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作品集(1)
¥2.80
奉上素纸三叠,望察收。是序明正作好不迟,付印须二月时也。命书之件,略迟报命。前见示佳著,盥诵再四,哀艳之思,溢于毫素,佩甚佩甚。暇当掇拾数什,奉和大雅,但珠玉在前,而瓦砾恐瞠乎其后耳。雨雪雾时,知己倘有余晷,请到敝寓一叙。临颖依依,曷胜眷眷。即请大安!
爱情小语
¥2.18
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绝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
友情卷
¥13.60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
¥2.17
马克思曾经说过:“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
¥1.94
马克思曾经说过:“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情感抒怀篇
¥3.96
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
刘半农作品集(1)
¥2.80
一个卖萝卜人,——很穷苦的,住在一座破庙里。
智慧财富
¥6.33
华夏儿女应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学习应该是终身制、续学缘、研学业、悟商机方能与全球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及时交流,势在所迫;使世人深切领会中国历史长河的变迁与人生变化的人生智慧。
东篱采菊
¥13.99
《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一套共十五本,以树为喻吧,十五个作家,生活、工作在“海濡之地”的北仑,就像大地上抱团成林的树木一样,迎风感受四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下扎根,说的是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北仑,吸收着时代和北仑这个地域所给予的营养;向上生长,说的是,他们在北仑这块大地上的昂扬姿态,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在文字上的耕耘和收获,以及北仑由此呈现的一片勃勃生机。
虹色映江南
¥6.00
《北仑作家文丛(第2辑):虹色映江南》主要内容包括:扁担悠悠、樟木箱里的新衣裳、几张春天里的照片、母亲节快乐、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双拖鞋、一瓶芝麻胡桃粉、一碟小菜一份爱、父亲和他的“百草地”、小儿入园记、妈妈晚上不工作了、土豆宴、美味的晚餐、一次停水引发的故事等。
往前赶路
¥6.00
《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 往前赶路》主要内容包括:往前赶路、江南宛如一个梦、闺密的非常时期、哟,彭河、家有小女(三题)、冬日里的温暖记忆、次乘车记、阿姐买新房、生命因拓展更精彩、年糕飘香的日子、你好,北仑、有一种悲伤无法言语、母亲(三题)、火红的攀枝花等。
西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0.99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
¥23.52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本书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
小国王
¥9.90
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命题,孩童时期的无忧无虑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繁冗的现实、忙碌的生活以及局促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必经的生命旅程,从未有人对此产生过质疑,直到小国王的出现。 小国王矮矮胖胖,只有三英寸高。他来自于另一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人一出生就很大,知道所有的事情,然后再一天天地变小,一天天地遗忘。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悲伤,因为遗忘和变小能让他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他的梦想也能因此变得更为庞大,而所有的空白都可以用无限的想象来予以填补。 小国王与主人公“我”讨论梦想与现实,讨论忘却与记忆,讨论生命与永恒,所有这些命题在小国王的眼里都展现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而“我”也在和小国王的相处中发现了对于人生更多的期待。 《小国王》不仅仅是一部童话,更是一则生命的寓言。感伤而又诗意的文字,渗透了作者对于生命与成长的不朽思索。
六点红情殇
¥5.28
这是作者已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木阁楼情人》的姊妹篇。 该部长篇小说以东南桃阳古镇、山村、林区和铁矿山为故事背景。“六点红”即为六种“红”字出头的乡间风物,拟人化为六个女人。通过这六个女人与六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和爱恨情仇,来表现这六组人物的“情殇”故事。 小说有失足暗娼女、乡村寡妇、纯情少女,也有小市民少妇、小镇机关职场女性;有地痞流氓加无赖,有亿万富翁加老板,有镇委书记官员加情人;有镇办主任的夜闯“寡妇门”,有村夫走卒的矿业商贩,有上至政法机关的司法腐败,下至小职员的情殇生活…… 作品以粗犷的原生态笔触描写男女两性的性爱生活场景,勾勒了情场如商场,情场如战场的惨烈的社会现实生活画面和人生百态的风俗画面。 作品的人物大都以飘移不定的性格展示给读者,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丑陋的一面,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悬念迭生,风土人情的浓郁气息,使该作与《木阁楼情人》有同工异曲之美,又有困惑人和吸引人的可读性。
没有过去的男人
¥22.40
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的第二本文字集。包含无咎篇、进退篇、有常篇和至柔篇四部分。 无咎篇以诗歌、随笔为主,精简凝练、有片断的记录和白描、也有类似短诗般的直抒胸臆,充满哲思。 进退篇有随笔、小小说,还收录了几篇访谈,或是身边朋友的趣事、或是和陌生人的邂逅,笔调细腻、感情真挚,有真性情在其中。 有常篇则收录了几篇颇有分量的小说,表现出童话作家的梦幻和简洁风格,看似轻松,但实际探讨了关于爱情跟人性的主题,有很深刻的隐喻蕴含其中。 后一部分至柔篇以时间为序,收录了作者五张音乐专辑中有代表性的歌词,将歌词赋予文学的诗意,体现出作者这些年的音乐历程。 配合本书,作者从未发布过的单曲《没有过去的男人》,在网上同期发布,可供网友免费下载试听。
阅世趣言(天下文丛)
¥34.03
沙叶新这本《阅世趣言》,绝不同于《警世危言》、《醒世诤言》,不那么严肃,不那么正经。没有官方话,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趣人趣事,有的都是趣言趣语,还有不少幽默与讽刺,但都是善意的。读者不必认真领会,无须加强学习。宜置于枕边随读,伴你在笑意中入睡;亦不妨入厕时翻阅,使趣味驱散气味。读者可一试!
拆穿人生的围墙:陪你度过每个夜晚
¥7.84
静谧的夜晚响起班得瑞的乡村音乐。捧起书,流动的文字萦绕脑海,书中昨是今非、此消彼长,揭示人生的飞短流长。(是什么悄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不要怀疑所有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长夜伴读,熟悉的身影,共同的记忆,喧嚣尘世里的知性感动,总有一种阅读让你豁然开朗;书圈里的人景物事,书籍背后的隐秘世界,影像世界的唾泪之旅,不容错过的出版风云,城市身份的逐浪流沙,艺术乱流的正本清源,文化沉思的浴火重生,经济狂澜的梦镜花影,一个疯狂时代的注脚,让心灵的阅读在纯净的气流中净化;一代有一代人的语言、青春、情感、宿命、烙印、挣扎,你如何配得上这时代的风起云涌?又有多少清凉感动!
鲁迅自编文集:热风
¥1.99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鲁迅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鲁迅自编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4.90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鲁迅1936年所作杂文三十五篇。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鲁迅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完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它放在一起了。《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 这本《且介亭杂文末编》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
萧红文集:白面孔
¥11.42
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随笔。“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正如昆德拉所言,散文描摹着真实的生活,在这部散文集里可以看到人间烟火中的萧红本人。她与萧军同居商市街,求告无门,饥寒交迫,隆冬里买不起生火的木柴,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都没有,甚而一夜数次起念要偷对面人家门上挂着的面包。他们做过家庭教师,画过影院广告牌,去参加集体活动蹭吃喝,他们游荡,吵架,喝醉后躺在地板上哭。及至勉强出版了作品集,却遭到查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恐惧折磨着他们,“白面孔”便是这一时期萧红和左翼文艺激进分子惊惧状态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