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远古夏商周
远古夏商周
刘力
¥6.00
本书包括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有巢氏发明巢居、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氏尝百草等内容。
49元5本 寒柳堂集
寒柳堂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
¥17.99
《寒柳堂集》是陈寅恪文集之一,收录了《狐臭与胡臭》《赠蒋秉南序》等十余篇文章,特别的历史视角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寒柳堂集》内容涉及三国、敦煌学、中外交流、民国历史等多方面,是了解陈寅恪先生学术研究不可错过的资料。 【说明】如内有???,为原书缺损文字,不是乱码。
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
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
柏杨
¥249.99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柏杨耗时十年,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让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大分裂接近尾声,“贞观之治”终于来临。贞观,这极为短暂的二十三年,却被视为太平盛世的典范,成为以后一千余年所有政治领袖羡慕、模仿的样本。 内容简介 《贞观之治》记载起于公元五七六年,终于公元六八八年。大分裂时代终于走向尾声,五八〇年北周帝国亡,隋帝国兴起,五八八年亡南梁帝国,统一中国,并开始报复之前不断来袭的突厥汗国。终于五九九年,突厥突利可汗归附隋王朝,隋封其启民可汗。六〇四年,隋文帝杨坚被太子杨广谋害。 杨广即位后,筑洛阳西苑,开运河,西平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王国,横征暴敛,变民纷纷起兵抗暴,天下大乱。六一八年江都政变,隋炀帝杨广被臣属所杀。隋三任帝杨侑禅帝位于李渊。平定了各地的武装政权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从父亲手中接过帝位,开始了大分裂时代后的个太平盛世——贞观之治。
49元5本 国语
国语
(战国)左丘明 撰 (三国吴}韦昭注
¥22.80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BC967-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国语》保存史料丰富,史实详细生动,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是《国语》的注释本,由韦昭注。
49元5本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华杉
¥49.80
敌人不是你打败的,是他自己败了!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二十一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交流、博弈与征服;历史视野中的东亚海域
交流、博弈与征服;历史视野中的东亚海域
陈秀武
¥62.40
本书将东亚历史海域视为一个整体,一个“海上命运共同体”,研究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发生与衍变、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异化、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向、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与西太平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考察太平洋世界体系与东亚海域体系的互动关系,关照中国将如何制定相应战略以谋求海洋强国地位的现实之需。本书没有回避历史上发生在这片海洋上的不和谐的一幕,那些侵略、欺凌和争霸的历史,但本书同时也超越了冲突和博弈,把关注放在以往很少有人研究的这片海域历史上的内部交流、互动上,并将这片海域放在整个太平洋世界中,用全球史的眼光,探讨“西太平洋海域文明的互动与共生”,探讨这片海域的不同相关主体未来如何和谐互利共处。本书意在寻求发现建设“海上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与内在逻辑,从而一步推中国的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
49元5本 史记·第一辑
史记·第一辑
司马迁
¥14.99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9元5本 史记·第二辑
史记·第二辑
司马迁
¥14.99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蒙学流传版本
蒙学流传版本
鹿军士
¥4.20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文学评论精华
文学评论精华
鹿军士
¥6.8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
单周尧,许子滨,陳岸峰,马彪,张伟保
¥134.99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包括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六部著作。分别为春秋、战国、三国时期、两汉等各朝代历史经典书籍。 《左传》据事直书,以史传经,得史学之真;书中阐明经义,含有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得哲学之善;其叙事写人,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得文学之美。兼真善美而有之,其现代意义不容置疑。自《左传》自宋以来,列于“五经”,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故虽非专门史学家亦当一读。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共130篇,五十二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经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两千多年的历史。本版本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史记》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的这部《汉书》(又称《前汉书》)就是中国部断代史,而且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出自家学的断代史著作,其价值不容低估。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传记体史书,全书共分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和志三十卷,记载了从王莽末年起至汉献帝之间约二百年的历史。其价值正如章太炎所言:“《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也说:“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体系庞大,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读者概括了解陈寿的《三国志》,需要做合理而讲究的取舍;此次对《三国志》的编写,以魏、蜀、吴三国全部君主作为纲领,再挑选具代表的人物,反复考量,确定篇章。定为曹魏六帝、蜀汉二帝、孙吴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个传记。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地的内容稍加删节,以说明他们的关键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则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国历史的基本情况。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7册)(试读本)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7册)(试读本)
阿诺德 汤因比 著 郭小凌 等 译
