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时延安
¥51.60
近十年中国刑法学学术研究突飞猛,在刑法学术史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1997年至2018年二十余年间我国刑法学发展的脉络行了梳理,从刑法总论部分选择八个专题、分论部分遴选六个重要罪名,以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作为主要采样文本,对刑法学界研究的重问题,特别是争议问题行了精细整理与汇集,并作出简要评述。其对于相关领域学者了解与把握二十年间中国刑法学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文献检索价值。
49元5本 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性保护的法治思考
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性保护的法治思考
石磊
¥18.3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自1982年设立以来,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愈加严峻,其中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受到的破坏极为严重。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底蕴完全不同,在保护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程中更应该着眼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一味地学习西方的保护经验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保护目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质,这些特质都深深地印刻在古老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复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惜城市的文化遗产,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建立良性有效的法治保护体系、树立科学唯美的保护理念,这就是本书的初衷与目的,愿与读者共勉。
49元5本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喻中
¥23.40
本书*主要的特色在于作者通过研究梁启超关于权利义务论、法治主义、国体、国家结构、司法独立等方面的法学著述与实践,展示了梁启超思想中广阔而幽深的法学世界,描述了中国现代法学兴起的复杂而立体的过程,回顾了在那个中华文明不断寻找方向、校正方向的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向何处去”这个紧迫的、根本性的问题不断求索的历程。
49元5本 法治无禁区
法治无禁区
刘哲
¥28.20
本书是作者在一线办案的思考与总结,紧密结合当下的司法改革实践,与*前沿的司法理念轨。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代表了*一代检察官的人文情怀与法治信念。能够引领关于“法治如何前行”的新一轮思考。作者在《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一书中,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本书在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队伍当中都有一定的读者基础。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四辑)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四辑)
张希坡
¥320.40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从几十年来收集的约上千万字的史料中,精选出800万字的法律文献,本卷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法律文献选辑,250万字。每一个文献,从文字形式、内容和思想诸方面行严格的文献学研究,均经过编著者的细心考察、反复校勘、比对,*限度地纠正流传积久的错、衍、讹、夺现象,还原历史原貌。
49元5本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龙飞
¥52.80
本书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微观的司法需求以及现实条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建构一个各种纠纷解决制度或程序独立运行的空间,又要构建一个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既要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要强调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之间的协调互动。目前的改革政策和地方立法无法突破缺乏法律支撑的发展困境,实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目标亟待国家层面的法律予以支持。本书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结论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问题的总结性观。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具有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是其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第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律的属性、模式、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是立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第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应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行准确定位,有效推动各部门及时、充分地做好本职工作,促纠纷快速高效地化解。第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各类解纷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的随意性较大,致使解纷组织自身发展缓慢,无法发挥其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五,纠纷解决机制的设置与衔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核心。协商和解,各类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其优势。第六,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体系,主要涉及经费保障体系、人才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等。
49元5本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0)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0)
