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
林殷,陈可冀
¥25.73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分为5章,首章为源流概述,第2章从儒学的“道中庸”、“谨孝道”、施“仁术”、“乐从和”与“以致用”诸方面探讨其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第3章从 “太极图说”“遏欲存理”“气化”理论和“格物致知”等角度谈儒学与中医理论的关系;第4章在儒医考辨基础上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49位儒医;第5章从清代朴学的今古文之争探析近代中西医汇通的背景;*后,从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展望了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愿景。
49元5本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王水香、陈庆元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按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不同,社会功用各异。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中,古典文学和中医学之间却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医文相融现象。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在提出“涉医文学”定义和综述中国古代医文相融概况的基础上,以探析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缘由与形式为目的,从学科交融的双向视角,对相关文本和创作主体行研究解读。首先,对诗词、曲赋、笔记、散文、戏曲、小说、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中医药内容行挖掘,考察中医学对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对中医药著述如《黄帝内经》、中医药歌赋、中医医案、《本草纲目》中的文学意味行探究,以明确古典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医著述的深渗透。第三,从著述、实践、思想、交游等多个方面探析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医家通文”“文士知医”现象,考察医文相融特征在创作主体中的突出体现。   通过《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探究,或有助于拓展古典文学与中医学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更加全面地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会通现象提供一些启示。
49元5本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江幼李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以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证明了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回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概括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和道家学说。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还理论联系实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许多道、医共用的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房中术、内丹术、服饵辟谷养生术等。   总之,《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关系方面,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介绍一些著名医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点阐明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实用医疗养生方法,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49元5本 婺州名老中医医案集
婺州名老中医医案集
傅晓骏
¥25.73
本书精选了51位地处金华婺州名、老中医的临床验案,按内科、骨伤、外科、针灸、妇科、男科、儿科、眼科、五官科的顺序编写,以每位医家为单位,遴选其精华医案,并加以按语评析,从中反映婺州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用药思辨,对深度挖掘婺州医家中医经验、继承与发展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与方法等均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49元5本 太易心神学:《黄帝内经》核心思想探研
太易心神学:《黄帝内经》核心思想探研
匡调元
¥25.73
在当今国家大力弘中医学之时,本书及时地深入发掘<<黄帝内径>>的价值,发现了其核心思想是: 在"天人合一". "心物一元"哲理指导下的精气神合一的"神本论"。这一发现将提升当前中医人临床治病救人的观点: 从形而下转向形而上, 从重物质转向心物重。久而久之,将改变人类医学模式。
49元5本 俞根初
俞根初
潘桂娟,江泳
¥25.73
本书为《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俞根初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本书对俞根初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重点论述了俞根初对伤寒的“新知”及其对“绍派伤寒”的影响,以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展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特点。
49元5本 医林绳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医林绳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方谷
¥25.73
  《医林绳墨》原系明代医官方谷为其门人弟子讲解医理的讲稿,后经其子方隅整理而成。作者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临床所得,不拘于成说而每多创见。特别是于每证之后,别列“治法主意”,综合说明本证的病理和治疗,以便于记忆。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
(清)周笙
¥25.73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系清代名医周笙在陆圻《医林口谱》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书凡四卷,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诸科。作者宗《内经》、仲景学说,广征博采后世王肯堂、薛立斋、喻嘉言等诸家著述,结合师传己见,对疾病的证治按表、里、寒、热、虚、实加以归类和分析,即所谓“六治”。又于每一病证文后,继附历代名方、秘方和民间的便方草药,并加以评按。文中还穿插着典型验案,以供后学借鉴参考。全书门类清晰,次序井然,理、法、方、药屡次分明。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49元5本 宋乃光温病学临证心法
宋乃光温病学临证心法
肖培新
¥25.73
宋乃光教授从事中医经典《温病学》课堂教学及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坚实的中医经典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其临床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有良好的口碑和疗效。宋乃光教授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有独到的见解,对中医理论在临床的拓展应用有丰富的经验。擅治外感热病,融“伤寒”“温病”精华。善从伏邪、蕴毒、痰饮、瘀血、积滞等综合辨证疑难病。本书即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宋乃光教授关于温病学的临证心法,分为研经心法、研方心法、传承心法、临证心法、验案精选及疫病研究等。
49元5本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
陈萌
¥25.59
本教材将既往课程体系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涉及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部分内容行整合,编写而成。  
49元5本 范氏米粒灸
范氏米粒灸
范怨武
¥25.50
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手,对米粒灸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
49元5本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汉)张仲景
¥25.50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三、装帧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49元5本 医理真传:大字诵读版
医理真传:大字诵读版
(清)郑钦安
¥25.50
《医理真传》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 1869 年),唐步祺先生认为:该书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其卷一除约述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外,有辨认一切阳虚症法,辨认一切阴虚症法二目,分辨阳虚、阴虚病情、病象各异,随即于卷二、卷三分别列举阳虚症问答、阴虚症问答各数十条实例,一一加以说明,卷四更就杂问及认病捷要总诀、用药金针,一一指出,均极切实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长尤在治阳虚症,屡用大剂量姜、桂、附治愈许多群医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今读其书,阳虚、阴虚各立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虽长于治阳虚症,实亦不能以偏概全。郑钦安序言堪称医学绝唱: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览医书七十馀种,每多各逞己见,亦未尝不讲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参差间出,使人于其中而茫然。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谅之。
