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试读本)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试读本)
(唐)姚思廉撰
免费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每满80减40 《吕留良家训译注》
《吕留良家训译注》
(清)吕留良著,张天杰、鲁东平、王晓霞译注
¥27.60
       全书主体部分共五卷十六篇,另有补编十三篇、附录三篇。此次译注,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吕葆中主持刊刻的明农草堂印本《晚村先生家训真迹》为底本,以中华书局2015年版《吕留良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吕留良诗文集》为参校本,并从《吕晚村先生文集》等中补若干与家训密切相关的篇目,以保存吕留良家训教导的完整性。吕留良家训以敬顺、无私、勤俭、去邪为总纲,以读书治学、为人处世为主体,处处体现了吕留良“敬爱严慈”的家教风格。        中国古人本以家族观念为重,喜家族群居,一大家族人若想和睦相处,家训则极为重要。吕留良生前曾读过浦江郑氏义门的《郑氏规范》,极为仰慕赞叹,以为至善,于是立志编撰吕氏家训,并传之于家,流之于后。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此书并未在其生前完成。吕葆中在其去世之后,选编了《晚村先生家训真迹》一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如今再根据吕葆中等人的意愿,补若干篇目,并加以译注,故改名为《吕留良家训译注》。再读吕氏家训,觉其对今人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多有启发。
每满80减40 《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
《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
(北齐)颜之推著,邵逝夫, 马克译注
¥36.50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全书诸篇,内容丰富,涉及家庭教育、读书作文、养生杂艺、待客交游、宗教信仰等众多主题,又一以贯之,皆以指引子孙后代立身扬名为本。虽然如此,颜氏的教诲,绝不以人格的丧失为代价,而是勉励子孙后代成为“修己以敬”的贤人,而向“修己以安人”的仁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圣人迈。本书特别强调父母自身的教育与成长,从而以身教、言教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子女的高尚节操和健全人格。        作者颜之推所教给子孙的,全都是他自身所遵从的;所明示于家训中的,也全都是他自身所践行的。作为父亲,作为祖先,颜之推的一生,正是实践《家训》的*好榜样。《颜氏家训》的典型特征可用七字概括:(1)广:涉及面广。(2)细:陈说细密。(3)精:阐述精深。(4)慈:训示以慈心为先。(5)达:作文以辞达为准。(6)信:行事以起信为基。(7)宜:施行以便宜为要。        作为流传至今的诸多家训之一,《颜氏家训》有着“古今家训之祖”的美誉。有人认为,荣获这样的美誉乃是因为其规模之大,然而,以我之见,则恐非如此。古之有家训遗留给后辈子孙的,数不胜数,然而切实对家风之形成、子孙之人格产生重大影响,并流传至今的家训却并不多见,而《颜氏家训》则为其中的佼佼者。自《颜氏家训》撰成而垂示后世起,颜氏子孙中,可谓人才辈出,其中尤为显明的,即有文冠一时之颜师古,忠烈感天之颜真卿、颜杲卿。家训之功,以至于此,诚为古今中外之所罕见者也。
每满80减40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南朝)刘勰 著 (清)黄叔琳注 纪昀评 戚良德校点
¥12.8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文心雕龙(精)》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文心雕龙》的独特文本。
每满80减40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韩非著 姜俊俊校点
¥24.00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作总集,是在其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其文善于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其思想认识。而这些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 清末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二十卷首一卷,综合各家校勘成果,还广采博引先秦至宋的文献资料,用以求证考辨明清各家各本的得失。 王先慎集解《韩非子》,以宋乾道元年(1165)黄三八郎刊本(简称乾道本)为主,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简称《藏》本。
每满80减40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唐文吉,唐文奇译注
¥16.80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x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温疫论》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吸收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翻译。 题解部分凝聚着译注者多年行医的实践经验、体会和读书心得,或帮助读者深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温疫论》与《伤寒论》是中医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温疫论》对《伤寒论》多有借鉴和发展,因此,译注者在题解部分对二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行了言简意赅的提示。 《温疫论》涉及的众多方剂和中医术语是理解的z大障碍,因此注释除了注释疑难文字外,主要注释中医术语和方剂,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行解释,而非引经据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书袋。同时,为免于读者翻检之劳,同时便于读者加深认识,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医术语和方剂不妨重出,益于读者在不同场景下深理解这些术语和方剂。 译注者在译文方面用力颇深,努力追求信、达、雅,并试图用简练的语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维方式和深刻内涵。
神农本草经笺注--中医典籍丛刊(试读本)
神农本草经笺注--中医典籍丛刊(试读本)
王家葵撰
免费
