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早期中国的鬼
早期中国的鬼
蒲慕州
¥29.99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49元5本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26.99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 《天下透明——大明*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朝廷斗争的。 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达历史中的声音。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真实的规律。
49元5本 抑郁症的历史
抑郁症的历史
[美] 克拉克·劳勒
¥29.88
《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横跨社会学、文学、艺术及医学领域,深介绍从古典时期到现代人们对抑郁症认知的变化历程,以及抑郁症治疗方法的发展。书中引用大量资料,回顾了两千多年来抑郁症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抑郁症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并详细介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治疗的步。
一周特价9.27-10.8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理查德·奥文登
促销价:¥19.90|¥68.00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识,并为这些重要的知识保存机构争取该有的资源。
49元5本 自行车 : 一部文化史(从火山喷发到*革命,自行车如何成为全球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 一部文化史(从火山喷发到*革命,自行车如何成为全球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
汉斯 - 埃哈德·莱辛
¥22.99
两个轮子上承载的幸福和一项巧妙技术的文化史。 作者讲述了自行车发明伊始人们带来的解放之喜。人类次可以摆脱畜力的束缚,以并不高昂的代价单独行。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从一座火山的喷发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 作为全世界应用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自行车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在战胜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和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自被发明以来,约有120—140亿辆自行车被制造出来,仅在德国就有7200万辆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无论是19世纪的欧洲和北美,还是今天的中国或者印度,自行车都是一种廉价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所带来的社会甚至文化变迁也令人印象深刻。即将到来的电动自行车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的个人交通。200多岁的自行车依然年轻。
文艺复兴是什么
文艺复兴是什么
(日)盐野七生
¥24.99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雷奥纳多?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为精彩的入门书。
49元5本 人类语言的故事
人类语言的故事
(荷)加斯顿·多伦 著;闾佳 译
¥14.99
  为什么大多数语言都管妈妈叫“mama”?   这是因为婴儿在张嘴吐气和吸吮时会发出“ma” 的声音,此时“妈妈”只是乳汁和温暖的象征……(本书第49 页)   为什么韩国人说话总是语调高昂,带着一股孩子气?   因为韩语有着成千上万的拟态词,让情感更加饱满,说话人变得更有说服力。在韩国,能够有效使用拟声词,非但不是幼稚,还是口才好的表现。(本书第37页)   语言学家加斯顿·多伦在书中逐一探索全球20大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斯瓦希里语、波斯语、越南语等。他以独特的视角,精心搭配66幅插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地为大家展现了人类语言的妙趣,专为语言爱好者造!   翻本书,满足你对人类语言的全部好奇!
49元5本 摆渡人:塑造日本文化的24人
摆渡人:塑造日本文化的24人
周朝晖
¥27.99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个令我们不知如何去面对的国家,而彼此间却又有着如此之多牵扯不断的历史渊源,成为一个既绕不又不能无视的存在;随着中日民间往来日益常态化,日本文化更频频我们的生活,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慷慨赴死的武士道精神到在全球流行文化中大行其道的怪谈与动漫;从凯风快晴的富士灵峰到万人空巷的赏樱踏青;从独具特色的饮食风尚到享誉世界文坛的文学作品……是什么造就了今天日本文化的面貌?换个说法,今天当我们谈日本文化时,又该谈些什么呢? 日本,如果从我国官修史书裴注《三国志·倭人传》里*早记录算起,迄今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一方面,受惠于成熟的东亚大陆文明的滋养,日本文化不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也在成为创造文化的主体,两千年来涌现了很多文化精英和巨擘,参与日本文化的创造。本书从日本近世(1603—1867)直到近代(1868—1912)这三百年间里,选取了24个*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摆渡人介绍给中国读者。朱舜水、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杉田玄白、吉田松阴、福泽谕吉、冈仓天心等,作者将这一个个日本文化英杰的群像,从生平事迹到思想渊源,从价值伦理到丰功伟绩和盘托出,展示给读者。作者还特别注意文章的可读性,追求“有史、有识、有趣味、有情怀”的为文之道,着力挖掘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言行或逸事,使之跃然纸上。
49元5本 生肖文化十六讲
生肖文化十六讲
李世化
¥14.99
中国人把人类与十二种动物联系起来,将自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投射于它们,便产生了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49元5本 极简中医史:漫画+趣读
极简中医史:漫画+趣读
培松
¥22.00
全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易好看的漫画,将中医5000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一幅幅图画,一句句精炼的文字表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栩栩如生,近在眼前,为我们知中医懂中医提供了一本极为通俗的大众解读本。
书法与篆刻艺术
书法与篆刻艺术
李慕南
¥2.9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 从公元前841年开始, 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 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 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 从未中断。
49元5本 饮食文化十三讲
饮食文化十三讲
李世化
¥14.99
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关于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分类社会的关系。从古到今,饮食文化就被文人骚客写书中,被百姓津津乐道。
49元5本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吴晓波迄今作品中尤为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吴晓波迄今作品中尤为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
吴晓波
¥24.99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个人化、投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49元5本 餐馆的历史: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餐馆的历史: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英] 威廉·席特维尔
