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昍爸(本名:张国强)、昍妈(本名:范艳) 著
¥44.90
本书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出发,以代数(数论)和几何为基本知识,阐述了运算、逻辑、证明、归纳、类比、递归、数形关联等简单、实用而经典的数学思维,向读者们展现数学丰富多变的形式之美、简洁精确的逻辑之美、数形结合的奇妙之美、解答万物奥秘的创造之美。作者力图以孩子们能读懂、能理解、感兴趣的语言和形式,展现数学的非凡魅力,同时拓展读书的知识面,引领大家学会思考,喜爱思考,让数学成为知识的宝库和攀登思维高度的阶梯。
新物理狂想曲
新物理狂想曲
【英】罗杰·彭罗斯
¥49.99
2020年诺奖桂冠获得者彭罗斯指出,时尚、信仰和想象尽管有时能在物理学中花结果甚至缺一不可,却正在三个*重要的领域——弦论、量子力学和宇宙学中将今天的研究者引向歧路。     彭罗斯说,弦论假定的六个额外隐藏维度偏离了物理的实在性,他警告理论的时髦会遮蔽我们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就量子力学而言,其解释原子宇宙的巨大成功令人盲目相信它必然也适用于大质量的对象,但彭罗斯则建议量子论有可能变化。至于宇宙学,他认为当下大多数关于宇宙起源的想象都不可能是真的,它们背后可能存在更疯狂的实在性。*后,彭罗斯描述了时尚、信仰和想象是如何活脱脱地造就了他自己的工作——从正在引领时尚(可能取代弦论)的扭量理论到可能被人看成“共形疯狂宇宙学”的“共形循环宇宙学”。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一个物理学大咖对当今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展的严肃批评。
每满100减50 从一到无穷大(精装版)
从一到无穷大(精装版)
乔治·伽莫夫
¥8.99
《从一到无穷大》作为乔治·伽莫夫的科普代表作品,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作为自然科学科普经典名著之一,直接影响了众多科研和科普工作者,是历久弥新的自然科学入门读物。 在本书中,伽莫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先由漫谈基础数学知识入手,用丰富有趣的比喻阐明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四维世界结构,*后全面讨论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等方面的成就。 伽莫夫行文寓教于乐,本书不仅语言幽默生动,论述深入浅出,书中插图也均为作者亲笔绘制,是非常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和科学爱好者阅读的自然科学科普入门书。
每满100减50 老师没教的数学
老师没教的数学
李有华
¥23.40
《不用怕--大老李带你玩数学》是一本面向各年龄层次数学爱好者、以及自认为"数学不好的人”的一本科普书。本书的创作宗旨在于选择有趣且不太为人熟知的数学问题,从有意思的角度切讲解问题,力求以*浅显和生动的语言,将较为高深的数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使读者不但能理解这些问题,更能获得思路继续研究和赏玩,从而获得更多乐趣。让读者摆脱数学恐惧症,建立数学思维,爱上学数学。作者也将数学家攻克此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思路一一整理,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既能有读"历史”书一般的趣味,也能感受数学家的高超思维模式与某些问题的意外困难。?本书涉及的数学问题方面很广,包含数论,图论,微积分,概率论,博弈论,物理中的数学等等,按话题内容方向组织为8章,基本按从易到难排列。其中*后一章"历史趣味”是泛数学文化方面的话题,有助于读者体会到数学之美,增加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每一章末尾,作者还会留些与该章话题相关的"思考题”,多数题目的答案是放性的,激发读者继续思考问题的乐趣。书中还配有相当数量的插图,便于读者直观理解。
每满100减50 人人都该懂的粒子物理学
人人都该懂的粒子物理学
[英]布赖恩·马丁
¥28.80
物质的蕞小构成单位什么? 原子是可分还是不可分的? 什么是力和场?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粒子基本模型? 什么是自旋? 如何对粒子运动行观察? 在《人人都该懂的粒子物理学》中,布赖恩·马丁将带领任何一位有意愿了解粒子物理学的读者深探索粒子物理学的世界。 《人人都该懂的粒子物理学》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图书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的阅读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盖了宇宙、物理学、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人人都该懂的粒子物理学》避了生涩难懂的理论,讨论了粒子物理这个影响深远但较少为人所熟知的世界。
每满100减50 趣味物理学
趣味物理学
(苏)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阳曦译
¥55.00
     看似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其实藏了很多物理玄机!   想不到吧?   端坐在椅子上的你,根本没法站起来;   行走是一系列向前的摔倒动作;   一吨木头竟然比一吨铁更重;   我们看到的日出其实比太阳的实际位置高。   快和别莱利曼一起,穿透日常事物的表象,   了解物理学的趣味与奥秘!   顺便附上作者亲述的写作初衷:   这本书的目标不是介绍新的知识,而是帮助你"了解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它想刷新你的物理学基础认知,使之变得生动,并教你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的各种方式。所以,书中有很多趣味问题、脑筋急转弯、奇闻轶事、好玩的实验、悖论和出乎意料的类比--这些来自日常世界和科幻作品的内容都和物理有关。   科幻小说适合出现在这样的书里,所以别莱利曼大量引用了儒勒·凡尔纳、H. G. 威尔斯、马克·吐温和其他作家的作品,因为除了供人消遣以外,这些作家描绘的幻想实验很适合作为物理课上的案例。他想通过《趣味物理学》激发读者的兴趣,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因为我相信,你对某样东西越有兴趣,就越愿意去深钻研它,也越容易理解它的含义--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这本书希望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沿着科学的脉络思考,将物理学知识与日常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科普作家引领读者从基础的通识出发,走向深刻的思想和严肃的研究,他通过简单的讨论或显著的案例,介绍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主要结论,激发读者不断提出更新的问题。科普作家不应预设读者不思考,或者不能、不愿思考。恰恰相反,他应该预设潜在的读者热切地希望动大脑,并通过自己认真艰苦的工作辅助、引导对方迈出初的几步,教会他继续独立前行。"
