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释名(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释名(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任继昉,刘江涛译注
¥31.20
东汉刘熙的《释名》,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中取材选词,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条目,训释词语一千七百多个,以事类为经,义类为纬,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二十七篇,大类之下又有小类,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广泛采用“声训”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国*部语源学研究著作。它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堪称汉语言文字学的“四大名著”。本版以专研《释名》三十多年的任继昉先生《释名汇校》为基础,以明嘉靖三年储良材、程鸿刊翻宋本《释名》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行校勘,依三全本体例行简要题解、简明注释和全文翻译,是一部易读易用的适合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
49元5本 莫友芝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莫友芝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清)莫友芝著;张剑整理
¥36.00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贵州独山人。曾为胡林翼、曾国藩幕僚。本次将其手书日记整理成册。
49元5本 晏殊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晏殊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刘扬忠选注
¥16.80
晏殊,字同叔,因他死后谥为元献,所以后人又称之为晏元献。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为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是宋词发展的路人之一。晏殊的词大多描写离别、相思的男女之情,少数则描写了燕饮游冶的富贵生活,写作范围较窄。但相较于前代词人,晏殊词用语典雅,含蓄深远,少数作品甚至“缠绵悱恻”,感染力极强。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晏殊的词与《诗经》相比,认为他“殊得风人之旨”。此次注释晏殊词,我们依据《全宋词》本《珠玉词》为底,补佚作两首,并加以评析。方便读者快速、全面的把握晏殊词的特色。
49元5本 有泰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有泰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清)有泰著,康欣平整理
¥60.00
本书为晚清驻藏大臣有泰的日记,该日记从有泰在江苏常州地区任职始,至其担任驻藏大臣期间,直至返回京城,此日记此前仅有驻藏部分整理出版,在藏学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次为该日记首次全面整理出版,可以全面展示晚清大臣面对地方事务和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49元5本 楚辞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楚辞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李山译注
¥22.80
《楚辞》是以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兼及宋玉和汉初其他诗人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代表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位以个人作品传世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与人格,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特立独行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和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楚辞》中独特的诗歌样式、浪漫的精神气质以及象征的手法,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选注《楚辞》,所选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兼及宋玉诸人,较好地反映了《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整体风貌。配合简明的注释与翻译,并为难字标注拼音,以便读者阅读。
49元5本 花间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花间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刘淑丽评注
¥22.80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集,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收录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词人的词共五百首。这些词大多数描写离愁别恨、相思闺情,比起同时期的诗歌来要显得大胆、直白,被称为“花间词”,并受到了历代词人的关注。不少词的格式,基本上依据《花间集》而定。另外,《花间集》中的词,大多善于营造精美的人物情态与环境,具有美丽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因而,在词的创作中,“花间词”常常是词人效仿和模拟的对象。本次我们选注《花间词》,在择取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注释、评析。评析中,介绍相关的词牌格律知识,希望对有意填词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王弼《老子注》研究
王弼《老子注》研究
[德]瓦格纳 译者 杨立华
¥88.00
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推论性”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本书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本书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
49元5本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徐樑,陈忱译注
¥15.60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为著名的两部——《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道技并重”。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内容上与《溪山琴况》相印证,很多指法的解释是对《溪山琴况》的一步阐明,这些文献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琴学系统。
49元5本 额勒和布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额勒和布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额勒和布著,芦婷婷整理
¥59.00
额勒和布是字子谦,镶黄旗满洲人,生于1826年,卒于1900年,咸丰二年翻译科士,历任理藩院右侍郎,盛京户部侍郎,察哈尔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等职。清史稿有传。其日记现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起于1864年,止于1880年,因为其任职经历丰富,尤其是经理西北边疆事务,是了解晚清官场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
49元5本 孙毓汶日记信稿奏折: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孙毓汶日记信稿奏折: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清)孙毓汶等著,陈丽丽整理
¥27.00
孙毓汶(1833-1899),晚清重臣。曾任总理衙门行走、军机大臣,刑部、户部、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是近代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所存手稿具有重大史料价值。本 次整理,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辑所收“孙毓汶档”为底本,收录了其于同治六年五月至十二月赴蜀任主考时所撰《蜀游日记》,同治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三月赴福 建任学政时所撰《使闽日记》,以及光绪十三年六月初一至九月二十九日的日用消费记录,同光时期的信件和奏折底稿等五部分内容。 此外,还收满族大臣乌拉布光绪十年与孙毓汶同赴湖北查案所撰行程日记一册。
49元5本 邓华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邓华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邓华熙著;马莎整理
¥21.00
邓华熙(1826-1916),字小赤,又作小石,卒谥“和简”。曾任云南按察使。后历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贵州巡抚等。《邓华熙日记》详细记载了其从正式仕到临终前浮沉宦海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之种种,对清末民国事态时局变迁所做的观察与实录。日记时限跨越清末咸、同、光三朝直迄民国,除对史实时政的研究价值之外,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晚近人物生活写照。邓华熙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有着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清廉直节的操守。他的日记中保留了大量诗文,往往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在文学研究价值之外更可与其生平事迹相互检照,发明心迹。此次整理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文献丛刊《清代稿抄本》所收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日记手稿为底本行辨认及校。
