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一周特价11.29-12.12 半小时漫画西游记(孙悟空的取经路,就是孩子从淘气叛逆到勇于担当的成长路!)混子哥新作(读客半小时漫画文库)
半小时漫画西游记(孙悟空的取经路,就是孩子从淘气叛逆到勇于担当的成长路!)混子哥新作(读客半小时漫画文库)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促销价:¥18.99|¥59.90
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仅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就捋清了《西游记》的故事主线和精神内核:取经路上的怪故事,故事背后的成长道理。 从石猴出世时的懵懂,到大闹天宫时的淘气叛逆,再到三白骨精事件学会面对误解,偷吃人参果事件学会敢作敢当,车迟国斗法事件学会团队精神……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孙悟空的取经路就是孩子从淘气叛逆到勇于担当的成长路! 翻本书,和孙悟空一起怪成长升级!
半小时漫画《红楼梦》(专治没耐心读红楼梦,这回终于算是读完红楼梦了!红楼梦处处都是梗,曹雪芹就是个段子手)
半小时漫画《红楼梦》(专治没耐心读红楼梦,这回终于算是读完红楼梦了!红楼梦处处都是梗,曹雪芹就是个段子手)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59.90
专治没耐心读《红楼梦》!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仅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就捋清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贾氏公司咋破产的,宝黛爱情咋悲剧的? 宝黛初见:印象深刻,后面就能看对眼! 元妃省亲:贾氏公司大单、做方案,走向。 宝黛定情:暧昧,误会,表白表错对象! 探春理家:红楼“00后”整顿职场,给走下坡路的贾氏续了命。 ……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红楼梦》处处都是梗,曹雪芹就是个段子手! 翻本书,这回终于算是读完《红楼梦》了!看半小时漫画,轻轻松松当学霸!  
红楼梦
红楼梦
(清)曹雪芹
¥2.99
《红楼梦》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3.52
作品描写了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及至晋朝开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近五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耳熟能详。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著
¥4.99
《聊斋志异》是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峰。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陈仲琳
¥0.99
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皇帝崇信道士羽客,这股风气从上层蔓延到民间,神魔小说应运而生,其代表作便是《西游记》。到了十六世纪后叶,又一部较为优秀的神魔小说问世,若就影响而论,它几乎可以与《西游记》相提并论,这部小说便是《封神演义》。
西游记:全2册
西游记:全2册
(明)吴承恩
¥3.99
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只顽皮的猴子,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后占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了太上老君收服大圣,没料到猴子不愿受束缚,大闹天空,囚于炼丹炉四十九天练成火眼金睛,踢翻丹炉一发不可收拾,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过去了,从东土大唐来了个和尚,原是金蝉子转世,观世音选他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途径五指山解救了猴子,沿途又收了八戒、沙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踏上了漫长的取经之路。
49元5本 红楼梦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清)无名氏续,(清)程伟元(清)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
¥36.00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
