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高等学校法科学生“多元”KAQ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法科学生“多元”KAQ培养模式研究
邱雪梅 著
¥11.99
随着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目的之变迁,“单一型”KAQ法科学生培养模式逐渐演变成了法科学生“多元”KAQ培养模式。在新时代法治中国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立足国情,并参考域外改革的成功经验,将法科学生“多元”KAQ培养模式目标定位为以培养法官为主,培养律师为次。在此培养目标之下,课程设置多样化,造融知识、能力和伦理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重提升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果;考试制度则要严格化并有所创新。
每满80减40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二十二版)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二十二版)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95.40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联考考试指南(第二十二版)》是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的针对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的考前辅导图书,本书依据新大纲修订。根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的要求,该专业考试的参考书目限于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但由于历年联考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统一的,因此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并不能满足统一评分标准的要求,为此,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联考考试指南》,满足历年联考统一考试复习使用。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法律硕士(法学)方向的专门考试大纲分析和复习资料。因此,该书也同样适用于大学本科为法学方向应试的考生,因为编写详略得当,难易结合,所以兼顾适用于基础比较薄弱以及有一定基础水平的学生。众所周知,考试大纲要就是考试命题重和考查,掌握了考试大纲要,就掌握了通过考试的钥匙,本书就是基于此,对考试大纲要行详细解读,并据此对命题趋势和方向行合理分析,帮助考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合理把握复习范围。本书知识覆盖全面、重突出,针对性很强。
每满80减40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
田红星
¥38.50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对我国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它不仅检验了我国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成就和缺陷短板,也对如何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日常治理和急难险重任务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值此重要时刻,田红星教授等人精心撰写的著作《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即将出版,这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无疑是一件雪中送炭、值得关注的事。
每满80减40 禁毒法
禁毒法
黄开诚;李德
¥47.60
本书力图全面、系统和深地阐述我国禁毒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基本原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禁毒立法的历史演变及特;阐述禁毒工作的方针、工作运行机制;阐述禁毒工作中的专门机构、社会组织;阐述禁毒宣传与教育;阐述国家对毒品的管制措施;阐述吸毒违法行为的现状、特及管控;阐述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措施的主要内容及其衔;阐述毒品犯罪与刑法、刑诉法的适用问题;阐述禁毒国际合作,等等。 基于树立禁毒世界眼光的深刻观念,本书也对欧美主要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禁毒立法做了较全面的介绍。既以禁毒法典规定的体系结构为红线展,又照顾到法典以外的禁毒法体系;既注意吸收禁毒法理论*研究成果,又突出禁毒法的应用品质。 同时,本书收集国外研究资料是*手的,这些构成了本教材的写作特。
每满80减40 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
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
施塔姆勒
¥7.85
本书译自施塔姆勒1923年以三期连载形式在《密歇根法律评论》上刊发的作品,是20世纪自然法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全书依历史次序条分缕析地叙述了从启蒙运动至20世纪初各大法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结合新康德主义自然法理论的宗旨予以批判性评述,*后一章特别以回应吴经熊《霍姆斯大法官的法哲学》为契机集中表述了自己法哲学和法学方法论的一般原理。如果说《正义法的理论》是以体系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则以历史化的方式推导出根本正义的核心理念。本书对于日益关注社会正义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法律建设而言,其理论裨益是显而易见的。
每满80减40 法律公布研究
法律公布研究
张放
¥32.66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论述法律公布原理的研究专著。它在考察人类法律文明史进程、参酌当代世界各国宪法文本相关规定、跟踪法治中国建设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力求阐明:法律公布实践反映了人类对传统秘密法实践的深刻反思与否定,是现代法治建构的内在要求,是确证法律规则形式的“事实”与“标尺”,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各民族特色*交融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制度和技术意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法律公布的内部体系构造和外部表现形式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具体表征,凸显出政体与法制、“普遍性规律”与“地方性知识”、技术条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张力,却又在“法布于众”的价值共识指引下,萌生出互嵌融合的发展趋势。
每满80减40 中国监狱学史纲(修订版)
中国监狱学史纲(修订版)
郭明
¥94.40
.