《神农本草经》三卷,约成书于东汉早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全书共收录365种药物,根据毒性与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了药物的性状、主治功用、产地采收等信息,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书中初步确立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中药理论基础,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对后世的本草文献、药物理论、临床用药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原书久佚,南宋以来多有辑复,其中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最为精审。本书即以孙氏问经堂校刻之辑复本为底本,以《周氏医学丛书》本、《四部备要》本、黄奭辑本为校本,对勘《政和本草》《大观本草》白字部分,先校文字,再加以笺疏和注释。笺疏部分,博引群书,考证药物名实;注释部分,则针对经文中的重词句出注,以解决名物、词汇、医药等方面诸多疑义。
每满80减40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册)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册)
林冠群
¥99.00
  《东坡书传笺译》是目前国内为《东坡书传》行整理、诠释的创新之作。它在学术思想及学术观上的一大特是充分揭示东坡的民本思想。从历代《尚书》学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意识的,惟独东坡此书。纵观历来的各家《书传》可以发现,朝代愈往后,崇尚德政、仁政的观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权、以帝王为中心的诠解意识愈加浓烈。忽略民众的利益、忽略民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帝王为中心、以民众为被动的从属的治理对象,成为普遍的解经宗旨。这种观与《东坡书传》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也成为《东坡书传笺译》一书的创新之处。   在诠解方法上,本书采取了"省略注解,着重译述"的新方式。一般解经多以注解为重,但《尚书》的成文,原以古文字为载体,并且流传年代达数千年,是一个动态的成书过程,可谓"真伪"错杂,难于达诂。故本书省略注解,采取"以意逆志"的经解办法,以正确理解经文原意为主,以现代词语完整地表述经文原意,以便今人理解。这一"以意逆志"的读经法影响甚大,也可以说是解经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每满80减40 蓬莱阁文学典藏丛书
蓬莱阁文学典藏丛书
¥178.00
文学艺术丛书:本部分丛书所选九种书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白话文学、古典戏剧、传统绘画等诸多领域,蔚为大观;既有如《人间词话》《中国小说史略》这样流传广泛的经典学术名著,又有《白话文学史》《中国画学全史》之类备受推崇的划时代作品,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所瞩目。
历算全书全六册(试读本)
历算全书全六册(试读本)
[清](清)梅文鼎撰 高峰点校
免费
《历算全书》是清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合集,共计29种(另有1种存目无文),即《三角法举要》《勾股阐微》《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堑堵测量》《方圆幂积》《几何补编》《解八线割圆之根》《历学疑问》《历学疑问补》《交会管见》《交食蒙求》《揆日候星纪要》《岁周地度合考》《春秋以来冬至考》《诸方节气加时日轨高度表》《五星纪要》《火星本法》《七政细草补注》《仰仪简仪二铭补注》《历学骈枝》《授时平立定三差详说》《历学答问》《古算衍略》《笔算》《筹算》《度算释例》《方程论》《少广拾遗》。 此次校,以雍正元年刻本为底本,以雍正二年刻本、《梅氏丛书辑要》本、《四库全书》本等为校本,并重新绘制了书中所有的图表、算式等。书末附有《勿庵历算书目》《梅文鼎历算书序跋》《梅文鼎传记资料》。  
补续高僧传校笺--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补续高僧传校笺--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明]释明河撰 谭勤校笺
免费
《补续高僧传》,二十六卷,明代汰如法师明河撰,对赞宁《宋高僧传》予以“补续”。全书仿照《宋高僧传》体例,按照译经篇、义解篇、习禅篇、明律篇、护法篇、感通篇、遗身篇、读诵篇、兴福篇、杂科篇十科,增补唐代龟洋慧忠,五代佛手岩行、瑞龙幼璋、黄檗慧禅师,续写宋、元、明时期名僧大德等传记,共计548人,附见72人。 此次校笺,以明毛晋刻《补续高僧传》为校勘底本,尽量以明河所据原始材料行参校,间或参以《卍续藏经》本,以他书佐证,追流溯源,纠谬正误,拾遗补缺。
每满80减40 孙毓汶日记信稿奏折: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孙毓汶日记信稿奏折: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清)孙毓汶等著,陈丽丽整理
¥27.00
孙毓汶(1833-1899),晚清重臣。曾任总理衙门行走、军机大臣,刑部、户部、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是近代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所存手稿具有重大史料价值。本 次整理,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辑所收“孙毓汶档”为底本,收录了其于同治六年五月至十二月赴蜀任主考时所撰《蜀游日记》,同治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三月赴福 建任学政时所撰《使闽日记》,以及光绪十三年六月初一至九月二十九日的日用消费记录,同光时期的信件和奏折底稿等五部分内容。 此外,还收满族大臣乌拉布光绪十年与孙毓汶同赴湖北查案所撰行程日记一册。
每满80减40 郭则沄自订年谱(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郭则沄自订年谱(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郭则沄著,马忠文、张求会整理
¥22.00
《龙顾山人年谱》,近人郭则沄晚年自撰之年谱,不分卷,起于其盛年1882年,止于1941年,是研究郭则沄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这份珍贵的年谱稿本历经劫难,现由郭则沄 之孙郭久祺先生保存,本书据此稿本整理而成,易名为《郭则沄自订年谱》。
每满80减40 王振声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振声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振声著,徐彗子,李周整理
¥34.00
王振声(1842-1922),同治十三年士,曾任会试同考官、监试官、徽州知府等。所著《心清室日记》起于光绪二十九年正月,止于民国十一年十二月,记载了前后20年间的日常起居、宦场行踪及书画写作、人际交往的种种情形。其中光绪二十九年、三十年他先后出任会试同考官、殿试监试官和恩科会试监试官,不仅具体记载了清末借用河南贡院举行科考的全程细节,也反映了其中的变化与例外,对了解清末科举考试的演变提供了*手的资料。
