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万有文库”韩非子:白文本
¥55.99
《韩非子(白文本)》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的一种。《韩非子》共二十卷 五十五篇 是集先秦法家学说的代表作。韩非死后 后人搜集其遗著 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该书。书中提出了“法” “术” “势”相结合的著名主张。本次整理出版以清初钱曾述古堂影钞宋本为底本 有黄丕烈、顾广圻题跋 纸墨精良 校勘仔细 可见宋刻本面貌。整理者对原文进行了精细点校 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想的阅读版本。《新时代万有文库》白文本删去古注 仅保留经典原文 并对其进行严谨校勘 文句贯通、体量适宜 便于阅读 同时有助于读者避免他人成见干扰 独立思考 涵泳经典。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
¥55.19
本稿是对阳明佚诗佚文的搜辑,主要分三方面:一搜辑佚诗佚文六百余篇,二是搜辑到阳明散佚语录二百五十余条,三是考定出四十余篇阳明伪文,考辨其伪。


万有楼诗文集
¥54.98
本书写诗、词 谣 铭文、文章 尺度等内容。


脏腑图说症治合璧
¥54.50
《脏腑图说症治合璧》又名《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中西医粹》,清代四川医家罗定昌著于清光绪八年(1882),初刊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全书共四卷,卷上“脏腑图说”、卷中“脏腑各图”、卷下“症治要言”、卷末“医案类录”。罗氏学术源流兼容中西、医易各途,而更备作者本人的创新。


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54.00
《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上下)》为1948年手稿本,囊括了清朝与民国两个时期,涵盖金石书画多个领域,全面记载了八千九百多位艺术家的生平经历、艺术造诣、师承渊源等方面的事迹,保存了珍贵的艺术领域的掌故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上下)》由龚方纬编著,宗瑞冰整理。


“新时代万有文库”荀子:白文本
¥53.99
《荀子(白文本)》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的一种。全书共三十二篇 其中《大略》《宥坐》等*后六篇 或系其弟子所记。其中:二阐述自然观的 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 有《解蔽》;阐述逻辑思想的 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 有《性恶》《礼论》《王霸》《王制》等篇。《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批判性的总结。《成相》篇以民间文学形式表述了为君、治国之道。《赋篇》包括五篇短赋 是一种散文赋体 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本次整理以南宋淳熙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为底本 整理者对原文进行了精细点校 全书内容经典、文句贯通、体量适宜 便于阅读 是对《荀子》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全新整理。


“新时代万有文库”春秋繁露
¥53.99
《春秋繁露》共十七卷 八十二篇。篇名和《汉书·艺文志》及董仲舒本传所记载的不尽相同 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董仲舒推崇公羊学 阐发“春秋大一统” 之旨 杂糅儒家思想和五行学说 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比附 建立比较系统的“天人感应” 论。此书注本有清凌曙《春秋繁露注》、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等。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二十年蜚云阁刻本为底本 整理者对原文进行了精细点校 并在导言中*梳理了该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时代价值、版本流传情况等 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想的阅读版本。


淮南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53.40
Array


诗经译注
¥53.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创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书前撰《引言》,对《诗经》作简要介绍。每卷前有解题,说明本卷体裁(风/雅/颂)的大体来源和写作特。正文全文今译,重字词出注,诗后附评析,概括本篇主旨。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简明易读,是适合一般读者的普及读物。


国学研究(第46卷)
¥52.80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6卷。本期共收录相关领域论文13篇,涵盖经学、历史、文学、哲学等各领域。作者包括顾永新、郜同麟、张辞修、金溪等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美茶诗
¥52.80
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文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书中选取了40首茶诗,涉及历代茶诗中的经典篇目,内容上涉及产茶、采茶、品茶等关于茶的方方面面。书中通过诗作赏析、茶诗誊抄,让读者由茶诗出发深入了解茶知识、茶文化,通过抄写茶诗在静心养性的同时更细致感受中国茶诗之美。


