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
¥214.40
《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以下称“本年鉴”)获得2022 年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编纂,主要收录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主要成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其他相关资料,力图客观、*、系统反映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宏德学刊(第十四辑)
¥78.40
《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中国研究 (第28期)
¥78.40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为一步深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关系,南大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将《中国研究》集刊以及“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丛书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田野的全球: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78.40
缅甸的筒裙,仰光的茶铺;格鲁吉亚山景,巴加莫约的渔市;曼吉斯套的清真寺,新德里的停车场…… 异国异域异文化——是故事也是人生,是现象也是谜题;是方法也是答案,是他者也是自身。历史、政治、社会,是万卷书,也是万里路;未知、踏查、反思,是个体成长,更是文化担当。 26位清华大学青年学人,饱含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以26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之田野,通过个性化的民族志书写完成全球景观的拼图,辑成这本《作为田野的全球》,也是清华大学地区研究的十年积淀的一次巡礼。
从山西出发的区域社会史
¥118.40
本书以山西地区为中心,选择区域社会史研究中*为典型的五个专题谋篇布局,展开论述。 专题一是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对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重要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进而对今后的研究取向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专题二是水利社会史研究,旨在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切入,将土地、水利、水患等问题纳入社会整体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实证性的考察。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4:创出与承接: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
¥24.50
本书以“创出与承: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为主题,聚焦中国研究的诞生及发展与中外的互联互动;关注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勾勒出上海都市的品格及新的内涵;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经交流行了史的回顾与新趋势观察,深剖析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化与拓展;中外文学交流史迹钩沉发掘了近代中国/上海与世界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史料,回望中西思想文化融通的历史;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从历史记忆与当代新建设两个维度考察了两岸与大陆的文化交流。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
¥24.50
推上海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2023年度上海文化和旅游行业二十大新闻事件中的头等大事,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为主题的《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可谓恰逢其时。本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深度探讨,也有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对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总结,还有对公共文化机构展览服务、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建设等具象化议题的关注,以期推动上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加快建成,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全书共分为总报告、理论研究、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等部分。
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51.80
本书在介绍中国国际河流基本情况及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的现状及内外部战 略环境,总结了中国不同地区国际河流水资源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多学科视角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治理框架和战略目标设定,提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的基本原则和战略主张;分别从国家、区域和流域三个层面构建了以"水安全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水 资源管理协调”为核心的三层次水资源合作发机制;围绕国际河流发中的突出问题,构建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发的总体策略,并针对典型河流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本书适合于从事国际河流发与管理工作的各类人员,同时对于国际河流管理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乡土文化元素与乡村景观营造研究
¥33.25
本书基于复兴乡土文化与传统文脉,建设美丽乡村,营造优良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归属感和精神需求的目标,首先从乡土文化元素及乡村景观的概念手, 运用文化人类学、美学、艺术学、环境学的理论与方法,概括乡土文化元素及乡村景观的特征、元素及价值,系统分析乡土元素与景观设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实践调查法掌握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行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乡土景观设计中乡土文化元素的植原则、方法和思路,探讨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以及融合创新与再造的思路。后尝试探讨新技术对未来美丽乡村人文景观设计营造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新技术提升乡村景观的设计营造水平,为早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探出新思路、新方法
同一性意义建构机制探究——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发展
¥31.15
本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观察到的男大学生“动” 不起来的现象出发,采用叙事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去问题化、尊重和挖掘主体发展需求的视角,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特和机制研究,以期为分析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持。研究探讨了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的特、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问题。从同一性发展角度对青少年成长问题行了解读,对家庭教育和儿童青少年社会成长环境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大叔型社会的女孩们
