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脑血管病药食宜忌
脑血管病药食宜忌
孟靓靓,孟昭泉 
¥15.00
《脑血管病药食宜忌》编者组织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查阅海量文献,针对临床上患者及家属经常问到的问题,编写了《脑血管病药食宜忌》,旨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惑,指导药物与食物合理应用,以促疾病康复。
一点一按小妙招
一点一按小妙招
王富春,胡英华
¥8.72
按穴位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法是用指尖垂直作用在穴位上,通过对局部的刺激、经络的传导,起到活血止痛、消瘀散结和防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始寻找无副作用、简便、易操作的保健治疗方法,神奇疗效的按法得到了广泛重视。 本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图文并茂地行讲解,具有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特,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青年医师及医学生的良师益友。
医理折衷目科
医理折衷目科
(清)寰宇赘人
¥8.50
  《医理折衷目科》,清代嘉庆年间寰宇赘人著。全书眼科理论、辨证方法、病症、方剂、药物、医案齐备,特别是眼科方剂内容*为丰富,涉及《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和剂局方》《证治准绳》《眼科阐微》等20余种文献,总数达170余首,眼科方、通用方、单验方并载,兼有自订方33首,并辑录眼科医案15则。书中在以五脏为核心的眼科理论、自订方的组方配伍等方面有较多创新,不失为一部内容编排精当,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眼科文献。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来鹿堂本为底本。
易氏医按
易氏医按
(明)易大艮
¥9.15
  《易氏医按》一卷,明代医家易大艮著。本书载易氏医案18则,主要为内科及妇科疾病,卷末附自制经验方11首。每案先列证候,次述洽则方药,再以设问和作答的方式辨析医理,体现了作者临证脉证合参、用药精到的特。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三十年(1765)宝笏楼刻《医林指月》本为底本。
49元5本 冠心病预防与调养
冠心病预防与调养
郭力,李延俊
¥13.08
由郭力和李廷俊共同主编的《冠心病预防与调养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一书共六章,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基础知识、预防及调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冠心病的饮食调养、冠心病的运动调养、冠心病的中医调养和冠心病的生活调养。本书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提供实用的冠心病预防与调养方案,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针对读者关心的预防、调养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预防及调养方案。 本书主要是向有保健需求的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冠心病的预防与调养知识,是冠心病患者家庭预防与调养参考书。
49元5本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刘爱军,崔敏
¥33.57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韦绪性主任医师,躬身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7年的疑难病研究心得和临证经验集萃。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突出三大特:   ①创新辨治疑难病理论框架。以其“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的学术思想为指导,率先提出辨识疑难病首在明“杂致”,论治疑难病贵在从“杂治”的诊疗观。系统阐发了“杂治”之要在于“和中”,“杂合以治”必“顾胃气”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②“术”“案”结合,实用性强。所遴选的74则医案,以“术”类“案”,以“案”明“术”,融临证思维、学术观、医案于一体,经验独到,多有建树。   ③探究“临证基本功”,提高辨治疑难病水平。书中对“诊察、辨证、论治”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突破了对辨证论治的简约表述,也是韦绪性长期研究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的心得集成。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内容丰富,颇多创新,堪称一部继承、发扬并举,整理、提高结合,具有较高学术、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49元5本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单玉堂
¥15.99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是现代*名针灸学 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 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论述了针灸配穴的“五纲二十五 则”,并逐一论述“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 ”的配穴体系,讲解通俗生动,见解深刻独到。单老 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针灸学造诣,联系历代前 贤宝贵的配穴经验,结合六十年的医疗、教学实践, 全面论述自己一贯的脏腑、经络、气化三者合一的学 术思想,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展示出丰富的配穴思路 与针刺手法。 本书由单玉堂先生之子单志华等行整理,是对 原版《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前半部分的修订,并大 量增补单老留存的未刊手稿笔记内容。尤其是书中还 介绍了按时取穴医案20则,同时将作者总结的8条对 危重症针刺救急的宝贵经验首次贡献出来。 本书既具有探微索奥的理论视野,又颇切合临床 实用,可供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 校师生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沈元良
¥30.08
绍派伤寒宗《内》《难》,法古人,匠心独运,别生面,是中医地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沈元良主编的《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汇集张景岳、陈士铎、章虚谷、俞根初、何秀山、周伯度、赵晴初、何廉臣、胡宝书、祝味菊、裘吉生、曹炳章、杨则民、徐荣斋等绍派伤寒名家的学术思想,发人深省,值得中医临床人员品鉴和玩味。 ?
