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9.20
《社会学文库: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粗取精、洋为中用,把美国社会学100多年来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育,以及全球化研究方面的精华提供给读者。同时,注重实际、学以致用,宏观地总结了美国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发展,以及在实施民主政治、处理种族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综观世界的发展与现状,全面总结了中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社会平衡发展理论。 《社会学文库: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作为社会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辅导用书,也可以作为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辅导用书,亦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或补充教材。其对目前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讨论、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建议和对社会平衡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所有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都有参考价值。由于社会学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贸、外交和管理等领域关系密切,《社会学文库: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领域的学者及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式奋斗
¥19.00
本书通过讲述个体的精彩故事,结合“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报告数据,既具体展现各类青年的生活现状、情感世界、奋斗精神以及独特的成长轨迹,又客观科学地呈现出他们的群体特征,以及他们作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为繁荣北京、促进北京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孝治家 安徽在行动
¥19.00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自2015年起开展“以孝治家”行动,于2015年11月成为全国3家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1月正式成为全国“以孝治家”行动示范基地。本书以“专访”“评论”和“短评”3种形式为载体,收录了该街道从孝道文化培育、日常生活照料、健康人文关怀等多层面、多角度出发开展的“以孝治家”行动的成功经验,以及该行动对家庭、对社会、对个人的积极影响,以期促进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进一步弘扬,让“孝”的种子广为传播。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8.99
本书是一部对社会学概念作出清晰阐释的社会学门读物,原出自马克斯·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若干范畴》,后独立成书出版。在本书中韦伯详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概念工具所持有的观,同时也将他的理论思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甚至也是理解和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础。


重庆市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2014
¥18.98
本次重庆市青少年烟草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严格遵循了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的 抽样方法,可以借此估计出全市男女、城乡初中学生的烟草流行状况。目标是系统监测我市初中在校学生的烟草使用状况,通过 分析具有重庆市代表性的指标,为政府制定控烟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工作 建议。


历史的忧虑:现代性、 文化惯例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8.66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哈鲁图尼恩研究了现代性的三个产物:“日常”“当下”和社会科学学科,如“区域研究”。“日常”是社会生活的共同空间,将习俗、规范和习惯所形成的文化惯例纳其中,是现代虚构作品与哲学的主题。哈鲁图尼恩通过对比日本和欧洲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探讨欧美以外地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一普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和日本的现代性,哈鲁图尼恩试图重新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用来理解周遭变化世界的概念的知识谱系。他认为日本是现代性的扩展而不是例外,学术政治化使日本学者缺乏“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 哈鲁图尼恩呼吁人们注意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的界线,他的研究既邀请人们重新思考知识的界线,又鼓舞人心地肯定了破这种界线的可能性。

匠人本色
¥18.40
是一本讲述日本匠人世家如何传承与坚守的书。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王鲁湘带队实地探访,深入日本街头巷尾,寻找日本武士刀、浮世绘、漆器、陶器、能乐、铁壶、天目盏、制笔等九个行业中的匠人,参观他们的居所、作坊和技艺,将每种手艺的历史渊源、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等娓娓道来,试图通过对话匠人探索日本文化的家族传承乃至民族的文化基因。

人类为什么合作——基于行为实验的机理研究
¥18.31
本书以共同行动中合作行为的机理研究为主题和焦点,重点用博弈实验方法探讨在禀赋差异、收入不平等以及个体行为属性互异等情景下如何通过机制的设计和选择来提高合作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福祉、实现共同行动目标;具体地以公共品供给为例,试图揭示人类合作行为的产生动因、持续条件、传导机理、影响效果及临界效应等。在依据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模型等理论方法及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行为与制度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相应的系列实验模型(组合),运用实验室受控实验方法,在设计和选择不同的机制等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复杂情景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观察公共品博弈实验中不同类型主体的种种行为表现和关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量化实证,深化公共品供给、制度和机制设计、公共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探讨,并给出若干应用案例。

