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1件7折 2件6折 韩非子译注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
¥28.80
      张觉等撰写的《韩非子译注》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称道的“帝王之学”。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
满1件7折 2件6折 李商隐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李商隐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黄世中选注
¥28.80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唐朝后期杰出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因卷朋党斗争,他终身沉沦下僚,郁郁而终。李商隐的诗,既有对现实政治的讽刺,也有对自身怀抱与情思的书写,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李商隐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来表达内心幽微的情感。本书精选185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尤以七言律绝为主。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典故予以详细的注解,帮助读者理解诗意。
满1件7折 2件6折 人与经典·大学
人与经典·大学
毓鋆 讲述/陈絅 整理
¥28.80
本书由皇家名儒爱新觉罗·毓鋆口授心传,学生整理而成。本书以毓老师1999年于奉元书院讲述《大学》内容为底本,参以相关授课内容为补充。另补加《大学》王阳明讲古本及编者白话翻译,以方便阅读,掌握要出处。堪称毓老师历年讲述《大学》之大者。
满1件7折 2件6折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胡可先选注
¥28.80
杜牧,字牧之,唐朝后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致力于经世致用。他的诗情思高远,笔力劲拔,又能在俊爽之中融风华流美之韵。在各种题材中,杜牧的怀古诗受后人赞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杜牧善于在借景抒情中融深沉的历史感,往往借怀古抒发对现实的关怀。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85首,分为编年与未编年两个部分,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典故、字词行讲解,以辅助读者阅读。
满1件7折 2件6折 白居易诗选
白居易诗选
孙明君
¥28.80
白居易是唐代的诗作大家,是中国诗史上的难得的诗人。本书是其诗作的精品选粹,收入诗近200首,都是流传久远的佳篇、代表其创作成就的力作。作品所依版本可靠;注释准确简要,必要处作串讲;所设“解读”一项概括全篇要旨和赏析诗作的艺术特点,分析细腻独到,语言流畅清新。该书由此可使读者在精悍的篇幅之中欣赏到白居易创作的精华,洵为善本。
满1件7折 2件6折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刘跃进,程苏东主编
¥28.28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主要对重要的古典文献尤其是先唐文献的研究方法及思想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以经典文本为例做了新的示范性解读。本书提出了先唐研究的三种重要观念:根据钞本还原历史、重新解构经典,文学史的书写需要重视历史背后的人的因素,以及文学史的研究应走近古人、深入文心。
满1件7折 2件6折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
任仁仁,顾宏义
¥28.28
張拭作為南宋初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與朱熹、吕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在當時的政壇學界都有重要影響。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按照往來次序編排張拭與師友門人的往還書信,並為每位致信者撰寫小傳,考證每封信的撰寫年月等。書信是相對私密的交流方式,關涉的内容非常豐富,這裏既有涉及自我、他人德行操守的評價,也有對培養後學、研經撰著、治國理政的傾心交流與真誠指摘。
满1件7折 2件6折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清)李渔
¥28.05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种植》、《饮馔》、《器玩》、《颐养》八部,是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触及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是明清小品文中富盛名的一种。此书自康熙十年(1671)付梓以来,一直备受瞩目。本次约请李渔研究专家,以国家图书馆藏翼圣堂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勘、晓畅翻译、详尽准确的注释和见解独到的题解。
满1件7折 2件6折 英轺日记两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英轺日记两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载振,唐文治著,李文杰,董佳贝整理
¥28.00
日记详细记录了1902年作者随赴英国,庆贺英王爱德华七世即位,路经比利时、法国、美国、日本的见闻及各国20世纪初的政风民情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制度以做推行新政的参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针对性和现实。
满1件7折 2件6折 辜鸿铭信札辑证(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辜鸿铭信札辑证(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辜鸿铭著,吴思远编译
¥28.00
本书辑录清末民初著名文人辜鸿铭的100余通现存信函,绝大部分为英文书写,包括私人信函和在报刊上发表的公共信函,译成中文。信函起始时段几乎涵盖了辜鸿铭留英回国后至逝世前6年的全过程。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刊资料,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
满1件7折 2件6折 《申报》所见晚清书院课题课案汇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全2册)
《申报》所见晚清书院课题课案汇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全2册)
吴钦根 辑录
¥28.00
《<申报>所见晚清书院课题课案汇录》所辑课题、课案,均来源于《申报》(上海版),所采各条并注明出处,辑录了以上海求志书院、宁波辨志文会(精舍)、上海格致书院为主,末附以其他书院之散见的内容。全书大抵以年代早晚为序,其中或有两相合,以课案附于所属课题之下,或有不分类。