中小学数学要义
中小学数学要义
风云老师
¥49.99
作者对本书的使用说明 问题1:《中小学数学要义》只有268页,能将中小学数学体系讲清楚吗?  回答:《要义》不是讲全面的中小学数学体系,而是侧重讲中小学数学体系的主线和脉络,所以《要义》一书内容非常精炼!虽然精炼,但《要义》后面几章的内容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绝不简单!关于《要义》在内容上的取舍,可以参看《要义》前言。  问题2:《中小学数学要义》适合哪些小学生阅读?  回答:《要义》中有一部分内容适合四年级及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阅读,具体说明请参看《要义》前言,有提前学的三年级小学生也可以考虑阅读这部分内容。  问题3:《中小学数学要义》适合高中生阅读吗?  回答:适合!《要义》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涉及到高中数学,而且有一定的深度,整本书非常强调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关联。  问题4:除了学生,家长,老师,《中小学数学要义》还适合哪些人群阅读?  回答:《中小学数学要义》也适合成年的数学爱好者,成年的数学爱好者在学生时代也学过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要义》将有助于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回顾并重新理解之前所学过的数学。  问题5:《中小学数学要义》是科普类还是教辅类书籍  回答:在性质上,《要义》介于科普和教辅之间。《要义》不同于一般科普书籍,因为《要义》在内容上紧扣数学课本。《要义》也不同于一般的教辅,因为《要义》并不侧重讲题和做题。  问题6:《中小学数学要义》是侧重讲解还是练习?  回答:《要义》更侧重知识背后的原理,以及不同知识板块之间关联的讲解,不过也配备一定量的习题。  问题7:普通家长能看懂《中小学数学要义》吗?  回答:《要义》刚始部分比较好懂,越往后将越难,内容和深度都是从小学跨越到高中,循序渐!所以这本书很容易读去,但完全读懂很难。 问题8:《中小学数学要义》的习题有参考答案吗?  回答: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问题9:《中小学数学要义》有没有划分小学部分,中学部分?中学生阅读时是否可以跳过部分内容? 回答:《中小学数学要义》没有做这种划分,在《要义》这本书中小学数学知识和中学数学知识是完全交织在一起,根本没有界限。中学生阅读时不建议跳过部分内容,建议通读!因为中学生虽然学过小学数学,但《要义》的编排可以让他们回顾,巩固,并以全新的方式重新理解小学数学内容。  问题10:《中小学数学要义》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  回答:《中小学数学要义》绝不是要取代教材,只是作为教材的补充。我们认为目前的通用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还比较松散,所以《要义》的首要目的是希望用统一的,一脉相承的观,用两三条主线,贯穿整个中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所以《要义》的内容远远没有教材那么全面,更侧重讲解知识背后的原理,知识板块之间的关联,以及整个中小学数学体系的底层逻辑。 《中小学数学要义》是为中小学家长、学生而写的,一本梳理中小学数学体系与核心知识的书。作者从数学本源始,将中小学数学核心知识通过两三条主线完全交织关联在一起,不同的知识板块之间还做了自然类比。整本书都在试图传达这样一个理念:一切数学知识皆有根源,没有什么数学知识是凭空创造的。作者作为数学专业领域的学者和老师,想要对目前数学教育中,只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理念说“不”,正本清源,将数学精髓和思想传递给老师、家长和孩子。本书有助于帮助中小学阶段的老师和家长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也可以用于孩子自学。
每满100减50 最初三分钟——关于宇宙起源的现代观点
最初三分钟——关于宇宙起源的现代观点
史蒂文·温伯格
¥10.57
宇宙在*初0.01秒、1秒、1分钟或*初一年,是什么样子?早期宇宙在某时刻的温度、密度和化学成分如何?《*初三分钟》将揭秘宇宙爆炸的形态,详细描述了一幅完全令人信服的宇宙起源图,包括在大爆炸之后仅仅数秒或几分钟内出现的详细过程。
一周特价3.24-4.6 不可不知的2000个科学常识
不可不知的2000个科学常识
李问渠
促销价:¥3.99|¥39.99
《不可不知的2000个科学常识》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宝典,精选了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2000个核心科学知识点。本书旨在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实例,引领读者轻松踏入科学的殿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无论是渴望拓宽知识面的青少年,还是对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成人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迪,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之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每满100减50 量子宇宙
量子宇宙
(英)布莱恩·考克斯,(英)杰夫·福 修著;王一帆译
¥49.80
     世界公认的量子力学科普经典,一本书让你弄清楚宇宙的本质,看到科技的未来。   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量子世界的"怪异"有很多丰碑"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不确定性原理",它常常导致混乱,坦率地说,是糟糕的科学。   英国明星科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和他的同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杰夫·福修共同编写了这本科普经典《量子宇宙》。书中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量子力学如何为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模型,其本质可与牛顿的运动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为了让大众读者更好地走量子力学的物理世界,本书从物理的发展程切,追问哪些实验观察使量子力学成为必要,它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我们能从中看到科技的未来,尽管它有明显的怪异性,它仍然是一个好理论。
