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报告(2014)
¥39.00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书以我国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特色为背景,围绕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公民参与、社会服务、风险管理、网络舆情管理、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等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旨在解析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
¥39.00
本书以我国西部大省——四川省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特色为背景,围绕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对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中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农地流转风险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社会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估、社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等专题进行研究,旨在解析四川省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为四川省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9.00
这是一个技术突飞猛的时代。技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会影响社会生活中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规范。 本书基于一家大型国企历时多年的“初启-停滞-重启-成功”的曲折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尝试回答当今时代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组织文化怎样的变迁?文化的变迁又是如何发生的?外来的复杂技术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应用成功?除了组织文化,组织外部的多重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组织内部的技术应用过程的? 本研究对组织研究中的制度学派和信息技术-组织研究中的互构学派都有所推。


社会政策与福利国家建设
¥39.00
《社会政策与福利国家建设/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系列丛书》汇集了海内外中国社会政策学者的15篇优秀论文,探究了社会政策选择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艰难历程。本论文集的特征,一是多维度,兼有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论文集具有多议题性,涵盖了筹资、提供和监管。论文集具有多方法性,既有采用定性也有采用定量方法开展研究的论文。


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39.00
本书立足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研究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型。一是提出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内卷化”,乡村治理现实困境的根源是激励异化(激励本义的偏离),乡村治理现实的本质是封闭化的治理主体、物本化的治理理念、自利化的治理内容、运动化的治理机制、风险化的治理结果,在既定框架中的一切改革与创新都难以实现乡村治理的实质步;二是从价值选择、制度建构、机制完善等维度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理论,以此超越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保障乡村的全面振兴。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安全风险治理
¥39.00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加速迈人工智能时代,然而科技步和经济发展并没有让人类告别各类风险。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抗疫情。可见,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力量应对和预防人类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也将成为当前和未来几年决策界、产业界和学术界着重关注的话题。 本书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时代背景,探讨全球公共安全风险的典型类型和发展趋势,并从科技赋能治理的角度,梳理各类公共安全事件中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及相关产业实践,提出当前我国在战略统筹、法制建设、技术引领、产业协同、人才支撑、文化培养等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策略与路径,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安全善治之道。


中国交通能源与碳达峰
¥39.00
本书稿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包括:梳理总结我国交通能源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部门,都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和技术快速变革的全球大势。 我国交通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能源发展与达峰态势经验;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展望2050年我国交通能源及碳排放;深剖析我国交通及碳排放达峰路径;而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附录部分还列出能源需求展望常用模型分析方法,并对本研究交通用能统计口径调整方法行了说明。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分析、模拟及政策评估(英文版)
¥39.00
中国的城市化程正在上升,带来了经济活力,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外部影响。随着决策者对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污染和房价上涨)的关注,宜居性已成为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话题。尽管许多中国城市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但只要实行良好的治理并采取及时的政策,中国城市仍然可以蓬勃发展。 在亚洲竞争力研究所(ACI)和上海社会科学院(SASS)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得到了一步完善。 ACI和SASS的这种改旨在调整宜居性框架,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背景下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特征。更重要的是,今年的研究包括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了公共交通及其对宜居性的重要性。

神话学:裸人(列维-斯特劳斯文集6)
¥39.00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後,他演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他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他民族的“知识类型”对立起来。恰恰相反,现在需要恢复当初为了知识步而牺牲的极大丰富性,通过“倒退运动”回到曾力图回避的感觉世界,并找回曾被拒斥的“非理性思维形式”。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39.00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政策应对研究
¥39.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因此,需要深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关键在于防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好“银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本书从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促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完善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本书也就居家养老产业、社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保险资金投养老产业等热话题展论述,为市场主体经营决策提供了启示。


中国人的精神
¥39.00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1915年,欧洲正深陷一战的泥潭,仿佛大厦将倾,西方人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世界、诠释与教化
¥39.00
对“世界”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周密阐释,对任何取向远大的思想体系的内在建构都具有根本的奠基作用。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更有很多源远流长的关键概念如同满带刻痕的河道,*深而直地塑造了古代中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宗教地貌。而通过15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这些关键概念又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世界整体的文化景观,铺陈下现代化世界里潜在的问题与悖论。 本书的追索之旅从千年流变的“世界”概念的诠释始,对汉语哲学史端的“心”“物”“德”“经典”概念以及相关喻象做了深的诠释,还对西方源远流长的经典诠释和教化传统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

