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
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
邓卫,张杰庄,惟敏
¥10.99
本书对2008年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建设、配置流通等各领域的实况与动态予以全面的、客观的介绍和分析。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的简要回顾;住房存量与居住水平,住宅权属关系,人口和家庭结构与住宅需求;住房金融市场、土地市场、一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以及租赁住房市场;城市化与住宅,大城市住区空间布局,城市交通与住宅,流动人口聚居区;住房政策回顾与解读,保障性住房政策,商品住房政策;住宅规划建设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规范,住宅规划设计,住宅建造生产,展望与挑战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主要以国家统计局、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反映2008年全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状况,数据翔实、图表丰富、行文简明、语言朴实,是从事住宅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工作者可参考借鉴的工具书。
49元5本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陶应虎
¥11.99
本专著试图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运用相关面板数据或截面数据,系统深入地研究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动轨迹和作用机理,明确缩小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思路,并提出保证江苏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本书共分11 章,前4 章是本研究的背景部分,除导论外,还包括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进展、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测算方法。第5~7 章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第8~9 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第10 章阐述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第11 章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相信本书能够引起经济学界同行和其他读者的兴趣。
49元5本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樊勇
¥15.99
本书旨在帮助广大的纳税人、税收干部以及注册税务师等财税从业人员快捷、完整、方便地查阅和掌握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及时了解*政策变化,更好地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地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49元5本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
李春林,屈驳韵,申博,武依明,梁艳,刘金凤
¥15.07
  本书作者在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进步、农村能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项目编号: 10457204D1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项目编号: HB2011QR44)的支持下,通过设计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和农村养老满意度调查问卷,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满意度,基于决策树、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深入探索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能源使用和农民满意度的内在联系,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和能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村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养老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下册)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下册)
(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45.00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汪丁丁
¥55.00
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 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近一次总结。——汪丁丁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
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廖泽芳
¥25.20
  本文将从利益分配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及其可持续性。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入手,分析当前失衡现状的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分配问题。本书后,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失衡模式进行了趋势性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
蒋萍,许宪春
¥102.79
  本书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中国实践”为主题,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为指导,讨论了国民经济核算整体框架、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自己流量核算、中心框架中其他相关问题的核算、卫星账户的编制等问题。全书包括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24篇、各种学术研讨会论文三十多篇。 ?
中国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中国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许晓娟
¥27.00
  《中国制造业外资经济发展及其影响的统计分析》专注于如何判断外资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是宏观管理的重要问题。对外资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基于所有权对我国贸易平衡进行了重估,采用分层模型对技术溢出进行了分析。是反映我国外资经济发展实践为全面和深入的一次研究。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
李永友
¥21.60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主要从财政角度分析需求结构失衡,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源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内外经济双重失衡的根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不解决,中国内外失衡问题不可能有效解决。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扩大内需,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就一直是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但收效甚微,因为在经验上,居民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到 2010年已下降至37%以下,这远远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为什么宏观调控未能稳定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项研究试图从财政分权、财政政策等财政角度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应该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已有文献讨论的收入分配差距、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二元治理等,但从财政角度研究的文献却很少。而实际上,在中国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挤压主要源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因为在现行的分权体制和制度结构下,政府与企业更容易形成隐形战略联盟,从而形成不利于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同时,政府出于竞争压力和增长目的,更倾向于采取有偏的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而这些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有一定作用,但从长期看,由于受工具性约束和制度性约束,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所以不仅未能稳定和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反而使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 整个研究包含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原因。 部分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及其失衡程度作出判断,在钱纳里和赛奎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需求结构变化与收入转换、市场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关系等式,探究需求结构,主要是居民消费率变化的一般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模拟结果对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是否偏离其变化的一般模式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给出从财政角度研究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分权制度设计与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中国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揭示前者引起后者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需求结构失衡的风险传递效应进行实证描述。接着对需求结构失衡中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可能的财政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构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的财政体制与政策环境。后对体制调整和政策选择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至第五部分主要从财政分权角度考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体制因素。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从体制演进视角研究财政分权策略与政府财政支出意愿的关系,重点解释公共品供给不足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地区间竞争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策略选择,重点解释竞争压力与政府财政收支决策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五部分主要从激励结构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行为的关系,重点解释分权制度安排对公共品提供主体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这三部分主要是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及其制度安排对需求结构主要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源于公共品供给短缺,而公共品供给短缺又源于财政分权策略及其分权制度安排。 第六至第八部分主要从财政政策角度考察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财政政策因素。其中,第六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性。第七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在财政政策调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消费者信心非对称变化的财政政策因素。第八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消费意愿与财政政策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消费意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财政原因。这三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高低是否除了受收入约束外还受信心约束?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怎样的双向作用关系?消费者信心下降直接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下降,在消费意愿下降过程中,财政政策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 ·在经验上,我国需求结构自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就开始进入失衡状态,其中水平偏低和下降速度过快是其主要特征。尽管失衡一直存在,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如果考虑水平偏低的历史因素,需求结构失衡程度依然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当前需求结构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增长的必然结果。 ·我国分权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安排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财政原因。重新平衡需求结构,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同时确立以直接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内生平衡机制。 ·以中央政府为主导、财权划分为核心的财政分权策略是中国公共品供给相对短缺的根源。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政府公共品提供意愿,需要重塑财政体制的激励结构,从财权意识转向公共责任意识,而不是仅仅解决财政体制存在的收支不匹配问题。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区间竞争正在由单纯的粗放式税价竞争转向财政支出竞争,财政支出竞争的结果是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以及社会性支出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社会性支出增长滞后,直接导致公共品供给相对不足。 ·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对地方财政收支决策构成了不恰当激励,造成地方政府严重的预算软约束和有偏的支出倾向。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和行为变异,直接导致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充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导致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不仅使低收人群体难以充分参与经济增长成果分享,而且恶化了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预期,成为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财政根源。 ·积极财政政策对恢复消费者信心作用显著,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问差异明显。扩张偏向的财政支出政策虽在萧条时期对消费者信心有显著促进效果,但主要是通过增加社会性支出实现的;而快速膨胀的行政管理费却恶化了消费者信心,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源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与财政政策调控策略密切相关。中国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的内需扩张政策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呈显著非凯恩斯效应。虽然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效果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财政收入政策总体上却是紧缩的。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的作者是李永友。?
