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源流
¥32.00
由陶憺庵*的《伤寒源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医家陶慵瘫所辑.为注释《伤寒论》的汇集性*作。原书分为源、流两集,源集叙述六经标本、传变、并合、在经、越经与汗吐下后诸证之原:流集条分各证、经络归属、表里浅深、施治主方之要。书中附伤寒源流药方240首,除《伤寒论》原113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诸证主治之下,并作方解,专置一篇于后,便于检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刻本为底本。
济众新编
¥37.00
由康命吉*的《济众新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朝鲜李朝正祖时期内局首医康命吉撰。该书历时约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书。作者以许浚内东医宝鉴》为蓝本.辑录多种医*中有关病症的脉因证治和处方.同时又采掇朝鲜内医院常用药方.共编为五册,厘为八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舌齿、喉各科及急救、养老、药性等。 原书卷末尚附朝鲜文固有药名及其药用部位说明等。 本次整理以朝鲜内阁本为底本。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18.50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传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 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案例报道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广大针灸工作者临床参考应用。
伤寒舌鉴注释
¥17.50
《伤寒舌鉴》是清代张登所*的一本舌诊专*, 书中载有一百二十幅舌象图。以仲景伤寒六经辨证为 主,按六经由表及里、由浅深地介绍了各种舌象。 由马一森编*的《伤寒舌鉴注释》一书是对《伤寒舌 鉴》行注释,能*好地让临床医生在六经辨证中结 合舌象诊断疾病。
张健眼科医案
¥32.00
本书分为两部分,并附方剂汇编。部分为名医传记,内容包括从医之路和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医案精选:其内容共涉及眼科病证79种,典型病案254则,方剂147首(其中家传和自创经验方33首),基本覆盖了中医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具有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著名眼科专家张健的临证思辨特和用药经验。
四诊脉鉴大全
¥17.50
《四诊脉鉴大全》,清;王宏翰撰。全书共九卷,卷1~2,述医源、脉源,察色望形闻声音以决生死;卷3,问诊论;卷4~6,脉诊部分,详述脉象,脉诊方法等;卷7,论奇经八脉;卷8,论妇人脉法;卷9,运气摘要。全书以归纳整合经典及历代诊断文献为主体,并深入探讨中医诊断学之生命原理,是一部重要的中医诊断学古典文献。
现代中医名家妇科经验集(四)
¥26.56
中医临证经验是中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名家们治疗妇科疾病的学术精华,《现代中医名家妇科经验集》撷取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诊疗经验,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科杂病。每个病证以医家为纲,将他们的治疗经验和经典病案分别列出,再现了医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心得及独特的临证经验。
神灸经纶(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8.34
《神灸经纶》是一部灸法专著,成书于清咸丰元年,作者吴亦鼎。全书四卷,近七万字。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灸法基本知识,如灸材、坐向、择时、宜忌、灸疮处理等;二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循行、主病以及腧穴定位、取法、灸法,并附经穴图;三为疾病证治,又细分为伤寒、中风、厥逆、、中身、手足、二阴、妇人、小儿和外科等。鉴于该书传世较少,此次以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安徽李济仁家传本为底本。
赵尚华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集
¥14.50
“瘿病”属于中医外科学的范畴。本书系统介绍了山西中医学院原外科教研室主任赵尚华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方法。书中介绍主要的甲状腺疾病,同时给出中医、西医的病名,方便读者查验。此书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行文简洁通俗。诊病、辨证、处方、用药贴合临床实际,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专科专病的诊疗经验小册。由于此书在说理、处方过程中,适当征引古今典籍,因此同时具备一定的文献价值。此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的师生和中医外科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第二卷
¥43.50
