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转变中的村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调研成果汇集
转变中的村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调研成果汇集
陈锡文,韩俊
¥49.39
本书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调研优秀成果的汇集,活动于5月启动,历时3个多月,活动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数百名学生申报参与,调研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69个县219个村庄,完成近5000份调查问卷。青年学生深入我国农村,通过多种调研方法和形式,取得可信度和时效性较高的手材料,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出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形成“三农”问题专题性调研报告。内容围绕我国新时期“三农”领域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涵盖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民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改革与进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49元5本 浙江大学生(2013—2014)创业观察报告
浙江大学生(2013—2014)创业观察报告
何向荣,谢敏
¥39.94
◆ 理论基础: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 ◆ 研究重点: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创业及相关教育的观察。 ◆ 开发内容:大学生创业基本问题(创业态势和特性、创业机会与能力等); 创业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工学结合等)。 ◆ 本书特色:大处着眼、实地调查、数据完整、指导实践。
社会公正与制度创新
社会公正与制度创新
马俊峰
¥29.96
《哲学文库:社会公正与制度创新》主要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坚持真理与价值、真理观与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公正问题的话语背景和真实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深刻内容和方法论原则;区分了公正与公正观、一定制度是否公正与人们对它是否公正的不同评价,努力还原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现象的复杂性;既从思想史角度考察了公正观念的发展更结合制度史来考察公正的历史演进,进一步从社会活力和社会秩序辩证关系角度分析了制度的本质、制度权威性的来源,改革与制度的关系、制度创新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等内容,并结合中国的改革的问题和经验,对如何按照社会公正原则实现社会结构优化和组织制度优化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意见。
49元5本 纪录片下的中国
纪录片下的中国
高峰,赵建国
¥11.88
在传播主体多元化而话语权严重失衡的国际格局中,如何有效地向他国公众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如何走出“被偏见”的困局?纪录片理应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本书作者在多年的纪录片研究与实践中,通过详实的案例剖析,辅以形象学、说服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分析,面对各国间复杂的博弈与变化的矛盾,探讨纪录片如何才能跨越文化的鸿沟,面向世界说话,并终成功行使文化外交载体的职能。
49元5本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
杨燕绥
¥24.99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编写的部有关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报告。课题组基于老龄社会发展规律和养老保障需求与供给,根据2012年以前的数据研发相关指数,不仅运用该指数对“十一五”规划的老龄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更加重视通过指数评价指导改革、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从唯GDP转向以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为目标,为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地理:地球迷宫的真相
地理:地球迷宫的真相
熊伟
¥5.96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49元5本 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
¥26.00
《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专项资金出版资助的研究成果,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为题,论述美国、日本、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波动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口因素以及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口经济学角度考察了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工业发展与劳动力以及农业发展与剩余劳动力等人口经济问题,探讨其历史的推移、存在的问题点及其对策.就方法论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在分析发达国家的人口经济问题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世界人口经济学领域的某些空白,促进了人口经济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
阎明
¥8.40
中国的代社会学者,曾经苦苦探索,以源自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的文化体系与社会问题,试图在动荡的大时代中寻找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本书生动翔实地勾勒了中国社会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建立、发展、变迁的过程,记述了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吴景超、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社会学家的学术观点、社会实践和人生探索,探讨了中国社会兴衰与社会学以及社会学者命运的联系。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见解独特,是研究中国社会学史的一部力作。 本书可供社会学界教师、学生和研究者阅读,也可供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研究者参考。
49元5本 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
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
樊富珉,贾烜
¥21.00
当我提起笔来,为即将出版的《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撰写前言之际,伦敦残奥会的火炬刚刚点燃。开幕式文艺表演令人吃惊的是一开场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便亮相在“月亮舞台”上,用充满探索精神的话语讲述宇宙起源:“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世界内在的规律。
天人合一的生命张力——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天人合一的生命张力——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傅治平
¥3.99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与伟大创举,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李叔同全集06文艺·诗词
李叔同全集06文艺·诗词
弘一法师
¥6.99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开近代文化艺术之先河;重振佛教律宗,虔诚弘扬佛法,为佛教律宗第十一世祖师。   《李叔同全集(共6册)》这本套书收入弘一法师李叔同所有作品,分为佛学杂记、佛学书信、文艺诗词、佛理解说四大部分,共六册,是迄今为止收录全、编校精、意境美的弘一法师全集。
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
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
张冠生
¥20.09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 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 这些珍贵手稿,亦在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测的命运:有的湮没于战乱流离,不知所终;有的毁于浩劫岁月,毕生心血毁于一旦;有的竟在佚失多年后传奇般地重见天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书话,重现费孝通起伏动荡的生命记忆,亦勾勒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为领袖人才奠基
