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6折 唐诗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唐诗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清)蘅塘退士
¥17.99
选编唐诗中的精品,以前作为家塾课本,流行很广,包括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人的作品,展现了群星璀璨的中国诗歌*唐诗的风貌。
满3件6折 宋词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宋词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清)上彊村民
¥24.99
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三百首》是词总集名,由清末民国间上彊村民编选,不分卷,“以浑成为主旨”,选录较多的为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一派作品,体现了两宋词的风采神致。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袁枚
¥0.99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大的论诗之作,共有二十六卷,其中《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可谓皇皇巨著。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袁枚
¥0.99
元朝丞相在《连昌宫词》中写道:“深夜中月亮高悬弦乐齐鸣,贺老的一曲琵琶使场屋安静下来。”根据《隋书·音乐志》中记载:每年正月十五,“在端门外、建国门内,连绵八里的地方被列为听戏的场所。文武百官在路两旁搭成棚台,从黄昏到第二天早晨一直都在听戏。”这就是被称为“场屋”的原因。现在错把场屋称为策试选拔人才的场所。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说: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修身养德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和思索,需要的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心境,而不是身外环境的感染和熏陶。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说:“做人无点真恳念头,变成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人生在世,实在做人和灵活处世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二者同存,则有相得益彰之功效;二者择一,则有唇亡齿寒之损失。要想不虚度此生,不妨从实在和灵活处做起。
菜根谭(第九卷)
菜根谭(第九卷)
洪应明
¥0.99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菜根谭(第十卷)
菜根谭(第十卷)
洪应明
¥0.99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古文观止(第十卷)
古文观止(第十卷)
吴乘权,吴调侯
¥0.99
这是欧阳修送别友人杨真的一篇赠序。文中着力描写的是琴声陶冶感情的力量。作者从多方面利用比喻进行联想,把音乐中传达出来的复杂、抽象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具体,而这一切又与对友人的关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满3件6折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
¥16.59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100余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多、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影印本《湘乡曾氏文献》补苴校正。非上述来源的家书,其出处则以脚注置于本页末。 为保存文献本来面目,凡遇倒讹衍脱之处一仍其旧,而于其后加方括号标出正字或作简单说明。原件缺字用△表示,漫漶难以辨识之字用□表示,补字以尖括号标识。需特别说明的,则以脚注置于页末。
李太白全集(上)
李太白全集(上)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6.99
李太白全集(上),(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李太白全集(中)
李太白全集(中)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6.99
李太白全集(中),(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李太白全集(下)
李太白全集(下)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6.99
李太白全集(下),(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世说新语(上卷)
世说新语(上卷)
(南朝)刘义庆
¥6.99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满3件6折 古代奇幻经典:三宝太监西洋记(十三)
古代奇幻经典:三宝太监西洋记(十三)
[明]罗懋登
¥10.99
据作者的序言,他创作本书的动机是欲借郑和下西洋之事,寄意时俗,希望能有郑和、王景宏之类的将帅出现以荡平倭寇、重振国威。 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却不是历史演义小说。其内容以《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为主要素材,还采用《西游记》等小说的一些故事传说,着意描绘的却是降妖伏魔,讲述了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一路斩妖捉怪、摄服诸国的故事,属于《封神演义》一类的神魔小说。 本书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共二十卷、一百回。今存早刊本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9)序刊本。中国书店以存世早的明万历刊《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作为底本复制出版。该版作为通俗小说,不仅在文字上刻有句读,而且配有大量版画,版画采用明后期流行的徽派版画艺术特色,精美异常。
满3件6折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刘扬忠
¥18.00
满江红 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2。红粉暗随流水去3,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4,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5,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6?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休去上层楼8,平芜碧9。 【注释】 1“清明”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过了清明寒食,便是暮春天气。 2狼藉:落花散乱的样子。 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这里指落花。暗随流水:语本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4刺桐:豆科落叶乔木,形似梧桐而有黑色圆锥形棘刺,早春花,颜色黄红或紫红。 5流莺:鸣声圆转的黄莺鸟。李白《对酒》诗:“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乳燕:这里泛指燕子。 6尺素: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7彩云:借指所思念的人。 8谩:徒然,枉然。