49元5本 西游记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29.00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 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 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 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回至第八回是第1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后一回是第三 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较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 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 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较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1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较大的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1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 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 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 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回至第八回是第1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后一回是第三 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较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 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 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较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1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较大的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1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49元5本 全校會註集評聊齋志異(全4册)
全校會註集評聊齋志異(全4册)
(清)蒲松龄,任笃行
¥44.99
序 言 袁世碩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用典雅的古文寫成的短篇小説集,内容多是狐鬼花妖的故事,在中國古代小説史上屬于志怪傳奇小説一類。蒲松齡生活于清代初年,當時由宋人話本發展起來的以叙寫現實人生故事爲主要内容的白話小説,也稱作通俗小説,已經興盛起來,先有馮夢龍、凌濛初,以及李漁、天花藏主人等人,都投了白話小説的創作,揭開了中國小説史的新篇章,志怪傳奇類的小説呈現了式微之勢。然而,《聊齋志異》却是個例外,並没有由于内容的怪異和語言文字的不通俗,而受到社會的冷遇,傳之不廣。早在蒲松齡陸續創作之際,已寫成的篇章便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競相傳抄。儘管由于蒲松齡身居山東農村,又位卑家貧,自家没有財力刻印其書,也没有像江浙一帶的白話小説的作者們那樣的環境,與書坊關係密切,小説作成隨即刻印行世,而是直待他下世半個世紀之後,方才得以刊行。但是《聊齋志異》一經刊行,很快便風行天下,許多地方紛紛翻刻,並有註釋本、新評本、合評本、繡像本、拾遺本,相繼而出,成爲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小説中的暢銷書。其流傳之廣,持續之久,影響之大,還可再加上外文譯本之多,白話小説中也衹有幾部長篇小説名著,能够與之媲美的。 六十年代初,張友鶴先生匯集了包括蒲松齡的半部原稿在内的十餘種版本,整理出了一部會校會註會評本,簡稱「三會本」。這部「三會本」集已見《聊齋志異》各種版本之大成,篇目齊備,無所遺漏,堪稱足本,而且還剔出了混「遺稿」本中的幾篇故事,作爲「附録」列于末卷之後,以待考訂。校勘的原則是有作者原稿爲依據者,以原稿爲底本,校以早期的抄本、刻本;原稿不存的半部,以鑄雪齋抄本爲主,校以青柯亭等本。這樣,在文字上至少有半部恢復了原貌,另外半部也恢復了原有的觸犯時諱的語句,較之青柯亭刻本和據之翻刻重印的各種本子,更加近了原著。這部「三會本」將清代諸家的註、評匯集在一起,對專門研究者和一般讀者都是極有裨益的。所以,此書一出便非常暢銷,取代了通行二百年的青柯亭系統的本子的地位。 歷史又走過了三十餘年。隨着幾部《聊齋志異》的早期抄本被陸續發掘出來,「三會本」的缺陷也日益顯露出來。 