独具特色和颇有实用价值的读物。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朱碧莲、沈海波译注
免费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全本注译,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行介绍。本书除对生僻字依《汉语大词典》做注音、解释外,更注重对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的说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风尚。   本书底本选用涵芬楼影印明嘉趣堂本,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校勘、笺疏成果。
谈徵(试读本)
谈徵(试读本)
(清)伊秉绶撰 曾昭聪点校
免费
这是清朝学者伊秉绶撰写的一部俗语辞书,共分名、言、事、物四大类,每个大类收录相应的词语,约600条,内容涉及天文、时令、称谓、官制、建筑、传说、风俗、饮食、言语、服饰、名物、动植物等等,然后引书证探源,探求词的得名缘由,揭示词语的早用例,尤其是记录了相当多的方言俗语,或者加按语加以考证说明。该点校本以清嘉庆二十年柯古堂刊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点校的重点之一是复核征引文献、考辨并撰写校语,编制索引,应该说这是一部研究汉语语源、汉语词汇史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释名--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释名--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汉)刘熙撰 愚若点校
免费
《释名》,原题汉末北海刘熙撰,是我国部声训学著作,试图探寻事物命名的由来,而声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推求其来源)是它的途径。现今能见到的早传世本《释名》为明嘉靖三年(1524)储良材、程鸿刻本。四部丛刊初编经部则影印江南图书馆藏明嘉靖翻宋八卷本。我们2016年影印出版了四部丛刊本《释名》。这次整理本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校《释名疏证补》,采用通行字排印,底本明显的讹误径改出校;有疑问或有参考价值的异文出校;为词条加以编号,如1.001乃《释天》的条;词条加注现代汉语拼音;同时编制音序和笔画索引,以尽可能方便读者。
岁时广记(精)(试读本)
岁时广记(精)(试读本)
(宋)陈元靓撰 许逸民点校
免费
《岁时广记》总计四十二卷,是一部以节令时俗为主的类书,涉及农事生产、日常生活、祭祀祈祷、服饰饮馔、游乐诗赋、养生诊疗,甚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希冀集天上人间之大成。遍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古代人们的生活是与岁时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活动,孟春应有杏花雨饮桃花水,仲夏应有黄雀风置清凉珠,中秋应有鳜鱼肥喝菊花酒,季冬应有暖玉鞍扣冰鱼。读来风韵、朴实、有趣,画面感油然而生,字里行间俨然是一幅幅古代生活的画卷。“搜节物之异闻,考风俗之悠尚,手编心辑,博而不繁。”正是本书好的概括,它是我国历史上现存资料丰富的民俗资料图书,堪称民间百科全书。且因成书在宋朝,保存了许多现今已经散佚的图书内容,如《岁时杂记》《四时宝境》《辇下岁时记》《缙绅脞说》等,可谓弥足珍贵。
神仙传校释(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神仙传校释(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晋)葛洪撰 胡守为校释
免费
《神仙传》是一部著名的道教经典,记载了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体现了早期道教的神仙风气。本次校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明代毛晋辑本为底本,参照清代王谟所辑《增订汉魏丛书》本《神仙传》和晋唐宋元众多道典、类书等做了精心的校勘;同时,还广征博采,对重要的词语,尤其是道教养生术语做了注释,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学理论,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神仙故事背后所依托的一以贯之的“严谨体系”。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试读本)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试读本)
(唐)姚思廉撰
免费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韩诗外传集释(新排本)(试读本)
韩诗外传集释(新排本)(试读本)
(汉)韩婴撰 许维遹校释
免费
