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北京送快递
¥39.99
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工作的滴和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工作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死亡不值得骄傲
促销价:¥3.99|¥11.99
这是一本真正“催泪”的书,勇气、理解、对未来的渴盼以及亲情,都融入一体。 本书是美国记者约翰·冈瑟所写的回忆录。书中描述了冈瑟的儿子约翰尼因脑瘤而衰弱和死亡。全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讲述了约翰尼从生病到离世的整个过程;第二部分包含约翰尼写的信件、日记摘录以及他母亲弗朗西丝·冈瑟的一篇短文。 本书出版后,号称“美国新闻界*夫人”的多萝西·汤普森如此评论道:(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生命所能达到的*高勇气、宁静、真实和美丽;向我们展示我们活着就会死去,生与死为是一体。


在阿尔巴尼亚长大
¥34.80
1979年出生的莱亚·乌皮在阿尔巴尼亚长大,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又鲜为外人知的东欧国家。那些年,那里的人们怀揣着乌托邦理想,外人几乎无法访问,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几乎无法离。它是一个物质匮乏、东西需要排队的地方,一个充满秘密和不可说的地方。对莱亚而言,那里是家,邻里之间互助,长辈期待孩子们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共同体和希望。 在1990年12月,在柏林墙倒塌后的一年,一切都变了。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可以自由投票、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但是,工厂关闭,工作机会消失,许多人乘坐拥挤的船只逃往意大利,最后又被送回。掠夺性的金字塔骗局最终使这个国家破产,导致暴力冲突。当一代人的宏愿变成另一代人的幻觉,家族的秘密被揭露,莱亚始追寻自由的真正含义。


沿着季风的方向
¥41.40
《沿着季风的方向》是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之一。他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捕捉这些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 在恒河河畔,他在眼中含泪的朝圣者和火葬台上的黑雾中,体会印度人近乎本能的生命延续感;在缅北金三角,他遇到说话文雅的华侨后人,艰难维系当地一所中文学校;在泰柬边境,他探访被地雷包围的古寺,揭一段隐秘的伤痛记忆;在印尼的伊真火山口,炼狱中谋生的硫黄工人向他伸出援手,他意识到人的存在才是爪哇的灵魂。 他目睹现代化未能侵蚀的尊严感,也看到金钱与爱情的荃球化交换;他见证文明的丧失和苦难的诞生,也顿悟支撑人类活下去的信念。他与形色各异的人物和生活相遇,以富有洞察力的冷静笔触,书写在这样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地生活。


你不知道的旧社会
¥23.99
这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者记忆中的旧社会,一个剥去后世政治修饰的旧社会。其中有昔日青帮、土匪、警察等黑白两道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也有旧时发生在赌场、妓院、西餐馆的奇闻异事。大到绿林中的江湖道义,小到宅门里的饮食规矩,这些真实的社会生活片段也应成为不朽的历史。 江湖规矩:为啥旧时土匪绑票不随意瞄准女性? 行业内幕:扒手门要经过哪三宗严酷训练? 人世因果:金盆洗手的江湖恶霸为何积极行善? 艺界潜规:票友拜名角为师要经历几个步骤? 答案尽在《你不知道的旧社会》中。


白昼之光:二战中的犹太少女与她们的隐秘战线
促销价:¥30.99|¥88.00
本书以纪实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二战期间,波兰犹太隔都中一群少女的秘密反抗行动。 作者收集和考证了大量私人回忆录、报纸报道、照片等证据资料,拼凑出了一段未被世界发现的女性参与战争的微观历史。她以一个15岁的小镇少女雷尼亚作为线索人物,通过她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出二战时期波兰境内的社会景象。 得益于天生的金发和童年的波兰语教育,雷尼亚将自己伪装成雅利安人,并借助伪造的证件穿行于不同城市,运送食物、刊物、情报,甚至是手枪弹药,在沦陷之地谱写了一段惊险的谍战传奇。书中还描摹了更多杰出的女性形象:精于伪装的情报员、冲锋陷阵的游队、救助生命的护士……这段隐秘而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勇气、友谊以及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充满了激励的力量。


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
¥40.99
被誉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是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本书结合近年来三星堆的*研究成果,以考古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玉琮、玉璋、黄金面具等实物为依托,系统描述了古蜀文明三星堆的全貌,对中华文明与三星堆文明的关系做了解码似的揭示,并对三星堆文化中的大量未解之谜做了深浅出的阐释,勾勒出了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紧密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


