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贺鼎
¥54.60
景德镇有着世界知名的瓷业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以瓷业著称的城市。本书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建筑类型、信仰礼俗5个角度分析景德镇的城市和建筑,探索瓷业遗产的深层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对其瓷业遗产要素行价值阐释,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期待为中国城市史研究与瓷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每满80减40 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时筠仑,郑丽君,李莉
¥99.90
本书以上海南京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张园为对象展海派文化研究,通过历史研究、市民口述、企业访谈等多角度挖掘海派文化内涵、总结海派文化传承规律、演绎海派文化精神气质。本书收集并系统整理了张园作为私家花园逐渐走向放的历史,张园作为城市社交花园所孕育的海派文化,张园改作里弄住宅及其石库门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张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文历史故事,最后讲述了新时代张园的城市更新与海派文化传承和发展。本书提出“城市文化元空间”的理论,分析了张园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发展了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过程中突显出海派文化元空间的特殊价值。本书适合于城市文化研究、海派文化研究和城市更新领域的学者、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每满80减40 越文化发展论
越文化发展论
叶岗,陈民镇,王海雷
¥39.36
越文化作为一支典型的地域文化,以其绵亘不绝的发展脉络及高峰迭起的演进轨辙为世人瞩目。经过近万年的涵育,越文化庞大的根系植根东南,而回溯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个中的特殊现象及发展规律有待把握与总结。本书充分利用近年来所出现的越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楚竹书、越国金文、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新材料,以史带论,旨在探讨越文化的发展现象与规律,理清越文化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三次转型,提炼出越文化“点状突进”的发展模式,并力图揭示其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每满80减40 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
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
马中红
¥18.00
由马中红教授主编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个亚文化研究的年度报告。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始于1997年,研究对象从黑客亚文化、网络语言亚文化迅速扩展至所有青年亚文化现象,尤其以粉丝文化、恶搞文化等为多。但现有研究中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定义尚模糊不清,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在宽容同情的前提下呈正负两元对立的态势。研究采用的理论话语局限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表现出单一、僵化、整体上明显滞后于网络青年亚文化个体和群体实践的窘境。基于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新兴青年亚文化,应该有更多元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如此,方能更好地理解和分享今天的青年亚文化。
寄托哀思
寄托哀思
郭艳红
¥2.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每满80减40 古乐流芳
古乐流芳
杜友龙
¥6.94
本书主要指古代音乐历史与机构。包括音乐历史(历朝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将音乐机构和学校分开)(简单简介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每满80减40 中国之最
中国之最
《MINI 彩图书架》编委会编
¥5.99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孕育了多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中华儿女光耀寰宇。这一切都在验证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在进步,华夏文明在飞升。《中国之》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每满80减40 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移民史、社团与文化活动远眺(下册)
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移民史、社团与文化活动远眺(下册)
高伟浓
¥20.94
《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移民史社团与文化活动远眺(上下)》由高伟浓著,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的文化活动基本上是前人研究的空白点。此书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作者着力阐析了各国华侨华人在居住地的重要文化活动,如过春节及其他中国民俗节日、开展华文教育、办孔子学院、华文传媒等,也谈到华侨华人与当地民族和祖(籍)国的文化联系。在海外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是目前和将来开展国外侨务工作的重要课题。这部分内容对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侨务文化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性。
每满80减40 毓老师说人物志
毓老师说人物志
爱新觉罗·毓鋆讲述
¥44.00