每满100减50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
¥39.74
生命是什么?这本书集合了世界*的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化理论家来思考这个问题,众多“科学明星”同台辩论,在唇枪舌剑中启生命科学的未来。 本书演讲者包括:奇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社会生物学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尔,以及世界*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等。 从生命的起源到化之美、从破解DNA密码到构建超级有机体、从生物技术带来的希望到致命病毒的未知威胁,本书回顾了人类在生命历程中走过的路,也展望了我们未来的方向。
每满100减50 弦理论
弦理论
斯蒂文·S.古布泽
¥12.73
弦论是一个谜。它是所谓的万有理论(thetheoryofeverything)。但它还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 它是如此的深奥。在弦论里到处是额外维度,量子涨落和黑洞。 弦论是一个谜,它的参与者们承认他们并不理解这个理论。但一个一个的计算却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漂亮的有关联的结果。 弦论是一个谜。它把很多天才从其他迷人的领域吸引过来,同时,它还有响亮的反对者。
每满100减50 结构是什么?
结构是什么?
(英)J. E. 戈登
¥12.99
为什么一座吊桥即便通了八条车道也不至于倒塌?为什么堤坝可以阻拦或释放巨大的水量?为什么希腊人在晚上会将马车轮子卸下来?为什么人类会腰痛?为什么鸟类有羽毛?摩天大楼和袋鼠的设计有什么原理?本书将帮你理解伟大建筑的巧夺天工之处,并探究历史上诸多灾难性事故的背后原因。 结构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植物或动物,还是高楼大厦、桥梁等设计都要承受一定的机械力度,使其不易被折断或倒塌。所以,每个事物都包含一种结构。当我们思考结构的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为什么建筑物和桥梁不会坍塌,为什么机器和飞机不会解体,也要考虑虫子为何长成那种形态,以及蝙蝠为什么能飞过玫瑰花丛而翅膀完好无损。 这是一本发现结构的原理、生动解释结构的基本特性的趣味读物,它将为你揭关于结构力学的许多好玩的谜题。作者摒弃了工程师惯用的让人不知所云的技术术语,用浅显、幽默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结构的有趣原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特性,并告诉我们,生物的生存需求和人类的设计需求影响了这些结构的发展,自然、科技、生活中存在的结构都有其各自的道理。
每满100减50 古代天文历法(下)
古代天文历法(下)
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
¥6.17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每满100减50 有毒: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
有毒: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
[美] 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
¥24.00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毒液”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 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以身犯险”,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细胞层面来理解毒液分子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仔细探究毒液的各种组成,厘清不同成分对于人类的不同组织造成的影响,这些精密的作用机制让毒液得以为人类所用,而发成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潜力药物。读完本书,你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让科学家更加肯定毒液在人类医疗领域的价值,以及有毒动物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每满100减50 图解化学
图解化学
[美]阿里 · 塞泽尔
¥55.30
从炼金术到液晶显示器,从原子模型到量子理论,从解决粮食问题的氮肥到治病救人的抗生素……在人类取得这些重要科学成果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当之无愧的核心科学。如果不了解化学领域,就无法领会近200 年来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本书是“鹦鹉螺·图解学科”系列图书中的一本,通过有感染力的图解、令人称奇的生活应用,以原子为起,探究化学的基本原理。这本门读物图文并茂,用视觉学习的方式提纲挈领,借助简洁、清晰、美观的插图和思维导图,降低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难度,帮助读者迅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化学怎样延伸到各个科技领域,而塑造和诠释着现代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满100减50 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
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
吴伟仁 张正峰 张哲 等 著