我的母亲做保洁
¥29.90
2020年,52岁的母亲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务工。 独立生活十几年后,“我”与母亲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 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我”的花钱方式,“我”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 然而我们彼此相爱,“我”深知母亲的软肋便是对我毫无保留的爱。 于是,“我”想理解她。“我”的母亲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挥洒了年轻的汗水,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几格空间中做保洁员。“我”想记录下母亲的工史,努力穿梭过她记忆中的生命。母亲的人生为做着螺丝钉般工作的“我”建立起一块生活的“飞地”,让“我”得以喘息、回顾,珍重自己的来处。 这是我们母女共同完成的一场写作。

我在乡村做书店:先锋书店的乡村十年
¥62.99
“我们做乡村书店这件事,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乡村书店是一扇窄门,但再窄的门也要朝里走,因为我相信那扇窄门正是我们要走的大门。” “全球最美书店”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投身乡村十周年的首次回顾性书写 2014年,一次偶然的碧山之行改变了钱小华做书店的轨迹。在经历了实体书店倒闭潮后,即便是被说成理想主义的疯子、异类,钱小华仍然坚持把书店到偏远的乡村去。于是有了碧山书局。往后十年,他又陆续在戴家山、松阳、屏南等地办了12家乡村书店。他为乡村带去了诗意的精神生活,为乡村人民创造了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在《我在乡村做书店》里,钱小华分享了乡村书店选址、业、日常经营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实体书店的未来的思考。书店就像稻谷一样,饱满时低头,弱小时向上,把知识与信念撒向大地。这是钱小华做书店的信念,也是中国未来的精神还乡。


盐镇
¥41.40
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乡中国。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12.99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生活在低处
¥28.99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四十岁之前,做过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经济收还拖了人均收的后腿;从来没有人用‘优秀’来形容过我,也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内心世界。” 继《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胡安焉把视角转向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他讲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命中途,选择以笔代口,从境遇、观念、心性、文本等多个层面,细致、生动、具体地梳理一路走来的坎坷颠簸。随之逐渐落成的,是一处丰富、自足、平和的精神家园。 回过头看,支撑他在生活低落处继续前行,并一步步走上写作之路的,正是“生活的另外部分”,是那些“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刻”。


医院是座动物园
¥39.00
这是一份独特的医院总值班日志,作者不是医生,不是病人,也不是家属,却以一个医院“局外人”的视角,写出了医院里的百态人生、万千世情,也写出了无数生死间的挣扎与彷徨。或许在病痛与生死的极端压力面前,人都会蜕化成动物:有人相信只要不检查,就等于没病,把自己活成了薛定谔的猫;一生勤恳如老牛者,却在绝症面前慨叹人生如此不值;重症监护室前等待遗嘱的家属,如同一群夺食的硕鼠;积劳成疾的顶梁柱,挣扎扑腾如案板上的鱼,却无人理睬……


失业名校毕业生日记
¥35.99
毕业于剑桥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马修,在父母的催促下,暂时放下文学梦想,去给富豪家的孩子当家教。众多雇主看中马修的名校光环,期待马修帮助他们把孩子送英国顶尖的名校。马修就此一脚踏伦敦上流家庭,他磕磕绊绊地应对种种始料未及的教学困境,也体味到富家之子与他迥异的复杂处境与烦恼。马修一边摸索着既可迎合雇主又能善待学生的工作方法,一边乘着舒适豪华的私人飞机,跟随雇主们往返于各个大洲,足迹遍布莫斯科、阿尔卑斯山、托斯卡纳、肯尼亚…… 马修以幽默辛辣的文字记录了富豪光鲜背后荒谬怪诞的生活,书写“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却生在罗马”的惨淡现实,嬉笑之余道尽年轻人的心酸和困窘。


流浪生死书
¥19.99
人生实苦,要么是身体的病,要么是精神上的痛。人,无法躲避,只有超越。有的人选择文学、有的人选择艺术,有的人选择远行…… 远行,是作者卢一萍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主动把自己流浪到远方。 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及西藏阿里地区行走,经历过极荒寒、极险绝,非人力所胜的生死苦辛,看到大地的广阔、山岭的雄峻、河川的秀丽、村庄的安宁和贫困,超越内心的情色哀乐、激情战栗,而后,得未曾有,获得心灵的宁静。 走过无垠世界,寻找辽阔人生。


高考逆袭日记
¥49.80
基于深度采访的上百位清华北大学霸,作者发现不少人起点很低,却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创造出世人眼中的学习奇迹。而这种现象不光发生在中国,在美国、日本等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进入高三的杨婷婷,年级排名732名,分数够上个高职高专,一心只想打游戏,家长没办法,老师直头疼,同学看不起。然而一个意外事件,让她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开始直面残酷的现实。她发现一个学渣的落后,不仅是分数上的落后,还是学习心态、习惯、方法的*落后…… 一个学渣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霸?在小说中,作者以普通学生的沉浸式视角,用日记的形式将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娓娓道来。除此之外,书中更将学霸的学习方法掰开了、揉碎了,语数外多科提分法、出题人思维、细节提分、考场抢分等30多种学习方法,普通人也能轻松掌握。