满1件7折 2件6折 高等考试锁闱日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高等考试锁闱日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印水心著,闵定庆整理
¥28.00
《高等考试锁闱日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是民国时期学者印水心参加一、二届高等考试命题、阅卷期间所写的《届高等考试锁闱日记》、《第二届高等考试锁闱日录》的合编。作为一个参与者,印水心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两届高等考试的全过程,一些具体运作的关键问题,通过其笔触一一呈现。
满1件7折 2件6折 中华历代家训集成·周-南北朝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华历代家训集成·周-南北朝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石孝义
¥27.92
本套丛书按朝代排序,上至周朝,下至清代,历经两千多年,是一套中国历代名人所著的经典家训集成。本书正是这套丛书的开端,收集了周朝至南北朝时期诸多名人的各类家训作品。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文人寒士;既有沙场名将,也有隐逸高士;既有严父训子,也有慈母教儿。本书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名篇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满1件7折 2件6折 先秦文学与文献论考
先秦文学与文献论考
韩高年
¥27.72
书稿系作者有关先秦文学与文献考论的结集出版,共二十九篇论文,分为三组。*组探讨上古时期的神话、宗教、礼制及相关文献。第二组立足先秦文学文献形态、文章文体的多样性,探讨中华多元一体文学传统的形成,以及先秦时期多种文化形态向域外的传播交流情况。第三组围绕《春秋》《左传》《诗经》《论语》《楚辞》等,考察具体文献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某地域特定时期内的文化特征、社会风貌。
满1件7折 2件6折 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李继闵译注
¥27.60
《九章算术》成书于1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算经之首”。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中国古典数学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东方的数学。 《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成书的,其基本形式是“问(题目)、答(回答)、术(算法)”全书246问,分属于53种算法。 卷一方田,主要讲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  卷二粟米,主要探讨依各种谷物的交换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  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讨论成正比关系的量,而返衰则讨论成反比关系的量。卷四少广,讨论由已知面积反求边长或周长。其中使用了平方或立方的算法。 卷五商功,讨论各种柱、锥、台体的求积。核心是四棱锥体积的计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  卷六均输,探讨由正、反比关系复合而成的分配问题的解法,广泛用于徭役分配与调节运输。  卷七盈不足,探讨双假设法及其实际应用。  卷八方程,其中的“方程”术相当于现今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解法,其中行列相加减自然  地推广到正负数的范围。  卷九勾股,前部分讲解了勾股形的各种算法,它是本卷后部分勾股测量的理论根据。  此外,魏晋间人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一步将勾股测量发展为重差术,编写了《重差》一卷,附于《九章算术》之后。唐代初年,李淳风等奉诏整理注释《九章算术》时,将其单独刊行。因其中第1问为“望海岛”,故称之为《海岛算经》。 “三全本”《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收了《九章算术》原文、刘徽《九章算术注》、李淳风等的《九章算术注释》,以及《海岛算经》。各卷及附录配有题解,对全部原文及历代注文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题目配以插图和图草行说明,全方位展示了这部古代算学经典。
满1件7折 2件6折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李辉译注
¥27.60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诗学派创立者韩婴的著作,也是汉代今文学派三家诗硕果仅存的《诗经》学著作。全书一共十卷,三百零八章,从经书、诸子及史书等文献中择取三百多则轶事古语,记录了远起上古,下至西汉初年二百多个历史人物。在记叙之后,常于末尾引用《诗经》的篇章总结和照应前文。《韩诗外传》虽是一部经学著作,与其说《韩诗外传》是采取杂说,推衍《诗经》诗义,不如说是用《诗》,所引《诗经》诗句是对所述古事古语在“经典”中的一个佐证。王世贞评价说“《韩诗外传》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是对其所做的允当的评价。
满1件7折 2件6折 抱朴子内篇--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抱朴子内篇--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张松辉 译注
¥27.60
《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满1件7折 2件6折 慎子  太白阴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慎子 太白阴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许富宏译注
¥27.60
《慎子》为先秦典籍中渊源有自、流传有序之书,是研究先秦至汉代的黄老道家思想与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存《慎子》仅有《威德》《因循》《民杂》《知忠》《德立》《君人》《君臣》七篇。对其著者、流传与真伪情况,历来有不同说法。此次注译,作者以其《慎子集校集注》为底本行注译。其集校集注本以清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参考采用《群书治要》本、《说郛》本、《百子全书》本等十余种重要的校本及注本,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具有极高的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收“三全”本,在原书基础上行改造,简化“校”而加强“注”,增加了对相关名物典故、疑难字词等的注释,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太白阴经》全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是唐代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兵书。全书共十卷一百篇,内容包罗万象,从心术到谋略,以至治军、选将、用兵、攻守战具、工程、通信、行军、宿营、战阵、军用文书、军医、战马、星占、杂式等方面,保留了前代关于军事的论述与资料,同时其撰作方法也给后世编纂或著作兵书以很大启发,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为唐朝的李筌。本次注译,作者以张海鹏《墨海今壶》本为底本,校以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