传统蒙学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是千百年来流传*广的幼儿启蒙教材,俗称 “三、百、千”。所谓“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诵 《百家姓》以便日用;懂《千字文》通晓义理。” 王应麟编*的《三字经(大字拼音双色配图诵读 本)》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相传为南宋 进士王应麟撰,自宋以后家喻户晓,它包含了广博内 容:“先举方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 相杂厕。虽字有重复,稀有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 ”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人文历史 的典故。
何天佐医论医案集
¥34.00
王勇、马云主编的这本《何天佑医论医案集》分 为医论和医案两大部分。主要特色为:①系统阐述何 天佐关于骨伤骨病的独特诊断、治疗观点;②以何氏 骨科对骨伤骨病的独特分类为纲,具体病例为目,采 用按语的形式,阐述何氏骨科治疗骨伤骨病的学术见 解或施治规律;⑧结合其体病例,分析何氏骨科正骨 、点穴和推拿手法,以及遗方用药特点。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6.80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分为两大部分,**大部分为“中医病证部分”,采用中医病名,阐述中医辨治,纳入神志病科常见病种,包括癫病、痫病、狂病、百合病、卑惵、奔豚气、笑病、怒病、忧思病、悲病、恐病、惊病、厥病、多寐、痴呆、脏躁、梅核气、产后神志异常、经行神志异常、遗精、早泄、缩阳等22个部分;第二大部分为“西医疾病部分”,采用西医病名,以中医辨治为核心,提供西医诊断依据,适合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纳入中医药诊疗优势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急性应激障碍、癔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嗜睡症等8个部分。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
¥4.20
中医红外热成像是指能够敏感地接收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人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以表达人体表面的热源分布、深度、强度、形态及走势,从而全面、真实、客观、动态地反映由人体代谢所表达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非接触性的快速测温技术。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环境及相关概念,其保障规范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中医红外热成像环境检测者和被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参考。
中医针灸传承集粹
¥38.37
《中医针灸传承集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分三大部分,部分为中医针灸申遗,介绍了中医针灸申遗之路和意义,以及传承保护工作;第二部分主要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和思想和临症经验集粹,分别由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继承人负责收集整理和编写,其中程莘农部分由杨金生、王莹莹、程凯、王宏才等编写;王雪苔部分由黄龙祥、岗卫娟、潘迪等,贺普仁部分由王磷鹏、王桂玲、郭静等编写;郭诚杰部分由闫平慧、张卫华、陆健、刘娟、田磊等编写;张缙部分由王顺、乔斌、刘高峰、白妍等编写,全方位的归纳总结提炼了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临床经验、教书育人和医德医风等,真实可信的再现各位传承人的医源、医理、医术、医德和医脉,对于“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学术流派研究是中医药传承和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解决好流派传承问题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中医学术发展和传承具重要意义。本书附篇简要介绍了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全国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以便大家了解更多的针灸流派。
字缘中医
¥12.65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沧桑变迁,其与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书撷取了57个汉字,通过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和医学知识,探索汉字与中国社会文化、生命文化之关系,与中医学认知理念、认知方法之关联,从另一侧面展示汉字的独特魅力。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12.65
历经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医文化已传承千年,中医古籍功不可没。从甲骨、金石到简牍、缣帛,再到写本卷子,中医知识通过各种载体代代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是我们学习研究中医甚至其他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书介绍了中医古籍的基本知识、明清官私藏书及《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中的中医药资料,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打开中医古籍中的另一扇窗,让读者看到古籍中除中医药知识本身以外的别样风景,并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品读中西医文化
