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经典:《中国通史》+《厚黑学大全集》(试读本)
免费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化的观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是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 本次重新出版《中国通史》,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但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其他的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基本未动。由于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全部改为公元纪元。同时,我们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厚黑学》自诞生以来,多次再版重印,成为中国文化界一大奇观!20世纪80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厚黑学”的奇妙就在于能教会你在风云变换的人生舞台上掌握先机、抓住制胜要的智慧。作者视角独特,观新颖,自成一家,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对传统文化的切肤感受与妙悟能力。《厚黑学》就像一面镜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丑陋的中国人》等一系列抨落后国民性著作的先河之作。 本书插图珍藏版以1935年成都《华西日报》社出版的《厚黑丛话》、《社会问题之研究》、1936年成都晨钟书局出版的《中国学术之趋势》为底本,广泛收集李宗吾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精心编撰而成,是历年来一个较为详细的厚黑学版本。并对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配大量相关的插图及文字说明,便于读者更加直观生动地领悟到厚黑学的精髓。
读史要略(上下册)(试读本)
免费
作者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以串珠子的方法,重新组织语言,以现代视角讲述故事。书中收录360篇要人、要事和要著“浓缩”了中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道理”,在相对较短的篇幅里展现了中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和功能价值,给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容易受和掌握的普及性历史读本。 该书秉承中国传统史家治史精神,以“浓缩历史精华,独辟历史的蹊径,还原历史的真相,探寻历史的原力”为终极目标,以现代军人的视角,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论述。作者在编著过程中,注重通过大量的史料挖掘还原历史的真相,大力赞美和倡导中华民族的正直、勇敢、血性、尚武的精神,传递正能量。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名城系列(全8卷)
¥12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特色,就能为我们的家园情怀留下栖息之所——只有留住“乡愁”,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厅开始组织编写“精彩江苏”丛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既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 “精彩江苏”丛书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首批图书正式出版,批推出24本。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一卷在手,令读者观尽江苏名城名镇名村之无限精彩。
图说天下学生版 超级兵器传奇 世界王牌武器陆海空大阅兵(套装共3册)(试读本)
免费
《世界王牌武器》以介绍现代武器为主,分别讲述枪械、炮弹、坦克和战车、战斗机、航母和潜艇等多种武器,各章节介绍不同的武器,各种武器又从其历史地位、诞生过程、战场表现、性能优劣等角度一一讲述,是一本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造的武器大百科全书。通过阅读,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全面了解到*的武器科技,领略各国的武器风范,从而拓宽读者课外阅读的视野。同时,该书也是一本极具欣赏与收藏价值的武器宝典。
淳朴浓郁的民风根源
¥25.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历史遥远的猿人先祖
¥25.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至善至美的崇高道德
¥25.60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 滔滔长江,是直接的源头, 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 融合以及沉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通史(插图版)
¥18.00
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于1939年创作了这本书。出版后,即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很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选的历史门书,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本书以时间为序,鞭辟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替变化,脉络清晰,简明扼要,行文浅显,逻辑性强,不仅可以满足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兴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读者对社会变迁的宏观把握。本着保留书籍原貌的宗旨,本书仅订正若干刊误,对当时的概念、称谓、术语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中华二千年史(全九册)
¥192.00
《中华二千年史》是邓之诚久负盛名的代表性的著作。该书本来是其在北京大学的授课讲义,原名《中国通史讲义》。原本只有上、中两卷,上世纪30年代初,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讲义被选为《大学丛书》的一种,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公开出版。上世纪50年代初,邓先生续成下卷,全书告成,历时二十余年,逾二百万字。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终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时,纵横二千余年,可谓是《通鉴》以后*部通史。全书旨意,重在通观历代兴亡史实始末,识其成败得失,臧否人物,检讨谋略,以供后人借鉴,颇有《通鉴》遗风。而书中显露出来的史家意识、春秋笔法,又深得《通鉴》精神,体现了邓之诚作为历史学家的全局意识和史实勾稽能力。
明朝大历史
¥29.99
本书是吴晗先生研习明史的精要集成: 《明史简述》为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做学术讲演的讲稿记录,详细阐明了明史研究中的基本和关键问题;《明代政治军事与社会》收录了吴晗一生中解读明王朝的核心文章,特别包含了其对明代恐怖政治、朱元璋统治策略等命题的深探讨;《明代人物》则深刻再现了明代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以带面,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全面理解明代的政治特和社会风习。 历史是一面镜子,纵览明朝大历史,还原你心中真实的大明影像。
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
¥39.00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上海社科院主办的国际性论坛,每两年召一次。本书系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实录,收录了世界各国中国学专家在六个圆桌会议、两个专场会议上的发言。这些专家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升级”“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球贫困”等主题所阐发的精辟观,对推动中国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三卷)