《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人才学著作,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劭。全书共十二篇:《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详尽地讲述了考察、评鉴、任用人才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类人才的性情、优点与缺陷、适合的官职,以及选任人才的困难之处,还讲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良方。读《人物志》既可以提高自我修养,也可以学习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人物志》内容精彩,但文字古奥难懂。 《毓老师说人物志》是毓老1988-1989年在台湾奉元书院讲解《人物志》的讲稿和2000年讲述的增补内容。毓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精深的国学修养、热切的现实关怀,在讲述《人物志》时引经据典、联系时事,思绪飞扬于古今中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率性、透辟,借《人物志》讲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和许多精妙的人生哲理。
每满80减40 汉代灯具研究
汉代灯具研究
麻赛萍
¥10.29
对于灯具的兴趣来自硕士阶段曾经关注科技史的论著,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将灯具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他选取的典型案例之一便是汉代釭灯的代表作——长信宫灯。换句话说,汉代掀起了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史上的个高潮。综观汉代非容器类铜器,窃以为灯具是其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它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形态,又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反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每满80减40 当代技术风险的文化研究
当代技术风险的文化研究
杨明
¥24.62
本世纪初,技术风险已经在我国呈现出极其普遍的现象。象食品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技术使用出现快速发展态势,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类坐在了“文明的火山口”上。技术运用的危害与损失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使人们在技术风险面前不断思考人的价值,人类的发展问题,因此,对技术风险下文化反思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每满80减40 向西方诠释中国 《天下月刊》研究
向西方诠释中国 《天下月刊》研究
彭发胜
¥31.49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英文期刊《天下月刊》为研究对象,同时借鉴文化三元文质 构成论,以考察该刊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中西文化 比较与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选择上,梳理和研究 该刊在中国现代文学英译方面做出的贡献。本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活 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满80减40 闲步集·现代文化系列丛书·“对话”剑桥—文化的跬步
闲步集·现代文化系列丛书·“对话”剑桥—文化的跬步
黎志敏
¥13.07
本书主要针对有关现代文化、现代诗学、知识论、现代学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现代文化方面,首先讨论的是有关文化哲学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在现代文化理念的观照之下,讨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其次讨论的是现代诗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情感、语言、赏析视角,讨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的差异,以及现代诗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讨论的是只是论方面的问题,之所以突出知识论,乃是因为中国学界并无知识论的传统。在知识论领域,讨论的是一些基本哲学问题、思维问题以及语言问题,质疑了学界的有关论点,并对中国知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后,本书就学术本身的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方面探讨了学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讨论了这些学术的基本规律对学者提出的基本修养。
每满80减40 西方女性媒介文化研究
西方女性媒介文化研究
张舍茹,陆道夫
¥9.99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早在18世纪,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这场妇女运动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即女权主义运动个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再度达到第二次高潮。这时的“feminism”已远远超出了前期“女权主义运动”所指涉的政治运动的范畴,进入了对构成社会整体的文化加以批判的女性主义批评时期。这一阶段多被称为女性主义时期。
每满80减40 《诗词中国》第一期(诗词中国丛刊)
《诗词中国》第一期(诗词中国丛刊)
诗词中国丛刊编辑部
¥20.84
  《诗词中国·期》由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全社会公开出版发行,每年出版四期。旨在“搜集当代动人的诗句,收录诗法,分享有趣的诗话”。内容方面以探讨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图文诗词赏析为主,力争成为高手交流的心灵家园。?
每满80减40 探寻中国趣味
探寻中国趣味
郭英德
¥56.68