現在看來,「三會本」的主要缺點是,在沒有來得及得到上述幾種早期抄本的情况下,張友鶴先生雖然察覺到鑄雪齋抄本與原稿本「文字歧異之處甚多」,但由于通行的刻本因避諱犯忌而妄加刪改之處,在鑄雪齋抄本中却保存了原來面貌這樣一個情况,便認爲鑄雪齋抄本比青柯亭刻本更近原稿,在校勘中予以「特殊的重視」;對原稿不存的半部書,以鑄雪齋抄本爲主,校以青柯亭刻本,兩者文字上的歧異,多半依從鑄雪齋抄本,除非較爲明顯的不通順處。有了上述幾種早期抄本,加上鑄雪齋抄本,一起與原稿本相對照,則可以發現鑄雪齋抄本並不是*近原稿的本子,相反地倒是現存諸抄本中*不近原稿的本子,不僅文字上歧異特多,比青柯亭刻本還多,而且有許多地方顯然是擅自刪改。譬如:原稿本《考城隍》首句:「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廪生。」鑄雪齋抄本無「予姊丈之祖」五字,「廪生」作「庠生」。《狐諧》開頭一段:「萬福,字子祥,博興人也。幼業儒,家少有而運殊蹇,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鄉中澆俗,多報富户役,長厚者至破碎其家。萬適報充役,懼而逃,如濟南,税居逆旅。」「家少有而運殊蹇」句,鑄雪齋抄本作「家貧而運蹇」。《狐夢》末段:「康熙二十一年臘月十九日,畢子與余抵足綽然堂,細述其異。余曰:『有狐若此,則聊齋之筆墨有光榮矣!遂志之。』」鑄雪齋抄本作:「康熙二十一年臘月十九日,畢子細述其異,因爲志之。」這類繁簡不同的歧異,其他幾種早期抄本,同于原稿之繁,而不同于鑄雪齋抄本之簡。依常理論之,當是鑄雪齋抄本擅自刪繁就簡。特别是就《狐諧》、《狐夢》兩例而論,前者之將「家少有而運殊蹇」簡化爲「家貧而運蹇」,與後文「鄉中澆俗,多報富户役」就相矛盾了,如果萬福「家貧」,怎么會「適報充役」?顯然是刪改者粗心所造成的;後者刪去了「與余抵足綽然堂」和「余曰『有狐若此,則聊齋之筆墨有光榮矣』」幾句,則失去了與正文的照應,也失去了全篇的旨趣。這樣一些地方,顯然不是傳抄中必不可免的歧異,而是擅自改動,妄自改動。 任篤行學兄重新整理的這部《聊齋志異》,也是個會校、會註、會評本。張友鶴先生的「三會本」是個成功的創造,其書三十餘年來屢次重印、行銷不衰,就説明了這一點。因爲,這樣對讀者、對研究者都是有益的:一般讀者遇有典故和生僻字詞,隨讀隨即可以得到解釋,至少大部分是如此;從前人的評點中,亦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有助于理解、欣賞文本。研究者要進行深究,做出新的解析、闡釋,也要借鑒前人的註、評,現在的許多關于《聊齋志異》的論文、專著,都少不了要徵引清代的王、何、但、馮四家評語,便説明了這一點,匯集于一書,附于正文之間,省却了許多翻檢的工夫,何况還有些版本、手稿不大容易看到。此新整理本保持了「三會本」的這個特點,無疑是非常明智的。 新整理本更應當説是「三會本」的發展,較之更加完善。篤行學兄見到了張友鶴先生未及看到的幾部早期抄本,如確係據蒲松齡原稿過録的康熙抄本、篇目*爲齊全的易名抄本異史本、篇目與鑄雪齋抄本數目相等而文字歧異較少的二十四卷抄本,批評方面有王芑孫寫在王金範十八卷本上的評語等。就目前所已經發現的本子説,收集可謂齊備。這樣也就能够彌補原「三會本」的不够完善之處。這也正是篤行學兄重新整理這部古典名著之起因和依據。 新整理本較之「三會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完善: 校勘方面。新整理本的校勘原則是:原稿尚存的半部,多似「三會本」,以原稿爲底本,除明顯的手誤,一般不改動原稿文字。原稿不存的半部,康熙抄本所有的篇章,以康熙抄本爲底本,校以其他本子,異文取其他本子之多數所共同而文意稱善者;康熙抄本所無者,僅餘一百餘篇,取其他幾種本子會校,並參考蒲松齡遣詞用字之習慣,酌情取舍,力求有所依據。這樣,便避免了「三會本」過于倚重鑄雪齋抄本之弊病,在另外半部原稿没有發現之前,應當説是*近蒲松齡的原稿,或者説是基本上恢復了作者的文本。 分卷方面。《聊齋志異》原稿僅存半部,訂作四册,除卷首有序文、題‘聊齋志異一卷’者可斷定是*册,其餘三册均未標明卷次。已失去的一半,也當是四册。蒲松齡生前是否有*後編定了卷次的定稿本?不大可能有,至少是現在没有發現有的任何跡象。他逝世後安葬時,其子蒲箬等作《祭父文》、十一年後張元作《柳泉蒲先生墓表》,都稱「《聊齋志異》八卷」,還是八册的意思。據此可知,他生前由于無貲刊刻其書,没有進行*後的編定,遺稿衹是訂做八册而已。後來的抄本、刊本,正是由于原稿原没有編定卷次,抄者、刊行者才隨己意分卷,有六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十八卷本、二十四卷本之别。據鑄雪齋抄本卷末附録朱氏殿春亭主人識語,抄主是據朱氏本過録的,分作十二卷是殿春亭主人所爲,並非如「三會本」《後記》所説「十二卷也正是作者原定卷數」。新整理本依據原稿八册,作爲八卷本,應當説這才符合實際。 編次方面。原稿既然没有標明卷次,那麽這八册(卷)當如何排列?無原稿可據的四册的篇目次序又當如何排列?篤行學兄以原稿四册爲主,考察了幾種重要本子的編次情况,發現鑄雪齋抄本卷首總目(不是正文的實際篇次),基本上保持了原稿的編次和各卷内部的篇次,從而表明「三會本」的編次也是可靠的。但是,其中也稍有歧異,如鑄雪齋抄本(「三會本」同)卷四末篇爲《酒狂》,下來之卷五首篇爲《陽武侯》,而在原稿首篇爲《劉海石》的一册中,《陽武侯》在前,《酒狂》居後,等等。新整理本據鑄雪齋抄本的總目,改十二卷爲八卷,又依據原稿、康熙抄本調整了少量篇目的位置,雖然變動不大,但也該説是進一步地近原稿。 會註方面。清代註《聊齋志異》而又公之于世者,主要有吕湛恩、何垠兩家。