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19)
¥39.00
《中国改革与发展热问题研究》(2019)由魏礼群主编,全书分四编。*编 “纪念改革放40周年”,第二编 “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三编 “政府管理与行政改革”,第四编 “社会治理与建设”。分别从改革放40年来各方面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经济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历程、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和举措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改革与发展中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行了梳理和分析,内容翔实,举例众多,阐述深刻而生动,为人们全面而深地重现了这40年来国家走过的每一个步伐,助力未来发展。

大国大城
¥39.00
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日本社会观察(2018年)
¥39.00
《日本社会观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的年度学术成果汇总,采取论文集的形式。自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日本社会观察》已出版了2014、2015、2016、2017年各版,其特色在于秉持从社会科学角度出发、对日本社会及中日关系的*情况行解读。由于内容切合热、焦问题,分析、论述深刻到位,数年以来,已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日本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宝贵的“品牌效应”。 在日本令和时代、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之际,《日本社会观察》(2018年)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书以“导言”起始,正文分为“特稿”“中日关系思考”“经济、财政与金融解析”“产业、企业现状分析”“社会、法律问题探索”“都市与乡镇展望”“历史、文化探究”七个部分,共收录了二十篇论文(包括“导言”以及一篇编译文)。共二十余万字。其中,绝大多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学者关于日本社会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中日关系大家高洪的作品。本书仍一如既往,从社会科学角度出发,为读者深度解读2018年的日本社会,回顾、展望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是广大读者了解日本*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优秀专业读物。


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39.00
近代上海城市民间信仰作为中国近代社会传统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关涉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国家层面的制度文化、西方城市建设理念等要素。民间信仰随移民的区域流动而变化,在乡随俗和携俗乡的碰撞、融合中,既为了存续并帮助移民适应陌生环境而行主动调适,同时又积极参与了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工作,并逐渐融现代城市社会。不可置否,在主动调试与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民间信仰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构建上海城市文化的肌底力量之一,也是当代城市文化的一抹特色。


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1736-186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9.20
清中叶,两淮私盐异常活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各阶层——无论是灶丁、贫民,还是盐枭、会党,抑或是盐商、盐官,都无不以食盐为利薮,纷纷加到了私盐贩卖的行列。面对日益严重的食盐走私现象,清政府想方设法予以防范和,然而受腐败官僚体制的影响,收效甚微。清中叶两淮私盐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地方社会各阶层迫于生计,或纯粹是为了高额盐利而铤而走险的一种冒险活动。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食盐走私可以说既是清中叶政治日益腐败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是当时政治日益腐败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数据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研究
¥39.50
本书按照理论基础——文献梳理——科学计量分析——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实例的研究思路分别讨论数据科学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应用研究、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的影响。全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由16章内容组成。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精)
¥39.60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主要依托基层社会组织行。本书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行研究,认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推文化建设,构建民众心底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由此奠定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化礼成俗,以便生活化地实现治理;传统中国社会基层组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特质,这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够融治理于利益之中,化治理于普通生活中,规范与惩戒融为一体;官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终保障,使之得以有效行。


什么造就了城市
¥39.60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在拥堵的街道上或地铁的轰鸣中度过一天初的一个小时,目之所及的是千篇一律的“国际范”写字楼、纵横交错的高桥地道和茫然失序的人群车辆。这就是城市生活的本来面貌吗?城市应如何建造,人类该如何生活其中? 乔纳森•罗斯认为,城市就像自然界的有机物一样,不断感知并适应周围的变化,而理想的城市,是人类与文明的碰撞和联结。受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启发,作者一步提出,只有通盘考虑五个方面——凝聚、循环、韧性、社区与同情,人类才能实现文明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城市才能更宜居,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书将历史、社会学、哲学和城市规划理念融为一炉,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全球城市的历史演与现实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的变革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