《诗经》是五经之一,自古传授,有其渊源。西汉初年,习《诗经》者,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为今文经学,毛为古文经学。东汉以降,古文经学日益盛行,今文学说便逐渐失传了。其中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代,相关文献渐次散佚。韩诗文献中,硕果仅存的,就是《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十卷,杂述古事古语。体例是每条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征引一句或两句《诗经》中的句子与古事相印征,体例与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相类似。虽然这是撰著者借《诗经》发挥自己的思想,但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句子以及诗义,有非常直观、形象、可感的帮助。其中记录的古代轶事和传说,也可借以校勘诸子古籍。作为研究西汉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许维遹先生的《集释》收集了数十种有关的校注材料和不同版本,校勘旁及诸子、类书和其它材料,悉心剪裁,并加自己见解作按语,是研究、校订《韩诗外传》的集成性著作。 此次新版排印,我们为本书编制了新的目录,在每章的章节序号下,小字注出本条所引的诗句,以便读者按检。
易均室藏印(试读本)
易均室藏印(试读本)
徐无闻原编 徐立,傅舟整理
免费
易均室(1886-1969),名忠箓,字均室、灵均等,号稆园、病因生、绾秋词人等,斋号有静偶轩等。先生学识渊博,涉猎甚广,酷爱国学,凡金石、文字、诗词、戏曲、舆地等,且于搜罗印石、刊布流传方面颇有功绩。先生笃好篆刻,研究印学五六十年,先后收集整理印谱十余种,著述几十种,绝大多数于早年损毁。徐立先生在易均室先生、徐无闻先生传留的文献资料中耙罗剔抉,左稽右考,查漏补缺,整理、编辑出此部《易均室藏印》。 书所收印蜕共两百八十余方,既有历代官私玺印,又有近现代名家治印,内容丰富全面。历代官私玺印几乎涉及整个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印章样式,其间有何雪渔、丁敬身、陈曼生、赵次闲等印家之作。近现代名家治印收罗了民国至现当代许多名家巨擘之作,如章勤生、方介堪、唐醉石、徐益生、周菊吾、徐无闻等。此书所收印蜕多为未曾刊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整理者对印文内容、凿铸方法、印式、文字、印文排列、章法、刀法、边款跋文、风格美感、个性手法等进行研究、寻绎、剖析,具有丰富的印学价值。
仪礼释官(试读本)
仪礼释官(试读本)
(清)胡匡衷撰 陈功文点校
免费
《仪礼释官》十卷,清胡匡衷撰,陈功文点校。是书主要详考《仪礼》十七篇所见诸侯之官,博参郑《注》、贾《疏》,旁及其他经传,时下按断,展现了有周一代侯国设官分职之大略,为后人研究先秦诸侯国的官职、官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剖决昭晰,考证精详,实为治《仪礼》者不可缺少之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两汉纪(全二册)(试读本)
两汉纪(全二册)(试读本)
(东汉)荀悦,(东晋)袁宏撰 ,张烈点校
免费
《两汉纪》是《汉纪》与《后汉纪》的合称,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两汉历史的基本书。 东汉人荀悦因著名的纪传体史书——班固《汉书》文字繁难,于是以编年体形式改写《汉书》,写成《汉纪》三十卷。本书有很高的史学见识,对《汉书》加以剪裁,吸收其精华,以年系事,条理清晰,头尾连贯,重点突出,是一部前汉简明大事记,可为研究前汉史的入门书。 《后汉纪》是东晋人袁宏受荀悦《汉纪》影响,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的一部史书。本书共三十卷,综合多部史籍写成,成书早于范晔《后汉书》。本书以时间为经,理出了东汉一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以人物、事件为纬,展示了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使人们建立起对东汉史的整体印象。 《两汉纪》是方便读者了解西汉、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四书章句集注今译(全二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四书章句集注今译(全二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宋)朱熹撰 李申译
免费
《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重要的代表作品,其主要内容是对儒家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做的注释。该书自元末至清末,一直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被历代学子视为求学入仕的书,在历史上曾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其政治色彩虽然已经退去,但由于朱熹所注简明扼要,准确易懂,且多引用二程、张载等前贤时彦相关论述,故仍是研读“四书”的书。此次推出的《四书章句集注今译》,是对朱熹所做注释的白话翻译,并对朱注中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在不增加阅读负担基础上,酌情予以注释。
