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礼器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礼器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15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 《修孔子庙器碑》等。东汉永寿二年(一五六)刻立于孔庙,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碑高二百三十四米,宽一百零五米,四面皆刻有文字。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文记载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添造礼器车舆的事迹。《礼器碑》书风瘦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清王澍评曰:“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清杨守敬评此碑:“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作为汉碑中的经典,《礼器碑》极具艺术价值,历来是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                
满3件5折 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15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叔,别号悲、梅庵、无闷等。赵之谦是近现代z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诗、书、画、印无不精绝。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意于北碑,篆、隶师法邓石如,融化出新,自成new貌。 《篆书铙歌册》,纸本册页,计十二,每纵三十二五米,横三十六八米,作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六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赵之谦将北碑直平出和折锋的用笔用于篆书中,创造出一种新奇多变的篆书风格。从跋语可知,此册是赵之谦为学生临习篆书而写的范本,意在引导学生把篆书作为融通隶、楷、行、草四体的根基,而这正是赵之谦对于书法的独到理解。          
满3件5折 王宠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王宠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60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更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出身于苏州市井,其父王贞以酒肆为业。王宠自幼聪颖,被目为奇童,“一时声称藉甚,隐为三吴之望”。可是王宠一生八次参加科考,均遭黜落,仅以邑诸生被贡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一生过着隐居石湖的生活,以诗酒、书画自适。王宠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擅长行、草、小楷,成为自文徵明之后吴门书法的代表人物。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书论》中言:“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行书千字文》,册页,每页纵24.5厘米,横12厘米,15,书写在金粟山藏经纸上。此册书法结体宽博,用笔沉着,疏宕雅拙,空灵简远,当得起王世贞对王宠书法的评语:“天骨烂然,姿态横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满3件5折 简帛书法字帖——《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二部)》字头汇编
简帛书法字帖——《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二部)》字头汇编
吴巍
¥10.62
本书为《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二部)》的作者吴巍所书的字头汇编,力求*程度地满足广大简帛书法爱好者的需求,为众多临写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满3件5折 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1.20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书、画、印三绝,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艺术的根基。《石鼓文》又称《猎碣》,字体介乎大篆、小篆之间,是“千古篆法之祖”。   吴昌硕在《石鼓文》上倾尽毕生心力,他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这样概括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临习和创新:“先生四五十岁所临《石鼓:》,循守绳墨,画毕肖……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以后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肆烂漫,独步一时。”六十岁以后,吴昌硕熔冶钟鼎、陶器、刻石等文字体势,遗形取神,风骨勃郁,终于自成宗派,独树一帜。   《临石鼓文四条屏》是吴昌硕七十五岁时所书,用笔圆劲饱满,线条厚重而不滞浊,沉雄古朴,大气磅礴,堪称人书俱老。
一周特价4.16-4.28 大韵书法
大韵书法
介子平
促销价:¥5.80|¥11.60
本书稿收录了著名书画评论家介子平先生的书法评论三十余篇,题壁之墨迹,碑碣之刻书,药方之简书,印章之闲书,均在品鉴之列。既有古代帝王之书事,也有各朝名家之风雅,同时解析了各书家的风格流派及特征,语言凝练,格调清雅,是书画界评论之佳作,也乃品评中国古达书法作品的宏议良言。
满3件5折 篆书与隶书临创秘籍
篆书与隶书临创秘籍
羿耿庵
¥11.70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属古文字,从汉代的隶书一直沿袭到现在我们所普遍使用的楷书、行书属现代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统一规范使用小篆字体,这在汉字书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上承大篆,下启汉隶,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盛行于两汉,至东汉达到鼎盛阶段。在书法发展史上,隶书的出现,是汉字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上承秦代篆书的一些规则,下开魏晋楷、行、草书的先河。小篆和汉隶因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至今仍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本书已作者的书法作品为实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讲述书法学习写作方法。分析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满3件5折 欧阳询楷书简明书法教程
