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一周特价4.29-5.13 做自己的海
做自己的海
[美]泰勒 · 本 - 沙哈尔
促销价:¥19.99|¥48.00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从跨学科视野再次重新审视“幸福”。 幸福不仅仅是一门心理学学科,从哲学、技术、生物学、经济学各个领域,学者们都在探索让人们变得更幸福的方法。 幸福不仅仅是“快乐”与“意义”的叠加,在本书中,沙哈尔教授升级了幸福的定义,提醒我们全然纳自己就是幸福。 沙哈尔教授在本书中探讨了SPIRE幸福模型、幸福的12个原则等要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从破碎转向修复,从部分转向完整。做自己的海,活出辽阔的自己。
49元5本 冷读术:瞬间抓住人心的沟通技巧(精装典藏版)
冷读术:瞬间抓住人心的沟通技巧(精装典藏版)
石真语;廖成龙
¥33.00
本书对心理学沟通中的专业技术“冷读术”行了介绍,通过冷读术的真相、启你的冷读系统、快速赢得对方信任、顺利启动交谈话题、外向和内向的秘密等章节内容逐次解读了冷读术的奥秘以及运用方法,同时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集成了在人际交往中最为关键的9种冷读语言模式。读者只要学会这门技术并熟练运用它,就可以在与他人见面的很短时间内说中不曾听说也不曾谋面的这个人的大部分情况,并可较为容易地对方的心扉,快速获得对方的信任。本书适用于需要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婚恋关系、职场关系、商业合作关系等的人士阅读。
无人旁观时我们是谁 : 大数据下的人类真实面目
无人旁观时我们是谁 : 大数据下的人类真实面目
[美]克里斯蒂安·鲁德尔
¥32.99
为什么脸谱网上的赞情况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性取向, 甚至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智商? 为什么容貌姣好的女子获得的面试机会比普通人多? 为什么有些人对你的讨厌反而促使其他人更喜欢你? 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数据信息滚滚而来,告诉我们是如何奋斗、如何恋爱、如何变老的,以及我们是谁,我们正在如何变化。 大数据时代,即使无人观察,但哪怕一个微小的网络动作也能揭示出我们的行为方式。 数百年来,我们只能依靠民意调查或者小型实验去研究人类社交行为。今天,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成为了现实,那就是大数据观察。 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我们终于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生活,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上的大数据,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公场合以及私下场合的自我表达方式以及社交方式。本书为我们审视自我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让数学具有了人性化特征,并演绎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奥)阿德勒
¥32.00
《自卑与超越》,现代社会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我的不满足/自卑,是可被认知的,可被超越的——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后超越自我,改善生活,在工作、事业上有所突破,完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2.00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这本弗洛伊德著作中罕有的直白、易读的作品,于1905年首次出版,一经问世就受到保守“禁欲主义”之抨击,被斥为“大逆不道”。但作为一部真诚、造福于人的科学著作,其伟大并不会因此黯淡!在这之后的二十余年中,《性学三论》再版四次,直接启蒙了整个现代西方社会对“性”的看法和认知,至今仍为全世界人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版特别收入《性学三论》实践篇《爱情心理学》《文化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精神病》,深度解疑两性生活中常见的性困扰及现代人精神压抑的根源。
49元5本 牛津通识课:天才都是疯子吗?
牛津通识课:天才都是疯子吗?
(英)安德鲁·鲁宾逊 著;邬倢鸣 译
¥32.00
      在许多人印象中,天才似乎总是与疯癫形影不离。        凡·高为人熟知的伟大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末期疯病频发时创作的。他曾说:“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不会选择疯狂,但这样的事情一旦抓住了你,你就很难摆脱它。”        患有精神疾病的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天才是人类的病态,正如珍珠是贝的病态。”        天才与疯子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精神疾病真的是天才诞生的条件吗?如果不是,我们又该怎样解释天才异于常人的创造力呢?        本书结合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基因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精神疾病、基因遗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人格特质、后天努力等因素在创造天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帮助我们搞懂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天才,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天才。
49元5本 注意力危机:你为什么失去专注力?如何重回深度思考?(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作序推荐)
注意力危机:你为什么失去专注力?如何重回深度思考?(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作序推荐)
约翰·海利
¥31.99
本书是一部多维度探索注意力的全新力作,对席卷全球的注意力危机发出了警告,并从个体角度和社会层面对造成注意力危机的原因做了一番审视。 我们的注意力是如何失去的?作者历时三年,采访了世界上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以及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总结出了影响注意力的12个原因:生活加速、心流受阻、身心疲惫、深度阅读崩溃、思维漫游停滞、高科技操控、冷酷的乐观主义、高度警觉状态、饮食、环境污染、多动症的错误应对以及儿童身心的禁锢。 作者认为,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社会整体,如果我们对注意力危机有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并有决心为此而奋斗,人类是可以从注意力危机中寻找到出路的,重回深度思考是可以实现的。
49元5本 偏见的本质(《社会性动物》阿伦森推荐的“偏见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入门,打破偏见从了解偏见开始!)(智慧宫系列)
偏见的本质(《社会性动物》阿伦森推荐的“偏见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入门,打破偏见从了解偏见开始!)(智慧宫系列)
戈登·奥尔波特
¥31.43