兩家的註本將正文中的典故出處、成語來歷、詞義和字音註釋了出來,方便了一般讀者,對這部文學名著的廣泛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兩家的註釋也都有不確切和錯誤的地方,而且由于各自爲註,自不免有很多註釋是重複的。張友鶴先生有鑒于此,會註中做了一定的處理,改正了一些錯誤。不過,這也是極其繁重瑣碎的事,所以「三會本」《後記》中又附上了這樣一句話:「兩家註解有問題的地方或許還很多,有待于讀者審慎對待。」篤行學兄在整理過程中不避繁難,對兩家註出的典故、語詞幾乎是一一做過核實,又發現了一些註釋不確切、不正確的地方,也都改正了過來。雖然不能説已經盡善盡美,但也可以説是「更上一層樓」了。 集評方面。清代批點《聊齋志異》者甚多,隨正文刊行面世者不下十數家。而從文學批評的角度看,有價值者主要是王士禛(漁洋)、馮鎮巒、但明倫、何守奇四家。王評*早,隨原稿傳出,對《聊齋志異》的傳播、刊行,客觀上起了誘導作用。馮評、但評頗多真知灼見,對讀者甚有發。何評雖然觀點較陳腐,但也時有精到之見。‘三會本’匯集了十餘家評語,主要是王、馮、但、何四家的評語,已足稱善。新整理本又增了王芑孫寫在王金範十八卷本的評語和抄本《還淳方舒巖先生批本〈聊齋志異〉》中的評語。此二家評語讀到的人還不多,增添進來,供研究者參考,讀者或亦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聊齋自誌 蒲松龄 披蘿帶荔〔一〕,三閭氏感而爲騷〔二〕;牛鬼蛇神〔三〕,長爪郎吟而成癖〔四〕。自鳴天籟〔五〕,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争光〔六〕;逐逐野馬之塵〔七〕,罔兩見笑〔八〕。才非干寶,雅愛搜神〔九〕;情類黄州二,喜人談鬼〔一〇〕。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三。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一一〕,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髮之鄉〔一二〕;睫在眼前四,怪有過於飛頭之國〔一三〕。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癡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一四〕耶?然五父衢頭〔一五〕,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一六〕。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松懸弧〔一七〕時五,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一八〕,偏袒〔一九〕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誌。且也,少羸〔二〇〕多病,長命不猶〔二一〕。門庭之凄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二二〕,則蕭條似鉢〔二三〕。每搔頭自念:勿亦面壁人〔二四〕果是吾前身耶六?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二五〕;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二六〕。茫茫六道〔二七〕,何可謂無其理哉!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二八〕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爲裘〔二九〕,妄續幽冥之録〔三〇〕;浮白〔三一〕載筆,僅成孤憤之書〔三二〕。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温七;弔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三三〕間乎八! 康熙己未春日九。 【註釋】 〔一〕披蘿帶荔:吕註《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註:「女蘿,菟絲也。山鬼被薜荔之衣,以菟絲爲帶也。薜荔、菟絲皆緣物而生,山鬼杳忽無形,故衣之以爲飾也。」〔二〕三閭氏:吕註《離騷經序》:「離騷經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名平,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按:昭、屈、景三姓,皆楚之同族,楚王使屈原掌其譜系,故爲三閭大夫。〔三〕牛鬼蛇神:吕註杜牧《李賀詩序》:「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爲其虚荒誕幻也。」〔四〕長爪:吕註《唐書·李賀傳》:「賀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癖:何註音闢,嗜好之疾也。〔五〕天籟:吕註《莊子·齊物論》:「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註:「聲所出曰籟。」〔六〕魑魅争光:何註魑魅音摛媚。《左傳·文十八年》:「投諸四裔,以御魑魅。」註:「山林異氣所生,爲人害者。」吕註《世説》:「嵇康嘗於燈下彈琴,有一人室。初見時面甚小,須臾轉大,長丈餘。嵇康視甚久,乃吹火滅,曰:『吾恥與魑魅争光。』」△按:吕註《世説》指《幽明録》。