49元5本 沈氏医案
沈氏医案
(清)沈璠
¥18.31
黄广平、杨秋玉、孙力、赵琳校注的《沈氏医案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清代沈璠撰。全书不分卷,载其临床各科医案22。余则,其中豁痰清火之方十居六七,论病常出人意表,于《素问》《灵枢》及李东垣气朱丹溪诸家之说,能融会贯通而应用其理。临证重视脾胃,培补元气,注意调心,药食并用,煎丸并,尤擅长于诊治慢性疑难病。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49元5本 肝胆胰腺疾病药食宜忌
肝胆胰腺疾病药食宜忌
孟昭泉,孟靓靓
¥18.75
本书主要介绍了肝、胆、胰腺疾病的药食宜忌,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包括饮食宜、药膳食疗方及饮食禁忌)、药物宜忌(包括中西药治疗及药物禁忌)详细讲解。本书通俗易懂,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肝、胆、胰腺病患者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用书,亦可供临床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49元5本 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
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
周超凡,王崇焕
¥14.50
周超凡、王崇焕编*的《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曾为温州五县医药界公认的**标准工具书,同时具有药政管理法规的效能,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及收藏价值。此次对原书重新释解,一为祖国医学经典的传承,二为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本书将原书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并加注标符号。 全书分为药丸部、药散部、药膏部、药丹部、胶酒部、药曲部,有不属于以各部者,另辟杂方部,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行用药论述,共收录丸剂185例;散剂59例;膏剂23例,新增养生类膏剂44例;丹剂49例;胶酒剂16例;其他方59例。
49元5本 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
孙士江,曹东义
¥10.90
《颐养天年》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按照中医理论,从四季调养、衣食住行、运动、气功等多个角度讲述了老年养生保健知识,提出下很多切实可行的养生保健原则与措施,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自身,把握自己,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以颐养天年。
49元5本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王水香、陈庆元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按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不同,社会功用各异。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中,古典文学和中医学之间却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医文相融现象。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在提出“涉医文学”定义和综述中国古代医文相融概况的基础上,以探析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缘由与形式为目的,从学科交融的双向视角,对相关文本和创作主体行研究解读。首先,对诗词、曲赋、笔记、散文、戏曲、小说、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中医药内容行挖掘,考察中医学对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对中医药著述如《黄帝内经》、中医药歌赋、中医医案、《本草纲目》中的文学意味行探究,以明确古典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医著述的深渗透。第三,从著述、实践、思想、交游等多个方面探析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医家通文”“文士知医”现象,考察医文相融特征在创作主体中的突出体现。   通过《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探究,或有助于拓展古典文学与中医学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更加全面地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会通现象提供一些启示。
49元5本 董氏针灸注疏
董氏针灸注疏
刘毅、李红叶
¥28.78
本书为《董氏针灸注疏》的修订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发行18000册左右。本次修订,删去版部分繁琐考证的内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针灸发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内的百余则临证验案,如“针灸穴位及医案(陈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编)”和“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等章节,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
49元5本 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曹柏龙、杨建宇
¥27.00
名老中医脉案处方,*为珍贵。《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作者曹柏龙、杨建宇自 2012年8月成为国医大师孙光荣学术经验传承人以来,伺诊孙老左右。孙老因病处方、辨证施药,如调兵遣将,其脉案真迹,妙趣不可尽言。凡处方之中,扶正、祛邪、辅助用药,皆以三味中药鼎足成型,形成三联药组,又称三联药对、角药、对药。处方列阵,君臣佐使分明、补引纠和俱全,同道之师友,若能娴熟于心,临证之时胸有成竹,真能起死回生也!作者不忍独享,特辑录成册,以供同道研习。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宋俊生
¥83.50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是《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的姊妹篇。本书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规范近60余年《金匮要略》方临床文献疾病谱,并筛选高级别证据,参照仲景原文方证典范,提炼出各方治疗的优势病证作为推荐意见,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本书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指出张仲景是创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先驱,并从循证医学的高度重新阐释《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逐渐建立《金匮要略》方临床证据研究方法学框架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可改善中医临床辨证难、精准使用经方更难的现状这也无疑将有助于中医学子、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学习和运用《金匮要略》方。
传染病自诊自疗手册
传染病自诊自疗手册
本书编委会
¥3.96
非典型肺炎是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特点常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49元5本 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
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
汪剑
¥12.65
《女医杂言》为明代传奇女医、中国古代四大女医之一的谈允贤所撰,成书于明武宗正德五年,采用追忆的方式记录了谈氏三十一则医案。医案中所治患者全部为女子,但也不仅仅限于妇科疾病,实际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病证。谈允贤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生动的笔调,将三十一则医案娓娓道来,不仅反映了谈氏高超的医学临证水平,还反映了明代社会妇女阶层的生活场景,堪称一幅描绘“明代妇女众生相”的历史画卷。《女医杂言》对传承发扬谈氏中医临证经验及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 年)锡山纯敬堂《女医杂言》刻本为底本,对原书进行了全面的点校、注释、白话翻译、评按,并首次辑录了谈氏所推崇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等人医学名著中与妇科相关的内容。可供中医、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阅读参考。《女医杂言》为明代传奇女医、中国古代四大女医之一的谈允贤所
49元5本 陆氏三世医验(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陆氏三世医验(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陆士龙
¥24.42
《陆氏三世医验》,又称《习医钤法》,为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岳、陆桂、陆士龙祖孙三代临证经验汇编而成。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全书分五卷,载医案168则,以内科杂病、外感、妇科为主。此次整理以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明目神验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目神验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无名氏
¥22.24
  明弘治十三年(1500)据陕西藩省复刻本《明目方》重梓的《明目神验方》为我国现存刊刻早的中医眼科专著,作者无名氏及编撰时间不详。书中汇集历代方书关于眼病论治的理法方药资料,内存不少现已亡佚的眼病诊治文献和珍贵药方。全书不分卷,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眼病证治及治眼方药三部分,突出以五脏为中心的思想,辨治体系较为完整,对后世眼科名著的编撰及眼病诊治影响重大。本次整理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影印的日藏弘治本《明目神验方》为底本。
49元5本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童养学
¥13.00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明代童养学辑,初刻于明崇祯五年(1632),全书共四卷。童氏认为陶节庵《伤寒六书》辨阴阳有经,表里有症,虚实有脉,临病制方服药有法,井井有条。   且辨叔和之谬,正无己之讹,足补仲景书之未备,惜其立论不免屡见叠书。实因陶氏六书成非一时,故有重复及先后倒置之处。因此,在原书基础上去其繁芜,补其阙略,删繁就简,重为诠次而成本书。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壬申金陵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