欧阳询楷书简明书法教程
宣晔 编著
¥11.78
  欧阳询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而《九成宫醴泉铭》(书中简称《九成宫碑》)则是其*代表性的经典碑帖,也是楷书学习的重要范本。   本教程章主要介绍了执笔姿势、欧阳询楷书及“永字八法”的基础知识,以解决用笔问题,使读者可以掌握毛笔使用和控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根据“永字八法”,结合范字对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介绍,同类型的用笔一般有两个不同结体的范字,便于读者发散学习。第三章根据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行整理,解决了书法中结构的问题,并通过偏旁、结构、繁简的不同组合,加深读者的学习效果,便于读者举一反三;第四章为《九成宫碑》原碑全文,便于读者临摹,使读者得到系统纯正的欧体学习。   本教程以欧体字为基础,结合书法学习的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内容,使读者能够循序渐地学习并掌握欧阳询楷书的书写方法,适合书法的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行学习、参考。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1.90
吴让之(一七九九—一八七一),原名廷,字熙载,更字让之,别署让翁、攘翁等,江苏仪征人。书法师法邓石如,擅篆、隶。其篆书画舒展飘逸,结体修长舒朗,行笔劲健有力,与邓石如相比,厚重坚实不及,秀美灵动则过之。《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刚健婀娜,风韵古隽,舒卷自如,婉畅多姿,是吴氏篆书代表作。
满3件5折 孙过庭书谱--中华碑帖精粹
孙过庭书谱--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1.90
《书谱》,纸本,草书,书于唐垂拱三年(一八八七)。共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历来被论者誉为“词翰双绝”是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书学论著和草书杰作。《书谱》确切的名称应为《书谱序》。从篇末‘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的表述可知,这只是一篇序言,正文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然而这样一篇序言却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书体功用、基本技法、创作学习、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皆提出了独到见解。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官至率府录事。天授元年(一八九〇)暴卒于洛阳,时年约四十四岁。孙过庭作为一个天才型的理论家和书法家,一千多年来极受推崇。如唐张怀瓘称其‘工于用笔’,‘有天才’。米芾《书史》认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总之,《书谱》继承了‘二王’,在用笔上传承了晋法,因为是墨迹本,用笔时起、行、使转、提按、收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初学者能够窥探到笔法的来龙去脉,殊为难得。
满3件5折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散木著作集)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散木著作集)
邓散木 著;
¥11.99
邓散木编*的《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传为唐欧阳询撰,然以文中“高宗书法”及“东坡先生云” 等语揆之,当为宋元时期人托名之作。全书从楷书结体着眼,总结出“排叠”“避就”及“却好”等三十六条汉字书写结构的规律与法则,对初学门多有裨益。有鉴于此,邓氏就清人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将其全文录出,校正文字,加以注释,并插配了相关图释,成《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一书。
满3件5折 王献之尺牍--中华碑帖精粹
王献之尺牍--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王献之四十三岁就去世了,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远不及其父王羲之。今天,人们以“二王”并称,来定义“晋韵”书风,更多看到的是父子二人的共性。其实,与王羲之相比,王献之的书法思想多有不同。如果说王羲之更注重继承传统,那么王献之的创新和个性化更明显;王羲之的书法审美趋于中和,强调“不激不厉”,王献之却追求奇险,彰显性情。王献之的书写更为潇洒纵逸,“笔迹流怿,婉转妍媚”,他甚至发展出一种特有的书写形式——“一笔书”。一笔数字,字字相连,偶有不连,气势不断。“一笔书”启发了大草书法的发展,张旭、怀素,王铎、傅山,莫不由此而来。本书收录王献之尺牍作品十九通,其中尺牍墨迹七通,分别为《地黄汤帖》《东山松帖》《廿九日帖》《中秋帖》《送梨帖》《群鹅帖》《鸭头丸帖》。
满3件5折 颜真卿行书三稿--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行书三稿--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颜真卿行草书对后世影响之大,几乎能与“二王”比肩。将篆隶笔法应用于行草,颜真卿于二王潇散简远、自然冲淡书风之外,别创一种雄秀张、宽圆茂密的行草书。其中z著名的,莫过于“颜氏三稿”。 《祭侄文稿》,麻纸本,纵二十八二厘米,横七十二三厘米,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宋人陈深跋云:“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祭伯父文稿》是颜真卿追悼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之祭文稿本。真迹不存。《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乂的书信稿。此帖圆劲遒婉,线条曲张,画凝重,体势宽博,真力弥漫,“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阮元语)。真迹不存,原石在西安碑林。
满3件5折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编
¥12.00
在赵孟頫一生的书法临习和创作中,《千字文》贯穿始终,他曾在一卷《千字文》后自题:“仆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今天能见到的赵孟頫《千字文》,涵盖真、行、草、隶、篆等书体。既有早年临习之作,也有晚年自运之作。在赵孟的影响下,以多种书体写《千字文》在元代成为一种风潮。 故宫博物院所藏《行书千字文》,绢本,纵二十六五厘米,横三十七四厘米,无年款,应是赵孟頫晚年之作。此卷与赵孟頫大多数精致的作品不同,作者将画的棱角泯灭,不再刻意追求结字的严谨和用笔的精微,而是注重笔势的厚重和笔意的苍劲,体势雄健纵放,平正沉着,风骨内涵。此卷表现出赵孟頫晚年在姿媚圆活基调上新的尝试。