古诗源(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古诗源(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清]沈德潜选评 闻旭初标点
免费
《古诗源》十四卷,是清代格调诗派领袖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诗歌选集,收录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探寻唐诗之所以辉煌的源头活水。本书收录作品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并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民歌谣谚,内容十分丰富。 书中所选古诗,绝大多数有编选者扼要的点评,片言只语,便能将古诗的精髓点出,对提高诗歌的鉴赏力,裨益甚大。对疑难的字词、音读、典故等,也作了简明的注释。 《古诗源》与沈德潜选评的其他几部《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因其编选精当,名篇荟萃,点评精彩,启人深味,均为近代以来非常流行的古代诗歌选本,是展阅古诗的极佳读本。 此次整理,在中华书局旧版的基础上,继续校订完善,订正讹误,并施以全式标点;除正文保留句读外,对小注、评语、并序等,俱作新式标点,以便阅读。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系列,奉献读者。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元]宋远撰 林莹校证
免费
《娇红记》,我国中篇文言小说之滥觞,叙述了申纯、王娇娘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与《西厢记》合为“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本书上承唐宋传奇,下启明代中篇文言传奇,并对《红楼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清三朝据此改编的杂剧、传奇、京剧等数十种,其中最著者乃与汤显祖《牡丹亭》媲美的孟称舜《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如此重要的文言小说,罕见校整理本。今林莹博士校《娇红记》,以单行本《评释娇红记》为底本,校以《艳异编》、林近阳编《燕居笔记》(林本)、何大抡编《燕居笔记》(何本)、《花阵绮言》,并参校《绣谷春容》、《风流十传》等版本,略作考辨,并附“集评”和“释义”,力求提供一部文字可靠、资料详备的小说《娇红记》整理本。
马氏文通(试读本)
马氏文通(试读本)
马建忠 著
免费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可还是值得一读。它是我国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可是我说值得一读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把它当作考古学标本向读者推荐的。我推荐它是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它学到些东西。   首先,《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比它后出来的讲古汉语语法的书好像还没有一本里边的例句有它的多。这些例句里边有不少,作者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就是现在也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分析。但是《文通》把它们摆了出来,而后出的书,包括我自己的,却把它们藏起来了。也许,为了教学的方便,不能不这样做,但是对于这门科学的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其次,《文通》的作者不以分类和举例为满足,他要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都是《文通》次系统地论述的。又如吾、我、予、余用法的异同,尔、汝、若、而用法的异同,作者都尽可能加以分辨。有时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也不放过,例如他说:“吾、我、予之为偏次也,概无之字为间,而余字有之,故特表之。”尽管这些规律不见得概括得很周到,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又其次,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例如他说:“偏正两次之间,之字参否无常。惟语欲其偶,便于口诵,故偏正两奇,合之为偶者,则不参之字。凡正次欲求醒目者,概参之字。”又如:“樊哙传,《史记》云:‘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汉书》云:‘东攻秦军尸乡,南攻秦军于犨。’曰‘尸’曰‘犨’,两地名皆单字,皆加于字以足之;至‘尸乡’,则双字矣,不加于字者,殆为此耶?”又如:“凡外动字之转词记其行之所赖用者,则介以以字。置先动字者常也,盖必有所赖用而后其行乃发,故先之。《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诸句,其转词皆介以字。又若《尽心上》:‘附之以韩魏之家’……诸句,转词介以以字置于止词之后者,盖止词概为代字,而转词又皆长于止词,句意未絶耳。”又如:“《孟子?滕文公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于义当云‘梓匠轮舆之志……’,用其字,所以缓其气也。”这样的话,全书很多。语法和修辞是邻近的学科。把语法和修辞分,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把语法和修辞通,有利于作文的教学。后者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晚近许多学者所倡导,在这件事情上,《文通》可算是有承先启后之功。   《马氏文通》也有它的缺。比如,它用“字”表示汉字和语词两个意义,它把皆、众、具、悉、徧、都、咸都归代词,等等。这些都容易看出来,也可以不算大毛病。对读者说来,主要缺有两个。,《文通》分析句子成分,既有“起词、止词、表词、转词”这一套,又有“主次、宾次、偏次、同次”这一套,体系殊欠分明,论述自难清晰。第二,“句”和“读”轇轕不清,虽经何容(《中国文法论》作者)爬梳,其间仍多疑义,只要细读卷一和卷十所列整段文字所加句、读,就知道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闹清楚。   至于书中取例不分时代,论述自然笼统,那当然是不够科学。可要是想到在《文通》问世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也还没有比它前多少,那末,我们就更应该多要求自己而少责备《文通》的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