〔七〕野馬之塵:吕註《莊子·逍遥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按:野馬塵埃,本是兩物。韓渥詩:「窗裏日光飛野馬」,是以塵埃爲野馬矣。野馬乃田間氣如馬爾,非塵也。〔八〕罔兩見笑:何註罔兩,鬼魅也。吕註《國語》:「木石之怪夔、魍魎。」《孔叢子》作「罔兩」。《南史·劉損傳》:「損宗人伯龍爲武陵太守,貧窶尤甚,慨然將營什一之利。一鬼在旁撫掌大笑。伯龍曰:『貧富固有命,乃復爲鬼所笑也?』遂止。」〔九〕干寶:吕註《晉書·干寶傳》:「寶博學多才,嘗爲著作郎。其父有寵婢,母甚妬之。父亡,母生納之墓中。寶時年小,不知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扶棺如生。載歸經日,因言其父常與飲食,故不死。嫁之,生子。寶兄嘗病氣絶,積日不冷,尋復蘇,言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寶於是撰《搜神記》三十卷,集古今神祇靈異諸變幻狀甚悉。劉惔見之,曰:『卿可謂鬼之董狐。』」〔一〇〕情類黄州:吕註《世説》:「蘇子瞻在黄州,每旦起不招客與語,必出訪客與遊,各隨其人高下,詼諧放蕩,不復爲畛畦。有不能談者,則强之使説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按:事見《避暑録話》。〔一一〕郵筒相寄:吕註《唐語林》:「白居易爲杭州刺史時,吴興守錢徽、吴郡守李穰,悉平生舊交,日以詩相寄贈。後元稹守會稽,參其酬唱,多以竹筒盛詩往來,謂之郵筒。」○貫休詩:「尺書裁罷寄郵筒。」〔一二〕斷髮之鄉:吕註《史記》:「泰伯、虞仲亡如荆蠻,文身斷髮。」〔一三〕飛頭之國:吕註《酉陽雜俎》:「嶺南溪洞中,往往有飛頭者,故有飛頭獠子之號。頭將飛前一日頸有痕,匝項如紅縷。妻子遂看守之。其人及夜,狀如病,頭忽生翼,脱身而去。乃於岸泥尋蟹蚓之類食之,將曉飛還,如夢覺,其腹實矣。梵僧菩薩勝又言:『闍婆國中有飛頭者。……晉朱桓有一婢,其頭夜飛。』’王子年《拾遺記》言:「漢武時,因墀國使言:『南方有解形之民,能先使頭飛南海,左手飛東海,右手飛西澤。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水外。』」又《博物志》:「南方有落頭民,其頭能飛,以其飛因晚便去,以耳爲翼,將曉復還,復著體,吴時往往得此人也。」〔一四〕胡盧:吕註按:胡盧,笑也。一作盧胡。〔一五〕五父衢頭:吕註《爾雅》:「四達謂之衢。」五父,衢名。見《禮·檀弓》及《左傳》。〔一六〕三生石:吕註《傳燈録》:「有一省郎遊華寺,夢至碧巖下一老僧前,煙穗極微,云:『此是檀越結願,香煙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續酉陽雜俎》:「僧圓澤與李源善,約遊峨嵋。舟次南浦,見一婦人。澤曰:『此婦孕三年,遲吾爲子。今已見,無可逃者。三日,公臨視我,以一笑爲緣。後十三年中秋夜,當相見於天竺寺。』及暮,澤亡而婦産。三日往顧,果一笑。後如期往天竺井畔,牧童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靈存。』」〔一七〕懸弧:吕註《禮·内則》:「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庾信詩:「蓬矢始懸弧。」〔一八〕瞿曇:吕註《釋迦譜》:「净飯遠祖拾國修行,受瞿曇姓,故曰瞿曇氏。」按:佛言瞿曇,此言純淑也。〔一九〕偏袒:吕註《金剛經》:「世尊舍衛大城乞食,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何註僧衣,一名偏衫,覆一肩,袒一肩。杜詩:「偏袒右肩露雙脚。」〔二〇〕羸:吕註《説文》:「羸,瘦也。」註:「羊主給膳,以瘦爲病,故從羊。」〔二一〕長命不猶:吕註《詩·召南》:「實命不猶。」傳:「猶,若也。」〔二二〕筆墨之耕耘:吕註張著《翰林盛事》:「王勃能爲文,請者甚衆,金帛盈積,人謂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墨耘未詳。〔二三〕蕭條似鉢:吕註《傳燈録》:「清净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一瓶兼一鉢,到處是生涯。』」何註鉢音潑,鉢盂也。梵書:「自釋迦相傳有衣鉢。」△按:鉢音撥。〔二四〕面壁人:吕註《神僧傳》:「初祖菩提達摩大師自天笠泛海至金陵,與梁武帝語,知幾不契,潛回洛陽,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形石中。人謂其精誠貫金石也。」〔二五〕有漏根因:吕註《傳燈録》:「梁武帝問達摩曰:『朕造寺寫經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答曰:『並無功德。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二六〕藩溷之花:何註藩音翻,籬也,又域也。《莊子》:「吾願遊其藩。」溷混同,厠也。《晉書·左思傳》:「門堂藩溷,皆著紙筆。」吕註《南史》:「范縝對竟陵王子良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有拂簾幌墮於茵席之上者,殿下是也。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者,下官是也。』」〔二七〕六道:吕註按佛經有六道,謂:天道、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二八〕蕭齋:吕註《國史補》:「梁武帝造寺,令子雲飛白大書一『蕭』字。