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
¥23.90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终成为“与自己相处*真实的一种仪式”。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满3件5折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3.40
书圣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流传至今的是王羲之真迹的古勾摹本和临写本。古勾摹本是依照原本墨迹双勾填墨,或双勾加写而成,形神兼备,可谓“下真迹一等”,是后人学*书的法门和捷径。本书收录王羲之传本墨迹二十五件。《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长风帖》《七月帖》《都下帖》《大道帖》,以上九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雨后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丧乱》《二谢》《得示》三帖,现藏日本东京宫内厅。《频有哀祸》《孔侍中》《忧悬》三帖,现藏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妹至帖》由日本私人收藏。《初月帖》《姨母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寒切帖》《干呕帖》,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上虞帖》现藏上海博物馆。《行穰帖》今存美国。《平安帖》现藏私人手中。《游目帖》据传已毁于战火。
满3件5折 吴昌硕篆书匾额选
吴昌硕篆书匾额选
孙宝文
¥23.40
  中国的匾额艺术源远流长。匾额将优美的辞赋诗文、高超的书法篆刻艺术、精美的雕绘制作工艺等融为一体,与传统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可以说,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明清以来,众多书家都创作出相当数量的匾额作品。而今,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留传于世的匾额书作甚丰。编者谨撷取其三十二幅篆书作品,结集印出,供读者欣赏临习。
满3件5折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3.40
永泰二年(766)颜真卿遭权相元载排斥,被贬,始寄情山水,依托佛道。加之与陆羽、张志和等隐逸之辈的交游,使其愈发喜爱陶渊明式的遁世思想,《麻姑仙坛记》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书于大历六年(771)四月,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之一。颜氏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后,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该碑画古朴苍劲,笔意浑厚饱满,结体张朴拙,字势庄严稳重。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孙宝文
¥23.15
  清咸丰乙卯(1855年)仲春,著名书家吴让之篆书十二首唐宋诗。其中唐诗十一首,宋诗一首。这十二首诗作分别是诗人郭向的《途中口号》、王勃的《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之三、王维的《白石滩》、钱起的《江行无题百首》之五、贾岛的《剑客》、顾况的《小孤山》、李涉的《遇湖州妓宋宜二首》之一、李德裕的《长安秋夜》、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鶏之赠》、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一。此件系书家五十七岁寄寓泰州吴云官邸时书写,书家以羊毫笔书于生宣纸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兴文社用珂罗版印行过这件书作;八十年代,上海书店亦曾印发此作。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彩印推出,供读者参阅临习。
满3件5折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2.80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习书崇尚古法,强调“宗晋”,四十岁前多以习古为主,得米芾、《圣教》之意。五十岁后书鼎盛,乃具个人面目。王铎善于将学习传统法度与任情恣性的自由创作巧妙结合,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与古代经典的不断交流。   《临兰亭序并律诗帖》书于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与王铎晚年临作相较,更见细腻古雅,为忠实于原帖之佳作,在其诸多临作中尤显珍贵。此帖通篇用笔流畅生动,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意味,画重者如有千钧之力,轻者似游丝而又坚韧婉转,且时用涨墨之法,颇具厚重之致;其字型结构或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拓纵逸,或跌宕多姿,千变万化,莫不如意。   《书唐人诗》册,现藏日本,书于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南皮道上七律诗帖》,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一六二七)仲冬。此时王铎书风尚处在学古而未出新的阶段,故用笔、结字、章法、浓淡对比等皆透出米芾和二王的身影,与其晚年面貌反差较大。此二诗帖虽未脱古人藩篱,不难看出前贤学书亦须从先贤汲取养分,读者或可由此了解古人学书之方法和态度。
满3件5折 溥儒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溥儒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2.80
溥心畬(一八九六—一九六三),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书画兼善,书法尤精小楷,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是溥儒应福建漳州籍寓台的佛教信士严笑棠之请,为严母吴太夫人祈福所书。一九四九年,收藏家严笑棠因战乱离家滞寓台湾,而母亲吴太夫人因年高留守漳州,从此母子相隔,竟成永诀。后逢严母吴太夫人七十大寿,遂请“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儒书金刚经全文,并作麻姑贺寿小画及书法长生经幢颂词,为母亲祈福。是册书于丙申年(一九五六),全文五千二百一十二字,工谨端正,一丝不苟,体现了书写者的虔诚心意,为其晚年力作。此作以柳体书写,整体给人以清瘦洒脱之感,笔画稍细而筋骨俱全。其中个别字之画间相互穿插,以收济放,画之始转,棱角分明。通篇兼有颜真卿笔意,出自然,骨力遒健。溥儒笃信佛教,侍亲至孝。庚子(一九六〇)年距其母项太夫人仙逝已过二十三载,虽已至花甲之年,但对生母依旧思念。因佛教有“剥肤为纸,刺血为墨,燃指为灯”的故事,发愿刺血为墨,书写经卷,以表虔诚。此卷《心经》便是其在母亲忌日刺血而书,清正端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溥儒学书初以二王为宗,后系统学习唐、宋等诸名家,其中对唐楷情有独钟,得柳公权之精髓。后融己意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骨力铮铮,笔墨空灵。此卷以柳书为基调,在精炼的书写技巧当中,又无时无刻透露出老人的虔诚和执着。
满3件5折 诸上座帖(墨林珍赏)
诸上座帖(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2.40
《诸上座帖》,纸本,手卷,草书, 92行,纵 33厘米,横 7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诸上座帖》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学怀素的狂草,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悬腕中锋运笔的高超书艺。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
满3件5折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孙宝文
¥21.99
