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时漫画史记2(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翻开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
¥59.90
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鲜活生动地演绎了史记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 吴越之争: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赵国四大“门神”是哪四大? 孔子不能不说的那些事儿! …………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这样读起来一都不累! 翻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


古代天文历法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远古制定历法的传说、远古的天文历法成就、天干地支的起源与影响、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秦汉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先秦到魏晋时期的历法、隋唐以后的历法沿革、少数民族的地方历法等内容。


中国文化5000年:跟着国学大师吕思勉,轻轻松松上一堂明明白白的文化课
¥40.00
吕思勉先生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将本书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本书语言流畅通俗,逻辑条理清晰,分析独到精辟。堪称一部上佳的大众文史读物。


玛丽亚·特蕾莎:一部哈布斯堡王朝中兴史
¥59.99
在欧洲历史上,玛丽亚·特蕾莎是与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法兰西“无冕之王”凯瑟琳·德·美第奇、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齐名的女性君主。《玛丽亚·特蕾莎:一部哈布斯堡王朝中兴史》讲述了哈布斯堡王朝在玛丽亚·特蕾莎领导下救亡图存、实现中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玛丽亚·特蕾莎登基为何引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玛丽亚·特蕾莎是如何将哈布斯堡王朝从灭亡的边缘拉回来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是如何调整欧洲大陆均势的?玛丽亚·特蕾莎是如何施展高超的外交手腕,趁七年战争之机实现哈布斯堡王朝中兴的?玛丽亚·特蕾莎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对内实行明专制,促奥地利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本书将详细解答。


殷商史
¥45.00
《殷商史》充分体现了著名甲骨学、古文字学专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的考释与阐述。1995年,胡先生不幸辞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继承父业,历经数载踵事增华,终于完成了胡先生这部未竟之作。


西周史
¥49.99
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书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重要的著作。 本书是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始撰写,历时四十余年。全书共分七编,分别讨论了西周的国,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西周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与东迁。全书资料丰富,将金石铭文与文献记载互证,考辨精密,结论详实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新中国秘密档案
¥25.99
悬疑大案,未解之谜,还原事实,探索真相,本书聚焦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细节和内幕,带你一网打尽历史背后的故事。 1933年张学良辞职真相是什么?陈独秀汉奸事件始末解密?戴笠之死与军统瓦解之谜?蒋介石的神秘替身?*为何不爱用枪之谜?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真实关系如何?


1918:*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
¥59.99
《1918:*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是约翰·托兰*一部书写一战历史的作品,在其作品谱系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全书将视野聚焦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战争形势变化,再现了*次世界大战终结前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作者以*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即1918年,发生的战事和一战参战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为主要线索,讲述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如何在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扭转战局,*终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历史事件。作者为此书采访了上百位一战亲历者并查阅了大量一战历史资料,生动还原了上到国家首相下到普通士兵等人在*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中的经历,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展现了当时一战结束前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番外篇):中国传统节日
¥8.99
看半小时漫画,传统节日的来历瞬间一清二楚。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就让读者通晓了二十四节气以及九个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本书延续了半小时漫画系列既严谨又搞笑的风格,让你在哈哈大笑中学到传统节日的真正来历。 屈原自己其实都过端午节;春节的历史其实也就100多年;元宵节在古代其实是情人节;牛郎和织女其实没啥关系;古人过清明其实相当欢乐…… ???????这些节日来历的背后,其实是各种中国古代知识:历史、天文、地理、气候、历法等。让你在了解节日来历的同时,通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祖先们的古老智慧。 ???????翻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秒懂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来历!


