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
¥34.00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南大亚太论丛》聚焦于城市基层治理的真实世界,运用案例研究与经验分析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作者以博弈论方法系统探究基层社会冲突的成因,提出“社区实体化”规避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促进社会资本生长与城市基层治理绩效优化的机制设计与治理路径。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视角新颖,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解读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机制,其论证建构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因此是令人信服的。
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化与发展
¥34.00
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迅速增长,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金额首次超过引外资金额。中国对外投资金额在全球对外投资存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zui)重要的对外投资输出国之一。尽管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金额在前期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首次大幅下降,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下滑幅度收窄,且在全部对外投资金额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以园区“走出去”方式行对外投资,正改变以往发达国家工厂性投资为主导的对外投资模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分享中国快速经济增长中的园区建设经验,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互利互惠的积极作用。中国在东盟、俄罗斯、中亚、南亚和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跨境园区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理念下,积极推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东道国的潜在产出,提升东道国的整体水平。中国“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园区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对外投资的理论和实践,值得很好地总结和提炼。
中国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34.00
本书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城市融合水平,以及公共文化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融合视角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该体系在原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为所有城市人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34.00
17、18世纪,工业革命使以英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从此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技术的进步与动力的改革带来了生产和文化的工业化,机器生产成为社会新兴的产业类型,随之兴起的工业建筑,也成为特征的建筑类型之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埠,外资开始在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经商办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区域之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也在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中国在近代工业时期建设的工厂建筑汇聚了西方传入的新样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它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的社会生产力紧密相连,成为同时期采用西方风格建筑类型的率先之作。正是在这些工业建筑中,在机器大生产的轰鸣声中,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运行体制遭受了巨大冲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颠覆,不仅如此,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改革,在这一历史剧烈变革、新旧交替的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撞击表现得尤为激烈,其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也就更值得探讨,故本书正是选取了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间段中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研究。
中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34.00
2018年是改革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局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中国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本书秉承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记录了中国发展变革的伟大历史程,探索中国发展模式,创新中国发展理论,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本报告收录了中国发展指数研究与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的*成果,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全景展现中国的发展程、民众的发展信心、区域的发展格局;既通过“数”说中国发展,深分析健康、教育、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的具体问题;又一步聚焦我国主要城市的外贸竞争力、保险业发展等重和焦问题;旨在述国情、汇民声、助发展,聚民智,为发展服务。作为一本关注民生、论述发展的综合性学术报告,本书着力于民生领域,聚焦于发展获得感、老年人就业、社会环境信心、医疗保险、全面二孩政策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为全面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34.00
本书由北京市各区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的二十七篇案例组成,全书结合相关数据以及各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以案例的形式,立体地展现了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成就。从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综合执法实体化平台建设、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老干部社会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反映北京社会治理的成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许多可供实际应用的对策建议。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发展史
¥34.00
本书在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二十余年来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解读政策在不同的阶段如何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研究发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演深受四轮政策影响。*轮政策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象。划拨用地的三方或两方协议转让受到严格约束,在堵住土地资源快速流失漏洞的同时,造成了空置僵局,引发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起。第二轮政策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和经营的预期。从“三个不变、五个变”的本地实践,到“划拨用地用于发展服务业可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国家政策绿灯,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划拨用地变得合理合法。第三轮政策强化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绩效和利益分享要求。集约用地和规范用地成为用地政策的主流措辞,然而土地类型一步细化并未引起工业用地性质发生系统性变更。第四轮政策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谨慎支持。这集中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济量级、经济能级和文化能级的提升,并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复合化。 本书不仅能为上海适度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施城市更新提供体系化的决策依据,为后发城市提供有效决策的先行经验,更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理解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文化政策相互为用、相互破题的空间利益格局。
"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研究
¥34.00
“一带一路”城市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合作节,也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承载面。本书围绕“一带一路”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体系设计、运作机制、主题内容、平台网络和产业贸易等方面手,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案例,提出兼具宏观战略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对策建议,以传承丝路精神,促文明互鉴,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一带一路”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系是一个创新型重大课题,本书在这方面有突破性建树,作者从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海内外展大量调查研究,并在掌握*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对策建议。这是一份既有学理探究又有实际案例,既有问题研判又有对策建议,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分析的研究报告,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奇迹城市:深圳城市治理40年
¥34.00