每满80减40 远游与慎思
远游与慎思
刘仁文
¥16.80
《远游与慎思》是刘仁文先生的一部海外司法观察随笔集,为商务印书馆“法律人生”系列丛书之一种。书稿中的大多数篇章均为作者行走异国他乡感怀体悟所得。全书共集结主题文章100篇,分为五大板块:信步海外、遥望对岸、孤独司法、走向宽容、思者无疆。字里行间,体现出学术的人文关怀,流露出朴素、厚重的情怀。 作者通过一篇篇美文,带读者领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牛津等海外著名高校法学院风情,令人向往。本书既思考民族与世界、本土与外来等大问题,也关注司法和诉讼过程中的细节。作者以沉稳的笔调,理性而温和地表达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立场:比较研究方面,作者认为比较法的前提是要相互开放,学术探讨切忌带上意识形态的阴影;关于死刑,作者既是终废除论者,又秉持现实态度逐步推进死刑削减;对于刑罚改革,作者力主人道化、文明化和轻缓化;甚至对于刑事审判的法庭设置这类细节,作者也站在将被告人从审判客体转变为诉讼主体的高度,呼吁让被告人与律师坐一起、真正实现与检察官的控辩平等。 卒读全稿,始终叹服于作者广博的见识和深邃的思考,及其“法律应与诗书通”的治学理念和人文关怀。一个研究法律的人,不仅要在法教义学方面专精,还要思考人文问题,因为法律必须蕴涵人性的温暖。作者对于所见所闻,采取的都是一种“了解、理解、反思、宽容”的态度;对于制度、观念、文化的描述均力求客观中立;对于小人物的命运、历史错位等保持一颗悲悯的心,又不让炽热的情感泛滥;对于本土文化,既珍惜又不狭隘捍卫,而对外来文化,持开放却也不随波逐流。正可谓《诗经》所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 ?
每满80减40 清华法律评论(第六卷 第二辑)
清华法律评论(第六卷 第二辑)
清华法律评论编委会
¥15.99
《清华法律评论》(第六卷第二辑)分为五个部分,共收录11篇文章。
每满80减40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
苗连营
¥16.00
在人类思想史上有过各种各样关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与设想,虽然这一境界或幻象被描绘得千姿百态、面貌各异,但追求、崇尚和谐则始终是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景与向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的价值与意义更是受到了众多思想家们的倾情与追捧,甚至演绎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与核心范畴,它强调在尊重差异、相互包容的基础上,通过互济互补、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达致统一有序、和而不同、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漫长的中华古文明史上,美妙的和谐思想并没有经常转换为均调天下、和乐人民、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图景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往往转瞬即逝,腥风血雨的兵连祸接、周而复始的治乱循环反而成为难以摆脱的历史周期律。
每满80减40 清华法治论衡(第17辑)
清华法治论衡(第17辑)
高鸿钧
¥16.99
自1982年颁布以来,中国宪法实在不容易,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有点像30岁没嫁出去的“剩女”,或没娶媳妇的“剩男”。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是我们不必否认这个事实,尤其是宪法学者不能否认,否则,法学同行会对我们这个职业有看法。假如要说我们的宪法还实施得不错的话,那我一定可以论证,埃塞俄比亚的宪法也实 施得很好,说不定比我们更好。有人说我们的宪法实施了,因为30年来依据宪法制定了大量法律,但如果这就是衡量宪法“实施”的标准的话,那么埃塞俄比亚的宪法必然也实施得很好,因为它肯定也有大量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那些没有宪法审查的国家“实施”得尤其好,因为所有法律都被认为是依据宪法合宪制定的,法律的数量很可能比我们还多得多。所以,按照这种标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宪法会“实施”得不好,但是这样的“实施”有意义吗?即便从“马工程”宪法学教材的编写经历来看,“宪政”这两个字还是不让提。宪政是什么?不就是宪法的实施吗?如果连宪政都不让提,这样的宪法能实施好吗?