五代十国全史. Ⅷ?,三贤帝时代
¥34.40
繁华盛唐,衣冠缙绅,终是狂澜难挽。“五代十国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说史类作品,以史料为本,用缜密的逻辑分析和生动幽默的笔触,道尽这一纷争不断、波谲云诡的重要历史时期。重叙述从唐末黄巢起义,到宋灭北汉的一百多年间(875—979年)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黄巢起义、梁晋争雄、五代更替、十国兴起、赵宋统一等,详细解析其始末缘由,全景描绘唐宋间五代十国大乱世。全套八部,分别是《黄巢起义》《万马逐鹿》《朱温称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国》《后唐三朝》《契丹强横》《三贤帝时代》,本书系第八部《三贤帝时代》。 第八部的主要内容有:柴荣三征淮南,后周与南唐的巅峰对决;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北宋吞荆、湘,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吴越纳土归宋,天下一统等。


古人的54个生活日常
¥29.99
本书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54个细节着手,探究了中国人3000年来的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和民俗变化。通过这些生活变迁的细节,可以看到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文明,中国人一直在不断探寻新境界的路上,广大劳动人民用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智慧解决日常生计问题。 日子虽然琐碎,但其根脉深长,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缔造了中华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也涂画了中国人的人文底色。


文明
¥24.99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 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本书将带领你行一次非凡的环球旅行,从南京的大运河到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从安第斯山脉的马丘比丘到纳米比亚的鲨鱼岛,本书俯瞰了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大历史的视角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重新认识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程中的角色。


寻宋
¥34.80
本书作者用一年多的时间,行程十万余里,寻访北宋留存至今的碑刻、摩崖、寺观、遗址,探访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发生地,并以此为脉络,形成另一种视角的宋史叙述。本书既记录文物遗址的现状,也关注现代生活的市井烟火,两下对照,生发出对沧桑变迁的深沉感慨。在寻访和考察中,发现被传统历史叙述遮蔽的细节,探索重构宋史叙述脉络的可能。


埃及、希腊与罗马:古代地中海文明
¥100.80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42.00
本书是有关地方行政制度概论性质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制度(包括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两翼)变迁的全过程,并从各个视角概括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特,界定了许多前人未曾涉及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变迁的各方面因素,总结了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规律、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及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作用,使读者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藏在地理中的历史学(《海洋与文明》《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地理与世界霸权》套装共3册)
¥39.99
《海洋与文明》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地理与世界霸权》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 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全二册)
¥69.99
《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全二册)》包括:《大国的兴衰(上)》《大国的兴衰(下)》。 《大国的兴衰(上)》内容简介:《大国的兴衰》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上)》重点论述公元1500前后至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大国的兴衰(下)》内容简介:《大国的兴衰》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上)》重点论述公元1501前后至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10.30
《德政之要》着重揭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表达的如何施行德政的关键点,参照“四书”之一的《大学》的次序进行编排,分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挖掘整理出《资治通鉴》中数十个“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足以为今天领导干部提供正反两方面借鉴的故事,从个人小我的修身讲起,逐步扩大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理,再进而扩展到为政之道,由己及人,由内向外,揭示为善可以致宦通显、青史留名,为恶则导致身亡家破、遗臭万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贯穿全书始终。体现了“三严三实”的精髓,可供读者进一步认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历史的温度(4本套装)
¥49.99
历史的温度(4本套装)

无尽沧桑:一纸婚约与一个普通法国家族的浮沉,1700—1900【译丛062】
¥59.90
历史学家艾玛?罗斯柴尔德,结合教区档案、税务记录、回忆录等材料,对一个普通法国家族五代人的故事进行了全景式观察,并围绕一份婚前协议,复原出一个巨大的地方社会网络,进而开辟了一片由许多普通人共同构成的、无边无际的历史时空。它就像一幅勃鲁盖尔的画,其间埋藏有无数细密的历史脉络,诉说着与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托克维尔、巴尔扎克同时代的普通人的怕与爱、不安与希望,道尽了法国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沧桑。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22.66
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三次变化:由游士到儒士、由儒士到士大夫、由士大夫到名士,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王朝政治的结构之中。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主要探讨了汉代士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演变轨迹,探索士人政治身份转变的历史意蕴,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了士人从先秦时期怀抱道术、指天下的自由知识分子,转化为东汉中后期内嵌于专制统治体制之中的科层官僚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