後寺燬,惟此一字獨存。李約見之,買歸東洛,建小室以玩之,號曰『蕭齋』。」又《杜陽雜編》云:「武帝造浮屠,令子雲飛白大書曰『蕭寺』。」○《事文類聚》云:「張延嘗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一匣,以歸洛陽,授張諗。諗結一亭,號曰『蕭齋』。」〔二九〕集腋爲裘:吕註王褒《四子講德論》:「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三〇〕幽冥之録:吕註宋劉義慶著《幽冥録》。△按:劉義慶著《幽明録》。〔三一〕浮白:吕註《説苑》:「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若不盡,浮之大白。』既而文侯不盡,舉大白浮君。」按:白,罰爵名也。〔三二〕孤憤之書:吕註《史記》:「韓非者,韓之公子也。不容於邪妄之臣,作《孤憤》、《五蠹》、《説難》十萬餘言。」〔三三〕青林黑塞:吕註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校記】(底本:手稿本參校本:康熙本、青本、黄本、二十四卷本、鑄本、異史本) 一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題作「自序」。 二 「類」:青本、黄本作「同」。 三 「編」:鑄本、異史本作「篇」。 四 「眼」:青本、黄本作「目」。 五 「懸弧」:異史本作「始生」。 六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無「是」字。「身」,青本、黄本作「生」。 七 「抱」: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把」。 八 「黑」:二十四卷本、黄本作「墨」,二字通假。 九 鑄本無以上六字,落款爲「柳泉自題」。異史本無以上六字,落款爲「聊齋自叙」。青本、黄本於此六字下署「柳泉居士題」五字。二十四卷本於其下有「柳泉氏題」四字。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吴敬梓
¥1.99
      《儒林外史》,清代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       《儒林外史》代表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创了以小说直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作者用白描的叙述手法,以散文式的语言描写人物的精神世界,不落俗套;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将作者的情绪、态度渗透到读者的阅读中;滚动式推出出场人物,没有特定的主人公,却人人都是主人公。       小说假托元末明初,实际反映的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老年中举的范、忘恩负义的匡超人、冒名顶替的牛浦郎、仗义疏财的杜少卿、宽厚待人的虞博士、只身逃婚的沈琼枝、劝女殉夫的王蕴、侠肝义胆的风四爷……
智囊
智囊
(明)冯梦龙
¥6.60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5),之后 经冯梦龙增补,重刊时改名《智囊补》,其他刊本也 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 容均与《智囊补》同。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 的历代智慧故事一千两百余则,因内容不同分为十部 二十八卷。该书刻本很多,其中以郑振铎先生所藏明 末还读斋刻的《智囊全集》*精。此外,明刻本《智 囊》、日本翻刻本《智囊》、明天禄阁《智囊补》、 清初斐斋的《智囊补》等也都是较好的版本。此次整 理,即用以上几种本子校勘而成。
49元5本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24.00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著名*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49元5本 水浒传
水浒传
(明)施耐庵 (明)罗贯中著
¥31.00
《水浒传》是我国*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49元5本 屡次被禁毁的小说:连城璧(套装共3册)
屡次被禁毁的小说:连城璧(套装共3册)
李渔
¥19.99
《连城璧》又名《无声戏》,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 对禁毁小说感兴趣的读者,本书值得一读。 该小说包括全集和外编。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 作品的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 李渔的小说不是摹写社会人生的实况。他所营造的小说世界,大都是与现实世界似是而非。 所显示的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他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
