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维坦:论国家
¥17.99
《利维坦》是近代西方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圣经》中,利维坦(Leviathan)原指一种巨大的水生怪物,可称水族之王。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理想即“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


苏联解体亲历记(上)
¥2.90
《苏联解体亲历记》的作者小杰克·F·马特洛克作为美国驻苏大使,目击了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他在苏联11年,对苏联问题了解得透彻而明晰。全书分成上、下两册,共有二十四个章节。书后还有有关苏联的大事记,人物简介,以及对书中一些问题的注释。

理想国译丛043 资本主义的未来
¥33.99
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焦虑之中。社会阶层固化,地区差距悬殊,企业唯利是图,家庭不堪重负。二战后带领全球走向繁荣的社会民主主义逐渐衰落,民粹主义乘势而起,不同身份认同、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对抗日趋激烈。人们不再愿意包容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政治选择沦为非此即彼的站队行为。无论选择哪一边,资本主义的未来仿佛都注定将以牺牲一部分人为代价。 那么,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在本书中,保罗·科利尔从近年来的世界政治局势和传统的资本主义思考出发,诊断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地区、阶层和国家之间的鸿沟造成了严重的撕裂。正是这些鸿沟分化了人们的归属感,弱化了共同的道德观念,破了不同群体间的互惠义务关系,摧毁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科利尔主张政府应当为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帮助它们承担道德责任,以包容性而非对抗性的叙事方式,重塑国民间的互惠义务关系。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二十四史,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几千寒热”令毛泽东“东方白”时,却“歌未竟”。)
¥9.99
《*读<二十四史>》一书是*读书心得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国学素养,这得益于他一生对中国历史典籍的浓厚兴趣。全书讲述了*研读二十四史的厚今博古,他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去分析,去批判问现象。他的观和方法,深刻地贯注在他读史的过程中。无论是批注圈画,还是畅谈小议以至只言片语的评论,都体现出了他的思想、他的观和他灵活运用的辩证法。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从不给以简单的论断,而是谨慎地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具体地加以剖析。这些不失*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


来路:中共党史中的伟大细节
¥41.00
本书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带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挖掘中共党史上的一系列处在历史关键时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又鲜为人知的细节。见微知著,这些细节中有扣人心弦的内容和极为丰富的信息,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曲折而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为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今日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战争论
¥9.90
《战争论》是一部军事理论作品。该书在战争的概括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书中“战争是政治的续”的理论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国际局势的指南。 《战争论》是世界上伟大的兵学名著之一。书中所蕴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既可用于商业竞争的决策和参谋,又能为个人处世出谋划策,让人受益终生。 ?


君主论
¥2.90
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新的君主国或者是全新的,如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米兰公国;或者是世袭君主国占领的附庸,如西班牙王合并的那波利王国。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而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子能力。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9:战胜意大利
¥8.99
1943年6月至12月,盟军合力攻克西西里岛、迫使墨索里尼垮台,从而进一步收紧对纳粹德国的包围圈。而随着战争形势的逐渐明朗,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雏形初步形成。《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9:战胜意大利》追踪再现了盟军战胜意大利的全过程,触及了美英法等盟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论自由
¥39.80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只有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 任何一个人*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 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的自主权。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9.99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
¥13.93
本书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作者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深具震撼力。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官僚体制的政治 (制度经济学译丛)
¥8.0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官僚体制的政治》作者在书中大胆地抓住了由现代官僚国家提出的棘手问题。作者认为,即使身陷行政管理的等级制度之中,人也不能轻易停止存在,人仍然是一个人,“有着个人的动机、脉搏和意愿”。作者将马基雅维里和帕金森的论述与自己原创的理性选择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当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官僚体制占压倒之势的赞誉进行了全面抨击,有史以来次提出了对一个官僚机构的内部工作进行理性选择的评估方法,赋予官僚体制中的“政治人”以鲜活血肉,让他运用自己的权利去决策、去行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官僚体制的政治》为后来跟进的难度更大的建模工作和统计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失衡的世界:国际关系和美国首要地位的挑战
¥20.99
本书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美国面临的体系约束的观一一行了分析,得出了与传统国际关系知识相反的结论。两位作者认为,美国的强大实力并不会招致制衡行为,正因为美国拥有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同美国竞争。即使大多数国家倡导多极体系,但由于各国在各种国际制度安排中享受着美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出于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各大国也很难采取实质行动去制衡美国的权力。因此,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美国的权力并没有受到来自结构的约束,其首要地位可能将会长期存在,美国有机会利用其能力去促其安全利益。


