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北京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研究
北京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研究
季雪
¥7.30
本书具有很好的独创性与研究特色。作者经实地调研及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客观分析了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房、限价房商品房、商品房现状与相关政策,以及保障性住房准入、流转与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剖析了城镇居民购房困难的原因及其真实购房能力,论证了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的市场症结与政策根源。基于北京地区住房开发案例、调查资料及询价,作者计算了住房开发建设的成本构成及各项费用在房价中所占比例,揭示出房地产开发成本中隐含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住房制度进行研究,结合国情提炼出发达国家可借鉴的住房保障成功经验,阐述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看法与政策性建议。书中还对我国一直悬而未决的“小产权”房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民生为重的处理建议。
49元5本 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李睿
¥11.06
本书没有方程式,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经济学行话,而是以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选取了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鲜明的小故事,从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规律这些基本的原理出发,介绍了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世界,包括通货膨胀、货币与银行、利率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失业、国际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等经济学观点,就是要以此为人们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本书*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 读过本书,你就会发现,经济学不但是伟大的,而且如此的贴近生活,如此的有趣。
49元5本 美国高技术城市研究
美国高技术城市研究
韩宇
¥10.99
从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开始,连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蓬勃兴起的背景之下,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高技术部门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并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创造了数量众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发达国家依靠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来应对传统制造业的衰颓,而发展中国家视其为摆脱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高技术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正如工业革命的兴起造就了工业城市的辉煌,高技术产业的勃兴对城市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张兆响
¥6.99
张兆响,男,1960年生,山东济宁人,博士,教授,山东工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留校任教,并参加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部企业管理第二学位的学习,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7年1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开发与规划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煤炭资源配置与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主持完成*人文社科专项研究项目“中国东西部煤炭企业资源优势整合研究”、山东省科技厅“济三煤矿创新模式研究”、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等省部级纵向和横向课题十余项; 出版专著《煤炭企业改革发展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管理学》教材等5部; 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9篇,ISTP和EI检索3篇。
49元5本 图解国富论
图解国富论
宗裕民
¥12.00
《国富论》被喻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它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产生、分配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看不见的手”的观点。《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是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说:“从终效果来看,这(《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0-2011)——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面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0-2011)——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面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33.00
本书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的支持下,对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本书指出2006年中国将达到近年来经济增长的点,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如果政府延续现有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有选择的紧缩性管理政策,2007年宏观经济将结束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实际GDP增长速度将略低于潜在GDP增长速度。本书建议,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根据科学计量方法,测算出合理的潜在GDP增长动态区间,建立作为需求管理指导线的可持续增长率目标;在转型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应当采取“微撞”(fine—tapping)需求管理模式,通过对总需求的试探性反应实施宏观政策;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应当改变“主观稳健”、“实际偏紧”的政策导向和操作模式,使之具有“中性取向”和“积极操作”的特点;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应当从工业化道路、增长模式、收入分配方式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转型。
49元5本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芮祥麟
¥11.00
本书核心思想是中国软件产业应该而且能够拥有自己的完整创新价值链。全球软件产业正跨入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也带来了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价值再分配,给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应依托本地化优势,面向全球市场,打造完整的软件产业完整创新价值链,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虽然在教育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但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实现软件产业历史性跨越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围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思想,本书分为五大章节展开。 本书可供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层,关注软件产业的专业人士、分析师、产业政策的制定者等参考。
条码小达人
条码小达人
张成海,张铎
¥8.00
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画,将乏趣无味的科学性原理生动地展现给读者,使读者在快乐的读书过程中获取条码知识。
美国经济的困境:中国如何避免美国式危机
美国经济的困境:中国如何避免美国式危机
丁晖,饶文军
¥5.99
这是一本用通俗语言解读美国经济现状的好书。作者们是在美国政府部门和大学工作多年的美籍华人,既熟悉有关理论,又对美国经济有切身的了解。本书以丰富的经济数据,生动的实例,从十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经济近年来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也解答r中国如何避免同样困境的问题。无论从内容、视角和写作风格上,本书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适合对美国经济现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作为攻读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课外参考书。
财富增长论
财富增长论
(美)约瑟夫·熊彼特
¥8.99
经济正在无时无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大至世界经济的风云际会,小至我们每一个人财富的获得与积累,处处都体现着它左右局势的力量。在当代,经济学不再只是经济学人的功课,即使只是普通人,要想顺应社会的变迁,甚至进一步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的功夫。
49元5本 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
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
王德禄,赵慕兰,张浩
¥16.99
iPhone4S、iPad3、Facebook、twitter……不仅是今天我们身边流行的产品,也见证着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注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来自美国硅谷。硅谷有什么样的魔力产生了这么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新产品和一个又一个影响世界的大公司?
