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2:元宇宙专题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2:元宇宙专题
刘少杰
¥34.8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成为2021年的年度热词,商界、学界和传媒界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热潮,相关话题连同社会生活数字化、智能化的议题引发热议,元宇宙逐渐从科幻小说中的词语转变为影响现实世界人们交往沟通方式的客观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从概念、内涵、变化及影响、相关热、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元宇宙做出了全面阐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对元宇宙形成社会学上的系统性认识,加深对元宇宙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未来的元宇宙研究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追系统的人: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关系网络
追系统的人: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关系网络
庄家炽
¥34.80
在中国平台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本书将视角对准了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快递员。作者通过深的田野调查,从资本、劳动者、消费者的角度还原了快递员劳动过程的具体情境,探讨了标准化、数字化的快递公司管理系统如何嵌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事实上,这套管理系统没有对应消费者的弹性需求,也无法为快递员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快递员需要将系统编自己在社区营造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下处理和运用好各类复杂的关系,从而在一次次的派送中寻求更大的劳动自主空间,在追赶系统的过程中,找到与系统共生、共存的办法。
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潘泽泉
¥34.80
在社会建设的全球经验中,作为平民主义意识形 态和新型政治的社区建设一直置于被遮蔽、救赎和拯 救的历史语境。《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从社区建设的方法论基础、理论建构逻辑、全球经验 、行动框架和实践策略等议题出发,反思在地方性知 识销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蔓延、道德失序和 伦理丧失加剧、公民意识缺失的社会中,如何经由社 区建设实现社会重建,培育、维护,并发展公民精神 ,培养社会成员彼此的信任,重建社会道德方案,促 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稳定。
思想的传承与决裂——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思想的传承与决裂——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李彬彬
¥34.80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青年黑格尔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参照系。从深受其影响、融其间,到发生歧见、反叛出来,直至与其行彻底的思想剥离,马克思逐渐实现了其哲学思想的变革。《思想的传承与决裂》以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尤其是鲍威尔本人的著述为基础,详细追溯了马克思和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论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的思想发展历程,具体复原了马克思与鲍威尔论战的真实情境和三次交锋的具体过程,细致梳理和展示了双方各自的思想、分歧和争论焦,并力求给予公允、客观的评价。
59元6本 以房养老释疑
以房养老释疑
柴效武
¥34.72
  以房养老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居住,年纪大时 用房换钱养老”,是将家庭拥有的住房资源与货币资 源融会打通后的好配置与安排,是强化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大创举,使得大家拥有的有限资源的效用发挥 到一种淋漓尽致的结果。这一思路一经提出,犹如巨 石击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各类人员给予以房养老极 大的关注,且有着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和感受,说好的将它捧得伟大之极,说坏的将它贬得 几乎一无是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此的答 疑解惑、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房养老释疑》 的出版,正在于为大家认识和把握以房养老的基本思 路和操作方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和价值。   本书对以房养老中的种种事项给予较为深入的描 绘和介绍,对大家心目中尚存的对以房养老和倒按揭 的各项疑问以答疑解惑。笔者柴效武遵循这一目的将 《以房养老释疑》一书摆放在大家面前,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得到大众的满意。
大国卫生之道(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大国卫生之道(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王红漫
¥34.58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大量而翔实的调查数据,以独到的观,研究探讨了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对未来的医疗制度改革提出建言。
59元6本 贫民中的友善探访:慈善工作者手册
贫民中的友善探访:慈善工作者手册
玛丽埃伦·里士满
¥34.32
书中通过对友善探访员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针对贫困的慈善工作,友善探访员需要着重关注养家糊口的人、家庭主妇、儿童、家庭、支出和储蓄、娱乐、救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通过探访调查,本书为当时从事慈善救助工作的人们在促贫困家庭成员改变、提升贫困家庭能力、改善贫困社区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工作指导。本书不仅是慈善组织工作中友善探访员的重要工作指引,亦是里士满从整体环境考察贫困成因并提供帮助的初步探索。在本书中,从慈善工作者到慈善探访员,再到友善探访员,在不断变化的工作者身上可以逐渐看到社会工作者的影子。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34.30
本书是一部生存启示录,为失业白领、为焦虑的在职白领而写。企业当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完全稳定和成长的环境,但随时待命、放弃休假、夜车、全力以赴、身心负荷达到极限的不安定感,已有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并未为白领做好准备。通过七个月“失业白领”的失败求职经历,调查记者芭芭拉·艾伦瑞克实地探查美国白领阶层向下流动的真实情况。通过选择职业教练一对一指导、线上线下海投简历、密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作者不仅批判九型人格、MBTI性格测验的荒谬,职业训练、社交活动对既有不当体制、机制的维护,更呼吁白领阶层应该在态度上改变、在心理上转换——持续完善简历,建立和维系稳定的人脉网络,有勇气与中、下阶层团结合作。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 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入式医养结合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 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入式医养结合研究
何晓敏, 杜清
¥34.30
本书在内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角度对我国当前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优缺发展趋势等展系统分析,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理论依据、发展环境和实施路径行剖析,结合保障视角下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重探讨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研究在推动医养结台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层面的作用;同时将理论与实践新展有机结合起来,选取丰富的典型案例和实证,探索以基层为主导的嵌式医养结合的可操作性。本专著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
迈向2030:中国公共服务现代化(领导干部悦读坊)
迈向2030:中国公共服务现代化(领导干部悦读坊)
董克用,魏娜
¥34.24
由中国人民大学董克用、魏娜两位教授主编的《迈向2030:中国公共服务现代化》一书,是一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实现路径和发展方向的著作。本书在对2030年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预测的基础上,描绘了2030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蓝图,并对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社会服务这五个重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本书强调,我们应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组织,以及专业、法治、负责和具有回应性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方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为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后乡土中国
后乡土中国
陆益龙
¥34.01
本书的初衷是想传承和发展费孝通先生 “乡土中国” 的思想和理论。尝试构建后乡土中国理论,是作者出于理论自觉意识和对学科发展的责任感。为了把“后乡土中国”从一个概念术语转化为系统的理论概括,作者尝试着运用后乡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释当下乡村社会诸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性质,试图为人们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后乡土中国的理论视角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当前乡村问题,而且还注重从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乡村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59元6本 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美]施坚雅;译者 史建云;徐秀丽
¥34.00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基于在高店子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施坚雅在本书中引“中心地”“六边形模型”等概念,剖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变迁,提出了著名的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跳出行政划分的范围,为中国研究拓了新局面。本书是施坚雅模式的理论起和基础,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领域产生了广泛反响,至今仍是中国研究绕不的经典之作。
59元6本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
陈辉
