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
¥39.99
法国大革命从未远去。 人类世界在“世界近代”的几个世纪经历了猛烈而持续的变迁,如果把这段历史视作一次火山爆发,那么法国大革命就是那火山口,是波及全世界的种种解放与毁灭之力的原爆。 《自由与毁灭》用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一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是在历史中有无穷回响的政治原则之争。 《自由与毁灭》也用新的历史角度和清晰度呈现这场革命,从浩如烟海的尘封档案中捞出鲜活的历史记忆,把个人故事与政治大势编织在一起。所谓“革命”,法国的城市、农村、战场、殖民地都在发生什么?不同阶层的法国人又如何适应变革,顺应变革?10年间,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为许许多多革命者画了肖像。政局变换,这些革命者有的成了“烈士”,有的成为“叛徒”被推上断头台,也有的发动政变,成了新贵。住在巴黎的巧克力女匠人波利娜?莱昂,参加过喜气洋洋的革命庆典,领导过反对国王和支持女权的示威,而在平常日子里她天天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配给面包。黑白混血儿亚历山大?仲马原本注定一生为奴,大革命敞的机会之门让他能够成为军官,在革命军队里建功立业。……变革降临在所有人身上。 我们至今依然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中。它塑造了人类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法律、权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认识。两百余年来,不断有人宣布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完结了”;但又不断有人民要再次探寻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实现之途,或许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自由与毁灭》在沿袭前人的史学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新世纪的变革浪潮、全球化、生态意识等背景下写就。这本书“将成为今后数年中法国大革命的一份标准讲述”。
世界简史
¥19.99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简史》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山之作,从隔绝孤立到动态交互,初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全球畅销50年,经典可靠的世界史门,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鼎力推荐。中文简体版首版畅销近10万册,全新修订,重磅上市。 世界史的伟大书写,从威廉·麦克尼尔始—— ????1963年,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 ????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简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自1967年问世至今,麦克尼尔《世界简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初选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与反冲、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简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三十章,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四大文明,将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处于潜在状态的整体,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勾画整体而互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综览几千年间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 ????《世界简史》主题突出,脉络清晰:*部分为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第二部分为各文明之间的平衡,第三部分为西方的支配地位,第四部分为全球性世界主义的端。他强调文明间的融合,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与反冲、征服与反征服,地理、交通、技术、文艺等,人类文明的诸要素一一展现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文字引人胜。 ????威廉·麦克尼尔对人类历史程的发展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广阔的范围内描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图景。任何读过此书的人,都将对铸就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那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程,获得一种更为深刻的洞察与认知。
全球通史(套装共10册)
¥69.99
全球通史以历史编年为经,以各个时代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纬,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全书共分10册,选取了500余个主题,1500余幅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世界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清新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新颖活泼的版式、精美考究的装桢设计,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新的阅读感受。
千年帝国史
¥30.99
世界史就是一部帝国史。已经消失或存续至今的诸多帝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大走向。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深层变化更是让帝国具有了当代价值。 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库马尔在《千年帝国史》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 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重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这本书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佳作。
欧罗巴一千年:打破边界的历史
¥45.00
本书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文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档案学硕士伊恩·莫蒂默对欧洲自11世纪至20世纪以来社会基本面貌、政治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全面梳理。作者将写作重心放在了每个世纪与此前世纪相比较而言发生的变化之上,由此凸显了欧洲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一趟关于探险、发明、革命与剧变的旅程,莫蒂默教授娓娓道来,哪十个人、五十件大事,改变人类的生活。计算机的出现比全民教育更重要吗?废除奴隶制比发明计算机更重要吗?还是发现美洲大陆*重要?是移动电话、冷冻食品、避孕方法,还是时钟、枪支、印刷书籍的出现,改变人类的生活呢?