深圳是中国改革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改革放40年间,深圳发生了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举世瞩目的奇迹。深圳作为中国改革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区,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问题先遇、探索先行、经验先出”等突出特。本书系统梳理了深圳在改革放40年程中城市治理的经验和问题,主要从基层党建、经济发展、行政改革、法治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城管执法、流动人口管理、城中村治理等方面行了深全面的研究。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与探索
¥34.00
本书由数十篇研究报告组成,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组织相关专家编写而成。全书结合相关数据以及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教育公平、就业机制、收分配格局、社会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功能与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等方面全面总结、提炼近年来北京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科学、客观地解读北京社会治理在收分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建设与治理工作实践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研究
¥34.00
本书从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出发,立足于供给侧理论、多元福利主义理论、社会嵌入理论、老年社会保障理论、服务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聚类分析法、访谈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两个维度进行阐释,着力研究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力争达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两端平衡。
农民土地依恋问题与征地制度改革
¥34.00
本研究的土地依恋,指的是被征地农民对曾经拥有的农村土地的一种积极情感关系,可定性阐释为土地权利、土地文化、土地附属物、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土地根植、土地经济等七个方面。借鉴地方依恋理论,将土地依恋定量划分为土地依赖和土地认同两个维度,并且具有良好的统计意义。同时,政策评价、不足的空间环境、改善的空间环境、土地根植、农业属性等5个维度因素,分别对土地依赖和土地认同产生影响。
科学:无尽的前沿
¥33.99
《科学:无尽的前沿》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亦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科学:无尽的前沿》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对于当下面临被国外基础科学以及前沿科学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借鉴研究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并根据我们的国情加以优化,面壁十年图破壁,实现赶超,更是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33.99
C.莱特·米尔斯所*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社会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不断地吸引着新的读者。 正如霍拉斯·M.卡伦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所说,这是“白领金字塔中每一层次的人都值得一读和值得思考的*作。它将使他们能够*好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阅读了这部有关白领世界的临床式报告之后— —现在它对了解20世纪的生活品味和感情至为关键— —希尔维亚·波特在《纽约邮报》上撰文指出,“这是我在这些年里读到的*能够激发人们痛苦思索的* 作。只有那些天真的傻瓜才会否认其中包含了诸多真理,它足以使人们驻足下来,认真地品读和聆听”。
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
¥33.99
利用遗骨判读性别与DNA鉴定哪个更准确? 水中的尸体与一般尸体的腐化速度有何不同? 死亡之于人类,到底是终结,还是始? 走李衍蒨的“遗骨档案”,翻一个一个无名者的故事,她带领我们从人骨学、现代医学、考古学、人类学等专业角度,分析各种与遗骨相关的谜团──历史上知名的离奇死亡案,工业化程中的集体中毒,古代人的病理现象,另类的遗骸身份辨识:额窦比对、衣物鉴定、体内植物,以及各地的丧葬遗骨文化。 找出真相,虽无法起死回生,但法医人类学家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成为死者与其家属之间的桥梁,让遗骨发声,成为诚实的证人。 作者在书中引用的骸骨及相关故事,并不以“专业知识”作为噱头,而是回归人性本身,摘记近代文明的变迁,并且尊重各种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来讲述一副副遗骨的传奇以及法医人类学的着眼。 虽然全书具有浓厚的科普特质,但作者在带领我们从遗骨窥见死亡样貌时,也传达了对逝者的敬重,同时提供了理解生死的另一种角度。
永不停歇的时钟: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
¥33.99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仿佛有了“能动的生命”。所有这些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事物运转的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更为反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岔。笛卡儿、玻意耳继承了前人衣钵,坚持经典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化论以及认知科学、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杰西卡·里斯金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对于思考当下、想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将颠覆我们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大型项目管理—基于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本质管理视角
¥33.99
本书从项目的人、物、方法、经济、环境、生态六个维度提出了项目关键里程碑节年份的匹配度,并一步提出了依据这六个维度计算项目的和谐发展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原理和方法。大型工程项目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项目周期时间长,如何做到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和成本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本书中界定了大型本质管理的概念,涵盖工期、质量、成本、风险四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本质可控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本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具。本书以港珠澳大桥项目为背景,同时选取了国内典型的六个大型项目,用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的“双全”视角行了分析。
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
¥33.99
20世纪20年代初创始,到20世纪80年代拆分结束,作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研发部门,贝尔实验室一直是世界上创新领域规模*,而且可以说是好的实验室。从晶体管到激光,从数字通信到蜂窝电话,现代生活与贝尔实验室可谓息息相关。 在本书中,乔恩?格特纳对20世纪一些重要的发明行了追根溯源。文中描绘了数位对当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做出过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默文?凯利、比尔?肖克利、克劳德?申农、约翰?皮尔斯,以及比尔?贝克。这些天才宅男才华横溢、行为不合常规,在贝尔实验室度过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本书也赞誉了贝尔实验室那些宽敞且与世隔绝的工作场所,因为天才们可以在那里行各种尝试,无须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股民利益或公司收益。 在推动发明成为一句口头禅的今天,贝尔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途径,帮助我们丰富对面临的技术革新挑战和解决方案的理解。毕竟贝尔实验室正是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的源头。
移民与文化
¥33.99
阿根廷的西班牙语中为什么会夹杂那么多的意大利词语? 为什么华人和犹太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少数中间人群体? 生活在俄罗斯、巴拉圭、澳大利亚和其他不同社会里的德国人为什么会在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上存在类似的代际规律? 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亿的移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关于移民问题的观察和评论都偏向与当下政治格局、社会环境的联系,但这样视角可能只关注了这个大议题的一个侧面,失去了更宏观深刻的视角——一种世界的视角。 托马斯·索威尔的这本《移民与文化》为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了移民问题的新注脚,展示了世界移民在较长的历史程中的演变过程,拥有一种全球化的新面向。我们将在这本书里看到德国裔、日本裔、意大利裔、华裔、犹太裔和印度裔身上具备的不同文化特性,这种特性即使在颠沛流离中也未曾消泯。对于特定的种族而言,他们在新居住地扮演的角色,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技能,以及他们本身具有的某种结构性特征,又让他们在迁徙、被同化和主动融的过程中经历着各自的伤痛与收获。
探索 实践 凝心聚力——中国高校工会第十八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论文集
¥33.95
本书是中国高校工会第18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论文集。论文作者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主席群团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探究、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建设、维护权益与构筑和谐、教职工队伍建设、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建设与创新工会工作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工会工作,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对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高校工会工作者,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学者等阅读。
消费社会
¥33.60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在“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卓有建树。他的理论目前正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理论以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电影《骇客帝国》主题和基本背景就来自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要透视这一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