每满80减40 唐烜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唐烜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唐烜著,赵阳阳,马梅玉整理
¥39.00
本书为唐烜(1855—1917)残存的光绪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二十八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日记整理本,并附其诗文集《虞渊集》,全书史料价值甚大,涉及清末维新运动、官制改革等内容;日记中还保存了大量联语,友朋往来的细节历历在目;所记载的北京习俗、文化风尚等皆可为研治城市史、区域史的学者取材。
每满80减40 王锺霖日记: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锺霖日记: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锺霖著,周生杰,周恬羽整理
¥49.00
王锺霖,清山东历城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山东乡试举人,后通过掣签法赴京任官。其日记主要记载了其在山东、直隶、京师一带,交游、会友、家居、风俗、为官等内容。从中,可见晚清的世情民俗,朝廷的各种重要行政程式,还记载了大量的戏剧史料,更为难得的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记载甚详,可以与相关史书记载对勘补证,深深契合本丛书的“稀见”定位。王氏日记藏在国家图书馆,因王氏习练颜体,其字体行楷书写,端庄大方。2006年曾被收李德龙、俞冰主编的《历代日记丛钞》,并名为《王锺霖日记》。周生杰教授整理、辑考了王氏日记及王氏的《家言随记》。
每满80减40 吉城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吉城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吉城著,吉家林整理,柳向春审订
¥65.00
《吉城日记》自光绪十三年(1887)至宣统三年(1911),历时25年,记述了吉城本人读书、科举、教学、著书立说的经过,反映了清末民初苏、皖等地的政治动态、经济走向、风土人情等实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与文献相互印证,可补方志遗缺,可供研究国学者作参考资料。
易筋经校释(试读本)
易筋经校释(试读本)
周伟良校释
免费
《易筋经》是一部极其有名的武术、养生经典,尤其是因被视作“少林武功秘笈”而更加蜚声海内外。《易筋经》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代时影响很大,传本众多,内容屡有增演,总的说来,既包括呼吸吐纳为特征的导引内功,也包括练习掌、臂、指、腿的硬功。 本书是对《易筋经》有代表性的五个不同本子校勘注释。这五个本子分别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旧藏《易筋经义》、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清代钱曾述古堂本《易筋经》、浙江图书馆藏清代王端履本《易筋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藏《少林拳棒枪刀谱》所收《金刚三昧坚固地菩萨禅行》,以及清刻本来章氏本《易筋经》(这是目前为流行、影响z大的本子)。本书在对五个本子行互校的基础上,详加注解,或解释字义,或说明典故,或理清讹误,引证丰富,按断有据,是一部具有扎实学术基础的大众普及读物。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全三册)--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试读本)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全三册)--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试读本)
[南宋]熊方 等编 刘祜仁点校
免费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都没有表,宋代以后,学者陆续编撰了许多补表之作。 南宋熊方在宋高宗年间编撰的《补后汉书年表》,模仿班固《汉书》体例,弥补《后汉书》不足,经纬周密,叙次井然,对于补撰史表有创始之劳。后来清人诸以敦撰《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钱大昭《后汉书补表》又对熊方补表做考证、补充,更为完善。 此外,关于《后汉书》,又有清人万斯同撰《东汉诸帝统系图》《东汉诸王世表》《东汉外戚侯表》《东汉宦者侯表》《东汉云台功臣侯表》《东汉将相大臣年表》《东汉九卿年表》等,黄大华、华湛恩、练恕也有补《后汉书》各类表;关于《三国志》,万斯同、周嘉猷、谢钟英、张守常、黄大华、周明泰、陶元珍、洪饴孙等有各类补表,多有参考价值,如洪饴孙《三国职官表》体例严密,功力较深,周明泰《三国志世系表》眉目清楚,标明出处,便于查阅。 本书将三十种《后汉书》《三国志》补表汇为一编,除张守常《谢钟英三国大事表补正》外,主要利用明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补编》本为底本,加以校,更方便读者使用。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苏成爱校理
免费
《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分别为《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学者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基于此,我们以台湾老古出版社影印茅震东考订本为底本加以校整理,采用线装形式,双色印刷,王阳明、胡宗宪的批注文字、各类批注符号均用与底本近的红色,所在位置亦尽量遵照底本。除此以外,利用相关文献对原书中的一些明显误字做了校勘,对一些疑难问题做了简要注释。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吴文文撰
免费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其标志着中国哲学的端,《老子》思想为本土宗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为佛学、宋明理学等思想体系所借鉴吸收。《老子》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军事,艺术,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微言大义、内容广博,包含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体的身心安顿等诸多内容。大的方面涉及宇宙本原等世界观问题(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政治哲学问题(《老子》主题是“君人南面之术”),生命意义等;小的方面涉及个人价值取舍,如何养生、修德,以何种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等。因此,对有志于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号称“万经之王”的《老子》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经典,值得一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