¥48.30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对所收之书,每种都精选底本,加以标校勘,旨在学学界提供质量上乘、便于阅读的版本,是史学、目录学、文献学、图书史、学术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之书。《续刊》在《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之作行更加全面深的编纂整理。本书为《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续编》第三卷,收录《汉书艺文志举例》(李笠)《汉志诗赋略广疏》《汉志辞赋存目考》《汉书艺文志讲记》等七种。
大秦帝国【一部中华文明的崛起史诗,一段恢弘绚烂的英雄篇章,在狼烟漫天的岁月里,大秦众王励精图治,大秦铁骑拼荆斩棘,一个强大的帝国巍然屹立…】
¥27.20
全书以雄健浑厚的笔触描述了大秦跌宕起伏的历史历程,再现了秦的盛衰兴亡。纵览八百余年,斗转星移,金戈铁马,一个王朝的初生、崛起、繁荣与衰落被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 从嬴姓部族早年兴起于东海之滨,到商朝末年沦为新兴周王朝的战俘;从部落颠沛流离至西部边陲,到经过数百年艰辛奋斗走出困境;从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到诸侯并起称霸中原;从秦穆公广招贤能之士,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从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完成一统,再到胡亥谋篡皇位使帝国坍塌…… 全书故事恢弘大气,人物逼真传神,情节高潮迭起,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的领略到那个波澜壮阔的纷争时代,从而见证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无穷魅力。
历史的荣耀
¥46.99
曹操竟是道教的“末日救世主”? 诸葛亮竟然和吕布有同一个偶像? 宋太祖的“良心”竟然坑了北宋! 不怕暴风雪的蒙古人?不存在的! 自*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以来,中国启了“两千年的帝国”时代。但是王朝更迭和帝王专制,这样的定式思维能否概括浩浩两千年的历史? 中华帝国广袤的领土上,有着塞北的马策与刀环;有着“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中原农耕民族;有着西域丝绸之路上遍布胡商身影的龟兹、高昌;有着西南瘴气密布的山林;还有桨橹声声、门阀林立的江南水乡……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儒生和方士、军阀和世家、贵胄和官僚……错综复杂的势力明争暗斗 帝国外部,强敌环伺:藩镇、叛军、敌国虎视眈眈…… 什么样的统治者才能管理这样复杂的帝国?什么样的权谋智慧才能维系这个微妙的天下? 这就是中华帝国的历史——它比小说还要奇幻和精彩。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帝国的兴衰荣辱,品读帝国统治的艺术。 本书从“人心”“霸业”“权谋”“兴衰”四个层面,通过两个主题并结合两个时代,运用详实的史料和专业研究,剖析中国古代两千年“帝国时代”的历史脉络,探究帝国统治的艺术,以全新的思路书写中华帝国的简史,从帝国的兴亡探求中国数千年来,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
帆船、海盗与世界
¥40.99
轮子、马镫、弓箭、火药和帆船,在历史的时间线上,每一个器物都有它值得诉说的故事,它们引发国家变革,让不同的文明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形成了人类的文明史,而历史的神秘和趣味也在于此。本书是“历史的细节”系列的第五卷,从舟船的诞生始,讲述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从郑和到哥伦布,海上的航行、贸易、海盗和海战,以及创了人类新纪元的大航海运动,生动地展现了舟船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借助舟船演绎的探索与征战的历程。当然,同时也带来征服、冲突乃至杀戮。
无字史记
¥33.99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我们希望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百万年前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 幸好,现代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面貌,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迁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的。 这是一部刻在基因上的祖先秘史,翻阅这本无字史记,我们会知晓自己的基因之根和文化之根,于无字处闻惊雷。
煌煌商周(一部通俗诙谐的商周历史小说,理清商周变革的脉络,探寻孔子毕生追求的“理想国”!后浪出品)
¥40.80
本书主要讲述了自周族公亶父迁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间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周人历史,以及平行时间线下武乙至帝辛几代商王之间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诙谐的语言,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晦暗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领本邦及诸多小方国,推翻了热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周的种种制度理念成为孔子毕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渊薮,商周间的历史变革则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基本样貌。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
¥20.84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以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清乾隆时期描绘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画册《职贡图》为基础,解读画册中各使者形象背后的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等,展示了二百年前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往来情形。惟妙惟肖的彩绘图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当时世界各国的服饰、风俗、特产及生活状态等留下了*手材料。
蒙古帝国(重现蒙古帝国800年的时光流逝,展现草原征服者与被征服文明的互动纠葛)
¥35.00
13世纪,蒙古帝国有如旋风一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它的崛起和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谜题:蒙古人扩张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是什么?蒙古如何从人口不足200万的地方政权极速成长为势不可挡的大帝国?蒙古征服过程中如何与那些强大的、有着辉煌文明的大国互动?围绕这些问题,作者挖掘中西方史籍文献,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蒙古的征服战争,加速了古代东西方世界的物产流动、人口迁徙、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交流。
红色丰碑:新四军纪念馆
¥8.66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首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为全国规模*、资料*全、特色*鲜明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本书以新四军抗战史为经,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纬,全面展现了新四军浴血抗战、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和卓越功勋,歌颂了新四军将士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铁军精神。
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
¥48.30
《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是中国音乐学院林大雄副教授所负责课程相关讲座演讲稿的汇总,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即各个讲座的主讲人),均为国内音乐史、礼制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他们多角度阐述了音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