49元5本 吴大澂书信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吴大澂书信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吴大澂著 陆德富,张晓川整理
¥22.00
本书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之一种,收录吴大澂《吴愙斋大澂尺牍》《吴愙斋赤牍》《吴大澂手札》《近代史所藏吴大澂档》等手札。前三种是吴氏给陈介祺、王懿荣、徐熙的书信与手札,后一种为吴氏在吉林期间给李鸿章、依克唐阿等人的书信。本书径录原文,并对这些手札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金石术语、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翔实的注释。
49元5本 智囊
智囊
(明)冯梦龙
¥16.80
《智囊》一书一共收录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历代智谋与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达一千多则,分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书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以及妇女儿童的远见卓识。展现了古人们的聪颖机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49元5本 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潘德舆等著;朱德慈整理
¥21.00
  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清嘉庆道光年间*名诗文家,有《养一斋集》。《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为整理出版潘氏家书、日记,为研究潘氏生平及清中后期文人交游提供了丰富材料。另本书还收有清末民国时期淮阴地区名流的几种日记、自编年谱等,亦为了解及研究近现代淮阴地区的文人交游、社会历史等提供了文献资料。
49元5本 俞樾函札辑证(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俞樾函札辑证(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俞樾著;张燕婴整理
¥69.00
《俞樾函札辑证》辑录俞樾致友人信札近八百通通,收件人二百有奇,按人编排,系年整理,并对信札中涉及的重要人物或事件予以钩稽、说明。清晰展示了中国学术*后一位“朴学之殿军”的生活、交游、学术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49元5本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唐文吉,唐文奇译注
¥16.80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x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温疫论》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吸收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翻译。 题解部分凝聚着译注者多年行医的实践经验、体会和读书心得,或帮助读者深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温疫论》与《伤寒论》是中医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温疫论》对《伤寒论》多有借鉴和发展,因此,译注者在题解部分对二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行了言简意赅的提示。 《温疫论》涉及的众多方剂和中医术语是理解的z大障碍,因此注释除了注释疑难文字外,主要注释中医术语和方剂,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行解释,而非引经据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书袋。同时,为免于读者翻检之劳,同时便于读者加深认识,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医术语和方剂不妨重出,益于读者在不同场景下深理解这些术语和方剂。 译注者在译文方面用力颇深,努力追求信、达、雅,并试图用简练的语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维方式和深刻内涵。
49元5本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
(清)曾国藩著,张天杰译注
¥59.40
       本书选编曾国藩家训139则,以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并从其他文献补录20余则底本未收重要家训,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的结构,全面解读曾国藩为官、持家、育子、处事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重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因为创建湘军并平定太平天国,又首倡洋务运动,曾国藩被称为中兴*名臣,也被认为是“三不朽”的圣人。曾经编辑曾国藩家书、日记为《曾文正公嘉言钞》的梁启超就说:“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曾国藩在同时代士人之中则被称为“*钝拙”,又“终生在指逆之中”,何以成就其立德、立功、立言而震古烁今?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在于其有着“立志自拔于流俗”的精神,有着“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的精神,以及“不求近效,铢积寸累”的渐,“植之以刚,贞之以恒”的固守,这种精神体现在湘军的崛起之中,也体现在其家训之中。        曾国藩生前曾经立志作一部“曾氏家训”,“凡家道之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然而因为戎马倥偬以及著书之难,未能完成心愿。后世所传的“曾国藩家训”则是取自其写与两个儿子的家书。其中也包含了曾国藩所总结的曾氏三代训诫:其祖父星冈公的“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字诀,其父亲竹亭公的“少壮敬亲,暮年爱亲”专重“孝”字,以及他自己总结的“八本”“三致祥”与“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等等。他对于先世与自身家教经验的总结,也可谓成果丰沛了。故《清史稿》也称赞他“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49元5本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南朝)刘勰 著 (清)黄叔琳注 纪昀评 戚良德校点
¥12.8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文心雕龙(精)》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文心雕龙》的独特文本。
49元5本 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
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
袁宏道,张谦德,高濂
¥26.99
李渔曾说: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引花室、瓶中供花是古代文人雅士消遣寂寞日子的赏心乐事。借花以寄情,是为生活之美。 《瓶史》《瓶花谱》被誉为中国插花典籍双璧,《瓶花三说》为风气之作。《瓶花三说》分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三部分;《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部分;《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三部著作正是中国式文人花之正宗源流。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古人追求雅趣的生活状态,也希望能投射在现代人身上,在忙碌之外,心慢下来,引花室,于一瓶一花中获得一个延展的精神世界。 愿你室有花香,灵魂亦然。
49元5本 欧阳修诗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欧阳修诗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刘扬忠选注
¥16.80
 在学术领域,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经学方面,他研究《诗经》《周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他的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之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借鉴。他广泛收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的资料专集——《集古录》。他的著述,除了上述三种学术专著之外,其诗文结集今存《居士集》《欧阳文忠公集》《欧阳文忠公全集》等。
49元5本 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
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
袁行霈
¥19.60
袁行霈先生《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收论文凡15篇,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作者谦称道:“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史、文明史的分绪论,涉及的时段非常长,纵向的跨度非常大。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