财政转型的宪法原理
财政转型的宪法原理
周刚志
¥33.34
  本书以“法释义学方法”(“法教义学方法”),从财政宪法学视角全面解析中国宪法上的“国家目标规定”、“国家税权条款”、“预算权条款”及“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进而探讨中国财政模式转型的目标、契机、路径与基本思路。本书的研究思路之主要特色在于:以宪法规范贯入“财税法”等部门法、并统辖各公私部门法规范,使财税法等部门法的制度变革和规范适用得以遵循宪法理念与宪法原则。因此,以部门宪法释义学方法全面阐释中国财政模式转型的宪法内涵、法制进路,乃是本书的主要理论建树。?
PPP操作指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务
PPP操作指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务
廖睿
¥34.80
本书立足于PPP模式的操作实务,力求对PPP项目的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本书借助图表等形式进行说明,同时结合了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因而逻辑清晰、简明易懂。通过PPP的主要法律文件、PPP项目全流程文件、PPP项目操作流程图三个附录,本书从政策、法律、操作实务三个层面对PPP模式进行了总结,对PPP模式的操作实务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从“假如我是PPP模式的操作者”角度行文,结合国内有关PPP模式的现行法律法规,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为提纲,详细讲解了PPP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五个阶段的内容,同时注重对各阶段实务问题的解析,针对法规政策不一致之处、实务操作中的疑难点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本书主要面向参与PPP项目实务操作的相关人士,尤其适合准备开展PPP项目的政府相关部门、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信托机构、基金公司等)、大型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研读。同时,本书亦适合参与PPP项目的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49元5本 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01:“进击”的开发商
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01:“进击”的开发商
谭浩俊
¥10.00
买房,一直是中国人一生中的大事。但愈来愈高的房价让买房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生中的难题。 房地产商不怕房子卖不出去,因为房价不管怎么升高,都会有民众去买,再加上有后台的帮助,更是让他们如鱼得水。 开发商所使用的一些小手段都会让一些想买房的群众产生恐慌,更甚者居然还有为了抢一套房去离婚的。 开发商在房价问题上到底如何玩出“噱头”?政府会对这居高不下的房价做出相应的政策吗?中国的房价还有没有降下去的可能?
49元5本 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03:谁在为楼市“撑腰”
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03:谁在为楼市“撑腰”
谭浩俊
¥10.00
房子越修越多,卖不出去的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开发商的热情。背后的“靠山”究竟是谁? 持续升高的房价带来的还有楼市谣言与楼市的泡沫,它再这么涨下去,有一天会不会崩盘?楼市的兴起是否是对其他实体经济的打压?银行是否把大部分的投资全都投向了房企? 一个亿的目标又是否在房地产商的眼里真没那么渺小?不涉房的华为又为何能独步天下?有关楼市的谣言又是谁传出来的?楼市与银行又是谁害了谁? 通过中国的房与楼市,我们能由此延伸出哪些呢?这些问题的答案且让本书来一一为您讲述。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彼罗.斯拉法
¥21.00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着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是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并 力图发展生产国,扩大生产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读过作者著作就可以知道,他是热爱生产力发展的,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贯 穿李嘉图著作的一个中心思想。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
¥76.80
作者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 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作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本书作者开创性地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透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本书因此而成为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
(德)卡.洛贝尔图斯
¥11.40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美)康芒斯
¥22.8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康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解释出发,得出了法律居先于经济的论断,即作为所有权的转移的“交易关系”先于作为“物质的转移”的交换关系而存在。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应该先于法院,是法院保护了资本主义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廓清了道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我们理解制度主义这一西方反正统经济学派的基础理论有极大的帮助。国内学界对制度主义在太多的误解,而且误信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对制度主义带有偏见的评价,往往疏于从制度主义者的原著中去寻找对我们有价值的思想。本书的出版对于学界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异端思想大有裨益。