侯怀霞主编
¥39.20
人民调解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构成,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书为论文集,分为“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和“人民调解实务探索”两编,主要内容包括: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银行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等,共计41篇论文。
犯罪参与论(法律科学文库)
犯罪参与论(法律科学文库)
刘明祥
¥100.80
本书是对犯罪参与这一刑法学中复杂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行全面系统深论述的学术专著。其在对我国刑法采取单一正犯体系及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单一正犯理论,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际,对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及共同犯罪人,做了颇有新意的阐述;同时对为何不能用区分制体系下流行的犯罪共同说或行为共同说、共犯从属性论、间正犯论、共同正犯论等理论学说,来解释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及其所涉相关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对我国刑法学界在共犯解释论上存在的将主犯正犯化、从犯帮助犯化的倾向,从其产生的根源、存在的隐患以及为何应予扭转,做了发人深省的提醒;还对如何正确处理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承继的共同犯罪、退出参与的犯罪等问题,做了深的探究,得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49元5本 “七五”普法进家庭
“七五”普法进家庭
李 勇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宪法,保证法律尊严、 运用物权法,保护个人权利、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权利、保护消费者权利法律的解读等内容。
49元5本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1)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1)
侯怀霞;王志萍
¥44.99
侯怀霞,女,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先后在《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法学核心期刊公发表《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之构想》《略论产品责任的指示缺陷》《企业并立法研究》《论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及法律规制》《论信托财产的性质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作用》《收取排污费与规定排放标准的比较》等学术论文70余篇。本书为“人民调解系列丛书”之一。人民调解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书为论文集,主要分为三个专题:“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人民调解”“人民调解与法治中国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新发展”等。
刑法研究(第十卷)刑法总论 V(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刑法研究(第十卷)刑法总论 V(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陈兴良
¥100.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总论是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理论叙述,犯罪概念论和犯罪构成论是犯罪论的基本内容,刑罚论是关于刑罚概念和刑罚制度的理论叙述。本卷为刑法总论Ⅴ,内容包括刑罚概论、刑罚体系、刑罚适用三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犯罪总论中刑罚论基本学术观。
近代中国的司法
近代中国的司法
聂鑫
¥15.26
晚清以来,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废除了传统的中央三法司与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制度,建立了现代的司法制度。经历约半个世纪的发展,民国在司法体制建设方面亦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制度选择与制度创新,在有的领域甚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表面上看,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司法体制与近代中国相较已改弦易张,新旧体制泾渭分明;但实际上今天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亦为民国司法的核心问题,例如独立的行政审判机关、*司法机关抽象的规范解释权、司法行政权的特殊安排等等。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的司法展研究:民初选举诉讼中的法官造法、平政院裁判与近代中国文官保障制度的司法实践、公务员惩戒的司法化及其界限: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体制研究、民国司法院:近代*司法机关的新范式、近代中国审级制度的变迁、从三法司到司法院——中国司法传统的断裂与延续。
49元5本 基于环境教育法视域下的新时代环境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环境教育法视域下的新时代环境素养教育研究
刘庆庆
¥25.20
本书在对环境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以环境 共同体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环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 证,从法律与环境素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阐述了环境教 育立法的必要性,并将域外环境教育的法律规范作为参照,梳理 了我国环境素养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法律保障现状,试图为我 国环境素养教育法制化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 继而,沿着这一 路径和方向,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从环境教育法的价值追求、立法模式、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等多 个层面和角度,对构建环境素养教育法律规范体系的相关要素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试图走出一条“行为—问题—定位—规 范”的研究思路。
49元5本 现代科技的民法议题
现代科技的民法议题