M译丛套装02:档案:一部东欧、秘密警察与希望的个人史(套装共3册)
¥99.99
M译丛套装02:档案:一部东欧、秘密警察与希望的个人史(套装共3册)共3本书,包括《档案:一部个人史》《布达佩斯往事: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档案:一部个人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成就了本书写作的动力,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布达佩斯往事: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所揭开的一部隐藏了几十年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抗争、坚守、脆弱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回访历史》是伊娃·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创造他们的历史”。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人们一方面欣喜地拥抱自由,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怀忐忑,对价值多样化的转向谨慎怀疑。本书追本溯源又谨慎地探究这一切改变,将历史背景融入个人的文化观察,让读者由此窥探东欧各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中世纪探骊
¥19.00
本书以新中世纪学篇,在后现代学术语境中,透过历时性话语解析的镜像,追踪欧洲中世纪历史相对冷僻的诸种断面,从中世纪宏大叙事的百密一疏中,试图一孔窥全豹,发现中世纪的繁复面相:维京之前的北欧之于欧洲大陆,北欧神话的历史意蕴,女性主义史学的维京妇女型构,波罗的海与文德十字军的文献学梳理,中世纪族群叙事的多样性,中世纪知识教育的学理解析,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多元向度。揭示西方中世纪研究的后喻性,是为旨趣。
世界简史
¥68.00
《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端,下至*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以无比阔的视界、轻快简洁的笔调,梳理了自生物起源以来的人类历史。
东西街: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入围坎迪尔历史奖!揭开尘封的档案,重述纽伦堡审判的传奇!)(汗青堂系列)
¥27.58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理想国译丛040 第三帝国三部曲:战时的第三帝国(下册)
¥39.99
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彻底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反社会者”、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安乐死”计划到种族灭绝,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J. 埃文斯结合战争进程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更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国人和“非德意志”人的日常经历与心境,细腻地描绘在这段悲惨的烽火岁月中,“普通人”是怎么生存的。全书融合了叙事、描述和分析,从战役、政策、党内斗争、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宣传、武器研发、科学研究到种族屠杀,完整而精确地展现第三帝国从1939年全面开战到1945年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0.99
一场会议,一场交谈,总是在不经意间便为世界谋划出另一种面貌。《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虽只是舌尖上的战争,但依旧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追逐。
托克维尔之钥
¥48.00
托克维尔,一个矛盾的法国贵族,因对民主与平等发表洞见而闻名于世。他是分析美国社会与政治的蕞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研究法国大革命蕞具独*性的历史学家。他在政治理论与社会学、历史学方面所作的贡献意义深远,至今仍存。 这部作品出自世界*尖的托克维尔研究者之手,对托氏的社会、政治理论做了清晰、易读的介绍。施莱费尔带领读者走《民主在美国》《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及托克维尔其他的作品、文章和通信,他审视了托氏的基本主题,探索了诸如平等、民主、自由、革命等概念的意义,并将托氏对民主的优弊分析与其常被世人忽视的经济、社会改革方面的观念结合起来讨论。 施莱费尔同时追溯了托克维尔思想的一致与变化,展现了托氏观念的复杂与微妙以及其思想遗产的重要性。对希望了解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美国政治、法国大革命及社会学的学者、学生和普通读者而言,这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第三帝国三部曲(理想国译丛 038-040)
¥384.75
第三帝国三部曲(理想国译丛 038-040)包括 《理想国译丛038 第三帝国的到来》纳粹德国的前传,魏玛共和国的崩溃史。完整剖析纳粹崛起的缘由,生动还原希特勒攫取权力的过程。 《理想国译丛039 当权的第三帝国》重现和平时期的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一步步清洗、动员、武装德意志民族,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理想国译丛040 战时的第三帝国》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的种族灭绝。再现德国如何点燃战火,彻底改变20世纪的世界局势与历史发展。
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
¥21.00
盛世之下的中国急需知晓世界事务,世界事务的要害不在于繁琐的国际事务,而在于理解世界本身。这不仅包括认识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也包括认识西方理解世界历史的历史。现代世界并非一朝而成,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也经历了较长岁月的演变,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核心观念是:“普遍历史”“世界史”“历史主义”。这些概念及其之间的关联,远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尽。我们的史学理论界已经翻译积累了一些基本文献和研究文献,但还远远不够。本书针对我国学界认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选译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尚无中译的重要原典作家(博丹、波舒哀、杜尔哥、赫尔德、席勒、兰克),同时注重相关研究文献。这些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展现出现代世界生成的内在机理,从而将有助于回答我们所面临的如下迫切的理论问题:当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之际,我们应如何从中国文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理解世界历史?