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俄罗斯)布哈林
¥6.71
  本书早在1914年秋即世界大战开始时就已经写完,而计划撰写的序言则写于这一年的8、9月间。   我早就想对*资产阶级的理论经济学进行系统批判。为此,我在侥幸逃脱流放后就移居维也纳,并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受教于已故的庞巴维克。在维也纳大学图书馆,我被迫主要来仔细钻研奥地利理论家们的著作。然而我未能完成在维也纳的写作,因为奥地利政府在战争开始前将我监禁于要塞,而且手稿也被看守人员认真地检查过。在我被放逐的瑞士,洛桑大学图书馆给了我在那里研究“洛桑学派”(瓦尔拉斯)和老牌经济学家的机会,并探究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根源。同时在那里我也开始研究英美经济学家。然后,政治活动又使我移居到瑞典,这里的斯德哥尔摩“国王图书馆”以及高等商业学校的专业经济图书馆允许我继续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我被捕后被驱逐到挪威,使我转换到克立斯坦尼亚(奥斯陆的旧称。——译者)诺贝尔学院图书馆,而后,即我到美国后,仍然是在当地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比较详细地阅读了美国的经济学文献。   在克立斯坦尼亚,我的手稿很长时间不知遗失何方。只是承蒙我的朋友——挪威共产党人阿尔维德·汉森(Arvid G.Hansen)的极力寻找才失而复得。并于1919年2月带到苏维埃俄国。现在我仅把主要涉及英美学派和近些年整个出版情况的某些见解和注释写进该手稿。   这就是本书的外部“往事”。   至于事情的实质,可以归结如下: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主要归结为两种形式:或者仅仅是社会学批判,或者是纯粹方法论上的批判。例如,确定该理论体系与某一阶级心理相似,就仅此而已。或者指出,一些方法论基础和对问题的态度不正确,因而认为没有必要对体系的“内部”方面进行详细批判。   诚然,如果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理论才可能是客观正确的。那么,单单对该理论的资产阶级性加以揭露这一点,严格说来就足以摒弃这种理论。实际上事情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希望获得普遍意义,正是因为它是进步阶级的理论体系,而该理论在认识上的“图谋”要比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保守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思想更加来势凶猛。然而十分清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例如对与我们敌对的体系的逻辑批判就恰恰应当揭示这个真理。因此,这些体系的社会学特征也绝不能便我们放弃在纯逻辑批判方面进行斗争的责任。   还需要说一说有关对方法的批判。当然,弄清基本方法论基础的错误会推翻整个理论体系。但意识形态斗争力求使方法的错误反映在体系的部分结论的错误中,也就是说,或是反映在该体系内部互相矛盾中。或是反映在该体系的缺陷和“本质上”不能包罗该学科许多重要现象的情况中。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有责任对*理论全面展开评论,这既包括社会学方面的评论,也包括方法评论和对整个体系及其所有分支体系的评论。连马克思本人也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样提出问题(请比较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如果马克思主义者通常仅局限于对“奥地利”理论进行社会学和方法论的评论,那么,该理论的资产阶级反对派就会主要从部分结论不正确的角度来批评这一理论。只有R.施托尔茨曼几乎是独自一人试图对庞巴维克全面展开评论。正因为他的某些基本论点与马克思主义有理论共性,所以在评论“奥地利人”方面不难发现相似之处。我认为有必要指出,这种吻合甚至会在我了解施托尔茨曼的著作之前就便我像他一样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尽管施托尔茨曼有那些优点,但他依据的是对社会完全不正确的看法,正如对“专项教育”(“Zweckgebilde”)的看法一样。难怪奥地利理论的一位非常敏锐的拥护者R.利夫曼,这位大大深化该理论并着重强调这一理论全部特点的人,会戒备施托尔茨曼,并恰恰去抨击他的目的论。这种目的论的观点连同明显表现出来的辩护腔调,使得施托尔茨曼不能在应有的理论范围内对奥地利人进行分析批评。这项工作只能由马克思主义者来完成,而刊印的概要就是这项工作的尝试。   选择批评对象本身并不需要做长篇说明。众所周知,奥地利理论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敌人。   在欧洲内战正酣之际我决定出版这本著作,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但马克思主义者任何时候甚至在残酷的阶级搏斗中,只要体力允许,就一定不会停止理论工作。如果认为既然资本主义理论的主体和客体在共产主义革命烈焰中马上灭亡,分析研究这种理论是荒唐的,这种反对意见更加不可轻视。这样推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了解资本主义体系对于了解目前的局势极为重要。正因为对资产阶级理论的批判为这种了解铺平道路,所以资产阶级理论的认识价值依然存在着。   关于叙述方法我再说几句。我力图尽可能写得简短些,这样也许叙述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我援引了既有奥地利人自己的也有数学家和英美人士等的许多引文。在我们的马克恩主义者圈子里对于这种方法抱有很大成见,正如对故作特别“学识渊博”抱有成见一样。然而我认为,这里需要借助一些历史文献来解释,这种解释能顺便使读者熟悉这一科目的书籍,并能哪怕是大致了解这些文献也好。而认识自己的敌人完全无可指责,更何况,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少得可怜。此外注释中(in nuce)还包括对资产阶级理论思想的其他理论分支同时进行的系统批判。   我这里必须向我的朋友尤里·列昂尼多维奇·皮亚塔科夫表示感谢,我与他曾不止一次地一起讨论涉及理论经济学的各类问题。他的宝贵指点总能引起我的注意。           
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英)约翰·巴顿
¥28.80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