校雠广义 版本编(修订本)精
¥52.80
《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全书共四编,分别为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 ?? 校勘编主要介绍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内容。 版本编主要介绍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目录编主要介绍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等。 典藏编主要介绍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图书保管、图书流通。 《校雠广义》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从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曾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此次修订本,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纠正文字讹误,吸收新观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国学研究(第45卷)
¥52.80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5卷。本期为“中古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专号,共收录论文15篇,其中专号文章11篇,讨论的问题包括文书(政令文书、士人书信)传递、道路交通、讯息媒体,以及朝廷与地方、边臣、使节之间的沟通方式。其余4篇则涉及中古史、经学及文献学。


张佩纶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52.00
张佩纶,字幼樵,号蒉斋,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 女婿,同时其本人也是晚清清流。他的日记——《张 佩纶日记(上下)》有六部分组成,包括篑斋日记、嘉 禾乡人日记暨见君子日笺、出塞日记、易窗日记、津 门日记和兰骈馆日记等。始于光绪四年,迄光绪二十 一年,内容虽有断层,但对研究和了解晚清政治文化 方面颇有价值。


孟宪彝日记(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52.00
孟宪彝(1866-1924),字秉初,清末举人,历任东北路分巡兵备道、吉长道尹、吉林巡按使、吉林省长等职。其日记记载了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十二年(1923)间,其任职、罢职、办理河工赈济、经营煤矿铁路等实业情形,以及十数年间中国社会、家庭、人民精神面貌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可以说,《孟宪彝日记(上下)》较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十余年间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学、社会各方面的镜像。

潜邱札记--学术笔记丛刊(试读本)
免费
《潜邱札记》六卷,是清代学者阎若璩考证经史文献所做的随笔札记。各卷内容为:卷一、卷二杂记读书考论,包括抄纂他书、考证经史、训解字词、详辨地理水道、传授读书方法、评论诗文优劣等,卷三专释古书中的地理问题,卷四上为策、跋、序、启、哀辞等,卷四下为丧服翼注、补正《日知录》,卷五为书信,共173通,卷六为诗赋。该书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巨大,对研究经史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很有帮助。此次整理,以乾隆九年眷西堂刻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为校本,并将吴玉搢、华玉淳、阮葵生、程晋芳等各家批注、校语以注释形式予以誊录。书末附有佚文、墓志、生平资料、重要序跋、引书来源索引等。

独异志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免费
《独异志校证》三卷,志怪小说集,唐李伉撰,李剑国校证。或著录为十卷,今本已非完帙。《独异志》取材广泛,上自先秦,下讫唐朝。作者自云:“记世事之独异也。自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神仙鬼怪,并所摭录。”有原始神话如女娲兄妹为夫妻、黄帝灭蚩尤等,亦有民间故事如韩朋夫妇死后化为相思树、木兰代父从军等;有历史传闻如纣王糟邱酒池、张良师黄石公等,亦有灾异变怪如汉灵帝时夫妇相食、洛阳女子两头四臂等。今以《稗海》为底本,凡三百八十三条,校以明抄本,另辑得异文三十余条。《稗海》本、明钞本均无标目,为便于阅读,今代为拟目。

张浚集辑校--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免费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南宋前期著名政治家、学者。他一生经历五朝,官至宰相,三度掌领南宋军政,并亲身参与过南宋前期几乎所有重大政治事件。作为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张浚在政治、军事上的作为深刻影响着南宋王朝的国势。 张浚的学术著作、诗文集、奏议集至明末清初大多已佚。清代以来,学者做了很多辑佚工作,但在考订、系年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此次整理张浚集,从百余种史料中辑得张浚诗文近五百篇,依照宋人文集通行的文体类别排列顺序,厘为二十四卷。同类文字之编排,以撰作时间先后为序,并在案语中考证撰作年月及张浚官职等信息。 本次辑校工作,力争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到全面而准确,以期为学术界更全面、深刻地研究张浚和南宋前期历史提供助力。