王康;等
¥39.99
生命科学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也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之后将统领世界经济的排头兵。这些技术突破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福祉,但也引发了空前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本书在系统梳理目前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引发的主要法律问题,以期为生命科学技术与法律、道德的互动,*终实现法律的*终调整功能。
49元5本 上班路上学点儿法
上班路上学点儿法
讲雇事
¥34.80
啼笑皆非演绎职场众生,直截了当反映真人真案,深浅出讲述知识干货。 作者们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围绕雇佣关系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雇主与雇员的双方视角,对职场人*关心的法律问题展讨论和解答。让HR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攻克疑难杂症,让雇员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积累法律素养。
49元5本 IP论坛之道可道,术可术
IP论坛之道可道,术可术
房晓俊,丁志新,吴帅
¥29.90
2021年新《专利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和高端专利技术服务机构的多位IP经理人和IP总监,把自身在市场一线行知识产权管理、风险控制、技术挖掘、专利布局、专利运营等操作实践的心得体会和思索结晶汇集成册,从理论与实践、宏观和微观各个层面对现有经济条件下的专利技术问题行探讨。 本书可供知识产权实践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49元5本 司法实务研究文集(下册)
司法实务研究文集(下册)
卢祖新
¥44.80
本书系重庆一中院法官撰写的司法实务研究文集。 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调研工作上成果斐然。在**法院举办的三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中,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入选 6 场庭审和 6 篇文书。“百年老字号‘同德福’合川桃片商标侵权案”,重庆市政府为原告提起的全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法院指导性案例,在全市法院率先实现指导性案例“零的突破”。另有5个案例登载于**法院公报,90 余个案例入选**法院及市高法院各类典型案例,40 个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14 个案例在 2020 年“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中获奖,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获先进组织单位奖。在代表全国法院调研水平**竞技平台的“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八年连续进入全国中级人民法院前十名,连续 6 年进入全国前五,其中两次位居全国**,被**法院授予“30 年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银奖”。
大众政府
大众政府
亨利 •萨姆奈•梅因
¥36.80
《大众政府》收录了梅因晚年发表的四篇论文,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温和保守主义者对民主的看法。 梅因在《大众政府》中指出,在所有政府形式中,民主是实现起来非常困难的。走向民主的运动是极为偶然的,并非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不过,他也强调,从人类既往的政治经验中可以找到各种安全的制度防护措施,使民主长久地维持下去。 总之,《大众政府》全面地考察了大众政府的历史、原则、所蕴含的危险及矫正其缺陷的办法,是一部充满洞见和智慧的重要政治理论著作。
法院地法倾向对策研究
法院地法倾向对策研究
张春良
¥92.80
本书以建构遏制法院地法倾向的对策为中心,首先探讨了选法的理念变迁与法院地法适用倾向之间的关系;其次比对法院地法适用在“文本”中的定位与“行动”中的现实,客观展示了我国法院地法倾向的十种不当类型及司法表达,而探讨其得以形成的逻辑、心理、实践诱因。短期之策应重在对外国法的查明与供给、自由裁量权的规范,以及涉外司法监督机制的补善等选法的关键“穴位”行精准发力;但长效之本还在于超越规则选法和方法选法,建构选法体系,实施体系选法,让选法规则在选法体系内归位,通过体系内各要素相互结构产生的体系平衡力,确保法律选择是有理性约束的过程。本书后建构了实践体系选法的一般方法论。
49元5本 海上非战行动法律问题研究
海上非战行动法律问题研究
郑洁
¥34.99
本书在研究海上非战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界定“海上非战行动”的概念和内涵,并从法律制度支撑和法律咨询服务两个角度的六个方面阐述了海上非战行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 适用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海军作为行动主体的权力基础、在不同海域行动的国际法基础、合法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制、不同类型行动的法律内涵与应对程序、军事法律咨询服务确保行动合法性。以上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探讨贯穿于对国内外海军遂行非战行动法律规制实践考察的始终。本书在厘清海上非战行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是什么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海上非战行动的法律规制实践现况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海军遂行非战行动的法律规制实践,强调海上非战行动中法律问题的解决和应对不仅需要恪守国际法基本原则、遵守相关国际法或双(多)边条约及国内法的规定,而且还需要立足现实,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在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49元5本 刑事程序中的透明性与正当性——摆脱对抗制的教条
刑事程序中的透明性与正当性——摆脱对抗制的教条
张帅
¥68.60
来自英美法系的对抗制理念在我国风靡一时。关于何谓“正当程序”,一些对抗制教条逐渐演化为流行叙事,然而其理论预言却时常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结果相悖。为了理清上述悖论,本书就相关机制行功能比较研究,并以之为样本检视上述教条在中国是否成立。为了跳出对抗制的论证循环,本书采检察视角,以各国检察官的程序角色和功能作为考查其刑事程序基本宗旨的主要切面,并从比较法律文化和法律史的角度寻根溯源,发现流行的对抗制教条不但在中国难以成立,即便在其发源地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由此推论:我们应将刑事诉讼程序定义为对真相的官方调查程序,而不是平等的非中立律师之间的私人争端;因此应强调检察官的中立性和主导作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内部透明性。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