¥12.00
在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和地域文化。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分别在东半球的中华文化和西半球的西方文化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要深刻认识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必要从中西文化入手。 本书从文化源头、文化精神、思维方式、文化特性等方面阐发和揭示中西医文化的本质,并探讨二者的互融性。中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不同道路,当代医学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二者本质的基础上,谋求中西医的共同发展。
眼科集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2.24
《眼科集成》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作者陈善堂系晚清巴渝西城人,立调元药室,擅长眼科。本书现存版本仅有民国九年(1920)渝城治古堂刻本,藏于重庆市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品相总体完好,选作校勘底本。鉴于书中不少内容涉及《目经大成》《原机启微》《审视瑶函》,故选《目经大成》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原机启微》明代薛己校补本、《审视瑶函》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等书为参校本。
太史医案初编
¥27.47
黄翁名宫绣,字锦芳,凤岗八十叟也。其先人邃于理学,著有《理解体要》。游寓羊城,时得览其书,谓足以接先儒之踵、启后学之蒙,诚儒望也。翁少承家学,攻举子业。先人病多,遂弃制艺,专岐黄,且谓:人生天地,不可汶汶,上不能黼黻皇猷、建功立业,下亦当调燮斯人、扶危救困。惟医之一道,其庶几焉!然而其术虽仁,其害亦大。非数十年研精覃思,揣摩印证,未易道也。翁自《内经》以下,凡专门名家之书不啻汗牛充栋而无不博考,以会其变通采摭,以收其粹美。乾隆四十年,已著《医学求真》若干卷,进呈御览,刊以寿世。迄今廿余年,历症愈多,人所束手无措者,莫不转危为安。因思庸医少学之辈误人不胜痛指,凡诊法、辨法、断法之疑似,阳脏、阴脏、平脏之分详,细为论列,俾后学可奉为津梁。且将平日所治,叙其脉与症之异同、药与病之投合,或因辨论而申明,或因触类而阐发,无不条条款款,令人了然而后止,颜曰《锦芳医案》。此翁之婆心如此,即至造次颠沛,而翁之心仍不释也。昔文正公遇一善相士,问曰:吾能做宰相否?相者久未答。复即问:既不能宰相,还可为名医否?相者笑曰:适欲为相,志何大也!转即问医,何遽小若是?请言其故。文正公曰:宰相可仁及天下,否则惟医为仁术,亦可济时。士君子不此则彼,总宜有所建白于世,安可汶汶以终身也?相者惊服而退。吾于翁亦云。因问序,爰引以为赠。
伤寒正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
¥34.45
《伤寒正宗》八卷,清?史以甲著。该书前三卷运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并于每条经文之中以小字附注的形式施加按语,对原书条文进行了疏解。五卷为证治方论,史氏将伤寒证侯归纳为112种,并补充方剂200余首,汇集前贤方论22家, 充了《伤寒论》方论的不足。该书文字精炼,释义透彻,于《伤寒论》精蕴多有揭示,是一本难得的伤寒学著作,适合中医工作者临床参考。 该书约成书于公元1678年(清康熙17年),刻印出版则迟至公元1685年(康熙24年)之后,现存康熙刻本与日本抄本,今以康熙原刻本为底本进行校注整理。
养性轩临证医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3.98
《养性轩临证医案》,又名《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撰,共载医案740余则,其中收录尤在泾《静香楼医案》33则。内容涉及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医案记述有详有赂,详者千余字,略者不足二十字。多数医案记述患者姓氏居里、临床症状、色脉舌象、辨证用药等。本次整理以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本为底本。 《养性轩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该书记载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共载医案740余则。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缺少序言和后跋,所用很难准确断定该书的成书年代。 本次整理使用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孤本为底本。底本封面简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为《临证医案》,但内文首页全称《养性轩临证医案》,此次整理改用全称。 有关整理方法说明如下。 1.采用简体横排形式,对原文加以现代标点。 2.底本中繁体字、俗字、异体字、自造字予以径改,不出校。一字多义、多音的古字酌其文义于首见处出注。通假字不改,于首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 3.书中较为疑难或生疏的人名、官名、方名及专业术语等出校说明。 4.底本中用符号代表文字者,皆据其文义改为文字。 5.底本明引前代文献者,简注说明。 6.底本中药属异名者出注说明。无法考证的中草药名,出注存疑。 7.将底本一、二、三册分别列为卷一、卷二、卷三,卷一、卷三无目录,为保留原貌,未予补入,保留卷二原有目录。 8.底本卷一原有“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琴川素愚秦士俊藏”,今删。底本卷二“中风”前有“静香楼医案卷之一古吴饮鹤山人著”,今删。 9.所收录《静香楼医案》有关医案,皆出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