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18.30
此书出版于1854年,然而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德国经济学中,历史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戈森在失望与痛苦之余,在1858年要求停止发行并销毁余书,以致该书曾长期下落不明、埋没于世。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发现并肯定了戈森学说价值与意义。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再版序言中(1879年),详细介绍了戈森的思想体系观点,并承认这些观点是先于自己的。自此之后,戈森的理论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影响。l889年,戈森的著作重印发行,中译本就是根据这个版本并参照了英译本译出的。 全书共计四篇二十五章,篇论述享受与效用规律,第二篇论述交换规律,第三篇分析个人行为及福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四篇提出了有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各种政策主张。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
¥18.00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2012-2013)》揭示了社会组织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转变政府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改革和转型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以及更大程度地参与社会管理,才能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赢得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才能实现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谐、提高社会活力的目的。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智慧宫系列)
¥18.00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18.00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了怨气和戾气? 全球化大势之下,中国文化的未来“危”与“机”何在?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为领袖人才奠基
¥18.00
“为领袖人才奠基”是清华附中长期以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追求,凝聚了清华附中人的集体智慧。清华附中在办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领袖人才进行了全方位审视,从不同角度挖掘了领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本书全面展现了清华附中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新世纪以来不断创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领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值得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
¥18.00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聚焦于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状况,着重关注流动儿童身份认知的逻辑及其背后的情感线索。家庭、学校和社区构成了流动儿童的主要生活空间,共同形塑着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此外,情感也在建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响身份认同的方向与强度对身份认同的建构起着中介调节作用。


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8.00
《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共分六章,紧紧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将优集学院办学实践加以提炼总结,结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为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有益的建议。构建起三年在校一年在企业培养的“预就业”实践模式,培养了一批得到以西门子为首的、行业认可的本科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办学愿景。


走向幸福共享: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
¥18.00
《走向幸福共享 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理路,以民生幸福建设为主题,从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展开阐述,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民生幸福建设的理论思考。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者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建设的要义,从这三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民生建设就有了抓手和立足点,可见作者对民生建设思考的深邃。著作既有实证素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理论分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较高的理论素养。


我,厌男
¥17.99
“你是不是厌男?”每当女性就性别歧视、性暴力等发声时,就会遭到这样的非议。但,厌男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厌男》为厌男发声,探究背后的心理文化机制与社会背景,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厌女导致的系统性压迫与厌男造成的轻微自尊伤害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长期被污名化的“厌男”和“厌女”不同,它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对性别歧视的回应,是对男性特权的愤怒,旨在呼吁女性摆脱羞耻与禁锢,关注由此带来的团结与女性情谊,“想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按自己的方式追寻自由与解放。区区104页的小书,却蕴藏着无穷大的能量,波利娜谈论厌男而不止于厌男,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际数据串联起来,书写女性处境,是一部四两拨千斤,揭露男性特权、呼吁改变厌女现状的振聋发聩之作。

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17.60
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历了“五四”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几乎都会在“知识探求”与“公共关怀”两者之间权衡较量、徘徊踌躇。 他们的呐喊和抗争在此,他们的彷徨和颓败亦在此;他们的伟大和优长在此,他们的渺小和缺陷亦在此。我们神往,我们也遗憾;我们赞叹,我们也惋惜。


转型期我国中部特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合肥为例
¥17.50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城市地理学无疑是发展快%好的 分支之一!在城市化%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体系以及城市问题等多 个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一样!我国 城市地理学更多的关注城市物质层面#如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研 究!对非物质层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更多的关注与城市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 对社会文化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中西方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 人文地理学社会化的趋向愈加明显!国内一些年轻的地理学工作者开始加强中 国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领域"但总体来看!我国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尚处于案例积累的阶段!目前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少 数特大城市!其他地区的案例研究十分薄弱"本书作者李传武基于多年对安徽 省合肥市的研究工作基础!通过合肥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究我国快速成长型城市 社会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丰富我国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理论内涵 以及快速成长的城市社会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坚守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大学校报
¥17.50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沃克在其《报纸的力量》一书中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文化日记”。其实,一家校报又何曾不是这个学校的文化日记和学校的历史呢? 孙伟是我熟悉的一位校报朋友,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他长期从事校报工作,尽心尽力,执着追求,成绩多多。 该著以高校校报的自身定位、办报流程、新闻作品生产、大学生记者管理等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徐徐展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些新闻实践置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编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美学原理等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彰显了高校校报的文化天然性和它的实践品格与理念,突出了高校校报办报育人等诸多功能,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难能可贵。 我总以为,一本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目录是顶顶要紧的,目录就是一条红线,通过它串起散落的珍珠,成就一本书。该书的篇章目录富有特色,从校报编辑人员的尴尬与烦恼到校报人的编辑功夫,从入门锦囊到一定“境界”,从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背景,到正式操刀成文的标题制作、文字校雠、版面安排的“工匠精神”,都得到充分展现。在校报文脉一篇里,关于大学校报的文化四季与文化呓语,文化基因与文化定位,文化之魂与文化转型,大宣传理念下校报文化的大格局等,亦是有感而发,娓娓道来,启发多多。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要有一种生命之托的,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我从1977年就在学校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办校报,再后来创建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感有一个积累和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想,只要你努力了,总是有回馈的。孙伟的份工作是从校报开始的,这是他的幸运。在高校工作,混一碗饭吃,文字功夫是一辈子的看家本领。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免费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行深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