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
¥67.50
美国原住民史是美国历史上充满血与泪的篇章。从欧洲殖民者美洲大陆的*天始,这段历史就注定不会充满欢声笑语。作者佩吉·史密斯在篇中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算得上*戏剧性的一场不同文明的遭遇”。很不幸,这两种文明的遭遇,*后演变成了刀兵相见,除了枪炮与利箭的仇恨,还有美国原住民被迫离世代居住之地的背影。 在佩吉教授看来,战争是因双方的互不理解造成的,美国白人也曾向印第安人释放友善的“信号”,还有不少同情者为印第安人的遭遇奔走相告。但是工业化的推动,注定这种善意只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局部的。利益变成了行动的*目的。当误解越来越深,仇恨越来越大时,如“伤膝河大屠杀”那样的悲剧便无法避免了。 佩吉·史密斯是研究美国史方面的大家,作品《约翰·亚当斯总统》曾获美国史学界*奖——班克罗夫特奖,擅长撰写“美国人的历史”。本书也力图从“美国人”,即美国白人与美国原住民双方的视角来阐述美国历史上这一段血泪交加的岁月。
包罗万象中外历史精选集(套装共20册)
¥388.00
你一定要读的世界大历史系列(套装共20册)
理想国译丛系列套装32册(社会精英必看的关注世界丰富性与复杂性,为中国转型提供参照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丛书 理想国出品)
¥1299.99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维。无论国家或是个人,勇于揭历史的疮疤,挤出淤积其中的脓血,才能真正康复,真正迎全新的未来。 书中另配有14幅精选的图片。
日本现代外交史论(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53.00
本书回顾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探讨了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外交,阐述了“九一八”事变与伪满时期的日本外交,并介绍了美国的对日政策与民主改革。
梦游者:浮生三梦
¥19.99
中欧四杰出之一赫尔曼·布洛赫代表作,艺术地再现1888-1918年代西方传统文化的死亡过程。 【编辑推荐】 ☆中欧四杰出之一赫尔曼·布洛赫代表作,入选《理想藏书》,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梦游者》是其于1931年出版的重要作品,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高度推崇。 ☆作品以从价值奔溃历史观的角度,艺术地再现了西方传统文化的死亡过程。 ☆小说围绕出身于传统容克家庭的约阿希姆,讲述19世纪末的欧洲贵族在新旧力量的影响下,内心傍徨于遵循传统与渴望革新之间的故事。 ☆以三段人生变化来表现1888-1918年间的时代变迁,本书为系列第三册,讲述的是1918发生的故事。被作者称为第三个时代。 【内容简介】 第三个时代的故事发生于1918年,在这一年的年11月11日,历时四年的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 小说第三部采用复调方式,将主线和支线并线处理,不断交替,各章像珍珠一样散落,又借助历史和特殊事件等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主线为在第三部聚首的三大主人公镇警备司令官帕瑟诺少校、编辑艾施、逃兵胡桂瑙:原本做生意的胡桂瑙在应征入伍后擅自逃离战场,经比利时逃至特里尔选侯国小镇,因为刊登广告而来到艾施的报社,然后逐步生出谋夺报社的念头;他在旅馆餐厅巧遇少校,假借爱国之名骗取少校的信任,进而结识小镇乡绅,鼓动大家出资收购报社,随后又骗取艾施签订合同,将报社收入自己手中;在逃兵身份暴露之后,胡桂瑙利用报纸大肆传谣造乱,终在大乱来临之日强暴了艾施夫人,谋杀了艾施,挟持了神智不清的帕瑟诺,终得以安然无恙地回到科尔玛老家。 支线有五条: 一、小镇居民汉娜和儿子沃尔特一起住在远离小镇的别墅里,她患有头痛老毛病,而且由于神经衰弱,晚上经常无法安然入眠,在大乱来临之日的第二天,死于严重的肺炎型流感; 二、泥瓦匠战时后备兵戈迪克被人从塌陷的战壕挖出来,在救治过程中,灵魂碎片重聚,死而复活; 三、亚雷茨基少尉在战争中因毒气受伤而不得不截去一臂,住院期间,经常醉烂如泥,胡言乱语; 四、救世军女孩玛丽和犹太小伙努歇姆·苏辛之前的故事; 五、哲学随笔《价值崩溃》 小说第三部由新闻报道、诗歌、哲学随笔、舞台剧等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眼中,部小说中弃军从商的生意人,约阿希姆的同学兼好友,第二部小说中中莱茵航运公司主席爱德华·冯·伯特兰,才是这整部小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在部中,他本身就是局中之人,在第二部中,他是局外之人,只出现在如梦似幻之中,后以自杀而告终,但在第三部分中,尽管他已不再真正存在,但小说中处处有他的影子,决定了所有与他有关之人的态度(见作者于1929年底寄给德国菲舍尔出版社作为《梦游者》三部曲稿补充说明)。 -主要人物- ☆斯托平的冯·帕瑟诺一家: 冯·帕瑟诺老爷(约阿希姆的父亲) 冯·帕瑟诺夫人(约阿希姆的母亲) 赫尔穆特·冯·帕瑟诺(约阿希姆的哥哥) 约阿希姆·冯·帕瑟诺(本部小说主人公,骑兵中尉;第三部小说中的镇警备司令官,少校) ☆莱斯特的巴登森一家: 巴登森男爵(伊丽莎白的父亲) 男爵夫人(伊丽莎白的母亲) 伊丽莎白(约阿希姆幼时认识的女孩、后来的妻子) ☆其他: 爱德华·冯·伯特兰(部小说中弃军从商的生意人,约阿希姆的同学兼好友;第二部小说中中莱茵航运公司主席) 鲁泽娜(波西米亚人,约阿希姆的情人) ? 【作者简介】 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1886——1951),活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他与弗兰茨·卡夫卡、罗伯特·穆齐尔和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被米兰·昆德拉称为“中欧四杰”,曾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惜未及颁奖即已逝世。 布洛赫于1886年11月1日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是家中长子,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为了接手其父创办的纺织厂,布洛赫进入纺织技术学院就读,同时在维也纳科技大学旁听数学课程。1926年,为了弥补自己没有正规大学教育的缺憾,年近四十的布洛赫决定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心理学和哲学,并因此逐渐融入了维也纳的知识分子生活,结识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家)、莱纳·里尔克(诗人)和罗伯特·穆齐尔(小说家,创作了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等人。1938年,他被纳粹当做颠覆份子关入监狱,随后在朋友(其中包括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发起的营救运动中获释,流亡至美国。晚年一直在耶鲁大学研究群众心理学。1951年5月30日死于心脏病。 主要作品有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梦游者》(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高度的推崇)、《维吉尔之死》、《未知量》、《着魔》、《无罪者》,随笔《小说的世界图景》、《对于音乐的认知问题的思考》、《詹姆斯·乔伊斯和当代》,以及历史文化论著《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和他的时代》等。 ? 【译者简介】 明诚致曲,曾留学于德国哥廷根;在金陵学热工,在哥城学物理,喜爱戴姆勒学商务、布洛赫学心理、库卡机器人学九门计算机基础语言的一趣人。 从事德语翻译十五年,曾负责翻译审校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资料,德国巴伐利亚州代表团来华访问筹备工作的相关资料,关于北威州和中国政府机构之间合作的资料,戴姆勒公司企培资料等。
拜占庭的赠礼:东罗马帝国对西欧、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地区的文化影响(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较短的篇幅,概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44.40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曾经繁荣昌盛、如今灭亡已久的国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据水陆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但是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国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化从拜占庭向外传播,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 作者以文化传播者的个人活动为线索,讲述了拜占庭的文化遗产如何向外传播,以及受者对这些遗产又有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将文化传播的过程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讨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
¥66.50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阿多尼斯、迈哈富兹、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与思考路径,从黎巴嫩山区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岛,讲述了这个伟大坚韧的民族数十年来经历的振兴与磨难,试图回答一个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问题: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