周易观彖校笺(全二册)--易学典籍选刊(试读本)
免费
清代学者李光地为康熙朝名臣,著述颇丰,在易学领域尤多建树,著有《周易观彖》《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大指》,并奉敕编纂《周易折中》,其中,《周易观彖》能反映李光地本人对《周易》的理解。该书共12卷,为作者积数十年之力、易稿数十次而撰成,采取以传附经的编排方式,注重将小学研究运用于文本校勘和经义理解,对朱熹《本义》、程颐《易传》等在借鉴的同时多有匡正。该书校笺,除校勘文字、吸收诸家注释疏通经义外,注重以《周易折中》为津梁,辨析与梳理李光地见解的来源与基础。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榕村全书》本等为校本。

法书要录校理(上下册)(试读本)
免费
《法书要录》是唐代张彦远纂辑的一部书法文献著作,全书共十卷,收录东汉至唐代论述书法文章三十八篇、二王书札四百五十八帖,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段价值的相关文献,采摭繁富,去取精严,《四库全书总目》 评价称“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本书开汇编历朝书法文献之先河,是古籍中书法这一类重要、基础的典籍,其中篇什,不仅屡见后人称述征引,还编入《墨池编》、《书苑菁华》等多种古籍,《述书赋》、《书断》等篇还各有别本单行,可见其影响深远,深受后世学者重视。 然而本书行世的刊本,错漏较多,傅增湘跋语称“古来竟无善本”,历史上很少有人做本书的校勘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点校本,也存在取校版本少、校勘不精、标点多误等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整理,首要者,莫过于给读者提供可靠的阅读文本。 刘石教授精于古籍整理,熟谙书法文献,又曾刻苦临池,于书学颇有心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还点校过本书,是整理本书的不二人选。本书校理以明毛晋刻《津逮秘书》本为底本,以明嘉靖刻本、《王氏书苑》本、明吴岫家藏抄本、《文渊阁四库本书》本、《学津讨原》本为通校本,全面吸收清何焯校本、傅增湘校本及范祥雍点校本的校勘成果,并校以《墨池编》《书苑菁华》等十五种他书及相关文献,卷十《右军书记》《大令书语》还利用了墨迹、摹本、临本、拓本、刻帖等共三十余种,另外还参考了古今相关论述和研究著作。全书共撰校勘记四千余条;书前撰有长篇前言,叙述《法书要录》的基本情况及整理始末;书后附录后世所作《法书要录》跋语、提要。体例严整,整理规范,且几乎穷尽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校勘、研究成果,经此一役,全书文字、标点均得到有效梳理,且所用又是全式标点,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可以说这是一部全新的、高标准的整理本,涸泽而渔式的校理保障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十不二门指要钞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宋代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知礼撰,为唐代湛然《十不二门》一文之注释。《十不二门》原为湛然《法华玄义释签》卷十四之一段文字,系论述《法华》本门十妙前所作之导论,后人录出该文,别行于世。《十不二门》号称难读,宋代天台学者对它的疏释多达七部,现存六部,其中《指要钞》尤以见地精粹著称。知礼通过本书,既批驳了源清、宗昱等高僧对《十不二门》的别解,又回应了华严、禅宗针对无明法性关系、法门渐顿等佛学议题提出的质难。《指要钞》不仅在天台教典中被奉作厘清宗义的典范之作,同时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文献,体现了汉语思维的特质与深度。 《指要钞》原本钞文单行。此次整理,以《永乐北藏》为底本,将《十不二门》原文与《指要钞》会合,并将宋可度注本《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分别会入相应内容之下。下以案语,主要对《指要钞》进行注释,解说术语概念、疏通文意,每段正文后均有总释。另附录知礼生平材料及其他几种《十不二门》相关文献,包括唐道邃录出《十不二门义》、宋源清《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宋宗昱《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宋仁岳《十不二门文心解》、宋处谦《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宋了然《十不二门枢要》,并附《述论》详述知礼生平及著述、《指要钞》思想及其在天台宗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