满3件5折 邓石如篆书心经--中华碑帖精粹
邓石如篆书心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邓石如,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出身布衣,却成为继“二李”(李斯、李阳冰)之后篆书的第三座高峰。扬州大明寺,唐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之名闻天下。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嵌邓石如篆书《心经》碑刻,书刻精湛,雄浑茂密,乃国内篆书之宝,是邓石如篆书代表作。
满3件5折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已然不存。在传世的钩摹本、临写本中,尺牍作品占绝大部分。通过这些传本墨迹,学书者能够一窥东晋笔法的精妙绝伦。这些尺牍墨迹,大多寥寥几行,在简洁的文字与流便的笔画中,跳动着丰富的节奏与韵律。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言:“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觅其心。可谓简易之道。”“简易”之外,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体现了动与静、蕴藉平和与欹侧跌宕的完美结合,梁武帝所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者也。 本书收录《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远宦帖》《游目帖》《上虞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大道帖》《初月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长风帖》《草书平安帖》《寒切帖》《妹至帖》《七月帖》《都下帖》《干呕帖》《行穰帖》等王羲之尺牍墨迹二十四通。
满3件5折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东汉末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太傅”。书法师曹喜、刘德升、蔡邕等人。锺繇对楷书的形成有创之功,也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画之间,多有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锺繇传世书迹以小楷为主。本书收录其小楷六种,分别为《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还示帖》《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之外,其他均传为王羲之临本。锺繇小楷正处书体更变之时,面貌多样,有的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而行笔简便流畅。学习锺繇小楷,应注重其自然的书写状态、古朴茂密的结字章法,以及来自隶书笔法的影响。
满3件5折 王羲之十七帖--中华碑帖精粹
王羲之十七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十七帖》是一组王羲之尺牍作品,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故名。其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主要为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唐人张彦远记录《十七帖》的汇集情况:“太宗皇帝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小印印之。” 《十七帖》为典型的今草书体,全帖行行分明,字与字之间以断为主,以字形大小、线条粗细、字势斜正的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形断神连。风格冲和典雅,气象超然,宋代黄伯思评曰:“此帖逸少书中龙也。”《十七帖》作为草书临习范本,正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行书临习之范本。
满3件5折 赵孟頫归去来辞——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归去来辞——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本书收录赵孟颊书《归去来辞》长卷二种。其一无书款,据书风推断约书于大德七年(一三〇三)至皇庆二年(一三一三)之间,纵二十八一厘米,横三百二十九二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卷结字颀长,行草间用,生动变化,有轻裘缓带之风,字与字之间多牵丝相连,起伏连贯,纯熟之极。其二书于大德元年(一二九七),纵四十六七厘米,横四百五十三五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卷用笔圆润,牵丝转折自然流畅,骨肉匀停,轻灵婉转,已具二王风范。后有启功题跋;“松雪中年字多寓方于圆,仪态洒然,奇处尤在锋芒转折,无毫发渗漏。”   赵孟頫一生钟情于图绘陶渊明之高节逸事,其笔下的《归去来辞》,与陶渊明文辞意境浑然一体,交相映发,成为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杰作。
满3件5折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小楷始于锺繇,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一变,书风由质朴而妍媚,隶书影响减弱,楷书特征完备。王羲之小楷用笔明快,写法简便,结构端庄精致,体态均匀整饬。王献之在其父基础上有所发展,用笔秀劲轻盈,笔画伸展,轻灵飘逸,散朗多姿。总之,二王小楷奠定了小楷书的法则。本书收录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及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满3件5折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颜真卿(七〇九—七八五),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玄宗元间举士。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平叛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国公,又称“颜鲁公”。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后对后世影响z大的书法家。 《自书告身帖》,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正文凡三十三行,计二百五十五字。原迹纵二十九九厘米,横二百二十厘米,现藏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通篇自然天成,稳中求险。詹景凤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作为颜体楷书仅存的墨迹珍品,《自书告身帖》对于学书者有着異乎寻常的意义。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