每满80减40 正义的底线
正义的底线
李奋飞
¥11.99
  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承载着作者的理性思考,希望能够唤起公众对中国法治诸多重大缺陷的重视。   为了让自己的思考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正义的底线(写意法治)》作者李奋飞尽量用“简白”的语言将道理说明白,并力求让文字变得生动、易读。这不是在宣讲某种教义,也不是在解释某些条文,甚至也不仅仅是在勾勒法治下的阴影,而是在竭力捍卫正义的底线。也正因如此,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热血,也夹着悲鸣。   《正义的底线(写意法治)》的作者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大爱……
每满80减40 清华法律评论·第八卷·第二辑
清华法律评论·第八卷·第二辑
《清华法律评论》编委会
¥18.00
《清华法律评论》(第八卷第二辑)分为四个部分,共收录16篇文章。部分为专题“清华名家旧作新刊”,为庆祝清华法学院复建20周年专设;第二部分是“笔谈:跨行政区划法院辖区改革考察之比较法研究”,介绍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验。第三部分“论文”,共收录了4篇视角独特、内容新颖的文章,内容涵盖民法、商法、环境法、民事诉讼法多个领域。第五部分是“明理讲坛”。本书适合法学学者、法律专业学生以及一般读者阅读。
每满80减40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
张清
¥17.36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法官在庭审中的审判话语,以口头语言为研究载体。主要运用语言学的话语分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用学的目的原则等研究方法,以25场真实的庭审语料为实证材料,在详细分析和描述法官庭审话语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每满80减40 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
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
冯玉军
¥75.70
  本书全面审视了全球化背景下东亚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在十多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的*力作。全书分为三编。编瞩目法律全球化的理论与视角,分别从法律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律悖论、全球法律秩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法律全球化下的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第二编探讨东亚法治的历史与发展,考察了东亚的和谐-无讼传统,比较了近代法治进程的异同,分别对中、日、韩三国现行法律制度、法律移植、法律职业培训、司法考试等主题逐一剖析,找寻东亚法治和谐共建的有益资源。第三编聚焦全球化中的东亚共通法治,以东亚与西方“法治”历史阐释的对立与超越为理论支点,结合全球化下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进展,着眼于东亚法律文化和社会治道的会通与创新,提出可行的战略性对策和思路,为东亚经济持续繁荣和法治理想图景作出贡献。
每满80减40 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
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
282104:孙若军$${0}
¥20.83
  在婚姻关系中,个人人格与家庭身份的对峙导致夫妻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孙若军编著的《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以婚姻关系为视角,借助权利冲突理论,从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权利属性两个角度,对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通过梳理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发展轨迹,探讨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原因与本质,并借助权利冲突理论,为解决夫妻同居权与性自主权、生育权的冲突以及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寻找理论依据,提出了解决冲突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1)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在立法层面上,确立权利位阶原则;(3)在司法层面上,实行个案利益衡量与价值选择原则。
每满80减40 清华法律评论.第7卷.第2辑
清华法律评论.第7卷.第2辑
《清华法律评论》编委会
¥34.72
《清华法律评论》(第七卷第二辑)分为六个部分,共收录17篇文章。部分为本辑特稿,对美国的法律顾问制度进行评述。第二部分是“专题: 当今法学前沿问题”,介绍了6个方面的法学前沿问题。第三部分是“专题: 法治治霾”,收录了2篇文章。第四部分是“论文”,共收录了5篇视角独特、内容新颖的文章,内容涵盖行政法、刑法、民法、比较法多个领域。第五部分“评论”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法律解读。第六部分是“明理讲坛”。本书适合法学学者、法律专业学生以及一般读者阅读。
每满80减4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3:法学教育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3:法学教育与研究
朱景文
¥59.0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3法学教育与研究)》由朱景文主编,本报告把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即高等法学教育、职业法学教育、普法教育和法学研究,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它们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职能活动。报告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具有重大、复杂和前沿性的特点。
每满80减40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林嘉
¥40.28
