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故乡——拉美华人社会百年演变研究(1847-1970)
¥29.40
本书搜集和整理了有关拉美华人社会的中外文资料,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对1847—1970年拉美华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转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概括总结,其中关于拉美华人秘密社会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拉美华人既具有中国农民的乡土意识,又兼有少数种族的弱势群体心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在移民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生活和社会组织等五个方面经历了重要的历史转变。本书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拉美华人社会百余年演变的历史进行了具体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精
¥29.40
本卷收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是梁漱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据作者自序,该书主要思想萌芽于1922年,大半决定于1926年冬,而*终成熟于1928年。其中甲部前三章系作者本人写定稿;甲部后两章及乙部系学生听讲笔录之删定,所以称“讲演录”。由此,该书早年版本多在甲部第四章章首标出“乡村建设讲演录”字样。今为全书层级明确、体例统一之故,将该字样删除,特作说明。 《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3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首次出版,同年5月再版,1939年乡村书店迁至重庆后曾重印。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37年5月再版本为对校本。又,该书附录原仅《我们的两大难处》一篇,今另增一篇《怎样阅<乡村建设理论>》。?
新型职业农民论: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
¥29.40
培育并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湖南省永州市创性地推动“党建 产业技术扶贫”模式,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以党建为先导,以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为培育对象,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本书作者在对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和发展现状行广泛、深调研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类型、地位和作用,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党建引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及认定与管理制度体系。*后,本书对永州经验行了总结,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了分析和展望。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3卷
¥29.40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是以集刊方式创办的专业学术交流出版物,目前,刊物设“论文”“方法评论”“调查报告”“田野与课堂”“铸器坊”“新知与书评”等栏目,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rmr@cass.org.cn) 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每卷详细目录见下。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2卷
¥29.40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是以集刊方式创办的专业学术交流出版物,目前,刊物设“论文”“方法评论”“调查报告”“田野与课堂”“铸器坊”“新知与书评”等栏目,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rmr@cass.org.cn) 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每卷详细目录见下。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社会学文库)
¥29.40
从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现代化与现代性促成了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陌生人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共享价值观念作为基础以实现社会认同与整合,价值基础缺失或建构不充分就会引发伦理风险,使社会秩序出现裂痕。化解伦理风险需要坚持超越性的价值观念、强化道德权威,同时需要重新发现和建构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夯实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尤其是柔性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统一性。
强国与富民
¥29.40
本书是一本深解读中国发展中涉及国计民生重要话题的文集。作者是16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原院长王华,以及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等。他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总结回顾改革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深剖析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略,涵盖了金融改革、贸易战、技术战、周边安全、环境治理、政企关系、政治经济改革、个税改革等方面。 16位学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结合深的实地调研,以扎实的理念结合生动的故事,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激情的辩论,以务实的探索精神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生动解读中国道路、中国问题、中国发展,使得本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可读性,同时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从传统小农到新型农民
¥29.33
本书是一部对农村和农民问题展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紧扣现代化与农民这一主题,全面梳理了中国农民在历史上和当前的处境问题,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现代化程中,数十年来农民所处的境况,介绍了农民转型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阐述了农民与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并且提出了对于农民转型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的生存境况、发展前景、转型路径等等领域都有深的思考,联系我国实际展研究,也从国际视角对国外的农民问题及政策有所考察,内容较为翔实。
中国博士后发展报告.2020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培养和发展的路径与方式,对中国博士后的引进与培育、研究成果以及博士后相关政策做了系统分析和阐述,对中国博士后工作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客地观报告2020年建站育才、基金资助、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和服务保障等情况;中篇专题研究博士后现行政策、创新实践基地、基金资助效益、学术交流质量、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内容;下篇介绍博士后工作的新政策、新成果、各类统计数据及常见问题解答。
高质量推进南京生态文明建设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京市的生态建设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访谈、历史比较、图片展示、成效和经验总结,*展现南京每一个区(板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突出、*典型的成就,总结出其*大的特色和*大的亮点。具体包括:慢城高淳:精心呵护的南部田园;无想溧水:低碳建设的新兴样板;金花江宁:工业强区的城市田园;红枫栖霞:转型蜕变的智慧新城;珍珠浦口:生态红线画出的绿地;茉莉六合:尽情放歌的北部田园;苍翠雨花:英烈脚下的软件名城;江畔建邺:科技支撑的低碳新城;碧波秦淮:微更新出的老城新貌;烟雨玄武:人文气息的绿色都市;滨水鼓楼:商埠下关的生态底色;绿能新区:拥江发展的活力北岸。
中国发展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9.17
2016年,与中国发展指数始编制的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又发生了沧桑巨变,在中国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16》继续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中国的发展行评价和剖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特色,经过十几年的数据沉淀和挖掘,中国发展指数已经成为“数说中国发展”的重要工具。2016年的报告,在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的*结果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重聚焦社会民生、环境保护、农民生活与企业发展等问题,广泛探讨了我国当前的绿色金融、企业创新、社会变迁、就业形势、公司产权等问题,并对空巢老人、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住房问题等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深的分析,通过透视“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步的顺利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中国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9.17