本书深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偏见与歧视”,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当代社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本书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影响降到*。而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述和大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了,偏见要比人们想象得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 奥尔波特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偏见”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的方方面面:它在个人身上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根源又在哪里;它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它对个体和群体又有着哪些影响,等等。奥尔波特探究了偏见与不同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量之间关系的类型,并一步提出了关于如何减少歧视和偏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建议。 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偏见的本质》就一直是这个领域奠基性的权威著作,即使是数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关于偏见的细化研究比起当时已经有了极大的步,但奥尔波特这本经典著作仍然不减其魅力,始终是所有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案头***之书。
49元5本 神经科学讲什么
神经科学讲什么
(美)罗伯特·伯顿(Robert A. Burton)
¥31.40
《神经科学讲什么》讲述了你以为你知道,但其实你并不知道的神经科学。 心智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动用自己的大脑研究人类的大脑,这科学吗?如何得出靠谱的结论? 《神经科学讲什么》将教你以正确的方式思考科学发现的普遍性问题! 《神经科学讲什么》带来的视角令人吃惊,罗伯特?伯顿在科学发现中融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引领读者动用批判性思维去了解人类心理的真相。 在理解自我方面,没有比批驳神经科学领域更大的挑战了。罗伯特?伯顿以一个怀疑论者的身份,给过热的神经科学研究与应用泼下一杯冷水,对神经科学提出挑战,并提供了一个新的愿景,带我们去思考心灵可能是什么,它如何工作。
49元5本 看不见的大猩猩(经典版)
看不见的大猩猩(经典版)
(美)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Christopher F. Chabris),(美)丹尼尔·西蒙斯(Daniel J. Simons)
¥31.40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本书作者系两名权威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 通过阅读,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49元5本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美)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 肯尼思·夏普(Kenneth Sharpe)
¥31.40
 医患关系紧张,应试教育扼杀才能…人们担心金融、教育、医疗、刑事司法等机构所提供的统统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兑付体制缺陷的办法就是制定更多的规则,或提供“更管用”的物质激励。而《遗失的智慧》却之处,不管是规则还是极力,都无法给予我们所需要的“实践智慧”——做正确之事。   实践智慧教我们如何才能学会做好父母、好医生、好士兵、好公民或是好的政治家。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实践智慧就是让我们逐渐明白“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之事”。书中展示了智慧之人不断冲着僵化的习惯和体制,在课堂、法庭、医院以及日常生活中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遗失的智慧》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发现和培养实践智慧的书。
49元5本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劳伦·斯莱特
¥31.40
《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解决了你“想学习心理学知识,但是对大部头的教材望而生畏;想了解心理学实验,但是数据、符号和公式让你退避三舍”的问题。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仅了解心理学知识、洞穿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揭露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本书*版出版后,受到无数读者追捧,在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引起热议,更有心理学老师将它推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参考书。
49元5本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榜首!)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榜首!)
亚历山大•库格施塔特
¥31.00
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琐碎和各种突发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压力,而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议:我扛不住了,需要支持!我太累了,需要休息!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来都是一对紧密相联的灵魂伴侣,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共同退。请倾听它们的需求、用心照顾好这对伴侣,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 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部分探讨身体与心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部分讲述心理问题和躯体症状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则一步说明如果患上心身疾病,该如何自我缓解,后一部分将告诉读者如何寻求医生的帮助。 书中丰富的临床咨询案例和实用的治疗方法,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身障碍的根源,也希望让读过此书的患者不再感到困扰,及时找到合适自己的诊疗方案。
性心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性心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霭理士]
¥31.00
心态、细节、好习惯,本书从这三个方面手,为你提供拥有良好心态、重视细节、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希望你读后有所感、有所悟,祝愿你拥有成功的智慧,并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49元5本 为什么总是感觉被掏空:如何应对“心理内耗”(“欧洲年度报社”荷兰《忠诚报》重推作者,管理精神能量,成功摆脱“超负荷”!)
为什么总是感觉被掏空:如何应对“心理内耗”(“欧洲年度报社”荷兰《忠诚报》重推作者,管理精神能量,成功摆脱“超负荷”!)
