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忆语汇编(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47.00
书收录自清咸丰至中华民国以“忆语”为题名的撰述凡53种,并附录相关作品或考证文章若干篇。“忆语”按记述内容和文体特征分为内编和外编。内编为纪实性作品,分“悼念逝者编”和“抚今追昔编”二编。外编为虚构或半虚构作品。


世说新语译注
¥46.99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史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 张万起、刘尚慈二位先生研究《世说新语》多年,以专业研究者的底蕴奉献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注本:对三十六个门类分别行了分析,对故事主人公生平的介绍,尤其是对语言词汇的训释及晋宋口语的讲解,及与故事相关的典章制度、魏晋风习等的疏通均晓畅明了,译文准确通畅,在语言风格上力求追随原著。书后的人名索引更加实用,查检极为方便。


红楼梦(套装共2册)
¥46.8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红楼梦(套装全2册)》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针灸大成
¥46.80
《针灸大成》十卷,明人杨继洲撰。卷一先列举并解说《大成》所征引的各书,以“针道源流”为题目;其下始摘録《素问》《难经》等书关于针灸的纲领性理论,并加批注以疏通整理,明确周身经络、穴位和中医的诊断方法。卷二、卷三大体完备地集録历代名家各据心得编成的针灸歌赋,著者对其中部分歌赋详加批注,阐明医理名物。其后各卷,分论各种疾病的针灸疗法,征引名家和著者自己的医案,作为治疗事例以为验证。? 此次整理,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处所藏的补刻本为底本校而成。


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
¥46.80
王中江、陈鼓应*的《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对儒家人文传统、精神史和公共观念进行了研究,认为,儒家孔子及其信徒们始终是以个人自我的完善和公共领域的淑世为志业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总是试图在公共事务中实践自己的哲学和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儒者宁愿从公共领域中退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以在野的身份在民间持守精神生活的创造、反思和修炼,以此造就了儒学悠久、博大的人文精神传统,并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


诗经二南汇通
¥46.54
《诗经二南汇通》旨在集历代研究之大成,折中众说,以求其真。《诗经》每一篇,研究者都成百上千,歧说之多,世所少见,“诗无达诂”,已成共识。笔者参考中、日、韩三国《诗经》专著四百余种,与《诗经》有关的学术笔记三百余种,凡肯定一说,必有所因;凡新立一说,必有所据,且必深究旧说之误及所以误。力求言必有根。


摄生总要
¥46.50
《摄生总要》,明末洪基著。书凡九卷,分为四部分:《摄生秘剖》四卷、《房术奇书》二卷、《摄生种子秘剖》二卷、《种子方剖》二卷。其中《摄生秘剖》是著者精选“丸散方之最神奇切用者”80首汇录而成,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及养生等方面;《房术奇书》《摄生种子秘剖》《种子方剖》主要论述房中之术、养生导引之法,以及种子求嗣之理,共载方94首,并导引图8幅、八卦图1幅、十月受胎图10幅。


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
¥46.30
《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王水照苏轼研究四种 )》主要是作者王水照整理的在日本发现的久佚已久 的两部宋人年谱,即何抡的《眉阳三苏先生年谱》与 施宿的《东坡先生年谱》。这两种年谱一经引进,国 内就反响巨大。此次出版,除了这两种由日本引进的 年谱外,还影印了两种比较珍贵的年谱,以供国内学 者研究。作为苏轼研究的系统工程之一,其年谱具有保存原始文献资料的意义,是治苏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贺葆真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46.00
《贺葆真日记》,卷内又题为《收愚斋日记》,时间跨度从作者十七岁到五十四岁,从清末持续到民国时期共三十多年时间(光绪十六年正月至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几乎涵括了著者的一生。贺葆真记日记详于记事,其文字可作为个人实录来读,同时有人主动提供素材,因而《贺葆真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乡村社会经济、士绅家庭、传统文人群体、书院教育的转变、士绅投身实业的尝试、各种党派活动的展、股票的卖、直隶和山东土匪的横行、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的旁观实录,还有北方社会风俗的描绘等等,可以著述待之。