《中国发展报告2015》全面客观地展示和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2014),通过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综合测量及评价,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角度,以GDP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发展问题,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研究增加值贸易及其影响问题。从微观民生角度,结合反映百姓心声的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的结果,针对百姓为关注的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物价问题、住房问题、社会收入分配问题、养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本报告还从学术角度,对指数编制理论和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总体而言,本报告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来自学术界的观点与建议。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4
¥29.16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点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
¥29.1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经历了一次有史以来为广泛、为深刻的巨大变革——人口转变。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过程,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具体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显得与众不同。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中国人口政策发展过程的整理、组织与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特点和结果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主要内容、探索过程、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后从丰富和发展世界人口转变理论的角度去认识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特殊模式与特殊规律,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理论。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29.00
本书是继女性问题之后,上野千鹤子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领域。与女性一样,作为庞大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生活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忽视之后,终于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超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否可以在家中安度?他们与子女的关系究竟如何?社会医疗和保障机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上野千鹤子通过深的社会调查和思考,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规划方案。她在分析了老后居家看护医疗状况以及多位临终者的实际案例后,主张即使没有亲友,或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也能选择一个人居家养老临终,有尊严并安心地走完人生后的旅程。 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社会痛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附赠上野女士独家授权的中文版特编手册,能够让无暇细读的人们在半小时之内领略本书的大意。
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
¥29.00
倪蕾编*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通过引“老龄化”概念,分析我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居住建筑现状与问题,对南京市老年人居住现状、居住需求调查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建筑发展趋势,探讨常态社区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设计检验研究成果。*后,展望了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未来之路。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百家廊文丛)
¥29.00
本书在梳理和挖掘费孝通、郑杭生等社会学先辈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思想及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对城乡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关系研究和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领域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性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学应有的理论自觉及其意义。在学术话语上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并把理论自觉落实到社会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放眼世界并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必将促中国社会学的繁荣发展,为世界社会学贡献中国学者的创造与智慧。
行走在山间:恩施支教手记
¥29.00
本书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为背景,记录了作者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支教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恩施州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状态。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当地教育脉搏,用自己的脚步丈量鹤峰县八个乡镇,为教育扶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一年半的乡间生活也丰盈了她的身心,阔了她的视野。书中既有作者与当地孩子课内课外的相处细节,也有她对当地苗族、土家族风土人情的独特感受,以及她参与国家扶贫工作的滴记录。本书既站在一线教师立场上,对杭恩两地教育现状做出了比较和分析,也站在扶贫团队成员立场上,为影响和改变当地教育生态展了实践和思考。本书在反映21世纪初国家教育脱贫工作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民生与民意:上海市政府年度实事项目与百姓期盼度调查
¥29.00
为深了解市民对政府实事项目的期盼知晓状况,一步提高市政府实事项目立项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聚焦性,本书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对城市建设、养老及为老服务、教育、交通出行、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及计生服务、环境保护、商业配套建设、文体康乐、安全保障十大类政府实事项目的知晓度、期盼度实施年度跟踪、问卷调查。 本书聚焦民生期盼度调查,通过对市民重关注的民生民意问题抽样,以解决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的实事项目之匹配度,使之在“补短板、惠民生”方面满足市民*期待、*关切,而通过民生民意“大数据”收集分析,运用于特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民生,也成了现代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一种趋势。
城市数字空间发展研究报告(2022)
¥29.00
城市数字空间是数字技术、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聚集的新空间形态。城市数字空间的内涵是人类在网络虚拟空间聚集、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是基于下一代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引导土地、资本、科技、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向线上集聚,构建和生产出来全新的城市生产、生活和公共空间。在这种新空间中,以数据要素驱动,并形成新的数字生产力的有效配置,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数字化新业态与新场景,并持续优化数字化生产关系,形成空间的再生产。这种空间的再生产带来了新的价值体系,一方面推动城市构建新型的社会网络,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数字化治理的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群体智能,引领人类城市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寓身学习研究
¥29.00
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学习便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初的心智和认知都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即所有的人类学习都是寓身的。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学习却出现了异化——人们越来越排斥和压制身体,学习成为了一种只发生在“脖颈”以上的事件。为此,本书从剖析学校教育实践排斥和压制学生身体的现实问题出发,追溯其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从历史视角梳理寓身学习的历史发展脉络,借鉴当代理论研究成果建构寓身学习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实践案例探讨将寓身学习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