文禄堂访书记--书目题跋丛书(精)(上下册)书目题跋丛书(试读本)
文禄堂访书记--书目题跋丛书(精)(上下册)书目题跋丛书(试读本)
王文进著 柳向春整理 吴格审定
免费
本书系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文进先生所著。王文进先生从事古书流通业数十年,经眼、校雠善本甚多:“所见北宋本一、南宋本二百五十八、金本十三、元本九十九、明本八十三、明铜活字本十六、校汲古阁本十五、清刻本十五、宋钞本二、元钞本二、明钞本六十九、毛钞本十三、明人手钞本二十八、清黄荛圃校本三十五、各家校钞本一百九,都七百五十馀种”,即此而著之《文禄堂访书记》,文献价值之高,毋庸置疑,今重订出版,以飨读者。
说文解字(点校本)--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说文解字(点校本)--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汉)许慎撰 陶生魁点校
免费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撰,是我国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部字书。中华书局1963年以陈昌治本为底本,印行《说文解字附检字》,2013年重新制版,出版了《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之外,也收到读者反馈。应读者之需,我们请陶生魁先生加以整理,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结合反切给字头加注了汉语拼音,制作了所有字的音序和笔画索引,以方便读者。
十六国春秋辑补(试读本)
十六国春秋辑补(试读本)
(北魏)崔鸿撰 (清)汤球辑补 聂溦萌,罗新,华喆点校
免费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北魏崔鸿撰,记录了从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之前,一百五十余年间十六国政权的兴衰更迭。由于其后十六国相关史料相继散佚,此书遂逐渐成为完整记载十六国史的史书,是唐修《晋书》中《载记》部分重要的史源。本书在两宋之际亡佚,清代学者汤球辑成《十六国春秋辑补》百卷。是清代史部典籍辑佚的代表作,也是关于魏晋南北朝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 《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包括《前赵录》10卷、《后赵录》12卷、《前燕录》8卷、《前秦录》11卷、《后燕录》7卷、《后秦录》9卷、《南燕录》6卷、《夏录》3卷、《前凉录》9卷、《蜀录》5卷、《后凉录》4卷、《西秦录》4卷、《南凉录》3卷、《西凉录》3卷、《北凉录》3卷、《北燕录》3卷。附《年表》一卷。 此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刊本为底本,以校核史源为工作重心,参考《十六国春秋纂录》《晋书·载记》以及《太平御览》等诸书中的《十六国春秋》佚文,逐条复核、逐层考辨,厘清史源,指出错漏,为读者提供一个学术价值高且便于阅读利用的版本。
吴星叟明人传稿(精)(试读本)
吴星叟明人传稿(精)(试读本)
(清)吴农祥撰 李岩点校
免费
吴农祥(1632—1708),字庆伯(一作庆百),号星叟(一作莘叟),别号孤独微生、大涤山樵。邃于学,工诗古文,为文章才辨宏博,驰骋百家,尤精于《易》,熟悉明代史事,曾“罔罗当代之遗闻,搜辑胜朝之轶事,六七十年以来忠孝节义、名臣遗老,为传百余篇”。浙江省图书馆藏吴氏《星叟集》《星叟雪鸿集》稿本收洪瞻祖、陈潜夫、姚文蔚、姚奇引、陈纯德等人传记共二十四篇,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吴氏《吴莘叟先生集》钞本收刘文炳、贺逢圣、温璜、吕维祺、张煌言、黄道周等人传记共二十六篇,二者互勘,其中陆培、王道焜、姚文蔚、王国祯、翁鸿业、朱稷六人重出,实得四十四篇,除个别外,基本为明人传记。兹将此两部分汇辑一帙,点校出版。重出六篇,以稿本作底本,以静嘉堂藏本作校本,拟书名作“吴星叟明人传稿”。书后附录章抚功撰《吴庆伯先生行状》一文,以供读者参考。
乡土中国(注解本)(试读本)
乡土中国(注解本)(试读本)
费孝通著 岳永逸注解
免费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研究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一部名著。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 今天,读懂《乡土中国》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状况仍十分必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岳永逸教授,从学术研究与时代需求等多方面入手,撰写两万余字导读,带领读者了解费孝通先生的知识谱系、学术实践、精神世界和家国情怀,进而条分缕析、抓住核心概念,把握知识体系,拓展阅读思路,挖掘当下阅读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