¥35.40
《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49元5本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英]艾伦·麦克法兰
¥55.30
    英伦半岛为何能影响现代世界?英国人为何古怪、自嘲、难以捉摸?英国人为何虚伪:相信平等,却在奴隶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记录了长达七十多年的观察和体验,以亲历者的身份解读英国社会和英国人。从法律、政治、经济等维度了解英国的“化历程”,探索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以亲历者的身份解读英国人的虚伪与虔诚、幽默与哀伤。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老愚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套装特惠下单19.99元 经验史书系(套装共3册)
经验史书系(套装共3册)
吴天,罗雅琳,冯庆,
¥106.20
《中国人的义气》内容简介:在中国游民社会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一词意义深远。在诸多由“庙堂”下渗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传统又具有权变意味的“义气”伦理,于江湖中应运而生。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武侠小说和江湖电影,从古老的舍生取义到今天大众文化表征中俯拾即是的情义闪光,“演义”的艺术手法时刻浮现于诗化江湖的图景当中,塑造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日常感性经验。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追溯历史,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江湖义气”的文学表征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水浒传》当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说中的游民生存状态、与“江湖知识人”相关的治理经验和叙事技法等话题,探索“义气”伦理下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印记。 下篇回归当下,解读张彻、徐克、杜琪峰等知名导演以“江湖”或“义气”为题材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其中对现代游民生存状态的曝露、反思和价值提升。此外,本书还对黄霑、卢国霑等音乐人围绕“情义”主题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自觉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挖掘其中隐含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了大众文艺所具备的独到情感动员机制,为构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议题,提供了别样的信息储备和审美眼光。 《上升的大地》内容简介:在关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论述中,晚清政治家呼吁打破历代多在西北备边的传统,将目光投向东南海疆。20世纪80年代流行着黑格尔的一段话:“平凡的土地……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在近代以来的中国,一旦提到“现代性”或“现代化”,许多人总是认为这必然意味着海洋战胜陆地、城市战胜乡村。然而,革命让乡土中国呈现出另类现代性的可能。 "上升的大地”是本书作者在中国乡土遭遇现代性的诸种经验中找到的一个意象。它既不是一味地固守大地,也不是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追逐不切实际的另一种生活。“上升的大地”体现于埃德加?斯诺笔下愉快的革命者为落后的西北所带来的全新感觉,体现于革命知识人将已成“中国之殇”的黄河转化为中国人在世界秩序中展开竞争的力量源泉,体现于路遥为农村年轻人所寻找的在城市中获得正当成功的道路,体现于刘慈欣以第三世界革命经验为科幻文学赋予的精神底色。与同时代同主题的其他作品相比,这几个案例中包含着三个特别的面向:“现代性”不只发生在都市,更发生在乡土;乡土不光有“土”,更有“现代”;中国的现代性历程中一直包含着对于“乡土”的关怀,哪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之后依然未曾断绝。 通过上述案例,《上升的大地》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中勾连起一条沿海与内陆互动关系的线索。来自大地的经验从不过时,它依然向城市中的我们提供着宝贵的滋养。 《向前的记忆》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现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舞台化的动作,这些经典动作背后与政治相关的审美秩序也油然而生。其中,弓步前跨、铁拳紧握、曲臂横置于胸前的“向前冲”流传甚为广泛。这些迅猛阳刚、大开大阖的动作启发大批革命群众自由地组合、创造,以肉身塑造的类似江山或浪潮的集体造型,妙趣横生。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向前冲等动作仍屡次出现在不同语境、立场、身份的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的仪式化场面中,成为某种时代精神的注脚和经典化的身体语言。 任何能被称为经典的事物,其内部的构成都不简单。在本书中,您将看到晚清以来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的种种努力终究流溢充盈成身体的故事。在中国迈向现代性意义的文明转型过程中,社会理想、军事制度、尚武精神、民间艺术的改造等要素汇集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体意识中。当重新被召唤出来的沉重而雄浑的肉身点滴浇灌着舞台与图像,凝固在动作里的是中国人面对屈辱历史的斗争经验和建设未来理想世界的秩序想象。这些历史的经验、个体的经验共同组成了“向前的记忆”。疑问随之而来,我们该如何回望并不久远的过往?
49元5本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精)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精)
孙机
¥37.80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本应成为常识,家喻户晓。孙机先生以大家的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呈现在这部书里。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吕思勉
¥5.00
本书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
原始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原始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张学亮
¥6.50
本书共分为:文明发祥——长江流域;民族摇篮——黄河流域;先祖渊源——南北地区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南方早新石器彭头山文化、父系氐族的萌芽大溪文化、江汉特色鲜明的屈家岭文化等。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英]艾伦·麦克法兰
¥62.30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刻板印象从何而来?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是一部长达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探寻汉语文化圈的特质,研究西方偏见和焦虑的根源。作者从人类学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了中国社会,探讨了西方国家早期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偏见的根源:无知和恐惧,再加上半遮半掩的政治和经济竞争。麦克法兰从字母A出发,行至字母Z,从儒家、道家思想,到科举制度与现代科技,再到中国人的谦逊与人际关系,用自己的实地研究刺破这种偏见和焦虑的“泡沫”。同时也为长期生活在汉语文化圈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自己的角度。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