免费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著作集。作为文明形态史观的典型代表,汤因比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 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 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行细致的描述。本著作集包括了他*有代表性的六部著作,分别是《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文明经受考验》、《习俗与变革:我们时代的挑战》、《从东方到西方:环球游记》。从中可以完整了解汤因比的史学思想以及他对内容广泛的史学领域的探讨。
清代经典文学:孽海花·二
清代经典文学:孽海花·二
(清)曾朴、金天羽
¥8.99
《孽海花》共三十五回,但其精华部分只是1905年出版的前二十回。作者通过上流社会中的达官名士的活动和言论,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这正是《孽海花》小说值得珍视的价值。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关长龙 辑校
¥228.00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一书对迄今所能见到的全部敦煌本数术文献行辑录、校勘、厘定、缀合,条分为阴阳类、易占类、拟易类、栻占类、占候类、堪舆类、相术类、杂占类、禄命类、巫祝类、其他等。又在前人已有校录成果基础上一步研读考证,在卷子收录以及校勘、定名、缀合、考辨字词文意方面颇有创获,特别是图文校录和补正方面用力尤多。 
49元5本 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
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
朱炯
¥27.03
本书呈现了袁毅平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上的个人记忆,其中大多数影像是首次面世。不自觉地以专业的素质与精神,进行非专业目的的拍摄。所谓非专业摄影或者业余的摄影,核心问题是他的大部分照片拍摄不是为了发表,不直接服务于国家意志的传播。他的拍摄动机出自于一种自觉,是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六组近百张核心影像作品包括: 1962年江苏省苏州甪直村,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农村面貌的社会调查;1963年河北涿鹿县“送文艺下乡”影展;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焦河大队“四清运动”面貌;1950年代十三陵水库等水利建设和1960年代工业生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与人的面貌;1969年天津“五七干校”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在中国的视觉档案中是缺失的,是陌生的。
49元5本 双清集(精)
双清集(精)
王能宪,董希平,程苏东
¥26.62
《双清集(恭祝袁行霈教授八秩华诞文集)(精)》为纪念袁行霈先生八十寿辰的回忆录,作者王能宪、董希平、程苏东既有袁行霈先生的弟子,也有同事与朋友,收文章凡三十余篇。“双清”取自杜诗《屏迹二首》中的名句:“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双清”既是袁行霈先生在诗歌艺术研究中十分注重的美好意象,也寄予了先生对弟子和朋友们的深切期望。
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沈继光/高萍
¥37.92
  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之《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说:“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根。”   学者张冠生(费孝通助手)说:“曾经,它们仅是浩瀚中的一滴……如今,可怜巴巴一片,却成文化标志。”   沈继光说:“老物件的记录收集,对普通人来讲,是贴近的、亲切的、虔敬的、温厚的,是对人性的抚摸和吟唱。”“给普通平凡的事物,增加意义,也许这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从2001到2004年,沈继光涉足燕赵、中州、三晋、巴蜀等地的村落古镇,将镜头对准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物件,“生活用品”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等等,“劳动工具”犁、耙、锄、镐、石磨、碾子等等,拍摄了1200多幅图片。本书选取其中420多幅老物件照片和13万字的图片说明及随笔感言,以此记录一种不能复现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全书24个专题,从“燕郊山村”、“中州古镇”,到“阿坝藏居”、“三晋高墙”,从“驭牛饲马”、“凿井而饮”,到“学闲游戏”、“木轮远行”,“收复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的遗产”,读者可透过具体的物的历史,切实感受到生活的质地。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张冠生
¥23.90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见胜利,又看得见崩溃;看得见复兴,又看得见衰落;看得见生长,又看得见毁灭;看得见光明,又看得见黑暗。……我们,中国民主同盟,今天愿大声疾呼,唤醒国人,舍弃险恶的道路,争取光明的道路。”   也许永远都回不到完全的历史现场,却不妨尽可能离它近一点。   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   一向“群而不党”的中国文化知识分子,以思想凝聚在一起,成就了当年中国*政治色彩的文人组织,为民主信念、政治主张大声疾呼,直斥独裁,有时豁出身家,不怕坐牢,不惜性命……   民盟以初动议创建人梁漱溟、张君劢、黄炎培、左舜生为代表,名家云集,大师成群。他们立德、立言、立功,正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方向、民生出路、文化前途而上下求索的过程。《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   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读史让你更聪明(中华国学经典丛书)
读史让你更聪明(中华国学经典丛书)
刘琦
¥7.84
本书节选了《史记》与《资治通鉴》中的著名历史小故事,并结合事件背景娓娓道来,让读者的领略两本史学巨著风韵的同时,可以以史为鉴,在人生中有所启迪,真正做到读来即用,有益于生活。
49元5本 思接千载
思接千载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
¥25.80
本书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四辑,其中收录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一年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邀集的十一位知名学者在复旦大学演讲的演讲稿。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
郑有慧
¥348.00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作家,一生笔耕不辍,交游广阔。本书收录各界名人书札、诗笺、书画等二百余件,如近现代著名学者金松岑、胡朴安、容庚、夏承焘、谢国桢、顾廷龙、俞平伯、潘景郑、冒效鲁、陈从周等,民国旧派文学翘楚李涵秋、包天笑、徐枕亚、程小青、张恨水、范烟桥、平襟亚、周瘦鹃等,新文学代表作家叶圣陶、赵景深、孙大雨、施蛰存、柯灵、端木蕻良、唐弢等,书画名家、鉴藏名家马公愚、张伯驹、王蘧常、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陆俨少、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方去疾等。另附郑逸梅先生旧藏明清近人如董其昌、赵之谦、翁同龢、吴大澂、叶昌炽、陈三立等人之书札、诗笺十四件,作为附编。今由郑逸梅先生长孙女郑有慧女史编订,并请专家释文,四色影印出版。另附人物小传,以便利读者使用、阅读。   2015年适逢郑逸梅先生120周年诞辰,本书的出版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同时这些书信的问世,为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名家手札赏心悦目,也有难得的艺术欣赏价值。
4 5 6 7 8 9 10