不情愿的照护
¥41.86
我们该怎样在守护好父母的同时,安放好自己的焦虑? 《不情愿的照护》始于《卫报》的一篇文章,在2019年1月走红,讲的是一个匿名的中年男子搬回他年迈患病的父母家住,讲述了他在个人和职业生活分崩离析的同时,回到童年的家照顾日益虚弱的父母的经历。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展,共有四个部分,记录了2017年11月到2019年7月近两年间照护父母的日常。 故事从一个电话始,87岁的父亲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医院,留下89岁的母亲独自在家。所以作者收拾了一个小袋子,回家帮忙。但是,他的生活就像父母的健康一样迅速崩溃了……作者被困在你长大的房子里,重新和与养育他的人一起生活,所有事情都在考验着他的理智和耐心。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作者通过写日记自我舒缓,他的日记充满了对自我坦诚到残忍地剖析、对生活真实的记录、令人又哭又笑的英式幽默。了解之后,会释然。


少年厌学:青少年心理专家和12个少年的深度对话
¥49.90
青少年心理专家陈瑜发现厌学情绪正在学生群体中急速蔓延,不断升级,逐步转化为行动,即拒绝上学。同时家长面对的是孩子紧闭的房门。陈瑜老师敲开孩子的心门,倾听孩子家长和厌学搏斗的成长故事。 ?“我又受到校园霸凌了,甚至连学校都不敢去……” ?“我让父母去看精神科,*后却是我被抓进了‘改造机构’……” ?“从刷手机至凌晨3点,到复学后主动学习,是什么改变了我?” 本书归纳了5大厌学原因,选取12个厌学孩子的真实案例,用20万字采访实录呈现少年心声! 有些孩子刚出现厌学情绪、有些正因厌学而休学退学、有的已经摆脱厌学情绪成功复学,他们的心路历程是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好途径。看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出厌学困境!"


寻找百忧解: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观察手记
¥29.00
1 名精神科医生,12 位精神病患者,4000 天的治疗与陪伴。 大多数人医院是为了离,而这里的患者不同,他们来到此处是想与曾经的自己剥离,其中有些人来后就再也不愿离去。本书是精神科医生陈百忧的真实诊疗手记,记录了12 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癫狂也暗淡的一面:持续60 年的自杀计划里,藏着一个家深情的秘密;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 透过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这些“正常人”心中深藏的绝望与不安?如果你正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别怕,别慌,谁还没有个“犯病”的时候?

我在伦敦卖豪宅:金牌房产经纪人日记
¥40.60
一本金牌房产经纪人日记,以内部视角揭秘房产市场的交易风云。 一本小说都编不出来的精彩纪实故事! 住在海德公园一号里的人,也会有烦恼吗? 麦克斯是伦敦超级豪宅交易市场的高端房产中介,他年轻、聪明、野心勃勃,在整个城市地价最高的土地上叱咤15年。他得以上流阶层生活深处,近距离观察各色富人在房产交易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推拉博弈、精彩故事与喜怒哀乐。在这本小说都写不出来的交易笔记中,不仅有交易中的内幕、经验与人情世故,还探讨了房屋与金钱、个人生活的关系。 ·卖家如何一举攻破对方心理上的“关键节” ·家如何平衡个人财务、婚姻关系、审美等因素 ·房产经纪人如何利用卖双方的厌恶损失与从众心理 ·人们如何把握房价起落背后的机遇和陷阱 无论您是在房、卖房、租房、看房,本书在以上维度都将提供有益参考。 当然,重要的是别忽略了这样一条原则—— 我们寻找房子,把房子变成自己的家,与心爱的人共享家的温暖。 这就是生活。


莉莉的诺言
促销价:¥10.99|¥69.90
100岁高龄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莉莉·艾伯特,以坚韧的生命力与姿态忆述在二战中的惨痛经历,引导人们找到生存的力量。本书是一部震撼人心,展现坚韧生命力的重要回忆录。 1944年7月,当他们被隔离,并未意识到岁月已非静好;当他们被送集中营,仍未觉察自己已被归为“非人”;当他们被一批一批送毒气室,幸存者仍然心存侥幸……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在恐惧和麻木中,莉莉失去了母亲和两个弟妹。然而,一个极微弱几乎是无意识的勇敢行为,让她救出自己的妹妹,同时也永远地解放了自己……支持她征服绝境,走出辽阔人生的源泉是什么? 本书的内容令人感动、真实而又有救赎感,见证了人类不可抑制的自由精神。这位坚韧不拔的女性,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向人们分享那段不可磨灭的苦难经历,希望向人们呼吁和平,愿世界上不再发生残忍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