49元5本 搜神记
搜神记
马银琴
¥18.00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存20卷,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和不少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想象力丰富,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成就。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搜神记》选用权威底本进行校勘,注释详细,译文准确,装帧精美,是读者阅读收藏的*版本。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褚人获
¥0.99
本书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隋末宫廷故事,以隋炀帝和朱贵儿的旖旎艳情故事为中心,描写了隋末宫廷生活的豪华奢靡,刻画了隋炀帝的荒淫残暴。他弑父鸩兄,夺得皇位,在位十三年,营建洛宫,征选绣女,开凿运河,游幸江都,修筑长城,远征高丽,致使国力疲惫,民不聊生。
49元5本 封神演义:全2册
封神演义:全2册
(明)许仲琳编
¥35.28
《封神演义》(精装插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共一百回,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之一,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玉虚宫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碧游宫通天教主为代表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此次再版增加“封神真形图”绣像52幅插图,精彩呈现《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西游记(套装共2册)
西游记(套装共2册)
(明)吴承恩,李天飞
¥52.95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成书以来,对其研究、整理代不乏人。本次校注《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本为杨闽斋本、朱鼎臣本、李卓吾评本、唐僧西游记、唐三藏出身全传、西游证道书和新说西游记等。就其中的思想、名物、典制、文化现象等加以详细注释:订正了工具书、旧注中的错误;采用各种途径,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对小说中的疑难之处加以释读;充分利用历代研究成果,尽量搜集整理,并择善而从;对其中的宗教内容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探究。这个*的注释本可以帮助现代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西游记》这部生动的神魔小说。
大明奇侠云钟雁全传
大明奇侠云钟雁全传
当当·当当
¥9.99
《大明奇侠云钟雁全传》是一部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又名《大明奇侠传》《云钟雁三侠传》《大明三侠传》《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明朝天启年间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翎,皆正直忠贞,三人交好,被称谓云钟雁。国舅刁发恃椒房之宠,封太平侯,御赐一太平庄,离皇城十二里,明令文武大臣皆不得擅入。 刁发贪财好色,诬陷好人。其次子刁虎抢占云定之女素晖和文翰林之女翠琼。云、钟、雁三家两次进太平庄才夺回二女,*后云钟雁子弟奉敕进太平庄捉刁发父子归案判斩。 小说情节颇为复杂,但作者抓住了几个重要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各种关系加以展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
[清]吴趼人
¥3.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艺术上颇多可取之处。一方面,全书的结构颇具匠心,它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二十年经历来贯穿全书,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这是《官场现形记》所不能比的。另一方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典型地反映了吴趼人小说的艺术风格,笔锋凌厉,讽刺辛辣,风发泉涌,庄谐杂陈。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鲁迅先生批评它“伤于溢恶,言违真实”,对各种罪恶过于渲染。这可能与吴趼人感情激忿、嫉恶如仇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