¥34.00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南大亚太论丛》聚焦于城市基层治理的真实世界,运用案例研究与经验分析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作者以博弈论方法系统探究基层社会冲突的成因,提出“社区实体化”规避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促进社会资本生长与城市基层治理绩效优化的机制设计与治理路径。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视角新颖,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解读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机制,其论证建构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因此是令人信服的。
59元6本 "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研究
陈圣来;等
¥34.00
“一带一路”城市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合作节,也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承载面。本书围绕“一带一路”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体系设计、运作机制、主题内容、平台网络和产业贸易等方面手,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案例,提出兼具宏观战略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对策建议,以传承丝路精神,促文明互鉴,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一带一路”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系是一个创新型重大课题,本书在这方面有突破性建树,作者从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海内外展大量调查研究,并在掌握*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对策建议。这是一份既有学理探究又有实际案例,既有问题研判又有对策建议,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分析的研究报告,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9元6本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发展史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发展史
王兴全
¥34.00
本书在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二十余年来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解读政策在不同的阶段如何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研究发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演深受四轮政策影响。*轮政策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象。划拨用地的三方或两方协议转让受到严格约束,在堵住土地资源快速流失漏洞的同时,造成了空置僵局,引发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起。第二轮政策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和经营的预期。从“三个不变、五个变”的本地实践,到“划拨用地用于发展服务业可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国家政策绿灯,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划拨用地变得合理合法。第三轮政策强化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绩效和利益分享要求。集约用地和规范用地成为用地政策的主流措辞,然而土地类型一步细化并未引起工业用地性质发生系统性变更。第四轮政策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谨慎支持。这集中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济量级、经济能级和文化能级的提升,并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复合化。 本书不仅能为上海适度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施城市更新提供体系化的决策依据,为后发城市提供有效决策的先行经验,更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理解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文化政策相互为用、相互破题的空间利益格局。
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组编
¥34.00
本书由北京市各区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的二十七篇案例组成,全书结合相关数据以及各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以案例的形式,立体地展现了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成就。从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综合执法实体化平台建设、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老干部社会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反映北京社会治理的成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许多可供实际应用的对策建议。
中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彭非 袁卫
¥34.00
2018年是改革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局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中国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本书秉承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记录了中国发展变革的伟大历史程,探索中国发展模式,创新中国发展理论,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本报告收录了中国发展指数研究与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的*成果,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全景展现中国的发展程、民众的发展信心、区域的发展格局;既通过“数”说中国发展,深分析健康、教育、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的具体问题;又一步聚焦我国主要城市的外贸竞争力、保险业发展等重和焦问题;旨在述国情、汇民声、助发展,聚民智,为发展服务。作为一本关注民生、论述发展的综合性学术报告,本书着力于民生领域,聚焦于发展获得感、老年人就业、社会环境信心、医疗保险、全面二孩政策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为全面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59元6本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于晓磊, 著
¥34.00
17、18世纪,工业革命使以英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从此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技术的进步与动力的改革带来了生产和文化的工业化,机器生产成为社会新兴的产业类型,随之兴起的工业建筑,也成为特征的建筑类型之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埠,外资开始在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经商办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区域之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也在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中国在近代工业时期建设的工厂建筑汇聚了西方传入的新样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它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的社会生产力紧密相连,成为同时期采用西方风格建筑类型的率先之作。正是在这些工业建筑中,在机器大生产的轰鸣声中,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运行体制遭受了巨大冲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颠覆,不仅如此,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改革,在这一历史剧烈变革、新旧交替的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撞击表现得尤为激烈,其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也就更值得探讨,故本书正是选取了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间段中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研究。
59元6本 中国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中国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孙友然
¥34.00
本书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城市融合水平,以及公共文化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融合视角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该体系在原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为所有城市人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9元6本 一生做好一件事
一生做好一件事
陈保中 著
¥34.00
 本书是“创·印迹”丛书中的一种。丛书聚焦改革放初期在长三角地区始创业、发展的实践典范,通过系统的资料挖掘、梳理分析,以互动访谈的方式,选取其中第一代中小企业家作为研究对象,讲述这一代人的拼搏、取铸就了中国改革放伟大时代无与伦比的灿烂和辉煌。 本书聚焦总部位于浙江平湖的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讲述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在龙在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所展示出的一往无前的前驱力量、勇立时代潮头的决断能力、经营战略中的“道”与“术”,以及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朴素价值观,对企业现代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与探索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与探索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组编
¥34.00
本书由数十篇研究报告组成,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组织相关专家编写而成。全书结合相关数据以及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教育公平、就业机制、收分配格局、社会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功能与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等方面全面总结、提炼近年来北京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科学、客观地解读北京社会治理在收分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建设与治理工作实践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