49元5本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
靳琦;裘梧
¥25.50
中医药典籍浩如烟海,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辈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也蕴藏着大量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华,是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展医德医风医道建设的思想宝库。古代医家格言警句凝聚着古人的真知灼见与心得感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教育意义。挖掘整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将其中的格言警句整理阐发,与时俱地诠释其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能够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启迪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
49元5本 医学辨正
医学辨正
(清)张学醇
¥25.50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等诸病29篇。卷四由作者编集,续论厥逆、疟病、咳嗽、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等疾病16篇。
49元5本 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
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
周建平;毛丹旦
¥25.50
慢性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常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并没有找到针对慢性病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慢性病依旧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面对慢性病特有的复杂情况,中医擅长的“调态”治病具有明确优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类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疾病防治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为“简、便、效、廉”。 作为国家常见病多发病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单位的宁波市中医院,总结了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的经验,即为此书。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5项临床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些适宜技术在37种常见慢性病中的应用。每一病种,分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施术及临证备要六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辨证调治。
49元5本 中药寒热药性智能评价
中药寒热药性智能评价
魏国辉
¥25.5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的核心基础理论,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处方遣药的依据。近年来,对于中药药性的研究以寒、热药性与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突出。本书针对假说“寒热药性相似的中药具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展研究,以中药指纹图谱表征中药整体成分特性,量化中药成分的相似性为距离度量,建立中药寒热药性的评价模型;另一方面针对假说“中药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中药化合物的药性”展研究,通过化合物分子描述符表征中药化合物的结构,建立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以评价中药化合物寒热药性。一方面证明了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方法是阐释中药寒热药性科学内涵的关键,另一方面则验证了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成分。本书内容特突出,学术前沿性、创新性较强,适合中药药性领域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相关中医药研发人员阅读。
49元5本 名著传说寻中医
名著传说寻中医
张继伟等
¥25.50
本书为2018年山东省“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行动的一项重内容”,有省经费支持,免费发放大众。 该分册重介绍中医小故事。
中药药剂学实验(特色教材)
中药药剂学实验(特色教材)
贾永艳
¥25.50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共20个实验,涉及传统剂型、常用普通剂型、新剂型、新技术及制剂稳定性等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理论课内容行验证、熟悉、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为从事中药制剂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可供中药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发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从事医院药学、制剂生产、药品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49元5本 中医抗癌新思维三十二讲
中医抗癌新思维三十二讲
谢文纬
¥25.50
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疗法与目前西医的有毒抗癌治疗完全不同,它不是强攻,而是一种缓攻。这是一种不伤害身体,能够促人体免疫力、激发自愈力的抗癌疗法,但又不同于传统中医以调理五脏、平衡阴阳的辨证论治,也不同于现代中医对癌症扶正和以毒攻毒的疗法。中医大剂量无毒抗癌疗法的提出是结合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了我个人几十年的临床经验,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交替选用各种无毒或低毒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并对癌行极限施压。 中医大剂量无毒抗癌疗法特别适合治疗高中分化的低恶性度癌,而这类癌约占人类全部癌的95%,是西医目前治疗的空白,或者说是西医的短板,因为西医以放化疗为代表的有毒抗癌治疗,只适合治疗高恶性度癌,只占人类全部癌的5%。遗憾的是,西医近一个世纪以来,却将治疗高恶性度癌的有毒抗癌疗法广泛用于治疗低恶性度癌,造成了很多误伤。因此,我认为医学界对这一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政策导向,就像我们制定不许滥用抗菌素的相关政策那样,对癌症病人同样不能滥用放化疗。本书列举了很多实际病例向医生和病人说明这一问题。同时详细介绍了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疗法,以及临床上获得成功的一些病例。本书向病人指出:医学上治疗癌症除了放化疗等有毒抗癌疗法外,还可选择对身体伤害不大的中医无毒抗癌,从而与癌长期周旋,即与癌磨,不与癌搏。
49元5本 常见肩痛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常见肩痛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罗和平;周理
¥25.50
一、出版价值 1、学术价值:检索表明,目前未见以肩痛症中西医诊疗为主题的著作,本书稿的出版,可以填补此空白。 2、科普价值:提高公众对肩痛症的认识,有利于预防和配合治疗。 二、主要内容 前言 *章 肩部的局部解剖 第二章 肩关节的运动 第三章 肩关节相关体格检查 第四章 肩部的影像学检查 第五章 肩痛的病因病机 第六章 肩痛的治疗方法 第七章 肩痛的疗效评价方法 第八章 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 *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节 肩峰下撞综合征 第三节 冈上肌肌腱炎 第四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五节 肩峰下滑囊炎 第六节 肩袖损伤 第七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 第八节 肱二头肌腱断裂 第九节 肩部扭挫伤 第十节 牵拉肩 第十一节 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十一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二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十三节 肩手综合征 第十四节 其它类型的肩痛 附录 1、肩痛的常用方剂 2、肩周炎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展 4、基于数据挖掘对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5、肩凝症诊疗方案 三、特色 1、书稿论及几乎全部肩痛症,重关注肩周炎、肩峰下撞综合征、肩袖损伤等常见肩痛症的诊疗。 2、中西医结合特色: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中西医论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模式。 3、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书稿首先介绍肩部解剖、肩关节运动、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肩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为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准备了基础。 4、书稿特别介绍肩痛症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