  为因应社会法学过去一年的发展,本卷《社会法评论》共设“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和“域外法学”三个栏目,共收录16篇文章。    “劳动法学”部分共收录8篇文章,林佳和教授《劳动契约的管制与自治》一文,首先基于劳动契约的债法契约本质和人格面向之特质,指出“传统民法……已无法适切处理劳动契约当事人截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因此,为维持和落实劳动法之特质,“国家不同形式与实质的介入,正是不可或缺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其次,该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社会国的角色与功能所遭受的冲击和挑战,对“劳动契约的管制何去何从”提出设问。再次,佳和教授从立法、司法、行政乃至团体之角度对劳动契约的管制进行了深人的论述。后,佳和教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指出“管制与自治是劳动法/劳动契约之宿命”,“劳动契约会继续往管制与自治之动态折冲的复杂方向发展”,而我们必须时时检讨,既要防止自治不当地被管制扼杀,也要防止劳动法之特质因不当的自治而消失。   李海明博士的《论劳动者的法律界定》一文,基于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以及对我国法律文本中多元的“劳动者”表述的概括分析和相关案例的评析,理清了劳动者概念的内涵,并对“公司经理等”、“教师以及公务员”、“个人用工”以及“农民工”等多种主体的“劳动者”身份进行了分析。   德国nilsseibert博士则以法解释学的方法,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规范性文件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区分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相关规定的体系性漏洞,尤其是其经分析指出“严格遵守书面形式的要求不仅不能促进权利、义务的明确,反而阻碍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值得重视。   孙国平之《工资集体协商的劳动法考察——兼谈中国当下工资集体协商的魔咒、困境与悖论》以2010年富士康“n跳”事件和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为切人点,从权利、主体、模式、责任、观念以及技能六大方面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青年学者王倩博士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招聘阶段用人单位知情权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2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潘峰博士则对劳务给付拒绝权的理论基础、行使范围、条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邓娟博士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唐荣娜法官基于自身的审判实践,对劳动争议案件中小额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杨飞博士《社会保险权的规范建构》一文,从公、私法两个视角对社会保险权进行了规范分析。袁圣韵乐博士则结合*的《社会保险法》,对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意义、理解与适用及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中的疑难案例进行了分析。朱勋克博士所撰写的《社会救助法的立法架构及法律规则选择》一文则对《社会救助法》(草案)的内容架构及缺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范围博士《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一文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了分析。    “域外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可谓名家汇集,内容丰富。这些域外法制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欧盟中的社会福利国家》一文是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奇·贝克尔教授专门为本刊所撰写的,贝克尔教授作为著名的社会法学者,在文中以合宪性解释的方法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欧盟一体化过程中欧盟与成员国在社会福利国家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尽管成员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原则遭受到威胁,但仍保留独立性,而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德国劳工共决制度》是德国哥廷根大学著名的劳动法学者rtidigerkrause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的讲稿,经其认真修改后提供给本刊。该文对德国共决制度的组织、效力、宪法基础、事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派遣法修改的慎重论》一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田思路教授专门为本刊向日本著名的劳动法学者大阪大学法学部小岛典明教授的约稿,并由田教授亲自担任翻译。该文对日本劳务派遣法修订过程中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栏目的后一篇文章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知名劳动法学者谢棋楠教授,谢教授对本刊厚爱有加,先后赐稿数篇,此次《台湾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正之分析——美国与加拿大法观点》一文对我国台湾地区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订之*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与加拿大和美国相关制度的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台湾地区“就业保险法”在相关制度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建议。
每满80减40 迎接法治新时代
迎接法治新时代
冯玉军
¥27.09
本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家学者解读。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连续制作了九期特别节目,邀请冯玉军教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全面解读。本书以特别节目为基础,以“回望历史”,“法治靠得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让人民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法治应该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党要依法执政”九个专题,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翔实的资料、丰富的数据、深入浅出的理论解说,引导读者“迎接法治新时代”。
每满80减40 清华法制论衡.第11辑,走向民主的时代
清华法制论衡.第11辑,走向民主的时代
高鸿钧,何增科
¥15.60
本书为“走向民主的时代”专号,旨在研究当下中国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前沿问题,并对其主要领域和层面进行反思、总结、梳理与探索,既有理论评析,又有经验调查,既涉及西方文本,又关注中国语境。本书主要围绕民主与政治改革,民主与自由选举,民主与风险社会,协商民主及其合法性等问题展开。作者既有法学与政治学权威学者,又有学界中坚新锐。诸君平实言理,从容著文,注重理论而关切实际,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