¥42.00
本书描述了日本职场女性严峻的生存现状,以戳穿日本职场“无法看见”的女性受歧视细节而引起诸多读者的共鸣。日本社会被戏称为“大叔型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大叔文化”,滋生了职场和生活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歧视,职场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20多岁公司,30岁结婚去当家庭主妇似乎才是本分的生存之道。大叔型社会的真相是什么?大叔型社会的破绽在哪里?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做一个闪闪发光的女性?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舆论支持。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2:元宇宙专题
¥34.8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成为2021年的年度热词,商界、学界和传媒界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热潮,相关话题连同社会生活数字化、智能化的议题引发热议,元宇宙逐渐从科幻小说中的词语转变为影响现实世界人们交往沟通方式的客观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从概念、内涵、变化及影响、相关热、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元宇宙做出了全面阐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对元宇宙形成社会学上的系统性认识,加深对元宇宙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未来的元宇宙研究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二辑)
¥70.80
郑杭生先生是改革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顶尖的领军学者如赵鼎新、周飞舟、王春光、何雪松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阔学术视野、促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三十五讲到第五十讲的16篇演讲稿,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研究
¥33.25
本书立基于-个新的内容架构,在综合利用前期环境冲突、环境群性事件、邻避问题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概念辨析放在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的独特情境之下来展,然后,按照从环境匮乏到环境冲突,再从环境冲突到环境群体性冲突的思维逻辑形成本研究核心分析架构的搭建, 后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设计了基本原则和预防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个由环境教育、环境参与和环境谈判予以支持的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在方法上主要尝试将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并兼顾案例的时效性。尝试借鉴PEST分析法,特别利用社会等外部生态退化因素、内部结构性因素和公众参与构成的解释背景,完成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的探索。
乡村纪事
¥48.3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在乡村基层的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要如何破局,要以谁的力量为核心呢?这正是本书作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回答的问题。 沿着这一思路,作者用数年时间深乡村,走访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过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对当前中国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践的基本认识。所谓“新型集体经济”,其关键在于明确,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谁是乡村社会的主体,如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7个真实的乡村故事,作者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力量,是重新激活的村集体。乡村要发展,不可能依靠分散的小农户,也不能只依靠某个“能人”和大户,更不能简单等着资本下乡或城市的反哺输血。村民要真正组织起来,在村集体的领导下,以整体的角色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的潮流中去,真正把握住振兴发展的主动性。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
¥70.80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明德群学 总主编 冯仕政)
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
¥29.99
直面现代人日益复杂的生育需求,解答社会对于技术与伦理的困惑 受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面临着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夫妇增多,父母想要生出更健康更优秀的孩子,女性担心卵子老化而选择冷冻卵子…… “想要孩子”的愿望出自人之天性,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在生育这件事上,受挫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生殖技术。那么,生殖技术真的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带来幸福吗?还是说,这种技术将挑动人类非自然的欲望,产生新的苦恼和道德困境? 只有明白生育的自由与边界在哪里,才能更好地理解“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流动的边界:基于100个家庭的媒介社会学研究(新闻传播学文库)
¥35.88
本书是针对农民工家庭的传播研究,重考察家庭的流动与变迁,既有理论张力,也有充分的经验材料为证据。作者从家庭的策略传播、代际传播、仪式传播、时空传播、媒介传播等分别行论述,并将落脚放在农民工家庭的阶层再生产或者循环上。作者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呈现出伸缩性与延展性的特征;家庭团结与家庭个人主义的内在冲突与妥协构成了家庭传播的核心;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改变了家庭原有的权力结构;媒介承诺成为重塑新的家庭文化的形式之一;家庭出身与教育获得之间逐渐形成了阶层再生产的逆循环模式。
传承与变迁:当代中国家庭结构与家庭养老
¥35.40
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个人幸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本书回顾了现有关于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的研究,并使用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当代中国家庭的居住方式和代际关系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过程、多代家庭在当代中国继续存在的原因、家庭居住安排中的性别差异和家庭网络、空巢对老年人的真实影响、女儿养老功能的提升、家庭养老基础的转变、双向代际支持及其对老年人主观福祉的影响、孝道变迁与代际关系的转变等。
人文城市的中国理论与实践
¥90.00
待
婚难时代
¥69.99
“找对象和找工作挺像,选不选你由对方决定。”——职场和相亲都历经坎坷的40岁女性 “我儿子长得年轻,而且年纪小的媳妇能给我生两个孙子。”——想替40岁儿子物色20岁对象的母亲 “晚上泡澡的时候,我经常会冒出一个念头——要是我就这么死了怎么办?”——长年单身的60岁男性 “我在游戏里有许多恋爱对象,人生比其他人快乐许多倍。”——恋爱手游玩家 …… 现在,日本人结婚似乎越来越困难了,有媒体专门提出“婚难时代”一词,来记述这个显著的社会现象。每四名男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每六名女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 同时,人们的婚恋形式更加多元。有人在东京相亲超过十年;有人代替子女相亲;有人年近七十才初次结婚。寺庙相亲、旅行团相亲、AI相亲……形形色色的相亲活动层出不穷。 结婚难,到底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