周礼(套装共2册)
¥45.99
《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周官礼》,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的一部经典,我国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它涉及古代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秦汉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可谓研究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徐正英、常佩雨译注的《周礼(上下)(精)》的注释和翻译,力求通俗流畅。经文以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为底本,分节参考了杨天宇先生的《周礼译注》,注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而又有所辨析,并注意参考考古新材料及出土古文字文献。译文多用直译,并添加必要的字句以使白话译文完整通顺,这些增添的简短字句一般不另设符号标明。但少数篇目如《秋官·司仪》等礼节繁琐,需要依靠后人注解补充大量原文所无之词句,否则难以达义,此时则将译文中添加的说明文字置于中括号中,并酌情意译,以求行文完整。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续集
¥45.60
本书续《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的研究,除继续关注诗美概念,如“老”“厚”“涩”等外,更注意诗学目前的一些重要观念,如“神韵”“格调”“性灵”“肌理”等,将这些概念还原到最初语境中,根据倡导者本人和后人的具体用法来分析其含义,在动态过程中把握其衍生情形。作者将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行思考,希望通过对古典诗学基本概念和命题作这样的现代诠释,慢慢形成一批相对稳定、清晰的基本概念,为今后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提供工具术语和基础理论平台,从而促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和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5.60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荆公新学及其兴替”(13FZS004)结项成果,作者以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的创立、发展、演变、衰退及其社会历史背景为核心,深细致地研究了新学的有关论著、学术主旨及其特,客观地论述了新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新学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并梳理了新学与洛学、蜀学对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及学术思想主流地位的争夺,有助于厘清两宋时期儒学的基本面貌及其在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势以及儒家各学派之间的道统与学统之争。


沈信卿先生文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45.00
《沈信卿先生文集》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二辑之一种,为沈恩孚文集的整理。沈恩孚,江苏 吴县人,字信卿,光绪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 变法,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近现代*名教育家, 其文集记录了晚清至民国的友人交游,社会舆情以及 作者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宋人总集叙录(增订本)
¥44.80
本书针对现存的以及散佚的宋人编刻之宋人总集,在对大量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著录并考述现存宋人总集的版本及源流,评述重要传本的优劣得失,且将主要传本的序跋附于其后。附录《散佚宋人总集考》和《宋人总集馆藏目录》,为考察部分亡佚总集提供了文献线索,也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方便。此外,本书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便于检索。本书初版于2004年,作者经过十余年积累,不断吸收近年新见成果,对初版本加以增补修订,收书品种有所增加,内容考订更趋精密,体例设置更为完善,以利读者。


汉代道家思想
¥44.47
陈丽桂编*的《汉代道家思想》以对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齐学与黄老、气化宇宙论、《淮南子》、汉代养生观、《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议题与传世文献的探讨作为论证之据点,以呈现道家思想在汉代发展与应用的状况。本书对汉代黄老之道做了全面阐述,涉及黄老道家思想的演变与转化、黄老养生之理等,解析了当时重要典籍所体现的黄老学说。