[荷]威廉姆·范·德·本德
¥31.00
      新的一天才始,你就已感到疲惫,生活对你来说似乎就是乏味、枯燥的不断重复。体力不济让你始逃避社交活动,虽然还能勉强应付工作,但却一直无精采、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时常想请病假。       你的思绪很乱,难以平静下来——压抑的情绪、无法调和的失控感,甚至出现睡眠障碍。       你是否频繁陷难以遏制的疲惫与空虚之中,仿佛身心都被掏空了?那是因为你的内在精神能量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殆尽,你因此陷超负荷的负面状态。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专业的医学知识、实际案例,以及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精神能量管理体系,将内在精神能量比作精神电池,并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和活动分为4种类型,帮助读者分辨生活中提供或消耗能量的事件和途径,从而更好地调整身心状态。 积极能量给予方式:那些能增加能量的活动或事件。性格外向的人容易通过社交活动获得能量,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更适合独处的方式。 能量恢复方式:较为中性的活动和事件。你对这些活动不一定会抱有期待,但完成它们会有好处。比如,体育运动对某些人来说就是极为容易放弃的一种能量恢复方式。 积极能量消耗方式:一些做起来很有趣,让你很享受的活动,但在完成这些活动后你的能量会大减。社交、忙碌的家庭生活等都属于积极能量消耗方式。棘手的在于,通常它们让你很享受,当下你很难注意到能量的消逝,这也是你很容易忽视疲劳的原因。 消极能量消耗方式:令你感到不愉快的活动,哪怕是一些细碎的事情(例如填写表格)。它们是精神能量的zui大消耗者。
49元5本 西方经典心理学作品集(行为改变思想:表现原理+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乌合之众+自卑与超越)套装共四册
西方经典心理学作品集(行为改变思想:表现原理+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乌合之众+自卑与超越)套装共四册
【澳】多萝西·沃尔
¥30.99
如果你想阅读心理学方面的读物,那不妨试试这套经典心理学读本。本套书包括《行为改变思想:表现原理》《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乌合之众》《自卑与超越》。套书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述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既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经典作品,也有勒庞的传世之作。无论是休闲阅读还是作为学术参考,本书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性心理学
性心理学
顾伯冲
¥30.72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人的各种复杂的性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到人可能出现的种种性心理变态。
49元5本 奇妙心理学:你的秘密无处藏
奇妙心理学:你的秘密无处藏
内藤谊人
¥30.00
不是超能力者,却能轻易看透别人的内心?观看喜剧电影有助于长高?很多人都使用相同的密码?自诩的美女比真正的美女更幸福?拥抱能使孩子爱上学习?本书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心理学研究中精选有趣案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财经事务,也有恋爱婚姻,是一本可读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心理学门读物。
49元5本 万物的古怪秩序
万物的古怪秩序
(葡)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
¥29.99
《万物的古怪秩序》作者是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领袖、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安东尼奥·达马西奥。他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中提出了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被广泛应用,使得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的关注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影响深远。 《万物的古怪秩序》是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的第三本,为读者绘制了一幅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万物的运转秩序图。本书把情感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其置于人类与自然世界的核心地位。通常我们认为是理性、智力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文化,但这本书告诉你,社会和文化的核心推动力其实是感受。达马西奥不仅对我们的情感做了拆解,讨论了思想和心智是如何根植于感受的,还重揭示了这对艺术、科学、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意味着什么。 本书叙事宏大,视野广博,在回答了意识的诞生、生命的演化、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等问题的同时,还将世界万物联系并统一在了起来。这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生命、情感和文化起源的新方法,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49元5本 安全感
安全感
保罗G、孙向东
¥29.99
安全感≠钱包的厚度。1891年,查尔斯·威尔士连续五次押中红色五号,导致蒙特卡洛大赌场破产,但幸运的查尔斯后来是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酗酒而死的。人们总试图用安全代替安全感,但横财往往就是横祸,过早地拥有太多金钱足以摧毁任何人。物质满足的是马斯洛五层次需要中的底层需要,倒数第二层是安全感的需要,这层需要是永远无法被钱包填满的。实际上,安全感有一个锚,不会随着生活的起伏而变化,安全感永远都在向它的锚回归。   安全感是可触可摸、实实的存在。马斯洛的安全感量表可以测出人的安全感分值,只有得分在37~50之间的读者才会发现本书有些帮助。   无意识动机:爱无能和被爱无能。人们总会伤害他们所爱的人,人们也会爱上他们伤害的人,其间人是没有觉知的。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动机的存在,比如有个女人嫁过三次,每个丈夫都在婚后不久身染重病,并且临终前都得由她来照料。   孤独的反义词是连。人的问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滞后反应,前期会铺垫一些事情,当时不会显现出来,到后期才会显现出来。那些让我们感到被关注、被需要、被认同、被受、被包容并给我们正确反馈的重要他人在哪呢?物理上的暂时缺席,说明精神上的持久在场。   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认知主义*的缺就是,不见得对任何情况都有效,而且常见的就是,有效那么一小会,当下作用非常明显,持续效果一般没有。要改变认知模式,将道理内化人格,孔子用了七十年。   人其实是抗拒成长的。马斯洛说:“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人们其实是逃避成长的,人们会同时热爱和恐惧自己好的机会,无一例外对成长怀着极其矛盾的心理,既爱又怕。”弗洛伊德称其为“阻抗”。
善恶之源(试读本)
善恶之源(试读本)
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免费
婴儿有道德感吗?我们是如何成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对道德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吗?保罗·布卢姆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化生物学和哲学的深刻思想融为一炉,力图探索我们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黑猩猩、心理变态者和常春藤教授们的道德,探索了我们对性、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令人困扰的道德感觉。 作者引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比如我们天生就仇视陌生人,也容易产生偏执和狭隘。布卢姆还指出理性与道德判断的紧密关系,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比如奴隶制是错误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