层楼:高楼。 9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唐高适《田家春望》诗:“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解读】 据此词上片起句,知其作于作者南归后的第二个春天之末,其时辛弃疾正在江阴(今属江苏)签判任上。按字面理解,本篇像是一首描写少女伤春怀人之作,但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它似是通过艺术象征的手法,寄寓作者的政治感情。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本篇:“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语。”这是猜测它不一定是写男女之情,而是另有寄托。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于本篇编年说明中云:“其下之‘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盖即指符离之惨败而言。”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态和张浚北伐刚刚失败的时局来看,这些推断是有道理的。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政治感情已暗含其中。首二句,交代自己由北南,寄居江南,已过了两个春天的经历。“又”字下得极切,光阴蹉跎而壮志未酬的悲慨暗含其中。以下风狂雨猛、百卉凋零的暮春之景,既用以暗喻当时政治、军事局势,暗指抗战“春光”已逝,同时也为下片专门抒发自己的怨情先作一番铺垫。“算年年”二句,更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下片则借助对深闺女子怀人的描绘来寄寓自己的孤愤。“庭院静”者,政局万马齐喑,没有事业发展的动静可言。“空相忆”者,在此环境中,空盼好消息而不可得。“无说处”二句,而倾诉自己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恼。“怕流莺”二句,意思更为含蓄曲折:闺中人怕多嘴的莺燕得知心事,正应和辛弃疾这个“归正人”险恶的政治处境,是他在上孝宗皇帝书中所自陈的“臣孤危一身久矣……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畏祸心态的形象化展现。南宋朝廷对这位北方壮士的忌刻之深和投降派小人的谗言之多,于此可见一斑。闺中女子所日夜盼望的“尺素”,自然是喻指有关抗金大业的好消息。而女子所哀伤的春去不归,显然关合作者心中所想的时机空失,理想未能实现。末二句,以景结情,以女子怕登高楼只见碧野不见情人,更深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失望。由以上分析可见,此词主题是抒写爱国幽愤,但它与作者通常在抒发这类情感时习用的直抒胸臆和大发牢骚的做法有所不同,采取了曲喻的笔法,风格是含蓄柔婉的。 水调歌头 寿赵漕介庵1 千里渥洼种2,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3,落笔万龙蛇4。带得无边春下5,等待江山都老6,教看鬓方鸦7。莫管钱流地8,且拟醉黄花9。唤双成10,歌弄玉11,舞绿华12。一觞为饮千岁13,江海吸流霞14。闻道清都帝所15,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16。回首日边去17,云里认飞车18。 【注释】 1寿:祝寿。漕:指转运使,宋代负责财政、赋税及粮饷的官员。赵介庵:名彦端,字德庄(介庵是他的别号),宋皇族,当时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2渥洼(wò wā握挖)种: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秋,骏马生于渥洼(今甘肃安西县)水中,号称“天马”,有人把这种马献给了武帝。杜甫《遣兴》诗:“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这里借神马比喻赵彦端才智超群。 3金銮:皇宫中的殿堂。奏草:草拟给皇帝的奏章。 4“落笔”句:语本温庭筠《秘书省有贺监知章题诗……因有此作》诗:“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这是赞美赵彦端书法潇洒如龙飞蛇舞。 5“带得”句:把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来。因上文将赵比作天降神马,所以这句如此说。 6江山都老:这是夸张地形容岁月流逝。 7“教看”句:让将来的人看到你的双鬓仍像乌鸦的羽毛一般黑而有光泽。这是祝愿赵彦端永葆青春。 8钱流地:唐代中期有个能干的理财官员叫刘晏,他管理赋税、盐铁等事时,曾使水陆运输通畅,物价稳定,国家财政收大增。曾自称:“如见钱流地上。”事见《新唐书·刘晏传》。这里以赵彦端比刘晏,赞扬他担任江东转运副使有实绩。 9拟:算。醉黄花:指重阳节饮酒赏菊。黄花,菊花。古代文士习俗,重阳节要饮酒赏菊赋诗。据史料记载,赵彦端的生日刚好在重阳节前一日,因此本篇用“醉黄花”的描写来应合节令。 10双成: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为西王母侍女,会吹箫和笙。《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这里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1弄玉:传说中会吹箫的仙女。《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感凤来止,一旦夫妻同随凤飞去。”这里也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2绿华:萼绿华,也是传说中的仙女。其事见《真诰·运象篇》。这也是借指酒宴上的妓女。 13觞(shānɡ商):酒杯。为饮千岁:为健康长寿而饮。 14流霞:传说中的仙酒。王充《论衡·道虚》:“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这里借喻筵席上的美酒。 15清都帝所: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语本《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这里借喻南宋皇帝的住所。 16“要挽”二句:这是化用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和李白《永王东巡歌》:“为君谈笑静胡沙。”说是南宋朝廷要举兵北伐,驱逐金人,恢复中原。西北,指中原。胡沙,指占据北方的金朝。 17回首:转眼。形容时间之短。日边:太阳旁边,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朝廷。 18“云里”句:以乘车飞举云端喻指赵彦端将要高升。飞车,神话传说中奇肱国制造的一种能随风远行的飞车。《帝王世纪》:“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满3件6折 天经地义:悦读《孝经》
天经地义:悦读《孝经》
孙永艳
¥9.00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中字数*少的被称为“经”的著作,不足两千字,据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它被广为传诵,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对之推崇有加,对其思想更是深信不疑,以之为行为之圭臬和立身行世之根本。《孝经》所阐发的“孝道”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百行之宗”“ 五教之要”,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精美的版画
精美的版画
李丹丹
¥5.96
本书内容包括了起源于古装饰画的版画、隋唐五代时期的雕版佛画、宋元时期刻工精巧的插图、承前启后的明初木刻版画、明代戏曲小说的木刻插图、精良先进的徽州版画刻艺、明代著名版画作品及成就、胡正言对版画艺术的贡献等。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佚名
¥4.99
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所编,是迄今为止流传广、在中国民间影响程度的唐诗选本。从编定之初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艺术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