到长安去:汉朝简牍故事集
¥44.00
《到长安去:汉朝简牍故事集》收录八个取材自简帛文书与考古发现的汉朝人故事。从掩藏淤泥的千年情书到深埋黄沙的西域恋歌,从慷慨悲壮的戍边战士到情念笃定的官府小吏,从奴婢到王侯,从侠客到名士……翻本书,见字如晤。故事之后,编写有相应的汉代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科普专题,结合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汉代日常生活具体情景。专题涵盖汉朝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律令刑罚、赋税徭役、官制、军事等诸多方面。读者在欣赏出土文献中隐藏的精彩故事的同时,也将展一场对汉朝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全景式的探索之旅。全书文风隽永驯雅,故事情节绮丽动人,科普专题考据详确,读者可在150幅简牍、文物照片、图表、线描图以及近300条篇末注释中查阅相关史料出处;书末更附有细致的“编年表”以及详尽的参考书目,可谓既是一部“硬核”历史小说集,也是一份靠谱的汉朝生活指南。 此次出版,特邀新锐画家负笈道人依据故事情节绘制八幅水彩故事插画,以极具东方式美感的画风与考究细节,再现书中汉朝人物风采。装帧上亦别具匠心,采用特殊细长本,模拟简牍古朴形态;裸脊装帧,朱色锁线,既古雅脱俗,又便于平展赏阅;封面、腰封皆选用口艺术纸,综合运用烫银、烫白、烫金、印金多重工艺;内文选用80g艺术纸,水彩故事插画四色彩印,正文及插图双色印刷。随书附赠原创海昏侯人物海报1张(26cm×34cm)、故事插画明信片1张(图案随机)、仿尼雅精绝古国遗址出土汉简制作书签1枚。 拂去残章断简的尘埃,随本书一同到汉长安去,看一看那些久被遗忘的山河故人,感受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吧!


山鸣水应: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研究
¥44.00
《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研究》是何湘博士主持的2018年*青年项目的结题成果,以清代湖湘文人社群为研究对象,整理、考证相关文献资料,考出数百个湖湘文人社群,分清代 为初、中、晚三个时期,择选典型个案,考察其地理分布、成员组成、交游概况、社群活动和文学创作。探讨了湖湘文人结社文学中的各项内容与当时社会文化、地域风气、家族教育 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比较分析了诸多社群及其创作的群体特,试图为有清一代文人结社的版图复原与场域复原作一步的补充。

周易集解--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免费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等近40家易学方面的学说,保存了大量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四库提要》称“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之本旨者,惟赖此书之存矣。是真可宝之古笈也”。 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足本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所刻聚乐堂本为底本,以汲古阁重刻《津逮秘书》本、雅雨堂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周氏枕经楼本为校本,何楷、陆心源、惠栋、陈鳣、张惠言、阮元、孙星衍、李道平、李富孙、曹元弼等校勘名家的校勘成果,也尽可能吸收来。书末附有23篇序跋等资料。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通鉴地理通释--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免费
《通鉴地理通释》共14卷,该书记述了《资治通鉴》所载地名的沿革异同、险要扼塞所在。首列历代州域,此列历代都邑,再次为十道山川好历代形势,参以历代名臣奏议。《通鉴地理通释》虽名与《资治通鉴》相关,但无论时间跨度还是内容,均超出《通鉴》范围,实借《通鉴》表达贯通古今之意。全书征引博洽、考订详明,为研读《通鉴》和研究历史军事地理的重要参考著作。 《通鉴地理通释》部头虽小,却是在中国古代沿革地理、军事地理学研究方面具有拓性贡献的著作,其史料、学术价值,历代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册)(试读本)
免费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顾亭林有云:"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将之亡天下。"钱穆主张光了解国史还不够,还要一步对本国文化尤其是本国学术史有所认识。在钱穆看来,文化是一国的气运,文化天下也亡。天下既亡,国何不亡?天下不亡,国尚可救。因此,要救国,维护民族文化乃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增订本)(全二册)--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史记》修订本出版后,在原作基础上出版的增订本,既照顾原点校本读者,又可配合《史记》修订本使用,增订有四:一是在各条正义佚文下,不仅保留对应史文在原点校本中的卷页行信息,又增补所在新修订本的页行数。二是据[日]小泽贤二《史记正义佚存订补》新辑佚文29条,所辑《史记正义》条目总数达1674条。三是对佚文及有关史文,增加了质疑、辨释的内容。四是在原附录的基础上,增加了《史记正义佚文研究》一文,考论《史记正义》佚文的来源、真伪、学术价值等方面,对《史记正义》佚文辑录工作,加以学理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