建国方略
¥1.99
《建国方略》是革命先驱孙文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建国方略》——《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是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也是孙文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他以大量事实阐发了行而后知、行易知难的认识论观:《实业计划》是建国方略之“物质建设”,其中对实现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作了详尽规划,是孙文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勾画的美好蓝图,《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阐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是建国方略之“社会建设”。


资本论(导读图文版)
促销价:¥25.12|¥59.80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行彻底批判的一部恢宏巨著、经典文献,一经问世便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推荐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五章,围绕《资本论》的创作历程、主要内容、思想观展全面深解读,包括资本的生产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规律等,并以新时代视域阐释《资本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书加丰富的知识和珍贵历史图片,力求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呈现《资本论》的博大精深、真理光芒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全球粮食危机:人口大国如何应对
促销价:¥33.59|¥69.00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之气候变化和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面临劳动力短缺、食品供应中断及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粮食安全日趋严峻。 为了认清全球粮食危机产生的国际大背景,明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当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明确应对之策,本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的讲话精神,分“百年变局与疫情震荡交织下的世界粮食危机”“影响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与新问题”“内外统筹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大食物观’构建更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四个专辑,精选陈锡文、杜鹰、黄季焜、姜长云等重量级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形成原因与风险防范、路径和对策等,以全球视野、从战略角度作深分析和阐述,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本书作者权威,逻辑清晰,既有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刻认识,又有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专业认知,是一部有深度前瞻性的读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通俗读物。


林彪“571”政变黑幕
¥6.00
本书主要包括当上国防部长、用政治挂帅领导*、林彪在中央会议上发言、*发行《*语录》、林彪阐述防止政变观点、林彪紧急会上宣布命令、撤换北京卫戍区领导、林彪成为接班人、暴露政治野心、*察觉林彪野心、林彪重提设置国家主席、*耐心告诫林彪等内容。


大国脊梁 : 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奋斗人生
¥30.00
本书是一本科学家故事读本,以“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为内容基础,精心选配百余幅新华社播发的科学家经典照片,按获奖时间顺序收录了2000年—2020年历届共35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报国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屠呦呦、黄旭华等。全书旨在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激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书中特别设列“科学家名言”“大科学家小故事”等小栏目,帮助青少年读懂科学家精神、领会学习方法。 书稿内容经相关专家审核,部分文章图片由获奖科学家本人亲自修改审定,内容权威,图文并茂。


说不尽的外交
¥34.80
《说不尽的外交》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外事回忆录。作者全面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记录了与各国政要的私人交往、应对各种外交问题的丰富经验,并首次披露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内幕。 中国外交真相 《说不尽的外交》披露了中国若干重大外交事件的决策和谈判过程,包括中俄边界谈判、中日围绕历史问题的外交斗争,在联合国的涉台外交斗争等幕后细节,揭示了历史背后的真相,并*次系统阐释了中国外交的布局、本质、原则及新内涵。 外长的成长之路 李肇星首次在《说不尽的外交》中回顾自己如何从一个使馆随员,经过历练和考验,一步步担当重任,成为外交部长的历程:多次留学未遂;肯尼亚七年献青春,莱索托*次做“一把手”;联合国会乐趣多(日本大使睡着了,美国外交官愤然离场,古巴领导人戏弄大家);李肇星爆料在工作上为了向领导显示谈判难度,“故意”拖长谈判时间…… 外交谈判有秘诀 李肇星用质朴幽默的语言,首次公自己的工作心得:如何在国与国之间做人情;饭桌上有哪些学问;发言人为何要避免说“无可奉告”,不知道答案、忘记答案或答错了该怎么办,如何巧妙地回答各种刁钻问题……《说不尽的外交》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展现了外事工作的艺术。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39.49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乾隆治下的盛世中国;一百多年后,大清轰然崩溃,而美国却在通向霸权之路上如日方升。在一个多世纪的相望、相遇与相撞背后,是中国逐渐认清世界,并蹒跚追赶时代脚步的历程。双方的此消彼长,正是两个世界、两个时代交错的侧影。 中美两国并不壤,但自1784年以来却从未分。从东印度公司贩茶至美,到广州民妇命丧珠江,从蒲安臣使团到幼童留美,从美国的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家王元崇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步与保守、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破线性历史观的陈腐教条,重新审视今日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若说这是一则老故事,故事背后的精神,却如同星期一的早晨一般崭新无比。”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
¥8.99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中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读者因而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作者以如椽之笔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间波涛汹涌的欧洲形势,并通过大量珍贵文件和重要史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瑞典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的演讲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感人肺腑。他的演讲似乎具有重新锻造历史的力量。……在关乎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以其独特的雄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或许,正是这些伟大的演讲,为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