为领袖人才奠基
王殿军
¥18.00
  “为领袖人才奠基”是清华附中长期以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追求,凝聚了清华附中人的集体智慧。清华附中在办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领袖人才进行了全方位审视,从不同角度挖掘了领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本书全面展现了清华附中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新世纪以来不断创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领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值得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
创造自然(著名博物学家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看启蒙时代的古典通才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创造自然(著名博物学家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看启蒙时代的古典通才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35.20
18世纪的人类以“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宋贵伦
¥30.00
社会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组织编写,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标、任务等,科学、客观地解读近年来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处,包括在收分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多元利益诉求时代的包容共享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山经验”(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统丛书)
多元利益诉求时代的包容共享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山经验”(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统丛书)
郑杭生,殷昭举
¥46.80
  20世纪90年代,中山已在勾画一幅未来的蓝图:努力构建一个以中等收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这个社会不仅应该拥有“前所未有的富裕”,而且应该成为和谐、有序、安宁的生活共同体。这一图景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品质内涵和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想,它试图让每一个中山人都拥有包容共享、公平正义、祥和安宁的共同生活。随着中国改革放程的发展,中山市一步认识到,新形势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真正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单纯追求效率的做法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须使社会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优化配置。中山继续发扬了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恪守科学发展理念,扎实推各项改革,全力破除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身份壁垒和地域壁垒,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文化心理需求的共融共通,在当代中国面对多元利益诉求的现实下,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包容共享与公平正义。中山的努力表达了一种对高品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诉求,这也是“全域中山”的理念。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创新过程中,这是值得珍视的“中山经验”。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刘少杰
¥27.00
本书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
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王道勇
¥33.34
为何改革放30多年来主流社会很少能够听到真正来自农民工的自我言说?应对农民工集体失语的现状,需要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本书从“农民工应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主体”这一预设出发,从社会形象、就业、居住、社会交往、集体行动等方面条分缕析,向人们揭示了因为农民工主体缺位所造成的惊人的经济社会现实。未来,要实现农民工主体回归,急需做的是让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形成社会合作共识,从而让中国农民工能够行自我言说和自我管理,而在与主流社会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实现社会共融,建设一个共融性社会,本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农民工主体化的政策思路。
论城市的合约性质:统筹城乡发展新视角
论城市的合约性质:统筹城乡发展新视角
焦永利
¥28.80
现有的城市理论多是从空间、社会、经济等现象层面给出城市的定义及其理论模型,较少从制度层面给出城市的理论模型。本书基于对前人理论的融合以及对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系统研究,论证了城市的合约性质,提出可将城市视作一系列要素合约的集成,城市生成与运行中的合约结构特征是制度层面城市模型的核心内容。中国当前城市合约的结构性特征包括反向补贴与增值折现、统筹不足与激励错位,因此,要从制度、市场、治理三个层面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化解城乡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扭曲现象。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理论研究、实践路径、实证分析。
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社会学前沿论丛)
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社会学前沿论丛)
李迎生
¥40.80
鉴于中国社会政策本土化理论建设严重不足,本书以我国推社会建设为时代背景,结合西方社会政策的理论、经验与中国实际,全面、系统、深地讨论了中国社会政策改革创新涉及的理论问题。? 围绕“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这一核心议题,本书着重探讨了社会政策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市场转型、社会代价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理论、价值基础,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目标模式,社会政策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环境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改革创新中社会工作的参与,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城乡统筹问题等,并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做了整体反思与前瞻。? 总体上,本书具有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的意义,对于中国社会政策理论建设与社会福利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型中国的纠纷与秩序——法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转型中国的纠纷与秩序——法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陆益龙
¥36.12
  本书以纠纷解决与秩序构建为逻辑主线,围绕着社会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的现实?状态、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以及影响选择的因素三个方面,对转型与纠纷、意识与纠纷、纠?纷与行动、结构与建构、法律与社会等关系问题行了实证经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论、矛盾纠纷成因非转型性论、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与权威化?并存论,以及法律意识工具化和功利化论。?本书内容为法社会学研究拓展了新领域,为矛盾纠纷研究辟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纠纷管理?的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