  清同治二年(1863)三月,吴让之应朋友之请临《天发神谶碑》一百二十四字。书家时年六十有五,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这件书作也成为人们临习《天发神谶碑》的范本之一。一九五八年,日本清雅堂曾影印过这件墨迹。编者据此印本,特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白谦慎
¥21.50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满3件5折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好书法研究中心(主编)
¥21.21
汉字书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炼心境,历来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历代书家名人辈出,至今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能代表我国书法艺术成就的除了行书和草书之外,还包括隶书和篆书。《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给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的对照,用范字与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精选唐寅、苏轼、王宠、孙过庭、文征明、欧阳询、赵孟頫、怀素、祝允明、邓石如等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满3件5折 精编楷书书法字汇
精编楷书书法字汇
好书法研究中心(主编)
¥21.21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唐代书法中兴,风格多样,蔚为壮观。中唐颜真卿,其楷书雄浑创新,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晚唐柳公权,其字体风格为柳骨风健,端庄宽舒。他们的作品历代公认为楷书典范。《精编楷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历代名家楷书墨迹、名牌、名帖中精选出的一万余范字。所选范字按中国传统汉字部首笔画由简到繁顺序编排,并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楷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满3件5折 精编隶书书法字汇
精编隶书书法字汇
好书法研究中心(主编)
¥21.21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精编隶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示例上起殷商下至清末民初,收录名家韩择木、金农等墨迹,有一万七千余范字。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隶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满3件5折 张志和临写王羲之小楷四种
张志和临写王羲之小楷四种
张志和
¥21.00
本书版式清新,开本疏朗,纸张厚实,张志和的书法深得其师启功法书之神髓,笔力遒劲,气势雄浑。飘香翰墨,引人追思启功大师之风范。
满3件5折 张志和临写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
张志和临写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
张志和
¥21.00
《皇甫明公碑》碑文记述隋朝官员皇甫诞事迹。此碑较之于《醴泉铭》则显得用笔灵动峻拔,点画顾盼生姿。这大概是因为皇甫诞的身价不高,欧阳询在写此碑时不像写《醴泉铭》那样怀着诚敬端肃的心情,所以写得比较灵活自如,也就更能见其用笔与结体的特点。此碑现存西安碑林,碑已断裂,今所能见到的是断碑之前的拓本。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孙宝文编
¥20.83
  宋武帝刘裕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减轻赋税,振兴教育,倡导读书学习之风。他颁发的《与臧焘敕》,便是其整顿时弊,崇师重教的例证。清代著名书家吴让之曾篆书这篇敕文。1937年,日本三省堂的《书苑》杂志一卷一号至第九号连载过何巢氏收藏的这件书作,且是彩色印刷。编者谨将此作放大彩印出版,供广大读者欣赏。
满3件5折 十七帖(墨林珍赏)
十七帖(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80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共九百四十三字,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 347—361),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为刻本。《十七帖》画合规中矩,结体稳健而有变化,章法生动而又自然,静穆而蕴含情致。整体风格冲和典雅,古质浑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南宋朱熹评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满3件5折 赤壁赋 洞庭中山二赋(墨林珍赏)
赤壁赋 洞庭中山二赋(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80
《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与有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触景生情,吊古评今,写下《赤壁赋》,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此卷行楷书,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纠字宽厚丰腴,矮扁紧密,笔墨丰润沉厚,筋骨内蕴,绵中裹铁,气息静穆深远。将书家旷达胸襟、高洁灵魂展现无遗,是苏轼中年少见的用意之作。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多者。前者作于公元一○九一年冬,后者作于公元一○九三年,均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苏轼年已五十九岁。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
满3件5折 怀素自叙帖--中华碑帖精粹
怀素自叙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唐长沙人。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书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怀素四十一岁时所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通篇以狂草写就,大大合,纵横斜直无不如意。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满3件5折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白氏草堂记》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时所书,是其篆书代表作。该作气势恢宏,跌宕奇特,气息雍容大度,自然而不失雅致。结体俊美严谨,收放自如。用笔恣肆苍涩,圆浑凝重。朴厚沉雄,风神直追秦汉。此屏高约二百厘米,现藏日本。
满3件5折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初名琰,字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工书法、篆刻,篆隶尤精。初因未通小学,不谙六书,多以己意为之,篆法时有乖误,后由梁巘引荐到梅镠家学习,始正轨。其隶书注重发掘汉隶之内在精神,将遒劲豪放的“书写”之趣作为表现重,强调画的完整性和运动感,因而在举世描摹汉碑形貌的风气中脱颖而出;篆书则多从隶,能脱王澍一脉之笼罩,广泛汲取秦、汉碑不同特并加以融合提炼,独步当时。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创了清人篆书的新面貌。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代表作,共六屏,每屏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四十六厘米,书于嘉庆九年甲子(一八〇四),即邓氏谢世前一年。笔墨线条圆涩浑厚,雄劲苍茫,掺隶书笔意,字形方圆互通,姿态新颖。书者大胆使用长锋羊毫,在丰富提按变化的同时,又使其骨力坚韧的用笔得以显现,可见其晚年所臻之境。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