49元5本 互联网+房地产:万亿市场的角逐
互联网+房地产:万亿市场的角逐
陈根
¥19.99
本书针对“互联网 房地产”的重问题——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未来重发展领域,全面、深刻地探讨了“互联网 房地产”的发展。全书包括四大部分:“互联网 房地产”的技术本源、“互联网 房地产”的几大碰撞、“互联网 房地产”诞生的商业模式,以及技术驱动下的未来产业方向。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引人胜,适合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互联网 房地产”感兴趣的创业者、社会人士和管理人员等阅读。
跨国外包的技术进步效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跨国外包的技术进步效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王俊
¥40.28
本书是以国际贸易理论、技术溢出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为基础,并融合了全球价值理论、企业网络理论等管理学及经济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从异质性企业、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等三个视角研究了跨国外包对承国技术步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效应。在异质性企业层面上,分析了跨国公司与代工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影响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溢出;在行业层面上,分析了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等途径影响行业内技术溢出,以及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影响上下游产业的技术溢出;在区域层面上,跨国外包改变了区域间要素配置结构、促了国际贸易、加速了资本流动和人员流动以及产业集聚等,从而促了区域经济增长并可能导致区域间发展差距的扩大。本书还运用多种计量检验方法检验了跨国外包的技术步效应。后,提出了以跨国外包为起促我国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跨国外包为切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制定适宜的跨国外包战略等对策。
走向现代的小农:历史的视角与东亚的经验(中华史学丛书)
走向现代的小农:历史的视角与东亚的经验(中华史学丛书)
董正华
¥31.26
  董正华编著的《走向现代的小农(历史的视角与东亚的经验)》立足于东亚,关注现代“小农”的命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探讨台湾地区和韩国家庭小农制度的形成、结构和演变;全书的讨论涉及“小农”、“农民”与“家庭农场”的关系,农民应当走向富裕还是走向消亡,何为“农业资本主义”等历史、理论与现实问题。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周谷平,沈满洪
¥54.17
  《中国西部大发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围绕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难与热问题展深研究,不仅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程、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对空间格局、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消费、生态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科技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问题行了系统研究,体现了学术性、前瞻性、战略性并举的特,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梁庆寅,陈广汉
¥40.28
本书研究珠三角区域的发展问题,分多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珠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预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系列中的一本。
中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郭庆旺,张杰
¥27.0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从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内外经济困境手,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问题与潜在风险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和成因,测度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程度,从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管制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治理房地产价格泡沫、促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安全年度报告:监测预警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经济安全年度报告:监测预警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顾海兵,孙挺,陈芳芳
¥28.80
 《中国经济安全年度报告——监测预警(2014)》 由顾海兵、孙挺、陈芳芳著,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 告系列之一。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安全 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本书运用理论、数据、实例等 ,对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做了全方位的研究。本书不 仅可以供专家学者阅读参考,普通读者也可以从中了 解中国经济安全的形势等。
49元5本 能源4.0:产业能源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结构
能源4.0:产业能源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结构
顾为东
¥23.99
本书是未来中国能源、环境、食品安全和经济结构等重大挑战的前瞻性、实证性、启发性论著。这本著作中,用能源4.0的理论作为工业4.0的原动力,引导未来中国完成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现代劳动保障体系程;实现途径是以能源4.0产业能源互联网这一新系统,突破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经济学的禁痼,全面释放(引爆)改革放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成果积聚的生产力,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始新一轮效率优先、兼顾速度的新常态、新发展。本书可供政府部门、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及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和高校相关的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参考。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经典文选(传统经典文献导读丛书)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经典文选(传统经典文献导读丛书)
陈勇勤
¥25.00
陈勇勤编著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经典文选》把传统经济思想的经典文献划分为需求与供给、消费与人口、经济管理、经济伦理四个部分,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商品经济思想、经济生活思想、经济管理思想、经济改革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各部分又分类为需求、分工、生产、交换、消费、人口、自然资源管理、供求活动管理、国政经济管理、货币金融管理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经典文选》所选经典文献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笔下,但总体上完全可以构成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体系,而可以提炼出中国经济学的内生元素。
49元5本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魏永宏
¥25.08
本书共12章分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的实务内容,教学资源丰富、数据资料新,结构完整。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注重挖掘贸易背景和能力培养;案例丰富,反映现实贸易流程的问题。本书在理论与实务上及时更新,鼓励研究性学习;体系更完善,既照顾系统学习又兼顾学科前沿。
49元5本 富强求索:工业文化与中国复兴
富强求索:工业文化与中国复兴
严鹏
¥16.99
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征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文明在现代世界中的复兴之路,是仁人志士对于国家富强的不懈求索。在工业发展的物质躯壳之下,工业文明的精神内核逐渐生成,并赋予工业发展以勃勃生气,这一内核就是工业文化。本书将梳理近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以工业文化的创生与成长作为中心视角,描绘中国工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讨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不断变化的文化价值导向,尤其是工业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国工业文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