¥53.9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月球的好奇与向往从未停息,古有嫦娥奔月传说,今有嫦娥探月卫星。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我国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科学知识。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回顾古人观月历史,介绍了月球的基本情况和探测月球的意义;第2章揭秘月球探测卫星的探测方式、组成、研制及任务过程;第3章放眼世界,介绍国外月球探测历程;第4章回顾我国探月工程任务的实施过程,详细讲述从嫦娥一号卫星到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展之路;第5章面向未来,展望月球探测的美好前景。本书深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奥的科学道理,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适合对深空探测感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有益于激发公众的科学探索热情,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助力中国航天逐梦星辰大海。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迷失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迷失
[美]扎比内·霍森费尔德
¥39.99
一百多年来,物理学家都将约翰·济慈的“美即是真”奉为圭臬。这一标准使有些理论脱颖而出,流行来。但是,物理学家扎比内·霍森费尔德也指出,四十多年来我们都没能在理论物理领域有重大突破,也是因为这一标准作祟。在审美标准的指引下,物理学家编造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新理论,但所有这些想法中很多都根本无法验证。要想改弦易辙,物理学家就必须对自己构建理论的方式三思而行。本书提醒我们,科学家只有欣然受混乱和复杂,才能发现我们这个宇宙的真理。
每满100减50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河马老师高爽翻译并撰写导读,一颗不存在的行星,一场五十年的猎星传奇!)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河马老师高爽翻译并撰写导读,一颗不存在的行星,一场五十年的猎星传奇!)
托马斯·利文森
¥19.99
水星是距离太阳*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每满100减50 量子空间
量子空间
(英)吉姆·巴戈特
¥28.99
这既是一本关于圈量子引力的科普读物。对于不熟悉这个名词的大众来说,这是一本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讲述的“万物理论”。 人类一直追求万物起源这一问题,希望了解万物是从哪儿来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直到今天,这个问题都还是物理学的根本,也是物理学的基础问题。 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人类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有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有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还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些已经把我们的世界解释得清清楚楚,很让人满意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在标准模型提出40年后的今天,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认为标准模型是基本理论,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近似的有效理论。 圈量子理论是除了弦论之外万物理论的另一个候选,相对小众,在学界受到的关注不及弦论,在大众层面更是较少为人所知,实际上有些非常有趣的理论,值得向公众介绍。 作者吉姆·巴戈特称之为“少有人走的路”,在本书中,他介绍了圈量子引力理论领域中两位杰出的科学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和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的职业生涯和创性工作。这是一本关于物理学理论前言的普及读物,更是一场引领普通人推翻既定印象,领略对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的探索之旅。 在这本书中,物质、时间、空间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可能。而认识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的意义,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趣味所在。 作者从事科普写作已有二十多年,文笔和叙述都尽量做到科普化,注重对科学知识做出平易近人的解释,同时为写作加故事性,保证了本书的可读性。
每满100减50 从一枚鹅卵石看地球通史
从一枚鹅卵石看地球通史
[英]扬 · 扎拉斯维奇
¥45.50
这是一枚鹅卵石的故事,它属于一枚普通的鹅卵石,就像你度假时在海滩上随手捡到的一样。 这也是关于地球本身的宏大叙事,追溯小小鹅卵石悠久历史的过程将带我们回顾地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穿越到空间的深处和地球生命起源之时,领略深时之美。 我们会跟随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扎拉斯维奇,在书中一同见证平凡鹅卵石的不平凡“石生”—— ? 组成卵石的粒子在遥远的宇宙另一端形成,它们来自激烈的大爆炸和超新星爆炸; ? 在太阳系的构建中,这些粒子穿越太空而来; ? 我们现在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形成后,这些穿越地球上的山与海的星尘,终于在一枚鹅卵石中相遇…… ? 在遥远的未来,它们也将头也不回地离开,相隔越来越远;大部分颗粒将留在地球上,融入新的地层,随着时间推移,无数新的鹅卵石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点出现,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有我们的那枚鹅卵石的一小部分。 用达尔文的话说:“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弘!” 这本书还展示了地质学家深入研究地球历史的过程,他们通过对微量的矿物进行法医般的仔细分析,破译地球的演化奥秘。我们身边的每一块鹅卵石都满载着地球乃至宇宙的故事。一块鹅卵石可能很小,很普通,但它也是我们地球上不平凡的、永无止境的故事中雄辩的一部分。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