一个民族的文化欲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理应葆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它的外在标志和内在底蕴就是这个民族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文化趣味。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行了别生面的深研究,在文学史学的理论基础上,透过文学史论、文人心态和文体研究三个维度,围绕特定时代的文学风貌、特定作家的文化心态、特定作品的文体特征等方面加以铺陈阐述,引领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本书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学研究的精华,充分展示出“问题—文献—历史—理论”四位一体、依次递的研究范式,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术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传奇戏曲,也有诗文小说,既有宏观的理论辨析,又有微观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视角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历史思考的深度。
每满80减40 掌故(第二集)
掌故(第二集)
徐俊 主编 严晓星 执行主编
¥28.36
  2016年《掌故》di一集出版,半年内连续印行三次,可以说颇获读者好评。2017年,我们推出《掌故》第二集。本集中更是名家云集,如白谦慎、许礼平、艾俊川、范旭仑、胡文辉、柳向春等十几位当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   如刘聪先生的《吴湖帆和周鍊霞的订交与相识》,通过吴氏的《佞宋词痕》、吴周二人合作的书画及题跋,以及同时代人物的日记、年谱等资料,详细钩沉了吴周二人的订交与相识。艾俊川先生的《小万柳堂纪事》,条分缕析,运用海内外多种资料,披露了廉南湖、李经迈公案真相与小万柳堂始末,并比勘、考证吴芝瑛书法的亲笔和代笔等爱好者关心的内容,让闻名于近世鉴藏史的小万柳堂“走出旧掌故,显露真面容”。柯愈春先生与学者谢兴尧为至交,用十七个片段写出前辈风貌,非外人所能道者。许礼平、白谦慎两位追记各自交游的长者往事,其文醇,其思远。同为一代人的范旭仑、雷燮仁关注看似不足道的细节,却都着意由外而内描摹人物,星花旧影,耐人寻味。我们还首次在中国大陆发表已故画家周昌谷先生的未刊旧作,并期待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同类稿件。   而在di一集精彩亮相、读者已不陌生的“老作者”们,这回也都出手不凡。尤其是备受赞誉的雪克老人,回忆一代词宗夏承焘,距离、角度都恰到好处,趣味情致更微妙可喜。柳向春、胡文辉、励俊都从艺术史上的名作手,聚焦人与物在历史中的浮沉退。“掌故界”的后起之秀宋希於,仍是本集中zui年轻的作者,这次贡献的是《〈沁园春·雪〉在延安的流传》。继*集追溯“掌故”的源流之后,此番还特意邀请何家干先生介绍四十年前香港的《掌故》月刊,一来向这本同名刊物致敬,二来也正视掌故易于“给夹带私货的人方便之门,拔高自己、添油加醋,或无中生有、罔顾史实”的不足,作为警醒。   封面照片为掌故大家高伯雨(1906-1992)、林翠寒夫妇与友人来维思及古琴家汪孟舒、郑颖孙等合影(1934年摄于北平东兴楼)。
每满80减40 《百家姓》新解
《百家姓》新解
徐铁生
¥51.85
《<百家姓>新解》以《增广百家姓》为解读对象,对506个汉姓的源流做出详尽疏理,以目前人口调查中相关姓氏使用人数多寡为序,对姓氏的分布、郡望、堂号、字形变化、源流、代表人物行了介绍。是对中国姓氏的详尽介绍,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是一部有关中国姓氏的普及读本。
每满80减40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李晓红
¥24.08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一书系统探讨南朝雅乐歌辞、永明体、绝句体、七言诗等代表性文体之新变现象。全书交叉运用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南朝学风与士族文化的考察,对乐府“以数立言”的体式创新与九言诗之兴、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绝句诗确立的文化语境、《柏梁诗》作为七言诗体始篇的地位确立与南朝新兴文士的自我士大夫化等论题做出富有新意的研讨,展示出中国文学体式从汉魏风骨走向盛唐气象的内在脉络。
每满80减40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二十辑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二十辑
刘正刚 
¥7.71
  本书为《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二十辑》,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刘正刚教授主编。本书集中了古籍所众位老师的力量,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成书,内容主要涉及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如历史人物的小传、活动年谱及思想研究,使节史事,元代女性文人研究,澳门史研究,社团诗文创作研究,典籍研究,戏曲文化研究,民间信仰研究,等等,涵括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研究透彻。
每满80减40 穿越丝路
穿越丝路
李伟
¥26.99
一部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 关于丝路上的文明、城市、器物、文化与宗教······ ?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祖先跨越重重阻碍,九死一生地前往一个未知之地,去探索未知文明?在往返以数十年计的时代,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究竟得到了什么?今日中国如何被这条道路所塑造?世界是否为中国所改变?抛去那些浪漫想象,今天这条道路上的国家保持着怎样的联系? ? 耗时一年,行程两万公里,作者亲赴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重新回溯这条道路的行走史,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文明交融史。 ? 在破碎化时代,本书以*美的图与文,提供认识丝路系统化的故事脉络与知识体系,关于中国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勇气,城市、器物在交流中的演化与融合,物种传播的影响与意义,以及文化与宗教的传播与交融。 ? 时至今天,重走丝路仍然危险重重,在感叹我们祖先之伟大的同时,作者也把眼光由历史投向未来:这条道路会如何塑造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或许,这才真是*挑战性的问题。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